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主上与魏和文言文翻译.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9096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若主上与魏和文言文翻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若主上与魏和文言文翻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若主上与魏和文言文翻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若主上与魏和文言文翻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若主上与魏和文言文翻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若主上与魏和文言文翻译.docx

《若主上与魏和文言文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若主上与魏和文言文翻译.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若主上与魏和文言文翻译.docx

若主上与魏和文言文翻译

若主上与魏和文言文翻译

【篇一:

若主上与魏和文言文翻译】

魏一张仪走之魏

作者:

刘向

张仪走之魏,魏将迎之。

张丑谏于王,欲勿内,不得于王。

张丑退,复谏于王曰:

王亦闻老妾事其主妇者乎?

子长色衰,重家而已。

今臣之事王,若老妾之事其主妇者。

魏王因不纳张仪。

文言文翻译:

张仪离开秦国到魏国去,魏国将要迎接他。

张丑喝魏王进谏,想不接纳张仪,没能得到魏王的同意。

张丑退下,再次向魏王进谏说:

大王也听说过老妾侍奉正妻的事吧?

女人年长色衰,再嫁罢了。

观在臣下侍奉大王,就象老妾停奉正妻一样。

魏王子是没有接纳张仪。

【篇二:

若主上与魏和文言文翻译】

参考答案:

9.b(“趋”词义应为“快步走”)

10.c(a项“以”分别为“介词,用”“介词,因为”;b项“于”分别为“介词,向,对”“介词,表被动,被”;c项“乎”均为语气助词,表反问,相当于“呢”;d项“而”分别为“连词,表转折关系,却”“连词,表修饰”)

11.b(①是说魏文侯礼贤下士,④是说魏文侯善听音乐,⑤是子方对子击诘问的回答)

12.d(“愤然与之绝交”错,原文为“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13.译文:

(1)我听说国君仁德,他的臣子就敢直言。

刚才任座的话很耿直,我因此知道您是一位仁德的君主。

(落实“则”“直”“向”“是以”等词语的解释,语句要通顺)

(2)地位卑下的人不参与地位高贵之人的事,关系疏远的人不参与关系亲近人的事。

我在朝外任职,不敢接受您的命令。

(落实“卑”“尊”“谋”“疏”“戚”等词语的解释,语句要通顺)

【文言参考译文】

魏文侯用卜子夏、田子方担任国师,他每次经过名士段干木的住宅,都要在车上俯首行礼。

各地的贤才德士很多前来归附他。

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攻克了中山国,魏文侯把它封给了自己的儿子魏击。

魏文侯向群臣问到:

“我是什么样的君主?

”大家都说:

“您是仁德的君主!

”只有任座说:

“国君您得了中山国,不用来封您的弟弟,却封给自己的儿子。

这算什么仁德君主!

”魏文侯勃然大怒,任座快步离开。

魏文侯接着问翟璜。

翟璜回答说:

“您是仁德君主。

”魏文侯问:

“你凭什么知道?

”回答说:

“我听说国君仁德。

他的臣子就敢直言。

刚才任座的话很耿直,我因此知道您是一位仁德的君主。

”魏文侯大喜,派翟璜去追任座回来,还亲自下殿堂去迎接,奉为上宾。

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文侯说:

“编钟的乐声不协调吗?

左边高。

”田子方笑了,魏文侯问:

“你笑什么?

”田子方说:

“臣下我听说,国君懂得任用乐官,不必懂得乐音。

现在国君您精通音乐,我担心您会疏忽了任用官员的职责。

”魏文侯说:

“对。

魏文侯的公子魏击出行,途中遇见国师田子方,下车伏拜行礼。

田子方却不作回礼。

魏击生气,对田子方说:

“富贵的人能对人骄傲呢,还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呢?

”田子方说:

“当然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啦,富贵的人哪里敢对人骄傲呢!

国君如果对人骄傲就将亡国,大夫如果对人骄傲就将失去封地。

失去他的国家的人,没有听说有人拿他当国君的;失去他的封地的人,也没有听说有人拿他当一家之主的。

贫贱的游士,话不被听从,行为不合自己的心意.就穿上鞋子告辞了‘,到哪里得不到贫贱呢!

”魏击于是谢罪。

魏文侯问李克:

“先生曾经说过:

‘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

’现在我选相不是魏成就是翟璜,这两人怎么样?

”李克回答说:

“地位卑下的人不参与地位高贵之人的事,关系疏远的人不参与关系亲近人的事:

我在朝外任职,不敢接受您的命令。

”魏文侯说:

“先生不要临事推让!

”李克说道:

“国君您没有仔细观察的缘故呀!

看人,平时看他所亲近的,富贵时看他所交往的,显赫时看他所推荐的,穷困时看他所不做的,贫贱时看他所不取的。

仅此五条,就足以去断定他,又何必要等我指明呢!

”魏文侯说:

“先生请回府吧,我的国相已经选定了。

”李克离去,遇到翟璜。

翟璜问:

“听说今天国君召您去征求宰相人选,到底定了谁呢?

”李克说:

“魏成。

”翟璜立刻忿忿不平地变了脸色。

说:

“西河守令吴起,是我推荐的。

国君担心内地的邺县,我推荐西门豹。

国君想征伐中山国,我推荐乐羊。

中山国被攻克之后,没有人去镇守,我推荐了先生您。

国君的公子没有老师,我推荐了屈侯鲋。

凭耳闻目睹的这些事实,我哪点儿比魏成差!

”李克说:

“你把我介绍给你的国君,难道是为了结党以谋求高官吗?

国君问我宰相的人选,我说了刚才那一番话。

我推断国君肯定会让魏成为相的原因,是魏成享有千钟的俸禄,十分之九都用在外面,只有十分之一留作家用,所以得到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

这三个人,国君都奉他们为老师;而你所举荐的五人,国君都任用为臣属。

你怎么能和魏成并列呢!

”翟璜听罢徘徊不敢进前,行了两次礼说:

“我翟璜,真是个粗人,失礼了,愿终身为您的弟子!

【篇三:

若主上与魏和文言文翻译】

【经文】

古者天子守在四夷,天子卑弱,守在诸侯。

当汉之季,奸臣擅朝,九有不澄,四郊多垒。

虽复诸侯释位,以闲王政,然包藏祸心,各图非冀。

魏太祖略不世出,灵武冠时。

值炎精幽昧之期,逢风尘无妄之世,嗔目张胆,首建义旗。

时韩暹、杨奉挟献帝自河东还洛阳。

[灵帝崩,太子辨即位。

并州牧董卓入朝,因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以董卓为太师,迁都长安。

司徒王允诛卓,卓将郭汜、李傕围长安城,城陷,杀王允。

后李傕与郭汜有隙,傕质天子于其家。

傕将杨奉谋杀傕,事泄叛傕,傕衰弱,天子乃得出奔。

杨奉欲以天子还洛阳,郭汜追天子于弘农之曹阳。

奉等败,杀公卿略尽。

天子渡河,都安邑,以韩遇为征东将军,持政还洛阳。

洛阳宫室烧尽,百官被荆棘,太祖迎天子都许。

韩暹、杨奉各出奔。

]

太祖议迎都许,或以为山东未定,不可。

荀彧劝太祖曰:

昔晋文纳周哀王,而诸候景从,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天下归心。

自天子播越,将军首唱义兵,以山东扰乱,未能远赴关右,然犹分遣将帅,蒙险通使,虽御外难,乃心无不在王室,是将军匡天下之素志也。

今车驾旋轸,义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旧而增哀。

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

天下虽有逆节,不能为累,明矣。

韩暹、杨奉其敢为害,若不时定,四方生心,后虽虑之,无及。

太祖至洛阳,奉天子都许。

维其弛紊,纫其赘旒,俾我汉家不失旧物矣。

于是运筹演谋,鞭挞宇内,北破袁绍,南掳刘琮,东举公孙康,西夷张鲁。

[议曰:

刘表诸杰虽中间自有吞并,乃杨雄所谓六国蚩蚩,为赢弱姬者也。

并吞虽状,适所以为吾奉也。

]九州百郡,十并其八,志绩未究,中世而殒。

[曹操,字孟德,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

唯乔玄异焉,曰:

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君乎?

太祖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军、顿丘。

黑山贼于毒等攻东武阳,太祖引兵西入山,攻毒等本屯。

诸将皆以为当还自救,太祖曰:

昔孙膑救赵而攻魏,耿弇欲走西安而攻临淄,使贼闻我西而还,是武阳自解也;不还我能败虏家,虏不能败武阳,必矣!

乃行,毒闻之,弃武阳还,太祖要击,大破之。

初,辽东太守公孙康恃远不服,袁尚、袁熙依之。

及太祖破丸,或说公:

遂珠之,尚兄弟可擒也。

公曰:

吾方使康送尚、熙首,不烦兵矣。

九月,公引军自柳城还,康即斩送尚、熙首。

状将问曰:

公还,而康斩送尚、熙,何也?

公曰:

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其势然也。

太祖攻吕布于下邳,不拔,欲还,荀攸曰:

布勇而无谋,今三军皆北,其锐气衰。

三军以将为主,主衰则军无奋意。

陈宫有智而迟。

今及布气未复,宫谋未定,进急攻筑,布可拔也。

乃决沂、泗灌城,城溃,生擒布。

袁绍将文丑与太祖战,荀攸劝太祖以辎撞饵贼,贼遂奔竟之,阵乱,斩文丑。

太祖与袁绍相持于官渡时,公粮少,与荀或书,议欲还许。

或曰:

绍悉状据官渡,欲与公决胜败,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机也。

且绍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

夫以公之神武,明哲而辅以大顺,何向而不济?

今军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臬时也。

是时刘项莫肯先退,先退者势屈。

公以十分居一之众,划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

情见势竭,必将有变。

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又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纵,来奔说太祖:

袭绍别屯,燔其粮谷。

遂破绍。

张绣在南阳与荆州牧刘表合,太祖征之。

谋臣进曰:

绣与刘表相恃为强,然绣以游军而食子表,袁不能供也,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离。

太祖不从。

表果遣兵救绣,太祖兵败。

三年春,太祖还许,绣兵来追,太祖军不能进,与荀或书曰:

贼来追吾,虽日行数里,吾策筑至安众,破筑必矣。

果设奇伏,攻破之。

公还许,荀彧问:

前何以策贼必破?

对曰:

虏遏归师,与吾死地战,吾是以知胜。

西平曲光杀其郡守以叛,诸将欲击之。

张既曰:

唯光等造反,郡人未必悉同。

若便以军临之,吏人、羌胡必谓国家不别是非,更使皆相持著,此为虎傅翼也。

光等欲以羌胡为援,今先使羌胡钞击,重其赏,所虏获者皆以俾之,外阻其势,内离其交,必不战而定。

乃檄告喻:

诸为光等所误者,原之,能斩贼帅送首者,加封。

于是光部党斩送光首。

此九州百郡十并其八之大略也。

]

【译文】

古时候的天子掌管国家,在边疆,他的影响力卑弱的地方就依靠诸候实行统治。

到了汉未,奸臣当道,天下不宁,而多战乱,虽然恢复了诸候的职位以协理朝政,但都各自心怀不轨,各图所谋,魏太祖雄才大略,百年不遇,他机智、勇武冠于当时。

时值奸相佞臣擅权,天下动乱的时期,魏太祖嗔目张胆,首先竖起义旗。

当时韩暹、杨举挟持汉献帝自河东返回洛阳。

[汉灵帝驾崩,太子刘辨即位。

并州牧董卓进京执掌朝政,于是废皇帝刘辨为弘农王,而立汉献帝,自封为太师,迁都到长安。

司徒王允设计刺杀董卓,董卓手下大将郭汜、李傕兵围长安城,攻克长安后,杀了王允。

后来,李傕与郭汜之间发生了矛盾,李傕把皇帝关在他的家中作人质。

李傕的部将杨奉顶谋刺杀李傕,因密谋泄露而背叛李傕,李傕的势力衰弱之后,皇帝才得以出逃。

杨奉要带着皇帝返回洛阳,郭汜在弘农迫击皇帝到曹阳。

杨奉等人战败,郭汜等肆意杀戮,几乎杀尽公卿。

皇帝渡过黄河,暂都安邑,封韩暹为征东将军,主持朝政还都洛阳。

洛阳的皇宫都已被烧毁,文武百官无处栖身。

魏太祖曹操接皇帝定都许昌。

韩暹、杨奉分别出逃。

]

魂太祖建议迎献帝而定都在许昌。

有人认为山东尚未平定,不能这样。

荀或劝太祖说:

从前晋文帝挟持周襄王而诸候都来归顺听命;汉高祖东伐,为义帝戴孝,天下归心。

自天子东归,将军你首竖义旗,在山东平讨乱臣贼子的叛乱,虽未能远赴关外,还是分兵遣将,历艰险与外族通使。

虽然抗御着外部的祸患,但你的心无时不在汉朝王室的安危上,这是将军匡正天下的一贯志向。

如今军队突然转向,将士都有匡复汉室之心,百姓一想到过去,就会倍感悲伤和怨叹。

因此事奉献帝实在是顺从众人的愿望,这叫做大顺;按公平原则来臣服豪杰,这叫做大略:

发扬仁义来招纳天下英雄,这叫做大德。

天下纵有逆贼,也不足为患,这是很明了的事。

韩暹、杨奉他们胆敢作乱,若不及时决定,四方社会都生反叛之心,天下大乱后再要想办法就很难办到了。

太祖到达洛阳,奉护大子迁都许昌。

平定了叛乱,重振朝纲,使我汉室没有丢失一件旧物。

接着又运用谋略,兴兵海内,北破袁绍,南掳刘琼。

东收公孙康,西平张鲁。

[刘表等各路豪杰虽然在其间相互各自吞并,只是扬雄所说的:

六国胡杀憨斗都是在替秦人削弱周王的情形。

吞并的地方虽然很多,但恰恰是给我曹魏准备下的礼品。

]国内大部分领土,都已归复,可是志愿不竞,而中道殒亡。

[曹操,字孟德。

年少时,为人机灵聪敏,善于随机应变。

但他爱打抱不平,想做啥就做啥,不检点自己的行为,也不注意修养品行、研习学业。

因此,一般人并不高看他。

只有乔玄认为他非同寻常。

乔玄对曹操说:

天下将要大乱,没有身怀治国奇策的人是拯救不了这个乱世的。

能安定天下的,也就是你啊!

曹操任东郡太守,管辖东武阳,驻军在顿丘。

黑山的贼首于毒等人率兵攻打东武阳,曹操率兵西向,进入黑山攻打于毒等人的大本营。

众将都认为应当回师自救。

曹操说:

从前孙膑救援赵围而反攻打魏国,耿弇要逃往西安却反而攻打临淄。

我的目的就是想让贼兵听到我们向西进兵的消息后回来,这就可以让东武阳自己解围了。

如果贼兵不回来,我们一定能够捣毁他们的巢穴,他们却一定无法攻陷东武阳。

于是开始出发西进。

于毒听到这个消息,便丢开东武阳,罢兵回师。

曹操在半路拦腰攻击,大败贼兵。

当初,辽东太守公孙康仗其地处边远而不臣服。

袁尚、袁熙投靠了他。

等到曹操攻克乌丸,有人劝说曹操:

趁势去征伐他们,就可以活捉袁尚兄弟了。

曹操说:

我正让公孙康把袁尚、袁熙的首级送来,不烦劳将士们了。

九月,曹操率军从柳城班师还朝,公孙康马上就杀了袁尚、袁熙,送来他们的首级。

众将问:

你回来,公孙康就送来袁尚、袁熙的首级,这是为什么?

曹操说:

他一向害怕袁尚等人,我如果逼迫他,他们就会团结一致;我对他宽松,他们就会自相残杀。

这是他们之间的矛盾纠葛和力量对比造成的。

曹操在下邳攻打吕布,没有攻克,要撤军。

荀攸说:

吕布有勇无谋,现在他三军都已败北,他的锐气已经减弱了。

三军都把主将视为支柱,支柱已经衰弱士兵就没有了斗志。

陈宫虽有智谋但性情迟缓。

现在趁吕布的士气还没有恢复,陈宫的主意还没有拿定,进军迅速攻打他们,吕布就可以被打败了。

曹操于是决开沂水、泗水河口,水淹下邳城。

守城军队溃败,生擒吕布。

袁绍率领文丑诸将和曹操开战。

荀攸劝说曹操用辎重引诱敌兵,敌人于是纷纷抢夺辎重,袁军军阵大乱,曹军在阵中杀死了文丑。

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持不下的时候,曹操粮食馈乏。

曹操就给荀或写信说,要撤兵回许昌。

荀或说:

袁绍把所有的人马都集结在官渡,要和曹公一决胜负。

你以最弱小的力量抵抗最强大的力量,如果不能制服对方,一定会被对方乘机制服。

这是天下最关键的时刻。

而且袁绍只是匹夫之勇,能够聚拢人才但不会任用人才。

如果凭你的圣明勇武并借助于应时,干什么不能成功?

现在士兵虽少,还不象楚汉之间在荣阳、成桌时的力量对比。

那个时候,刘邦和项羽都没有谁肯后退的,先后退的一方气势一定会屈从另一方。

你用十分之一的士众,划分疆域而固守它,卡住袁军的咽喉,令其不能向前,这样的情况已经坚持半年了。

眼看着袁军的势头已经枯竭,一定会发生变故。

这是运用奇谋的时机,千万不能失去啊!

后来又有袁绍的谋士许攸,因贪图钱财,袁绍不能纵容他,他就来投降。

他向曹操游说,让曹操偷袭袁绍的其它屯营,烧了他的粮草。

于是打败了袁绍。

在南阳和荆州牧刘表会合,曹操前往征伐他们。

谋臣进言说:

张绣和刘表相互仰仗自认为强大。

但是张绣作为游击军队被刘表供养,刘表是无法供养的。

逼迫他们,他们就会团结一致;缓图他们,他们就会自己分裂。

曹操不听,刘表果然派兵来救张绣,曹操大败。

初平三年的春天,曹操撤兵回许都。

张绣率兵前来追击,曹操的军队无法前进。

曹操给荀或写信说:

敌人来追击我,虽然我们一天只能走几里路,但照我的估计,到了安众,必定能打败张绣。

后来,果然利用奇兵伏击打败了张绣。

曹操回到许都,荀彧问:

上次为什么估计敌人被打败?

曹操回答说:

敌人阻挡住我军的退路,把我军逼到绝境同我们作战,我因此知道我们会胜利。

西平曲光杀了西平郡守,兴兵叛乱,众将要求派兵攻打他。

张既说:

只有曲光等人造反,郡中其它人不一定都和他们一样。

如果此时派兵前往,当地官吏和羌人、胡人一定认为国家不辨是非,反而更加使他们相互依赖。

这样做就象是给老虎增添了翅膀。

曲光等人要依靠羌人、胡人作外援,现在先让羌人、胡人从背后攻打他们,给以丰厚的奖赏。

凡被俘虏的都充当羌人、胡人的奴俾。

在外挡住他们的势头,在内分化他们的联合。

这样必定会不战而平定叛军。

于是发布檄文告知那些随曲光做乱的人:

错了的行为不迫究,能够杀贼兵首领的人要加以封赏。

在这个时候,曲光的部下杀了曲光,并送来首级。

以上这就是统一了九州、百郡八成以上的主要策略。

]

【按语】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而曹操能一枝独秀,几雄据天下,这是什么原因?

纵观曹操的奋斗史,自见分晓。

首先,曹操有其超人的胆识和过人的决断力。

面对军阀割据的局面,他能够发挥其机智、勇武的一面,看到四方生心,毅然决定奉主上以从人望,亦即历史上所说的挟天子以令诸候,取得了压倒一切的政治优势,为其创业开辟了道路。

他能够骋其杰出的智谋,兼取古人优异的治国用兵之法,以致东征西伐,所向披靡。

其次,曹操善于用人,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

他创立了一套开明的人事制度,唯才是举,礼贤下士,务使其智囊尽具器用,确保了战略决策的正确与及时。

想当时袁绍维据四州,谋士非不懂用兵之法,而竟败在曹操手下。

如荀或所说,绍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由此可见曹操用人之一斑。

苏轼称:

世之所谓智者,知天下之利害而审乎,计之得失,如其而已矣。

古之所谓智者,知天下之利害得失之计而权之以人。

曹操不失为古之智者。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人们常以古鉴今,纵然在我国历来存在着褒刘贬曹的偏见,但曹操毕竟以其大顺、大略、大德、鞭挞宇内,威服天下,成为后人竟相效仿的兼具文韬武略的一代枭雄。

【经文】

夫能扶天下之危者,则据天下之安;能除天下之忧者,则享天下之乐;能救天下之祸者,则得天下之福。

[董昭等欲共进曹公,九锡备物,密访于荀彧,彧不许。

操心不平,遂杀之。

范晔论曰:

世之言荀君通塞,或过矣。

常以中贤以下,遂无求备。

智算有所研疏,原始未必要终,斯理之不可全诘者也。

夫以卫赐之贤,一说而弊两国,彼非薄于人,而欲之,盖有全必有衰也。

斯又功之不可兼者矣。

方时运之遭,非雄才无以济其弱,功高势强则皇器自移矣。

此又时之不可并也,盖取其归正而已,亦杀身以成仁之义也。

]

曹氏率义拨乱,代载其功,至文帝时,天人与能矣。

遂受汉禅。

[刘若劝进曰:

臣闻符命不虚见,众心不可远。

故孔子曰:

周公其不圣乎?

以天下让,是天地日月轻去其万物也。

是以舜享天下,不拜而受。

今火德气尽,炎上数终。

帝迁明德,祚隆大魏,符瑞昭哲,受命既固。

光天之下,神人同应。

虽有虞之仪凤,周之跃鱼,方之今事未足为喻。

而陛下违天命以饰小行,逆人心以守私志,上忤皇穹乃眷之旨;中忘圣人达节之数;下孤人臣翘首之望,非所以扬圣道于高衢,垂无穷之懿勋也。

臣等闻事君有献可替否之道;奉上有逆鳞固争之义。

臣等敢以死请。

太史丞许芝又曰:

《易传》日:

圣丧受命而王,黄龙以戊己日见。

七月四日戊寅,黄龙见。

此帝王受命之符瑞最著明也。

又曰:

圣人以德亲比天下,仁恩洽普,麒麟以戊己日见。

厥应圣人受命。

臣闻帝王者,五行之精。

易姓之符,代兴之会,以七百二十年为一轨。

有德者过于八百,无德者不及四百载。

是以周家八百六十七年,夏家四百数十年。

汉行夏诛,迄今四百二十六岁。

天之历数,将以尽终。

斯皆帝王受命易姓之符瑞也。

夫得岁者,道始兴。

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有周之分野也。

高祖入秦,五星聚于东井,有汉之分野也。

今此岁在大梁,有魏之分野也。

而天之瑞应,并集来臻,伏惟殿下体尧舜之圣明,膺七百之禅代,天下学士所共见也。

谨以上闻给事中。

苏林等又曰:

天有十二次以为分野。

王公之国各有所属。

天子受命,诸侯以封。

周文王受命,岁在鹑火,至武王伐纣,十三年岁星复在鹑火。

故《春秋传》曰:

武王伐纣,岁在鹑火,则我有周之分野也。

昔光和七年,岁在大梁,武王始受命为将,讨黄巾。

建安元年,岁复在大粱,始拜大将军。

十三年复在大梁,始拜丞相。

今二十五年复在大梁,陛下受命。

此魏得岁与文王受命相应。

舜以土德承尧之火,今亦以土德承汉之火,于行运基于尧舜之次。

陛下宜改正朔,易服色,正大号,天下幸甚。

]

【译文】

能够治理天下危机的人,就会拥有天下的安定;能够解除天下忧患的人,就会享受天下的快乐;能够解救天下灾难的人,就会得到天下的福分。

[董昭等人要晋升曹操的爵位,加赏九锡(古时帝王赐于重臣的九种器物,以示荣宠)。

他们秘密征求荀彧的意见。

荀彧不赞成。

曹操心中不满,于是杀了荀彧。

范晔评论说:

世人都言称荀或通晓通塞机变,有些过头了。

我常常想中等贤能以下的人,便不必迫求智谋的圆满,在研习学业中有他的疏漏,能推原开始未必能把握住结局,这是事理不能完全穷究的原因。

凭卫赐的贤能,一番话便颠覆两个国家,不是他对人太薄情而非要如此,原因是国家有盛时就必定有衰时。

这又是功业不能兼顾始终两端的情形。

正遇到某种时运的时候,必须是雄才大略者才可以成功;衰弱的时候,国政王权就要溶入功劳卓著、势力强大者的手中了。

这又是盛时哀时两者不能两全的情形。

这大约只是使统治归于正道,也是杀身成仁的意思。

]

曹操率领二军将士平定战乱,世世代代记录着他的功绩,到魏文帝时,顺大应人,于是就接受了汉献帝的禅让,而自立为天子。

刘若上表劝曹丕称帝:

我听说过符命不虚见,众心不可远的话,所以孔子说:

周公难道不圣明吗?

他却把天下让给了周成王。

这如同天地、日月不吝惜万物一样。

因此,尧要禅位给舜,舜一点儿没有推辞。

现在汉室气数已尽,炎汉皇帝命运将终,上天感念魏有明德,魏国将领受齐天洪福,祥瑞光明,受天帝之命已是必然,神人都必将响应。

即便是有虞氏时出现的仪凤,西周时出现的跃渊之鱼,和今人的祥符瑞兆也无法相比。

可是陛下你却违背天命而注重小节,不依众望而贞守私志,对上忤逆了皇大的旨意,对中忘掉了圣人知人达变的原则,对下令人臣翘首以盼的心愿失望,这样足不能把圣人之道付诸实施于统治之中的,也不能把盖世的功勋垂继后世。

我听说事奉君主的人有进献废立君主之议的责任;事奉皇帝的臣下拥有逆鳞固争的权力。

我们这些臣子大着胆子冒死肯求陛下登基。

太史丞许芝又说:

《周易》说:

圣人应天命称土,黄龙在戊己日出现。

七月四日是戊寅日,有黄龙出现。

这是帝王承受天命的瑞祥之兆。

《易传》又说:

圣人凭德行使天下归附,仁爱恩德广施天下,麒麟在戊己日出现。

这是应验在圣人秉受天命上。

我听说帝王是五行的精华。

异姓更替,兴衰轮回,以七百二十年为一个周期。

有德政的王朝统治时间超过八百年,没有德政的王朝统治不到四白年。

因此,周朝一统天下达到八百六十七年,夏朝只有四百几十年。

汉朝开始推行夏历(指开国)至今四百二十六年。

天命的时限,将要完结了。

这都是帝王秉受天命改朝换代的征兆。

,得到岁星照临的,他的统治开始兴起。

从前周武王伐殷商的时候,岁星在鹑火旁出现,鹑火正是周的分野。

汉高祖进入秦地,五星都聚集在东井附近,这是应了汉室的分野。

现在岁星照临大梁,应了魏国的分野。

上天的瑞兆应显,一起都呈现并十分完美,万望陛下能体察尧舜的圣明,秉受可到七百年的禅让代兴,这是天下有识之士的共同想法。

敬请把我的想法传达给陛下。

苏林等人又说:

天上有十二星次来和地上相应成为分野。

王公之国各有它的征兆。

天子以此秉承天命,诸昏以此分封。

周文王秉承天命,岁星是在鹑火星旁,到周武王攻伐殷纣王,这是十三年之后,岁星又出现在鹑火星旁。

所以《春秋传》说:

周武王攻伐殷纣王,岁星在鹑火星旁,就应了我们周室的分野。

以前光和七年,岁星照临大梁,魏武王领命拜将,征讨黄中军。

建安元年,岁星再次照临大梁,魏武王被封为大将军。

十三年后,岁星又出现在大梁,魏武王被拜为丞相。

现在二十五年之后岁星又出现在鹑火星旁,陛下该秉承天命。

这是魏室合于岁星,和周文王秉受天命相对应。

舜以土德承继尧的火德,现在也是以魏的土德承继汉的火德,在五行运行中汉魏紧随尧舜之后。

陛下应该更换年号与服色,建帝号,这是天下百姓的大幸啊!

]

【经文】

王室虽靖,而二方未宾,乃问贾诩曰:

吾欲伐不从命,以一天下,吴蜀何先?

对曰:

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

陛下应期受禅,抚临率士,若绥之以文德,而俟其变,则平之不难殷。

吴、蜀虽蕞尔小国,依山阻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逊见兵势,据险守要,泛舟江湖,皆难卒平也。

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

臣窃料群臣无权、备对,虽以天威临之,未见万全之势。

昔舜舞干戚,而有苗服。

臣以为,当今宜先文后武。

文帝不纳,后果无功。

[三苗国,今岳庄是也。

蜀相诸葛亮出斜谷,屯渭南。

司马宣王距之。

诏宣王:

但坚壁距守,以挫其锋。

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虏掠无所获,则必走矣!

走而追之,以逸待劳,全胜之道。

亮送妇人衣以怒宣王,宣王将出战,辛毗仗节不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