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方案 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9158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7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道方案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市政道方案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市政道方案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市政道方案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市政道方案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政道方案 1.docx

《市政道方案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道方案 1.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政道方案 1.docx

市政道方案1

 

(1)工程概况

(2)施工准备

(3)施工部署

(4)施工方法

(5)施工注意事项

(6)质量保证措施

(7)施工组织机构和管理保证措施

(8)质量管理机构

(9)保证安全措施,安全保证体系

 

一、工程概况

广州(清远)产业转移工业园德龙大道工程,本项目设计范围为德龙大道道路全长约8.25km,德龙大道现状为双向四车道的公路,南接S114,北至S269,从南往北穿过整个产业园区。

道路平面中心线位基本按照现状公路线位,道路纵坡按照加铺厚度进行纵坡拟合,尽量利用原有路面结构层。

为迎接园区企业落户,将现状德龙大道进行市政化改造,沿线面貌都需要进行升级改造。

工程设计特点

道路平面设计

本工程起点接S269,终点接S114,共8.25km,设计标准为城市主干路,结合现状道路宽度采用设计车速50km/h。

本工程设计线位为拟合现状线位,线位基本为南北走向,线位设置6个转点,半径分别为550m、1500m、2500m、1000m、900m和4500m,根据规范设置圆曲线缓和段。

与本道路相交道路从南往北,除了起终点外,依次与规划一横路、华清产业大道、德清大道、园区三号路、园区二号路、园区一号路以及地方村道,与上述相交道路交叉口路口均采用渠化设计。

根据建设单位意见,对现状中央绿化带开口位置保持现状开口,新增4对车辆掉头点,K0+000~K1+440由于现状为防撞墩,一期设计考虑保持现状。

本次工程结合建设单位意见,取消部分展宽以及公交车站,仅保留与德清大道相交路口的展宽,一期仅设置1对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公交站台长35米,由于离交叉口间隔较近,港湾式公交车站加减速车道结合路口展宽一起设置。

道路纵断面设计

⑴本项目为已建项目改造,纵断面基本为拟合状纵断面加铺沥青的结构形式。

⑵为了拟合道路现状纵断面,局部路段纵坡小于0.3%,边沟需设置锯齿偏沟。

⑶本工程统一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系统。

道路横断面设计:

起点~K1+440段:

7.75m机动车道+7.75m机动车道=15.5m。

K1+440~终点段:

10.75m机动车道+2m中央绿化带+10.75m机动车道=23.5m。

路面:

对路面病害处治后,铣刨1cm厚现状水泥砼路面,由上至下加铺:

5c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

7cm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

调平层

1cm聚酯玻纤布

加宽路面:

5c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

7cm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

调平层

1cm聚酯玻纤布

30cmC35新建水泥混凝土板

20cmC20素混凝土基层

计划工期:

50天

二、施工准备

(一)施工组织机构

办公室

生产技术科

材料科

财务科

安全质检科

施工组织网络图

项目经理

项目副经理

项目总工

 

路面施工队一队

路基施工二队

路基施工一队

道路附属施工队

 

(二)人员准备

在人员的组成上,我们将选定优秀的项目经理、工程技术负责人及其所有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这些人员做到工程师具有相应资质,五大员具有上岗资格证书,而且都具有一定的城市道路施工和管理经验。

各个施工队伍我们都将派出具有多次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队伍。

为保创优工程,开工前,我们将对上述人员分别进行培训和仔细的技术交底。

进一步强化大家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进一步提高大家的技术素质、文明素质;进一步增强各个专业人员、专业队伍的专业能力和整体战斗能力。

(三)设备准备

根据本项工程的施工内容,本公司将调配能够满足路基土方工程的开挖及填筑、下水管道、路面工程混合料的搅拌、运输、摊铺、碾压等各道工序要求的精良设备(详见《主要机具使用安排》表),做到设备完好率100%。

为保证各种设备全过程的正常运转,公司将为此项目配备3个技术过硬的

机修人员。

(四)材料准备

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工程质量,材料的取用和调运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进度。

所以材料准备十分重要。

一旦中标,我们将对各种材料的货源、质量、产量、价格等进一步的全面调查,精心试验,然后选定供应商,并就规格质量、价格、供应时间、供应数量等问题及时签订供货合同,保证工程的及时开工和连续作业。

主要材料、物件见《主要材料、物件用量计划表》。

(五)拌和场建设

为了减少租地、节省开支和土地资源,拟将水泥稳定混合料拌和场、沥青砼搅拌站统建在一起。

根据现场考察,拌和场拟建在运输道路、水、电接用方便、离施工区域较近,既可以避免拌和场噪音和粉尘的污染,又可以方便生产的地方。

(六)项目部和施工队驻地建设

为方便管理,尽早开工,项目部和施工队驻地拟在工地附近租用民房。

土方工程设备和路面摊铺、碾压、养护及砼管道吊装等设备安排在项目部和施工队驻地旁坪地中停放,拌和场的所有设备停置在拌和场。

(七)弃土场、取土场联系和安排

本项目开工前必须派出专人做好弃土场和借土场的联系工作及其场内运输道路的安排工作。

弃土场和借土场应分别满足弃土、借土的数量要求以及借土的质量要求。

无论是弃土场还是借土场,我们都绝不损坏周围的生态环境和卫生环境。

(八)、作好施工平面布置,完善各处设施。

(九)技术交底和施工放样

开工前,技术负责人向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队负责人及其骨干进行全面技术交底,使他们充分熟悉图纸、熟悉规范、熟悉施工程序。

一旦开工,要使他们能够紧张而有序,高速优质而又安全文明的工作。

测量组在开工前首先搞好设计单位所交控制桩的复测工作,然后按照分部、分项工程的开工先后顺序,依序作好开工项目的施工放样测量。

(十)编制指导施工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

接到中标通知后,项目技术负责人即着手编制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本项目的施工。

(十一)开工报告

做好上述准备工作之后,项目部即写出开工报告,填好开工申请表,附好必要而又合格的各项有关资料及时上报,争取早日开工。

三、施工部署

(一)施工顺序

本工程施工应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路中后路边的顺序进行。

具体施工顺序如下

道路排障→清表→铣刨→挖道路土方→外运→素土夯实→混凝土填筑→沥青混凝土填筑→绿化部分→亮化部分→清场、退场

采用主要技术指标表

内容

单位

规范取值

设计取值

道路类别

城市主干道

城市主干道

设计速度

km/h

60,50,40

60

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

m

600

-

设超高推荐半径(一般值)

m

300

550

设超高最小半径(极限值)

m

150

平曲线最小长度(一般值)

m

150

492.521

圆曲线最小长度

m

50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m

50

75

最大超高横坡度

%

4

4

停车视距

m

70

70

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

m

1800

5000

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极限值)

m

1200

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

m

1500

7000

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极限值)

m

1000

最大纵坡度(一般值)

%

5

3.66

最大纵坡度(极限值)

%

6

最小纵坡度

%

0.3

0.0189

竖曲线最小长度(一般值)

m

120

-

竖曲线最小长度(极限值)

m

50

52.33

最小坡长

m

130

140

路缘带

m

0.5

0.5

交叉口最大纵坡度(一般值)

%

2.5

2.5

交叉口最大纵坡度(极限值)

%

3

路拱正常横披

%

1~2

2.0

路面类型

沥青混凝土道路

标准轴载

kN

BZZ-100

路面设计年限

15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

g

0.1(地震基本烈度VI度)

注:

由于本工程利用原有道路,道路纵断面基本拟合原有路面标高,纵坡局部路段不能满足0.3%的最小要求,不能满足要求的,在道路路缘带新建锯齿偏沟满足排水要求。

根据《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中7.3.1.4条,对沉降量较大的加铺罩面道路,可按降低一级的设计速度控制最小坡长,本工程满足该条规定,符合规范要求。

道路纵断面

1)、原则及控制因素:

a、本项目为已建项目改造,纵断面基本为拟合现状纵断面加铺沥青的结构形式。

b、为了拟合道路现状纵断面,局部路段纵坡小于0.3%,边沟需设置锯齿偏沟。

c、本方案设计统一采用本图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系统。

道路横断面

本次一期道路改造横断面设计充分利用现状公路断面,并利用土路肩新增25cm平石,与远期路面形式进行对接,避免重复建设。

1、起点~K1+440:

现状路幅组成如下:

7.5m机动车道+7.5m机动车道=15m,道路两侧为土路肩。

改造原则:

,将原路面修复破板块后,按原路面宽度进行加铺沥青,两侧各增加25cm平石。

改造后横断面布置如下:

7.75m机动车道+7.75m机动车道=15.5m

2、K1+440~K2+700

现状路幅组成如下:

3m硬路肩+7.5m机动车道+2m中央绿化带+7.5m机动车道+3m硬路肩=23m

改造原则:

将原路面修复破板块后,按原路面宽度进行加铺沥青,两侧各增加25cm平石,机动车道断面按远期宽度两边各10.75m进行设计。

改造后横断面布置如下:

10.75m机动车道+2m中央绿化带+10.75m机动车道=23.5m

3、K2+700~K6+220:

现状路幅组成如下:

3m硬路肩+7.5m机动车道+2m中央绿化带+7.5m机动车道+3m硬路肩=23m

改造原则:

将原路面修复破板块后,按原路面宽度进行加铺沥青,两侧各增加25cm平石,机动车道断面按远期宽度两边各10.75m进行设计。

两侧按人行道边线进行放坡,一期侧绿化以及人行道结构不实施,仅实施土方工程、边坡工程。

改造后横断面布置如下:

10.75m机动车道+2m中央绿化带+10.75m机动车道=23.5m

4、K6+220~终点:

现状路幅组成如下:

3m硬路肩+7.5m机动车道+2m中央绿化带+7.5m机动车道+3m硬路肩=23m

改造原则:

将原路面修复破板块后,按原路面宽度进行加铺沥青,两侧各增加25cm平石,机动车道断面按远期宽度两边各10.75m进行设计。

改造后横断面布置如下:

10.75m机动车道+2m中央绿化带+10.75m机动车道=23.5m

当地下水影响路堤稳定时,应采取拦截引排地下水或在路堤底部填筑渗水性好的材料等措施。

路基填土高度小于路面和路床总厚度时,应将地基表层土进行超挖并分层回填压实,其处理深度不应小于重型汽车荷载作用的工作区深度。

路基压实度标准(采用重击实标准):

路基采用重型压实标准,填筑路堤时应采用分层填筑逐层辗压,其分层最大厚度应与压实机具功能相适应。

路基压实度采用下表压实度进行设计。

本工程路基压实度采用95%。

填土前应先将原地表进行清理,整平压实。

路床填料应均匀、密实。

路基应分层铺筑、均匀压实。

并符合以下规定

填挖类型

路床顶面以下深度(cm)

路基最小压实度(%)

主干路

填方

0~80

95

80~150

93

>150

92

零填或挖方

0~30

95

30~80

93

现状路面

本工程现状为水泥混凝土路面。

沥青

面层基质沥青采用70号石油沥青,基质沥青应满足下表的技术要求。

70号道路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技术指标

备注

针入度25℃,100g,5s(0.1mm)

60~80

延度15℃,5cm/min不小于(cm)

100

等级A

软化点TR&B(℃)

46

等级A

运动粘度135℃      (mm2/s)

实测纪录

动力粘度60℃(Pa.s)

180

闪点不小于(℃)

260

含蜡量(蒸馏法)      不大于(%)

2.2

密度(15℃)        (g/cm3)

实测纪录

溶解度(三氯乙烯)   不小于(%)

99.5

薄膜加热试验163℃,5h

质量损失     不小于(%)

0.8

针入度比      不小于(%)

55

延度15℃     (cm)

实测纪录

延度25℃不小于(cm)

50

改性剂

根据本区域的气候特点以及沥青路面的抗裂性和高温稳定性要求,设计建议采用采用SBS(Ⅰ-D)型沥青改性剂,其中上面层沥青改性剂,按内参法计算的改性剂剂量宜为6%~8%注:

针片状颗粒含量最好小于10%,绝对不得超过15%。

沥青面层用细集料应满足上表的要求。

细集料可采用机制砂或石屑,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

面层粗集料应采用辉绿岩或花岗岩石。

当采用花岗岩石料时,应当掺加水泥或消石灰提高粘度,掺量为2%~3%。

沥青面层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指标

单位

高速、一级公路

试验方法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t/m3

2.50

T0328

坚固性(>0.3mm部分),不小于

%

12

T0340

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不大于

%

3

T0333

砂当量,不小于

%

60

T0334

亚甲蓝值,不大于

g/kg

25

T0349

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

s

30

T0345

矿粉

沥青面层用矿粉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沥青混合料的填料应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

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

为增强沥青与矿料的粘结力,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和耐久性能,可以采用磨细消石灰代替部分矿粉作为剥落剂,磨细消石灰用量不宜过多,设计建议不超过矿料总量的1%~2%。

沥青面层用矿粉质量的技术要求

指标

质量要求

试验方法

表观相对密度    不小于(t/m3)

2.50

T0352

含水率      不大于(%)

1.0

T0103烘干法

粒度范围   <0.6mm(%)

<0.15mm(%)

<0.075mm(%)

100

90~100

75~100

T0351

外观

无团粒结块

亲水系数       不大于

1.0

T0353

加热安定性    

实测记录

T0355

掺加回收粉尘以后的填料的塑性指数不大于(%)

4.0

T0354

沥青面层混合料技术要求

对于高等级道路沥青路面各沥青结构层,除要求其使用的沥青或改性沥青(改性剂)、矿料、纤维等原料应满足规定的要求外,施工单位还必须根据设计要求的技术指标,遵循《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关于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及试拌试铺验证的三个阶段,确定矿料级配和最佳沥青用量,提供满足设计要求的沥青混合料。

沥青混合料面层压实度,对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不得小于96%;对次干路及以下道路不得小于95%。

表面层

采用AC-13C,混合料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见下表,同时要求按相关配合比的试验项目对AC-13C混合料的性能进行检验。

AC-13混合料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技术指标

备注

马歇尔试件击实次数

两面击实70次

空隙率VV

4.0~9%

粗集料骨架间隙率VCAmix

不大于VCADRC

矿料间隙率VMA

不小于14.5%

沥青饱和度VFA

65~75%

稳定度

大于8.0kN

流值

1.5mm~4mm

AC-13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检验指标

试验项目

技术指标

备注

水稳定性试验:

残留马歇尔稳定度

    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

大于85%

大于80%

渗水性试验

不大于120ml/min

T0730

表面构造深度

不小于0.8mm

车辙试验动稳定度(60℃,0.7MPa)

不小于3000次/mm

T0719

下面层

下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AC-20C。

其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见下表

沥青混凝土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技术指标

备注

AC-20C

AC-25

马歇尔试件击实次数

两面击实75次

两面75次

稳定度MS

kN

≥8

≥8

空隙率VV

%

3~6

3~6

沥青饱和度VFA

%

65~75

65~75

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

%

>85

>85

流值FL

mm

1.5~4

1.5~4

矿料间隙率VMA

%

>13

>14

对于沥青混凝土AC-20C要求马歇尔试验温度提高10~20℃。

同时,要求进行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能等试验,其技术指标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沥青混凝土(AC-20C)配合比设计检验指标

试验项目

技术指标

备注

水稳定性试验:

残留马歇尔稳定度

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

不小于80%

不小于75%

T0709

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µε)(>-9℃)

不小于2000

T0715

车辙试验动稳定度(60℃,0.7MPa)

≥1000次/mm

T0719

渗水系数(ml/min)

不大于120

T0730

集料级配范围

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必须满足规范要求的级配

根据规范,本道路工程底基层采用悬浮密实型混合料;基层采用骨架密实型混合料。

悬浮密实型水泥稳定类底基层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大于37.5mm;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类基层集料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

沥青路面抗滑性能指标

沥青路面抗滑性能指标

年平均降雨量(mm)

质量验收值

横向力系数SFC60

构造深度TD(mm)

>1000

≥54

≥0.55

注:

1应采用测定速度为60km/h±1km/h时的横向力系数(SFC60)作为控制指标;

2路面宏观构造深度可用铺砂法或激光构造深度仪测定。

聚酯玻纤布

应力分散防水层的核心材料——聚酯玻纤布,应具有延伸率低,无长期蠕变性、耐高温、耐腐蚀、易再生等优良特性。

不发生长期蠕变及耐腐蚀特性,保证了产品在路面结构层中能够长期耐久使用。

耐高温性能良好,250℃时其物理化学特性依然稳定,不发生变形。

化学稳定性好,聚酯玻纤布能防止各类化学侵蚀,抵制生物侵蚀和气候变化。

聚酯玻纤布可以粉碎和再生使用,铣刨时会被粉碎成非常短的纤维增进再生料(RAP)的性能。

透层沥青及粘层沥青

11

机动车道沥青各面层间应喷洒粘层油,粘层油采用喷洒型改性乳化沥青PC-3,用量为0.5L/m2;沥青路面基层必须喷洒透层沥青,透层沥青采用中凝液体石油沥青PC-2,用量为0.9L/m2。

要求采用符合“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要求”的沥青,标号为:

AH-70。

下封层

下封层采用单层石油沥青层铺法表面处治施工,集料规格为S12,用量宜为7~9m3/1000m2,石油沥青用量宜为1.1L/m2。

水泥混凝土:

选用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

最大水灰比为0.46,最小单位水泥用量300kg/m3。

28d抗压强度>52.5MPa,抗折强度>7.0MPa;3d抗压强度>22.0MPa,3d抗折强度>4.0MPa。

平石及侧石

平石尺寸为50X25X12cm,其中25cm宽度作为机动车道路缘带使用,平石材质采用混凝土。

中央绿化带侧石尺寸为75X15X50cm,采用花岗岩材质。

病害处理

本段机动车道现状为混凝土结构,通过现场摸查可知,路面现状路况良好,局部有破损的现象,应进行修补。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沥青路面病害形态和分类均有相应的处理方式,沥青路面病害的处理方式参照下表

对存在破碎板,严重破坏的板块整体更换水泥板块,与周边板块做植筋连接处理;在邻近桥涵或其他固定构造物处、小半径曲线和纵坡变换处,横缝间的植筋连接采Φ32传力杆。

其他位置采用Φ16拉杆植筋。

相应挖除20cm基层,浇筑C20贫砼做为替代基层,连续多块病害板块的C20贫砼基层需做切缝处理。

详见“病害处理设计图”。

处治后的路段代表弯沉值应低于20(0.01mm)。

路口衔接处理

与沿线村道路口通过长5m的过渡段进行衔接,过渡段面层铺5cm细粒式改性沥青砼AC-13C,下层用C15素混凝土调平,并刨除部分现状路面以接顺现状标高。

中央隔离墩处理

道路K0+000~K1+440现状没有中央绿化带,设置有中央隔离墩,本工程对于景观要求较高,需要对裸露在外的水泥混凝土结构面进行涂装。

根据现场情况,中央隔离墩上的钢护栏破损严重,本次设计考虑对其更换,大护栏尺寸为2.3X0.7m,小护栏尺寸为2.3X0.3m,实际更换数量根据现场摸查确定。

混凝土涂刷方案

对于混凝土表面的涂装设计,根据涂装后的外观效果、涂装层耐候性、为提高涂装使用年限,综合考虑采用油性漆系统。

混凝土体涂装方案

防护部位

表面处理

油漆系统

底漆

中间漆

面漆

光泽

混凝土

表面

打磨除去碳化、砼表面

病害的处理、表面清洁

(高压水冲洗),在混

凝土表面整体刮一层环

氧腻子,厚度1mm

非弹性、油漆系统

哑光

设计使用年限5年

油性硅改性丙烯酸底漆

油性硅改

性丙烯酸中漆

油性硅改

性丙烯酸面漆

 

 

 

四、施工方法

中央隔离墩涂装前应先把中央隔离墩吊离现场,统一安放在空旷地方进行施工,待路面加铺完成后再把涂装完成的中央隔离墩吊回原位置安放。

路基施工

(1)基底原状土的CBR不满足路基压实度表中规定值时,应进行处理。

(2)施工放样后,对填方路基及浅挖路基进行清表,清理、清除残渣、去除表土、去除和处理规定范围内的所有草木和石砾。

(3)挖方、不填不挖的路基,均须压实至规定密实度。

填方路基需按规定层厚分层填筑,均匀压实。

(4)新旧路基界面须开挖台阶。

(5)碾压工作应自路边向中央进行,一般碾轮每次重叠15~20厘米。

应碾压5~8遍,至无显著轮迹且达到压实度时为止。

(6)土边坡,不得有亏坡现象。

(7)路基含水量过大,可掺拌干石灰粉,即以石灰土处理路基顶层

路面施工

(1)摊铺:

在铺筑混合料之前,对表面的所有松散材料都应清扫并检查确认下层的质量,新建路面的水泥稳定石屑基层应达到一定龄期、强度和平整度,得到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铺筑沥青路面面层;面层应连续施工,表面车辆行驶;平缘石及其它结构物应在铺筑前完成,摊铺前应在所有接触面均匀地刷上一薄层乳化沥青或热沥青结合料;运料应尽快地不间断地卸进摊铺机,并立刻进行摊铺,不得延误。

向摊铺机输送材料的速率应与摊铺机连续不断工作的吞吐能力相一致,并应尽一切可能使摊铺机连续作业。

如果发生暂时性断料,则摊铺机应继续保持运转;摊铺应沿着钢丝绳或钢导梁向前推进,以控制高程。

或采用自动找平基准装置(滑靴)控制高程;摊铺机的行驶速度和操作方法应及时调整,以保证混合料平整而均匀地铺在整个摊铺宽度上,不产生拖痕、断层和离析。

应尽量采用全幅路面摊铺,以避免纵向施工接缝。

如单机摊铺宽度不够而采用两台以上摊铺时,应以梯形交错排列方式连续进行摊铺,前后两台摊铺机的轨道应重叠3~5厘米。

在相邻车道铺筑中,两个单车道的进度不得相差太远,以使两车道间形成一道热的纵向接缝。

在完成第一车道的摊铺和碾压后,第二车道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