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民间工艺引入小学美术教育的研究.docx
《土家族民间工艺引入小学美术教育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家族民间工艺引入小学美术教育的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家族民间工艺引入小学美术教育的研究
土家族民间工艺引入小学美术教育的研究
研
究
报
告
湘西自治州民族实验小学课题组
2009年10月
“土家族民间工艺引入小学美术教育”
研究报告
课题类别:
湘西自治州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课题批准号:
060
学科分类:
美术
课题主持人:
符文莲湘西州民族实验小学教科室副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主要研究成员:
覃冰湘西州民族实验小学校长、小学高级教师
王东泽湘西州民族实验小学教科室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张广南湘西州民族实验小学高级美术教师
王金海湘西州民族实验小学高级美术教师
戴春权湘西州民族实验小学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
杨文彬湘西州民族实验小学一级美术教师
【内容摘要】随着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生活方式的逐步改变,民间工艺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土壤遭受破坏,甚至濒临失传或消失。
充分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人才的民族精神素质,加强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教育已成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一项突出任务。
立足于本土,把丰富多彩的土家族民间工艺美术与小学美术教育结合起来,进行小学美术教学研究,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本课题历时三年,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将土家族优秀的民间工艺美术引入课堂,进行教学研究,促进了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初步总结了将民间工艺美术引入小学美术课堂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并对民族贫困边远山区如何进行民间工艺美术创作活动、工艺美术课业在贫困山区如何开展提供了一条基本途径。
【关键词】民间工艺;引进;课堂;美术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民族自尊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是新世纪我国教育的神圣使命,也是强国富国的根本大计。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在中西文化的冲撞交汇融合中,如何提高人才的民族精神素质,使之经受住多元文化的考验,塑造自尊、自信、自强的人格形象,是当今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新修订的中小学美术教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加强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教育已成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一项突出任务。
而现实美术教学中,教材的民族民间美术文化含量不高,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对民族民间美术虽有所涉及但编排零散未形成前后关联的单元知识结构。
上下五千年的民族民间美术文化与现代美术发展缺乏联系。
教材没能结合当地的民间美术资源,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差距太大,不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对弘扬民族文化只能停留在让学生欣赏的浅层次,难以真正体现民族民间美术的审美育人价值。
对如何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有机渗透到小学美术教学中去,进行美术教学改革,通过科学的美术教育,使孩子们从丰富多彩的乡土民间美术文化中汲取营养,对它们拥有浓厚兴趣和情感,并传承和发展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国内外都在进行相关的研究。
2003年7月,由美国福特基金资助、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文化厅和湖南省妇女联合会主管的“蒲公英行动——推进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专项课题在湘西启动。
把民间美术与学校美术教育结合,把民族文化的教育、传承、发展与最具创造生命力的儿童美术相结合,注重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并将其引进美术主流教育,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开拓性实验。
我校地处土家族、苗族集居地——湘西永顺。
这里有着丰富的土家族民间工艺美术资源:
美观实用的布艺制品“布娃娃”、“娃娃靴”、“虎头帽”、“花鞋垫”;颇具神秘色彩的“傩面具”;色彩绚丽的土家织锦、民族服饰;虚实相生的剪纸文化;小巧玲珑的编织手工艺品等等,无不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
而在现代文明、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下,民族观念日渐淡化,生活方式逐步改变,土家族民间工艺美术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土壤遭受破坏,传承延续困难,甚至濒临失传或消失。
如何把丰富多彩的土家族民间工艺美术与小学美术教学结合起来,让儿童认同本民族的文化,认识到土家族民间工艺美术的艺术价值,发掘它的美,继而热爱它、学习、传承和发展它,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期在传承和弘扬民间美术的同时,使学生的独创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动手动脑能力及美术素养得以提高并终身受益,这是我们课题研究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界定:
民间工艺:
民间工艺是民间艺人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审美视角,就地取材,以手工方式创作的工艺美术品。
民间工艺是民间文化的乡土瑰宝,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东方文化内涵。
它既重视制作的工巧性,又重视材料的自然品质,恬淡优雅。
三、研究假设:
我们假设,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对美术教材进行适当增删,将当地的土家族民间工艺美术引进小学美术课堂,教孩子们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民间工艺美术的学习与制作。
不仅使优秀的土家族民间工艺美术得以传承和发展;而且能够调动孩子们的美术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动手制作能力及色彩感知能力和造型能力得以提高,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能有效促进学校的美术教育教学,总结出适合于在民族地区学校推广的结论、经验等。
四、理论依据: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提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许多研究表明,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进各感观处于最佳状态,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
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儿童自然发展”,“美术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兴趣和本性,教师不应有过多的参与或指导”。
著名儿童美术教育家杨景芝教授也说过:
“孩子们具有丰富的创造力,每个孩子都各具特点,只要我们正确地加以引导,孩子们的潜能意识都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而美术教学是最具有创造性的活动。
”民间工艺美术对小学生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因为民间工艺美术的创作者均来自于民间,其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美术专业训练,其创作的美术作品质朴,造型及设色等主观性较强,完全不受美术法则的约束。
这些都与儿童的认知特点有着某种契机,大大缩小其与儿童的距离,为孩子们所喜爱,极大地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方法、目标及内容
1、研究对象:
我校是州属重点小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猛洞河畔,属民族贫困地区学校。
学校现有学生2000余人,土家族占总人数80%以上,学生因生活环境的改变,民族意识淡化,对本民族的文化没有很深的认识。
我们选择学校三、四、五、六年级的全体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对研究前后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的了解及有关工艺的制作方法的掌握、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等情况进行初步探索,总结出适合于在民族地区学校推广的结论、经验等。
2、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辅以调查法。
3、研究目标:
(1)增进学生对土家族民间工艺的认同,培养其民族自豪感。
(2)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动手制作能力及色彩感知能力和造型能力得到提高,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
(3)探索土家族民间工艺引入美术课堂的方法和途径,促进学校美术教育教学。
4、研究内容:
(1)将土家族民间工艺美术引进美术课堂的方法和途径。
(2)以土家织锦的学习为基础,初步了解土家族的历史起源、信仰崇拜、民族心理素养形成以及文化,心态的构建等。
(3)选择综合原生态材质,进行土家族民间工艺美术创作活动的教学。
(4)研究学生民间美术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思维和动手技能情况。
(5)展览儿童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
(6)编写校本教材《土家族民间工艺》,为新编教材的民间美术编写提供一定的经验。
六、研究过程
1、组建实验教师队伍
课题研究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学专业人员的作用。
而且,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是学校教学研究的身体力行者,校长要真正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
我校正是本着这一理念,对该课题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我校共有3名专职美术教师,均为小学高级教师,具有丰富的美术教育教学经验。
为壮大实验队伍,在校长的亲自参与和积极领导下,主管教学、后勤的副校长,教研室、办公室主任也加入了课题实验组,大家分工协作,各负其责。
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证。
2、调查收集民间美术资料
学校课题实验组的教师们对土家族民间工艺美术进行调查收集,内容涉及民族氏族的起源传说、图腾崇拜、服饰、建筑、语言、民俗活动、民间艺人的生活及创作现状等等。
并对收集到的民间工艺美术实物和资料进行整理,有的制作成CAI教学课件,为土家族民间工艺美术进入课堂作好准备。
3、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
我们根据三至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其美术教材的特点,对各年级美术教材内容进行了调整、增删,每学期增加了五课时土家族民间工艺美术的内容。
把民间剪纸、花鞋垫的纹样设计、泥塑、民间玩具等民间工艺美术引进三、四年级的美术课堂;把缝制布艺作品、刺绣、扎染、民族服饰纹样的描绘等内容引进四、五年级的美术课堂;把土家织锦图案的设计、蜡染、雕刻、编织等内容引进五、六年级的美术课堂。
为使民间美术的教学落到实处,教师们根据各年级、各班的具体情况,认真编写了详细的教案。
4、民间工艺美术引进课堂
将土家族民间工艺美术引进课堂,并非原封不动地照搬。
对工艺复杂,制作难度大,且对设备要求不易达到的内容,像土家织锦、十字挑花,印染花布等,我们则通过走访当地民间艺人,参观其手工作坊,对其制作工艺进行学习和了解,然后取其就学生的认知水平易于接受的部分进行学习制作,如进行土家织锦图案的设计、十字挑花图案设计、扎染图案等。
对于学生易于操作、能进行制作的内容,我们则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其生理特征,分阶段引入课堂。
如绣花鞋垫,三、四年级进行花鞋垫的纹样设计,五、六年级则尝试进行花鞋垫的刺绣学习;像民间剪纸,三年级学生进行简单的对称纹样、花边、团花剪纸练习,四年级则进行较为复杂的图案、人物剪纸、动物剪纸等练习,五、六年级则尝试剪制更为复杂、多样的形象、场面,如:
用剪纸形式表现成语故事或寓言故事等。
并且根据学生手机能的发展情况,同一内容,不同年级的学生选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制作。
如雕刻这一内容,为避免五年级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因材质过硬不易雕琢而伤手和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则让学生选用既不难准备且质地较软易于雕琢造型的水果、蔬菜(如土豆、萝卜、南瓜、红薯)等作为雕刻材料。
六年级学生则可选用木瓢等材料进行制作。
如此这般,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我们教孩子们利用身边的材料(如泥巴、稻草、树皮、藤条、碎布等),将当地的民间工艺(如泥塑、木雕、剪纸、蜡染、扎染、编织等)引进美术课堂,进行民间工艺美术的学习与制作,均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七、研究结果及分析
三年的研究实践证明,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对美术教材进行适当增删,将当地的土家族民间工艺美术引进美术课堂,教孩子们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民间工艺美术的学习与制作,能有效促进民族地区美术教育教学的发展。
1、增进了少年儿童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认同和热爱,激发了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实验前,我们对三至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如下表:
调查项目
实验前
实验后
对民间工艺美术不感兴趣人数
95%
5%
对周围民间美术活动不知晓人数
90%
10%
能说出当地最有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的人数
4%
92%
能说出当地最有影响的一位民间工艺美术艺人的人数
2%
90%
该表说明:
通过土家族民间工艺美术引入美术课堂实验,增进了学生对土家族民间工艺美术的认知和了解,激发了学生对本民族和本土文化的热爱之情。
2、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美术学习积极性。
我们对实验前后,学生的美术学习态度进行了对照,结果如下:
调查项目
实验前
实验后
作业马虎、不交美术作业人数
10%
2%
美术课不带美术工具材料人数
31%
4%
美术课堂上做语文、数学作业人数
8%
1%
此表显示:
通过课题实验,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端正了美术学习态度,养成了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3、大大缓解了美术教学中工具材料准备难的问题,为工艺课的正常开设及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现行美术教材中工艺课目越来越多,所需工具材料也相对繁多。
这为学生的工具材料准备带来了极大困难,特别是在农村等边远山区,往往会因为没有足够的工具材料而使工艺课无法照常进行。
而依据国家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指导精神,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对美术教材进行适当的增删,将当地的土家族民间工艺美术引进美术课堂,教孩子们利用身边的材料,如树皮、藤条、泥巴、稻草等原生态综合材质进行民间工艺美术的学习与制作,可保证工艺课目在贫困山区的正常开设及顺利进行,为贫困山区孩子们的美术学习排除障碍。
4、促进了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
美术素养是指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生活、经济生产、做出个人决策所必需的对美术科学概念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还要较好地理解艺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艺术的本质,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学习《红娃娃绿娃娃》,使学生对传统的民间布艺制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很多从未拿过针线的孩子学会了穿针走线,能大胆想象,任意造型,缝制出造型夸张,稚拙而有趣的娃娃形象。
在学习《土家织锦图案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对土家织锦作品的欣赏,很多学生能感受到织锦图案的形式美、韵律美,能模仿传统图案的配色原理,在坐标纸上耐心细致地一笔笔描画出色彩绚丽,图形美观、大方的织锦图案来。
那种精细程度,认真劲儿,连老师都为之叹服,就连平时作业马虎的学生,也精心设计出了较为工整的图案。
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动手制作能力及色彩感知能力和造型能力得到了提高,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开发、美术素养的形成。
在2003——2008年期间,我校学生创作了数百件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在北京、广东、广西、湖南、贵州等地展出并获奖。
学生创作的儿童画也屡次在省、州、县及国家级竞赛中获奖。
(1)2003年,学生创作的布艺作品和木瓢雕刻“傩面具”在广东美术馆、北京中华世纪坛展出,荣获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成就未来”希望奖杯。
(2)2003年6月,学生创作的布艺作品、木瓢雕刻“傩面具”和土家织锦图案设计作品在湖南吉首大学展出,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3)2003年,我校学生李柱城经全国书画(业余)等级考核评审委员会考核获得儿童画等级考核三级资格。
并在湘西自治州第一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比赛中获三等奖。
(4)2004年,在第十五届中南六省(区)中小学美术教育协作交流会中,裴曼、张荷露、杨昌顺等同学创作的布艺作品分别获一、二、三等奖。
(5)2004年,刘民兴、陈慧文等26位同学的布艺作品入选由广东美术馆、广州市少年宫主办的“泛珠江流域的未来——少儿美术展”。
(6)2005年,彭九一、裴曼同学参加“同里——和平、家园”全国少儿美术邀请赛,其作品被收藏并登入画册,同时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展出。
(7)2005年,学生创作的布艺作品及稻草捆扎作品——十二生肖动物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展出,中央电视台现场报道了这一盛况。
(8)在全国第八届世纪之星中小学生美术作品大赛中,我校5名同学获金奖,8名同学获银奖,25名同学获铜奖,数名同学获纪念奖。
(9)在全国绚丽年华中小学生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大赛中,我校8名学生获一等奖,12名学生获二等奖,24名学生获三等奖。
(10)在永顺县2006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有63幅美术作品参展,其中孔令国、雷婵等14人获一等奖,向一、陈卓等21人获二等奖,汪苏煌、李智昕等24人获三等奖。
······
附:
学生美术作品获奖情况统计表(2003——2008年)
获奖
级别
获奖等次及人数
展出奖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优秀奖
国家级
328(人)
65(人)
80(人)
90(人)
110(人)
省级
180(人)
60(人)
76(人)
88(人)
95(人)
州级
100(人)
60(人)
85(人)
120(人)
150(人)
县级
200(人)
63(人)
253(人)
400(人)
825(人)
5、促进学校教师专业队伍成长。
通过课题实验,课题实验组的教师们迅速成长起来,实现了由教学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轨。
教师们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屡次在省、州获奖,部分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中国教学研究杂志》、州级刊物《民族教育与文化》发表,编写的美术课例《民间剪纸双喜字》、《土家织锦图案设计》、《红娃娃、绿娃娃》、《可爱的娃娃》《袜子的妙用》、《垒砖头》、《藤条编织》等在国家级刊物《中国美术教育》、《少儿美术》、《中国校外教育·美术》、《早期教育》和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手工入门》等书上发表。
为新编教材的民间美术编写直接提供了材料和经验。
课题主持人符文莲执教的美术课屡次在省州美术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并因在教学教研工作中成绩突出,多次立功受奖,并州教育局评为“学习型教师”和“州十佳教研之星”。
6、研究得到了家长、社会的极大关注。
学生家长开始关注自己孩子的美术学习及学校的美术教育教学情况,不再认为美术是“副科”,学不学无所谓。
对孩子们的美术学习给予了大力支持。
同时,研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日报》海外版、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中国人文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中国文化报》、《中国妇女报》、《中国青年报》、《美术》、《父母必读》杂志、《少儿美术》杂志、湖南美术出版社、《三湘都市报》、湖南卫视、湖南教育电视台、湖南公共频道、新华社湖南频道、湘西电视台、《团结报》、《湘西电视报》文化动态网、中华世纪坛网、中华妇女网、中国美术教育信息网、中国少儿美术教育网、吉首市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各大新闻媒体、报刊杂志相继报道刊载了有关盛况。
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美术课程标准》核心组成员侯令、中国剪纸协会副秘书长文为群、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研究员、著名儿童美术教育专家谢丽芳、湖南少儿出版社美术编辑吴尚学、著名摄影家、《珠江画报》编辑卓雅、湘西自治州教育科学研究所刘宇新等专家、领导先后多次到我校参观指导课题研究工作。
同时,全州美术骨干教师亦到我校进行了参观学习。
我们的将土家族民间工艺美术引进小学美术课堂的方法及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已在周边学校进行推广。
八、结论
经过三年的研究实践,该课题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以调查法,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对美术教材进行适当增删,将土家族民间工艺引进美术课堂,进行民间美术的学习与制作,既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美术学习积极性,增进了少年儿童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认同和热爱,激发了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树立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缓解了美术教学中工具材料准备难的问题,为工艺课的正常开设及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促进了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同时促进了学校教师专业队伍成长,实现了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化,为学校培养出了一批专业骨干教师。
而且,该校的课题研究得到了专家、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大力支持,各大新闻媒体、报刊杂志相继报道刊载了有关盛况,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从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地位。
总之,该课题研究探索出了土家族民间工艺引进小学美术课堂的有效方法及途径,摸索出了一条民族地区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的新路子。
而且此项研究成果目前已在周边学校得以推广,为小学美术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极大推动了本地区美术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九、几点思索
虽说该课题实验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要想巩固此项研究成果,还有很艰难的路要走。
因为受多方面条件制约,虽说编写出了一些较成功的民间工艺美术教学课例,完成了校本教材《土家族民间工艺》高年级段的编写任务,但还没能完成校本美术教材的系统编写,没能为土家族民间工艺教学在全校乃至周边学校的全面铺开提供有力保证。
这还有待于我们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十、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2]《少儿美术》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3]《蒲公英行动—推进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湖南美术出版社
(执笔:
符文莲)
备注:
附件一:
课题立项通知、开题论证书、中期检查报告
附件二:
课题研究教案、课题研究笔记、美术校本教材(章节)
附件三:
课题研究成果公报、发表文章、研究论文、推广交流材料、学生活动图片、师生部分奖励证书复印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