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先秦六朝部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899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5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先秦六朝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先秦六朝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先秦六朝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先秦六朝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先秦六朝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先秦六朝部分.docx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先秦六朝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先秦六朝部分.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先秦六朝部分.docx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先秦六朝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学时:

102学时学分:

6分

理论学时:

102学时适用专业:

汉语言文学

大纲执笔人:

刘运好胡传志王昊

大纲审定人: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阶段一门重要的必修课。

它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都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不仅是建设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也是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文学自先秦至近代的发生发展历史,包括其间各种文体的演变、文学思潮的兴替、文学流派、文学团体、重要作家、优秀作品及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等内容。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在描述中国文学史承传流变的过程中,要抓住各个时期的重点,以大作家名作带动文学史的教学。

(2)在文学背景、作家和文学作品三者之间,以文学作品为核心,阐述文学史的演变过程。

(3)注意寻绎中国文学史发展的规律,努力通古察今,为当代文学的创作提供借鉴。

(4)本课程历史跨度大,将分三个学期分别学习先秦汉魏六朝文学史、唐宋文学史、元明清文学史。

3、课程教学改革

(1)积极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有选择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以扩大学生们的视野,促进学生们的独立思考。

(2)推行课堂教学与课下自学相结合的模式,将一些次要章节列为自学内容。

(3)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以及电子文献,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正文

第一学期先秦汉魏六朝文学(34学时)

总绪论(4学时)

1、中国文学的基本特点。

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模糊;文学与政治、礼教关系密切;两大永恒的文学主题:

用世与隐逸。

2、中国文学的演进:

文学演进的两种基本因素。

第一,外部因素的影响:

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民族矛盾的影响;种族、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二,内部因素的影响:

文学发展的不平衡的影响(文体发展、朝代、区域的不平衡);文学演进过程中相反相成因素的互动(俗与雅、复古与革新、文与道的互动)。

3、中国文学史的分期:

三古七段的分期。

上古期(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期、第二段秦汉期。

中古期(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

近古期(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

思考题:

(1)中国文学的基本特点及其成因。

(2)简析文学发展过程中几种因素的互动。

第一编先秦文学(10学时)

概说(1学时)

1、先秦文学的基本特点。

文史哲不分;作者与时代难以确定;成熟文学作品的出现。

2、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

原始文化与夏商文学;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楚地文化与楚辞。

第一章中国神话(1学时)

第一节神话的产生与分类

神话的定义神话的产生神话的意义神话的分类。

第二节神话的民族精神与思维特征

深重的忧患意识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勇敢的反抗精神物我交融的思维特征具体形象的思维特征浓烈的情感体验

思考题:

神话的思维特征是什么?

第二章《诗经》(2学时)

第一节《诗经》的编定与流传

《诗经》的产生时间与区域《诗经》的编纂三家诗毛诗

第二节《诗经》的分类

“六义说”风、雅、颂

第三节《诗经》的表现手法与艺术特色

赋、比、兴句式和章法颂的不同语言风格。

思考题:

(1)《诗经》的分类与表现手法。

(2)《诗经》的艺术特点。

第三章《楚辞》(2学时)

第一节“楚辞”的产生

“楚辞”的基本含义多种文化的交融楚地文化风俗“楚辞”产生与文学自身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屈原与楚辞其他作家

屈原作品及其真伪辨析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

第三节《诗经》、《楚辞》的影响

对后世文人精神的影响两种艺术风格的影响比兴与象征手法的影响

思考题:

(1)“楚辞”的含义。

(2)《诗经》与《楚辞》的影响。

第四章先秦叙事散文(历史散文)(2学时)

第一节散文的萌芽与形成

甲骨卜辞铜器铭文从《尚书》到《春秋》——散文的形成

第二节《左传》的叙事与记言

以记事为纲结构特点叙事特点人物形象记言特点。

第三节《国语》与《战国策》

记言中叙事《国语》的特点《战国策》的特点

第四节先秦叙事散文的影响

史传文学的源头叙事散文的楷模小说的雏形。

思考题:

(1)名词解释:

“春秋三传”、记言与记事。

(2)《左传》的叙事特点。

(3)《国语》与《战国策》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第五章先秦哲理散文(诸子散文)(2学时)

第一节先秦诸子散文繁荣的原因。

士的产生;诸侯养士之风的盛行社会的急剧变革与百家争鸣

第二节先秦诸子散文的基本分类

按照学派分,主要有儒、道、墨、法等按照散文体制分,主要有语录体、韵文、对话体、寓言体、专题论文。

第三节先秦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语录体和韵散结合体对话体和寓言体专题论文

第四节先秦哲理散文的影响

说理文的体制说理的方式语言的范式

思考题:

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基本阶段及其特点。

参考书目: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

(一)、袁珂《中国神话选释》、余冠英《诗经选注》、朱熹《诗集传》、金开诚《楚辞选注》、朱熹《楚辞集注》、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牛鸿恩《战国策选注》、杨伯峻《论语译注》、《孟子译注》、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庄子今注今译》、朱熹《四书集注》

第二编秦汉文学(8学时)

概说(1学时)

一、秦汉政治文化制度的形成

封建帝国专制政治文化的产生封建帝国专制政治文化的成熟。

二、秦汉文学概述

秦代文坛的荒凉汉代文学的繁荣。

第一章秦汉说理散文(1学时)

第一节汉代散文概述

汉代散文的繁荣汉代散文的分类

第二节汉代政论(说理)散文的发展阶段

汉初西汉中叶至东汉初年东汉中叶以后。

思考题:

汉代政论散文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第二章汉赋(1学时)

第一节汉赋的产生与发展

赋的表现手法与汉赋赋的渊源汉赋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汉赋发展的三个阶段

汉初到汉武初年(约70)——形成期汉武到东汉中叶(约200年)——成熟期东汉中叶到汉末(约100余年)——衰微期

第三节抒情小赋

抒情小赋的形成抒情小赋的特点

思考题:

汉赋的产生与发展。

抒情小赋的特点。

第三章两汉诗歌(1学时)

第一节汉诗概况

楚歌汉乐府与乐府诗汉代文人诗

第二节《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风格

思考题:

(1)简论《汉乐府》与文人诗的互动关系。

(2)《古诗十九首》与汉末文化思潮的关系。

第四章两汉史传文学(4学时)

第一节史传文学的产生

史传文学的渊源与产生史传文学产生的历史原因

第二节《史记》的体例和对史传文学的贡献

《史记》的体例《史记》对史传文学的贡献《史记》的风格《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第三节班固与《汉书》

《汉书》的体例《汉书》的特点

第四节其他史传散文

《吴越春秋》《越绝书》

思考题:

(1)简论《史记》人物刻画的基本特点。

(2)比较《史记》与《汉书》风格的异同。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12学时)

概说(2学时)

一、文学自觉与文学批评

文学自觉的基本标志从人物品评到文学品评从文体辨析到总集编撰文学批评的繁荣

二、文学发展历程

建安文学与正始文学西晋文学南朝文学北朝文学

三、文学产生的文化背景

动乱时世门阀制度哲学思潮佛教影响。

思考题:

简析魏晋文学的自觉。

第一章建安与正始诗歌(2学时)

第一节蔡琰与建安七子

蔡琰的《悲愤诗》建安七子的名称、创作及其地位

第二节“三曹”与建安文学

三曹与建安文学集团的关系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建安风骨)

第三节阮籍嵇康与正始文学

竹林七贤正始之音的基本特点正始之音的时代原因。

思考题:

(1)名词解释:

建安七子、竹林七贤、三曹。

(2)简析正始风骨。

(3)正始之音与建安风骨的不同点。

第二章陶渊明与两晋诗歌(2学时)

第一节陆机、潘岳与太康诗歌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西晋诗歌发展阶段太康诗风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刘琨与永嘉诗歌

太康诗风的变化刘琨诗歌《游仙诗》

第三节陶渊明与东晋诗人

王羲之与兰亭诗孙绰、许询与玄言诗陶渊明与东晋诗歌终结

思考题:

(1)简析陆机与太康诗风的关系。

(2)东晋玄言诗形成的几个阶段(3)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第三章南北朝诗歌(2学时)

第一节南朝诗风的转变

第二节谢灵运与山水诗

山水诗的发展阶段谢灵运与山水诗形成鲍照的乐府诗

第三节注重声律美与齐梁诗坛格局的变化

沈约、谢朓与永明体诗坛格局的变化

第四节齐梁诗人集团

萧子良文学集团与“竟陵八友”萧衍、萧统文学集团萧纲文学集团宫体诗

第五节庾信与南朝诗风的北渐

北魏诗歌西魏与北周文坛庾信诗歌前后期的变化

思考题:

(1)名词解释:

山水诗、永明体、宫体诗、竟陵八友。

(2)简析齐梁文学集团形成的原因。

(3)试分析庾信使北的文化意义。

第四章南北朝民歌(1学时)

第一节南朝民歌与吴楚风情

南朝民歌基本概况南朝民歌的艺术风格南朝民歌风格的形成原因

第二节北朝民歌与北方民族风习

北朝民歌的基本概况北朝民歌的艺术风格北朝民歌风格的形成原因

思考题:

比较南北朝民歌艺术风格并分析其差异形成原因。

第五章魏晋南朝辞赋、骈文与散文(2学时)

第一节魏晋文风的变化

“以气质为体”“以情为文,以文被质”“通脱”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的辞赋

魏晋赋及其特点南北朝赋及其特点

第三节南朝美文的衍化

南朝美文发展的阶段性史传文学的递嬗与南朝美文衍化的关系齐梁时期的文学新变

思考题:

(1)名词解释:

元嘉三大家。

(2)魏晋南北朝赋的特点。

(3)简析南朝文学的形式美。

第六章魏晋南北朝小说(1学时)

第一节小说的起源与魏晋南北朝小说

小说的概念小说的起源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小说的两个基本系统

《世说新语》与志人小说《搜神记》与志怪小说魏晋南北朝小说的艺术特色

思考题:

(1)中国“小说”内涵的民族性。

(2)《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

参考书目: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一、二)、王伯祥《史记选》、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马茂元《古诗十九首初探》。

曹道衡《南北朝文学史》、傅亚庶《三曹诗文全集译注》、韩格平《竹林七贤诗文全集译注》、徐公持《魏晋文学史》、逯钦立《陶渊明集》、郝立权《陆士衡诗注》、徐陵《玉台新咏》、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郭茂倩《乐府诗集》、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刘琦、梁国辅《搜神记搜神后记译注》。

 

第二学期唐宋文学(34学时)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史(20学时)

绪论(3学时)

一、唐代文学繁荣盛况

二、唐诗繁荣的原因

三、唐诗的发展进程

思考题:

(1)唐诗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2)唐诗繁荣的原因。

(3)安史之乱之后十年的诗歌是否属于盛唐诗歌?

为什么?

(4)盛唐诗歌的时代精神。

第一章初唐诗歌(2学时)

第一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

贞观诗风与上官体初唐四杰创作上的不同个性特点。

第二节陈子昂与张若虚等

陈子昂诗歌的复古倾向诗歌主张与唐诗风骨的关系

第三节张若虚与唐诗兴象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诗境。

思考题:

(1)名词解释:

上官体。

初唐四杰。

(2)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3)陈子昂的诗歌主张及其意义。

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3学时)

第一节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人

王维的生平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艺术特点《辋川集》禅宗对王维诗歌的影响及归隐诗的空静之美孟浩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