银行对纺织行业调研报告总结报告模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9330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对纺织行业调研报告总结报告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银行对纺织行业调研报告总结报告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银行对纺织行业调研报告总结报告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银行对纺织行业调研报告总结报告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银行对纺织行业调研报告总结报告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银行对纺织行业调研报告总结报告模板.docx

《银行对纺织行业调研报告总结报告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对纺织行业调研报告总结报告模板.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银行对纺织行业调研报告总结报告模板.docx

银行对纺织行业调研报告总结报告模板

银行对纺织行业调研报告

  

一、纺织工业的主要特点纺织工业按行业分为纺织业、服装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和纺织专用设备制造业。

纺织业包括棉纺织(印染)、毛纺织、麻纺织、丝绢纺织、针织;服装业包括服装、制帽、制鞋;化学纤维制造业包括合成纤维和人造纤维。

按纺织产品应用领域分为衣着用、装饰用、产业用纺织品三大类。

20XX年全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已超过1200万吨,人均纤维消费量达到公斤,纺织工业利税约600亿元,主要产品纱的产量657万吨,化学纤维产量694万吨,服装产量165亿件。

我国纱、布、呢绒、丝织品、化纤和服装等产品的生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是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

20XX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达亿美元,占全国出口商品总额的%,占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的13%左右。

“九五”期间,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2215亿美元,净创汇1700亿美元,是我国净创汇的主要行业。

从我国纺织工业的基本现状可以看出其呈现以下几大特点:

1、我国纺织工业已经完全置身于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之中,产品市场的竞争力对的生存起至关重要的作用;2、纺织作为国内对外依存度较高的产业,出口形式如何对行业运行至关重要;3、产能总体过剩,常规产品竞争异常激烈,我国基本不具备开发高新产品技术能力,间的技术、生产成本、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的竞争比以往显得更加重要;4、纺织行业整体效益不佳,波动频率快、幅度大,抗风险能力较脆弱,优质信贷客户群体较小,再融资能力较弱;5、由于目前我国纺织品出口受限,很大部分问题出现在日本、韩国等非设限国家,因此我国加入WTO后,实际效果比入世前原来预计的差距很大。

二、纺织工业产业政策1、国家“十五”重点发展调整政策 “十五”期间,纺织工业要追踪国际新技术的发展,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对纺织业继续实施淘汰落后、改组改造的政策,围绕品种、质量、效益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技术改造,实现产业升级。

  棉纺织:

在巩固压锭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是更新改造1000万锭的生产能力,以及配套进行织机的改造,提高清梳联、精梳机、无梭织机等新型技术装备的比重,使60%左右的纺纱设备达到90年代先进水平,精梳纱比重达到30%,无结头纱、细支纱的比重达到50%,无梭布的比重达到40%。

  毛纺织:

继续压缩淘汰落后毛纺锭,并加快对工艺、设备的全程改造,实现工艺、设备的电子化、系列化、连续化,达到高速、高效生产。

积极采用赛罗纺、双组份、包缠纺等新型纺纱工艺,实现毛纺原料多元化,增加花色品种。

重点是提高毛纺面料的整体水平,开发高支纱、轻薄型产品,使高档面料比重达到70%,提高产品档次,扩大出口。

  麻纺织:

优化现有麻纺织加工能力,加快麻纺织工艺技术和设备的改造,重点开发苎麻生物脱胶、梳纺和牵切纺工艺技术设备以及麻纺织品印染后整理技术,解决细纱条干均匀度、色牢度、鲜艳度,改善穿着舒适性,扩大麻制品在服装和家用纺织品领域的应用。

  丝绸业:

在淘汰落后缫丝、绢纺、丝织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加快现有设备的技术改造,重点是发展以真丝为主体的新型含丝复合纤维,实现含丝原料的系列化,开发高档真丝产品,提高防缩、防皱等后整理水平,开发蚕丝纤维与其它纤维混纺、交织、交并产品,开发化纤仿真产品。

充分体现丝绸产品柔软、飘逸、舒适、华丽的特征,全面提高丝绸面料档次。

  针织业:

继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特别是新型针织大圆机的拥有率,提高产品设计开发能力,重点开发新型原料和环保型纤维在针织品上的应用,开发保健型针织品、针织外穿服装、高档针织内衣、高档经编面料等,扩大针织品出口。

  对化学纤维制造业、纺织机械制造业以及产业用纺织品的生产继续实施调整和发展提高的政策,提高其产品的开发能力和集约化程度,使之成为纺织工业主要的增长点。

  化纤及化纤原料:

根据市场需求,针对目前化纤的结构、分布、规模以及工艺技术等问题,主要通过对现有优势的改造、扩建,形成技术创新机制,开发品种,提高质量。

20XX年化纤差别化率达到40%,年产10万吨以上的生产能力占化纤行业总能力的60%左右,建成若干个大型化纤及化纤原料基地,搞好上下游产业链的结合,形成从原料到抽丝到纺织后加工垂直整合的加工体系,增强市场抗风险能力。

  化纤原料要重点发展精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己内酰胺、丙烯腈等,要加快对现有装置的改造和扩建。

聚酯的发展要选择一批条件成熟的大中型聚酯,采用国内成熟的技术和日产400吨以上的装置进行改造和扩建,以降低现有的投资成本,增强的竞争力。

  合成纤维要积极开发品种,进一步拓宽应用领域,重点开发功能性纤维、差别化纤维、复合型纤维。

重点抓好以涤纶长丝为主体的新一代多功能、高仿真、细旦、混纤特色长丝的开发生产与应用,推进具有“新合纤”特性的仿真丝、仿羊毛等高档面料的一条龙开发,突出抓好抗静电、高吸湿、抗起毛起球、阻燃等纤维、织物的新产品开发,同时进一步抓好化纤在装饰、产业领域的开发和应用。

研究开发PAN碳纤维及其原丝、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丙烯/聚醚酯复合纤维、熔融法聚氨酯弹性纤维、聚乳酸纤维、水溶性PVA纤维、海岛型纤维、皮芯型纤维等。

  粘胶纤维要控制污染、不布新点,重点是开发品种,提高质量。

积极研究开发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纺丝技术,加快推进粘胶纤维环保技术的应用,落实“粘胶三废处理”和“浆粕黑液治理”等环保措施。

  产业用纺织品:

根据我国相关产业对纺织品的需求,要积极开发产业用纺织品,使之成为纺织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重点发展蓬盖类材料、栽培基材、土工织物、医疗卫生保健材料、工业用材料、建筑材料、环保材料、防护材料、包装材料、骨架材料、汽车内饰材料等。

  纺织机械:

要根据纺织工业产业升级和设备更新换代的需求,结合36项关键制造技术的攻关,做好化纤、纺纱、织造、针织和染整五个方面40项重点纺机产品的开发研制。

开发研制大容量、短流程、连续化的聚酯装置和涤纶、腈纶、氨纶、粘胶成套设备;研制新一代清梳联合机、精梳机组、细络联合机和新型纺纱设备;提高自动络筒机和无梭织机的技术水平和可靠性,发展系列产品,并做好相应的配套装置;开发研制新一代电子提花圆纬机、经编机和电脑横机;开发新一代印染前处理、染色、印花和织物的后处理设备。

广泛应用电子技术,提高机电一体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

  以满足国内外市场对纺织品的需求为出发点,以面料为突破口,加大改造力度,增加花色品种,提高产品档次,丰富繁荣市场,扩大出口。

  印染后整理:

印染后整理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色彩、手感、风格,要继续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在引进必要的工艺技术软件的同时,积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技术,使工艺、技术、设备和染化料、助剂配套发展,形成纺、织、染、服装一条龙开发。

重点提高天然纤维后整理技术、化纤仿真染整技术、多种纤维混纺和复合纤维染整技术、生物酶整理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激光制、无制版染整印花技术,大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和生态、环保产品,使高档面料的比重达到60%,满足服装加工和出口的需求。

  服装:

优化服装加工能力,搞好服装研究设计、流行趋势与生产加工的结合,搞好生产与营销的结合,积极推行品牌战略,提高中国原创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中的份额,注重开发品牌服装、童装、中老年服装和特种服装,研制开发生态、保健服装,开发适合农村消费的服装,使服装生产适应国内市场多层次消费需求和扩大出口。

2、外商投资政策鼓励外商投资的纺织产业目录:

1)纺织化纤木奖(年产10万吨及以上,并建设相应的原料基础)2)工业用特种纺织品3)高仿真化纤及高档织物面料的印染及后整理加工4)纺织用助剂、油剂、染化料生产限制外商投资纺织产业目录:

(甲类)1)常规切片纺的化纤抽丝2)单线能力在2万吨、年以下粘胶短纤维生产(乙类)1)毛纺织、棉纺织2)生丝、坯绸3)高仿真化学纤维及芳纶、碳纶维等特种化纤(不允许外商独资)4)纤维级及非纤用聚酯、腈纶、氨纶(不允许外商独资)三、我行纺织工业贷款及质量情况和原因分析 据有关方面统计,1997年至20XX年各年末,我行对纺织业的贷款余额分别为215亿元、224亿元、158亿元、153亿元、147亿元,分别占当年全行信贷余额的2.09%、%、%、%、%,占比在逐年减少,并且总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1997年至1999年各年末,我行纺织业贷款不良率(按“一逾两呆”口径)分别为%、47.7%、%;20XX年末按五级分类口径统计,纺织业不良率为38.15% ,不良额60.27 亿元,其中次级类20.11 亿元、可疑类29.01亿元、 损失类11.15亿元,不良贷款率多年始终居高不下,在我行所有贷款行业中排在较差位次,贷款处于高风险状态。

造成我行纺织工业贷款质量不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纺织行业整体国际比较优势在弱化,国际竞争能力在减弱;纺织工业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技术装备比较落后,产品结构尚不能适应市场需要;创新设计能力不足,高新技术纺织的开发滞后;国有机制不活,管理水平和参与市场能力不强。

1、行业整体国际比较优势正在弱化或丧失1)劳动力资源成本优势的弱化:

与不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们的劳动力资源的成本已经接近或高于部分国家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若考虑劳动生产率等因素,优势也不明显。

以1998年的数据为例,美国的平均工资是中国的倍,但考虑到生产率因素,创造同样多的制造业价值,美国的劳动成本只是中国的倍。

日本这两个数据是和;韩国分别是和,反而比中国还低20%。

2)天然纺织原料价格低廉优势的弱化:

我国棉花产量占世界棉花产量的四分之一,过去我国一直以棉花生产大国和棉花价格低廉,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近年我国棉花市场价格已基本与国际市场接轨,甚至有时超过了国际市场。

3)城市土地价格原来许多是国拨土地,现在城市土地价格几乎与发达国家相近。

4)过去受政府减免税政策保护已不存在。

2、技术创新能力较弱。

 纺织产品质量、档次、品种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明显的差距。

一些高水平、新技术产品的开发迟缓,不能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部分中低档产品出现过度竞争。

在出口产品中,仍以中档为主,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低。

服装出口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大都没有自己独立的品牌,纺织面料水平低、品种少,不能满足服装生产需要,导致出口服装大量使用进口面料。

国际上流行的多组份纤维、复合纤维、改性纤维、高仿真纤维、特殊功能纤维等新产品,在国内化纤尚未形成自已的研究开发机制、专有技术和一定的生产规模。

目前,我国纺织新型设备引进的较多,纺机制造行业对这些设备消化吸收并进行二次开发的工作明显不足。

 3、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劳动生产率低。

 目前,属于80年代或70年代水平的棉纺设备仍有2/3。

发达国家的清梳联合机占有率为50%,我国仅占14%;发达国家的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占有率均在90%以上,我国仅占32%、%。

我国毛纺和印染行业仅有10%的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纺纱、织布、印染、制衣各环节,电脑过程控制系统和电脑辅助设计系统拥有率较低。

现代纺织技术向设备高速化、自动化、工序连续化方向发展,传统技术与新技术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例如:

全自动气流纺生产效率比环锭高

  

4_5倍,无梭织机比有梭织机效率高4_8倍。

由于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落后,加上管理水平较低,导致劳动生产率与工业发达国家差距拉大,如棉纺织,发达国家纺部万锭用工60人左右,有些已达到万锭用工30人的水平,我国万锭用工水平是300人左右,生产成本高,缺乏竞争力。

 4、生产规模小、组织结构不合理。

 的生产规模小,集中度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以化纤行业为例,1999年化纤平均规模为万吨,年产10万吨以上的仅有7家,生产能力占全国的%,与国外先进化纤比较,平均规模相差很大。

纺织行业经过重组和改造,已组建了一批大集团,但在化纤、纺机领域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装行业中缺乏国际知名品牌。

我国大部分纺织还没有建立适应“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高品质”的快速反应机制,缺乏具备国际营销经验、适应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

部分管理粗放,用人多,产品开发周期长,成本、财务管理不到位,营销力量薄弱,市场适应性差,开发创新和用人机制不健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没有充分发挥。

 5、东中西部区域发展不平衡。

 目前西部地区纺织加工能力占全国纺织生产能力的12%左右,产值仅占%,资产负债率高于全国纺织12个百分点,经济运行质量明显低于东部。

中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纤维资源和相对廉价的劳动力,但服装、针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不足,西部服装产量仅占全国服装产量的%。

近年来,虽然东部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结构调整力度较大,但是仍保留了一些落后生产能力和初加工能力,产业升级步伐缓慢,产品存在趋同化,东中西部的产业分工不明显,没有形成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互补性格局。

6、综合经济效益多年摆脱不了落后的局面。

1992年前,纺织工业曾因取得可喜的效益而辉煌过,但自1993年来,因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全行业整体竞争水平下降,行业经济效益一蹶不振,连续多年亏损,到1996年全行业亏损17亿元,国有纺织亏损106亿元,纺织成了国有工业中困难最大、亏损最严重的行业。

四、项目成功必须具备的条件1、公司治理结构比较合理、领导管理者素质较高、文化理念先进、公司人员、资金、财产资源配置比较合理;2、项目筹资成本低、建设投资省、生产成本低,市场前景好,比较优势明显,在国内外竞争实力较强;3、公司信用记录良好,银企合作关系密切,公司历史业绩突出,财务状况良好;4、技术创新能力强,经济技术实力雄厚,融资能力强,资金比较充裕,产品品种多样化、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强;五、纺织工业贷款主要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一)贷款总量风险和客户风险及防范措施1、我国纺织业近几年内,仍然难以彻底摆脱贷款高风险行业的范围,充分认识我国只是纺织工业大国,尚不是纺织工业强国,传统的比较优势正在弱化或丧失,国际竞争力正在减弱,全球纺织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对纺织行业应作为我行严格控制或限制的贷款行业。

近几年内,我行纺织业贷款应总量维持不变或适当压缩,以调整客户结构和盘活不良贷款为主,保留大的有竞争实力的龙头客户,少数生产效益多年比较好并保持稳定、市场前景较好、贷款担保措施可靠的中小客户也可适量保留,多数客户采取逐步退出的策略。

2、选择新的客户要更加谨慎,贷款条件要更加严格由于我国纺织业综合竞争实力较弱,整体效益较差,国家投资力度较弱,各家银行也都在收缩贷款,纺织在市场上融资较困难,纺织业的融资基本上还处于卖方市场,因此我们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除对跨地区、主业突出、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集团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团外,其他客户必须严格谨慎进入,所有贷款都应落实可靠有效的担保措施,严格控制发放信用贷款。

对任何纺织工业贷款客户,都不能轻易抱有一家银行独办的想法,对一家客户的信贷需求大包大揽,这样做是比较危险的。

对新建和达不到合理规模的一律不发放贷款。

3、对三资纺织也不能盲目随意贷款,大包大揽,采取强有力的担保措施,可采取由外资银行开具备用信用证等担保措施。

外商投资来华投资心态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盘活消化在国外的不良资产(处置闲置设备和过时技术或卖不动的技术和设备),有的在作投机,有的是母公司在本国难以为继,到我国求得一时生存希望。

对外国包括大的跨国集团,也必须识别其是否在国际上具备长期竞争实力、是否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不能见到三资或国外跨国公司就不加认真评审,就予以大量投放贷款和追捧,甚至全额信用贷款,一家独揽全部信贷需求。

4、对技术、产品品种、资源成本和治理结构、管理机制等方面确实存在明显的比较优势的中小,我们可以适当择优投放贷款。

(二)客户贷款风险点及防范措施1、借款人资信风险与防范深入分析借款人经营业绩,专业技术水平,领导管理者文化水平、工作经历、管理创新能力、心理素质、敏感力、亲和力、团结力和威信力等;寻找发现核心竞争力;员工队伍素质,借款人还款信用记录,近几年财务状况等,对有重大信用问题的客户,必须严加控制。

2、产品市场风险与防范纺织业已经进入了充分竞争的行业,市场决定了的生存,技术、产品创新和质量决定了市场,过去那种一贯完全靠上生产能力、靠资源和人力优势取胜的时代已经过去。

据预测,全球纺纱能力和化纤生产能力均过剩10%左右,织布能力过剩13%左右,国内生产能力更是严重过剩。

对技术含量低,大路产品,品种花色单一,色调深浅、纱线结构、织纹变化较少的产品不得再投放贷款,对产品市场要从品种创新、性能价格、可替代性、技术含量等方面竞争能力作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判断,不可轻信可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等之类的言辞。

同时切不可把产品档次高、规格高与产品有市场完全等同,还要看此品种产品的下游或消费者经济上能否承受、能力上能否消化。

纺织产品市场波动幅度较大、频率较快,有人分析,国际纺织品贸易波动周期一般在3年左右,一年半在波峰,一年半在波谷。

因此,我们必须准确判断客户产品的变化周期,并使之与我行贷款发放和回收周期相适应。

切不可凭一时一事的市场状况,来决定贷款的发放,对贷款客户的产品至少要观察前5年预测后3年,才能做出贷款决策。

3、投资成本风险与防范由于我国纺织机器设备国产化率低,先进技术和设备基本靠引进,在我国建厂普遍与在设备产地国建厂要高出许多,有些生产设备已经实现了国产化,但有的为了某些局部利益或个人小团体利益,还在坚持盲目引进,由此可能造成项目投资成倍的上涨。

例如,我国“八五”期间兴建的6万吨聚酯项目需投资8至10亿元,而目前建设10至12万吨的聚酯项目选用国产化技术设备仅需3亿元左右。

目前部分世界大牌的知名纺织设备生产厂家,已由设备技术商品输出,改为资本输出,直接到我国建厂占领我行纺织品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因此必须要作投资成本比较优势分析。

例如,苏州杜邦化纤公司,杜邦公司只需将其二手设备拿到国内参与合资建厂,就可对国内造成较大的冲击。

4、生产成本风险与防范纺织业的原料主要依靠石油化工、煤化工、农业的供给,化纤原料目前还要靠大量从国外进口,纺织原料供应货源和价格的不稳定性,决定了纺织品生产成本具有较大的波动性。

我国入世后,国内生产成本受国际影响更直接、更具冲击力,必须要站在更高的高度、更全面的角度、更理智地分析判断贷款的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比较优势,是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也是贷款风险控制的重要参考依据。

5、建设和生产条件风险与防范对厂址、总体布局是否合理,水文、地质是否符合建厂要求、原料来源、建设生产资金能否落实、筹资成本是否合理,环保治理状况或环保治理措施是否得到环保部门的批准认可,相关配套建设是否得以落实和可以做到同步建设等,要逐一审查。

六、主要技术经济参数附录一:

20XX年全国纺织工业分行业经济指标表指标单位全国棉纺织业其中:

印染业毛纺织业麻纺织业丝绢纺织业针织品业单位数户188624560850109023116171890亏损数户389190619328850364435亏损面%20.6319.8722.7126.421.6522.5123.02出口交货值亿元2791.94776.162.16155.2522.41147.54产品销售收入亿元8176.252546.52497.00517.2770.41641.96产品销售成本亿元7105.912241.54456.96447.4960。

17579.35产品销售费用亿元176.34.568.3211.571.906.55产品销售税金和附加亿元41.9111.651.612.370.54.02管理费用亿元424.121.5617.5927.994.7524.52财务费用亿元174.8358.637.4415.742.5816.29其中:

利息支出亿元158.7355.106.7913.492.4915.37利润总额亿元290.0778.9511.7317.051.4013.88亏损亏损金额亿元70.1017.595.319.561.087.53应交增值税亿元246.8389.118.7413.262.9419.85资产合计亿元9772.773059.92516.33845.78138.22711.01其中:

流动资产净值平均余额亿元4408.581311.61230.33449.3562.27260.57其中:

应收帐款净额亿元919.77265.2858.1794.349.2841.54其中:

产成品亿元857.54257.1745.45101.7319.0949.5其中:

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亿元3808.91257.18219.11276.8954.35346.62负债合计亿元6451.452172.65355.31563.74109.18508.24全部从业人员平均数人7515192282848827099547582413845458195748780920XX年全国纺织工业分行业经济指标续表指标单位服装及其他其中:

服装正在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其中:

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制造业合成纤维制造业单位数户67635877815133556476亏损数户1271111319427143113亏损面%18.798.9423.8020.3025.7223.741出口交货值亿元1256.521256.5270.3813.2045.9828.41产品销售收入亿元2042.791775.861185.38147.371012.02198.92产品销售成本亿元1747.481516.921013.83126.3864.164.04产品销售费用亿元73.2665.7215.092.1

  

312.135.24产品销售税金和附加亿元9.098.249.040.558.371.08管理费用亿元101.1887.4558.309.3247.8619.11财务费用亿元24.2120.9733.104.8727.764.38其中:

利息支出亿元19.2016.7731.334.5726.384.15利润总额亿元80.4472.0562.484.8556.868.23亏损亏损金额亿元13.1511.469.281.547.491.89应交增值税亿元48.4542.5640.555.9434.047.16资产合计亿元1716.781489.501803.71281.141498.58308.19其中:

流动资产净值平均余额亿元950.08833.74584.1588.27483.97163.24其中:

应收帐款净额亿元249.18212.   991.2820.967.5238.55其中:

产成品亿元187.66167.6274.4213.7358.7625.41其中:

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亿元488.35426.59906.33118.31778.5590.47负债合计亿元992.22863.921041.47169.76854.94195.19全部从业人员平均数人208542620854264432981117103064171768纺织行业主要技术指标(1999年)指标名称计量单位数值指标名称计量单位数值粘胶纤维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