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语文集体备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8962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语文集体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第二单元语文集体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二单元语文集体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二单元语文集体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二单元语文集体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语文集体备课.docx

《第二单元语文集体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语文集体备课.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单元语文集体备课.docx

第二单元语文集体备课

巢湖市烔炀镇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学设计表

年级三学科语文编写时间 2016.9.5执行时间 主备人董平丽执教者  

课题

第二单元目标分析

课型

教材简析

本单元由3篇课文,1篇习作,一个练习组成。

课文教学主要是激发,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习作是让学生抓住人物的整体形象,长相、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并配上自己创作的自画像。

教学目标

1.学习3篇课文,1篇习作,一个练习。

2.学会生字29个,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说说一些词语的感情色彩。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

4.体会文中比喻、拟人写法的形象性、生动性、并能仿照例子写比喻句。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新词,并能根据语言环境体会其意思。

2.品读感悟,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古诗及课文的内容理解

教学时间

14--16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  学  内容

二次备课

《北大荒的秋天》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

《西湖》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西湖秀美的景色,抒发了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拉萨的天空》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

这三篇文章都是形神兼备的美文,是指导朗读即背诵的好材料,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以增加学生的语言及文化积累。

《习作2》:

.初步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领:

抓住人物的整体形象,长相、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并配上自己创作的自画像。

《练习2》:

本次练习有5项训练内容,包括处处留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其中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是本次训练的重点。

 

 

 

 

巢湖市烔炀镇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学设计表

年级三学科语文编写时间 执行时间 主备人执教者  

课题

 北大荒的秋天

课型

讲读课

教材简析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以极其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4.通过对课文的通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教学难点

 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  学  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

(板书:

秋天)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田野真美呀,有迷人的景色,有丰收的喜悦。

但是在建国前,我国黑龙江部分地区的秋天曾经是一片荒芜,人们称为“北大荒”。

(板书:

北大荒)

  

(2)齐读课题:

北大荒的秋天

  过渡:

如今,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

  2.初读课文。

  

(1)将生字表中的生字拼拼读读,注意它们的音和形。

  

(2)将课文读通、读顺、读准生字的字音。

  3.检查自学。

  

(1)认读生字词。

  

(2)指名分节读课文。

  4.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过渡:

课文第一段告诉我们北大荒秋天到来的时间。

9月,一来到北大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儿的“天空”。

  

(1)北大荒秋天的天空怎么样?

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内容。

  

(2)出示灯片:

指导观察看图说说,课文那些语句写了图的内容?

理解“一碧如洗”。

(板书)

  (3)北大荒的天空一碧如洗,很美。

到了傍晚,绮丽的晚霞更令人陶醉。

  《1》西边的天上会有什么?

读——

  《2》这些流云是怎样变化的?

读——

  听了他的朗读,你知道作者是用什么什么方法来写这些流云的?

(比喻)把------比作了-------。

  (4)现在我们来欣赏这些优美的语句,小声跟配乐录音读,注意边读边想象那美景,用你的感情表达出来。

  5.指导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至四自然段,读出喜爱之情。

  6.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词语。

  

(2)分析字型,指导描红。

  荒:

上中下结构,“亡”不能带点,与“流”比较区别。

  紫:

上中下结构,与“紧”比较区别。

  (3)作业:

按笔顺在习字车上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组织学生充分地读课文,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重讲课文第四自然段,学习本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读课文。

2、读后说说:

课文主要写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

(板书:

美丽、丰收)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

秋天,北大荒的天空一碧如洗,那里的小河又是什么样的呢?

(板书:

小河)

1、师读,看有几句话,每句讲了什么?

(1)第一句,小河给你什么映象?

读——(板书:

清澈见底)查字典理解“澈”。

出示幻灯片,指导看图后问:

为什么把它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

用“因为……所以……”说完整。

1、假如你是一条小鱼,你该怎样表达此时的心情?

指名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

此时,那儿的原野不同于其他季节,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

1、轻声读课文,动笔画出有哪些景物,有几句话。

2、第1句:

什么地方热闹非凡?

(板书:

原野)这句话具体吗?

再读一读课文,找找哪几句是用来写原野热闹的?

3、学习2、3两句。

(1)投影片出示豆荚图片:

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豆荚的?

指名读——

大豆真的会笑吗?

齐读该句。

(2)出示高粱图片:

“黑红”的高粱说明它们怎么样了?

高粱会演唱吗?

为什么这样写?

指名读,齐读。

(3)火红的榛树叶子出现在哪儿?

红得怎样?

读——

(二)学习课文第五、六自然段。

1、指名读。

2、说说第五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3、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让学生提问,师生共同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茫茫、草甸子、沉甸甸”,从字里行间体会北大荒秋天的丰收。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后反思

 

巢湖市烔炀镇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学设计表

年级三学科语文编写时间 执行时间 主备人执教者  

课题

西湖 

课型

讲读课

教材简析

苏教版第小学语文第五册《西湖》一课,本文是本单元介绍祖国美丽山川的第二篇文章。

作者以诗一般清新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秀丽风光,字里行间饱含了作者对西湖风光的喜爱与赞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使用网络资源和媒体中等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

这篇课文文句优美,因而给学生充分的朗读课文时间,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激趣揭题。

  师:

通过上一节课的预习,同学们对西湖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请大家来谈一谈。

(交流回答,教师总结)今天,让我们到向往已久的杭州西湖去游览一下,好,我们出发(VCD,空中鸟瞰西湖)

 

(二)、凭借想象,指导初读。

  1、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1)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要求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三)、质疑问难,指导朗读。

  1、教师启发:

我们初读了课文,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初步体会了文中的美景。

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学生提问。

  3、教师小结。

 (四)、精读课文,深入西湖(结合演示文稿教学)

  1、出示第一自然段:

  2、出示第二自然段:

  师:

请大家朗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都向大家展示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自读)

 3、出示第三自然段

  过渡:

西湖真是名不虚传,字里行间都流露着美景。

不信,我们接着看。

分析:

体会朗读。

  4、出示第四自然段

 

(1)学生配乐朗读体会

 

(2)夜西湖美景(课件相应图片演示)

 (3)找出比喻句,学习造句用“宛如造句”。

找出课文中宛如的近义词,口头造句。

  (五)、配乐朗读全文,学生谈体会。

(六)、小结。

  3、出示第三自然段,学习。

  4、出示第四自然段

 (3)找出比喻句,学习造句用“宛如造句”。

找出课文中宛如的近义词,口头造句。

  (五)、配乐朗读全文,学生谈体会。

(六)、小结。

 

第二课时

1.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对“西湖”这一举世闻名的风景点有了哪些了解。

(预设以下几种可能性,教师结合学生汇报随机安排教学顺序。

(1)结合学生汇报,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读好这一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没有具体介绍西湖如何美丽,像这样总体介绍的文字一般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者结尾,一起读一读吧。

预设二:

学生汇报第2、3自然段中的内容。

(1)结合学生汇报,引导学生补充,随机板书2、3自然段中提到的景物及其方位。

(2)引导学生结合板书,按照一定的顺序连贯起来说一说文中提到的西湖景色。

(3)多媒体出示西湖地图及相关景点的图片,引导学生边看图边连起来说说文中提到的西湖景色。

(4)小结:

阅读写景的文章,我们一定要读懂“在哪儿?

有什么?

”(随即板书),同样,如果同学们要向别人介绍一处景色也要说清——在哪儿?

有什么?

学生汇报第4自然段中的内容。

(1)结合学生汇报,板书“月光下”。

(2)引导学生发现本文介绍西湖的顺序。

(3)让学生说说除了时间,你还发现什么顺序,随机追问从何处看出。

(由远及近、由边缘到中间等。

(4)正因为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西湖,所以即便没有到过西湖,我们也能对西湖的景色有所了解。

2.在学生整体感知西湖景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对西湖的印象,并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找出带给自己如此感受的语句,读一读。

3.组织学生汇报体现西湖之“美”的语句,顺学而导,随机出示文中四个比喻句(如下),图文对照,指导朗读。

句一:

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句二:

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

句三:

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句四:

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4.点红四句话中的比喻词,引导学生发现这四个描绘不同景物句子的共同之处。

(结合学生发言板书“像什么?

”)

5.正是这些生动的想象,才让作者笔下的西湖如诗如画。

其实,大自然中美丽的景色随处可见,我们除了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还要善于给自己插上想象的翅膀,看看下面的景色,你都产生了怎样的想象,用上课后练习4中加点的词语说一句话。

(教师依次出示满山遍野梅花盛开的图片、天空中白云朵朵的图片、蝴蝶漫天飞舞的图片、小河清澈见底的图片。

6.组织学生借助自己游览过的风景点图片或照片,展开想象,说一句话。

(可以不使用文中所给的比喻词)

境地。

回家后的实践作业,从“说一句话”变为“写一段话”,指向学生读、说、写的能力提升。

四、总结提升,学以致用,回归生活

1.总结。

2.课后实践作业:

请学生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寻找大自然美丽的景色,一边观察一边想象,将所看所想写成一段话,可以配上图画或照片。

 

 

课后反思

 

巢湖市烔炀镇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学设计表

年级三学科语文编写时间 执行时间 主备人执教者  

课题

拉萨的天空 

课型

讲读课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散文,文笔优美,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语言的生动优美,积累描写天空的语言。

2.朗读品味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拉萨天空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3.在朗读中,读懂课文内容,初步体会比喻、夸张等写法的生动,感受作者对拉萨天空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语言中的意蕴和情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  学  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遥远的青藏高原有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拉萨,它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找到拉萨所在的位置)

板书:

拉萨

2.拉萨是我国西部一座有名的“日光城”。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拉萨,去欣赏那里别具风情的迷人风光,去仰望那与众不同的天空。

3.学生自我介绍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

4.师小结。

5.在作者王宗仁笔下的拉萨天空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去领略一番。

6.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词语

(2)指名读,注意把握能否读正确。

(3)检查初读情况。

重点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2.再读课文,初步读懂课文写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

(2)开火车读。

(3)再读课文,作者笔下的拉萨天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是哪些内容使你产生的这种想法?

(二)精读感悟,入境入情。

1学习第一节。

(1)齐读第一节,哪些词语描写了拉萨天空的特点?

(2)让我们尽情欣赏拉萨的天空吧!

(配乐欣赏一组天空的图片)

(3)读一读,让同学们听出湛蓝、透亮。

指名读,齐读。

(4)作者光用“湛蓝”、“透亮”形容拉萨的天空还觉得不够,还打了个比方——(像蓝宝石)

“蓝宝石”什么样子?

(是非常蓝,闪闪发光)咱们一起再来读读。

生齐读。

(5)谁再说说,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还像什么?

(6)是呀,那是一片像湖一样清亮的蓝天!

再把第一自然段读一读。

(三)写字练习:

书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美妙 纯净 视线 忍心 蓝晶晶 依山而建 圣地 窗帘 贴着”等词语并矫正。

2.说说拉萨的天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二)精读感悟,入境入情。

1.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湛蓝、透亮呢?

作者在第二至第四自然段中作了具体的描写。

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喜爱的词句,细细品读,你感悟到了什么?

并把你感悟到的用美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2.交流:

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拉萨天空湛蓝、透亮的美,让你联想到什么,并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1)出示:

“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1引导学生体会“碰”与“摸”。

能碰到吗?

能摸到吗?

让人体会到了什么?

联想到了什么?

(“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拉萨的天空很蓝,作者把它比作海水,说话的声音碰到蓝天,伸手能摸到蓝天,说明拉萨的天空很低。

2拉萨位于海拔3700米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之上,那里离天空就比我们这儿近,也没有很多高大的建筑阻挡,声音能很快传到天上。

说话、伸手就能碰到如蓝宝石般湛蓝、透亮的天空,那天空蓝得纯净、明洁,让人有冲动,要掬一捧来洗脸。

A.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

B.读这两句,老师想起了李白的一首诗,叫《夜宿山寺》,会背吗?

C.生齐背: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课件出示:

一半文字“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一半拉萨蓝天白云下的雪山,湖泊,草地等图片。

1此时,你想用哪些词句来形容拉萨天空的蓝?

2你能把天空蓝得通透、无瑕,用赞叹与喜爱的语气读一读吗?

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通过抓重点句子,感知夸张的写法,体会作者笔下的拉萨天空蓝得纯净、明洁,作者写得很生动,抒发了对拉萨天空的喜爱赞美之情。

3.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们不禁都想去看一看。

(1)谁来读第三自然段?

(2)交流:

“神往”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神往?

4.拉萨的天空让人神往,在拉萨,还有一个闻名中外的建筑物,也让人神往。

这就是—(布达拉宫)

(1)蓝天下的布达拉宫,又是怎样的景象?

(出示图片)

瞧,你看到了怎样的天空啊?

(蓝晶晶的)

(2)出示:

一年四季中,不管是隆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

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语言训练:

有了这蓝天,______显得。

有感情地齐读第五自然段。

(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适时地点拔启发,引导让学生走进美丽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之情。

而课外资料的补充,课件的渲染,都在这里起到了补白的作用,使内容更具体,情感更丰富。

(三)回归整体,感受拉萨天空的美好及作者的喜爱之情。

(四)读写练笔。

(五)板书设计:

7拉萨的天空

湛蓝透亮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

纯净明洁掬一捧就能洗脸

蓝晶晶圣地的窗帘

 

 

课后反思

 

巢湖市烔炀镇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学设计表

年级三学科语文编写时间 执行时间 主备人执教者  

课题

习作2 

课型

讲读课

教材简析

抓住人物的整体形象、长相、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用通顺连贯的话按一定的顺序写并简单配上自己创作的自画像。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我的自画像》,在教师范读、自由读地基础上理解例文主要内容,初步感知图文介绍自己的方法。

2.在老师指导下读懂习作要求,初步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领:

抓住人物的整体形象、长相、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用通顺连贯的话按一定的顺序写并简单配上自己创作的自画像。

教学重点

1.初步感知习作所包含的丰富的生活内容,产生对习作的兴趣,激起习作的欲望。

2.留心观察生活,抓住人物外貌特征,通过神态的描写反映一个人的性情。

教学难点

 观察生活,较通顺地写出自己的个性特征。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范文

教  学  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老师手中有一张名片,我们来看一下这上面都写了什么?

实物投影出示名片,指导观察说出介绍了姓名、电话、电子邮箱、做什么的、诚信度,以及优美的插图配画,给人以美感等。

师总结:

设计名片要让人看清看明白你是做什么工作或生意的,你的姓名、电话等信息,让看到的人一目了然,对你有初步了解。

有时我们也会看到各形式的宣传单,同样会清楚明了的把自己介绍清楚。

今天老师也看到一张特殊的名片,是一个名叫杜小虎的同学写的。

这名片中有一篇文章,还有一幅画。

想看吗?

(二)读懂例文。

1.指导看图:

(1)出示插图:

拿着画夹向你打招呼的就是小虎。

这个呢?

是小虎对着镜子给自己画的像。

我们把一个人自己给自己画的像叫作自画像。

板书:

自画像

(2)看!

画得像吗?

哪里画得特别像?

要求学生先观察再各抒己见。

(老师引导:

…长相:

脑袋、头发、脸形、眉毛、眼睛…衣服…爱好…面部表情…)

(3)小结:

这张画画得真的很像,因为他抓住了自己的个性特点。

这是我们今天学到的第一个方法。

板书:

抓住个性特点。

2.学习例文。

看完了小虎画的画,再来看看他的文章吧!

(1)播放《我的自画像》录音,教师有感情地领读,抓住重点词句。

(2)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杜小虎写的文章《我的自画像》。

想想,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自己的?

(3)对比一下画和文章,你有什么发现?

有什么疑问?

师总结:

同学们发现没有,小虎的这篇文章并没有把画上所有的特点都写出来。

比如:

对于长相,文章中就没有写。

这告诉我们:

写文章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写最有特点的、最主要的方面、写你认为最需要写的就行了。

当然,你在写文章时,如果认为你的长相值得写,你就可以写长相。

此外,文章还写了许多画上看不到的东西,比如:

年龄、身高、体重、性格喜好等方面。

这告诉我们,写文章不仅要写眼睛看得到的东西,还可以写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这样别人才能更具体更深入的了解你。

其实,写这种自我介绍的文章,可写的东西远远不止这么多。

想想,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介绍自己?

师引导:

整体形象:

高矮胖瘦…脑袋,细节描写:

头发、脸形、眉毛、鼻子、眼睛…

(4)既然小虎的文章写得这么好。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篇文章吧。

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读一下文章,其他同学边听边感受文章描写的真实、准确。

同时,再想想:

你还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什么?

你还有什么疑问?

(请一名学生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

(5)这篇文章写得怎样?

除了刚才老师讲的内容,你还从文章中学到什么?

板书:

写清外貌特征

(6)读了这篇文章,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老师有一个问题:

为什么明明是一篇文章,题目却是《我的自画像》呢?

 

第二课时

(三)指导习作

看完了小虎的“名片”——一张自画像和习作,你们是不是也动心了?

好!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次习作的要求。

1.出示习作要求:

“大家也给自己画……壁报上”

请一位同学读一下,其他同学想一想:

这段话要求我们做几件事?

2.我们要做几件事?

(画自画像、征求意见、写习作、张贴)

3.好,我们一件一件地来做吧。

为了让大家更准确地抓住自己的长相特点,老师请大家带一张照片或小镜子。

带来了吗?

拿出来,自己研究研究,看看自己的长相有什么特点?

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学生研究观察自己的照片)

(1)谁来汇报一下自己的发现?

(一两处最有特点的地方,不要太吹毛求疵)

(2)小结:

找得真好,我们在画像、写文章时可要把这些特点写出来呀!

4.经过刚才的学习和研究,我们一定对自己有了更多、更新的认识。

请把课前准备的自画像或相片拿出来,改一改。

5.大家拿着刚才改过的画像,在自己的学习小组内进行自我介绍。

同学之间还可以相互提醒,相互补充。

看看你们哪个小组谁说得最好。

6.各小组,说得好的同学有哪些?

愿意上来说给全班的同学听吗?

带上自画像到前面来。

(指名汇报)

他们说得怎么样?

哪些地方说得比较好,值得你学习?

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四)动笔习作、大胆习作

请大家静下心来。

开始动笔写作,如果你有困难,可以小声和同位或老师交流。

学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悄悄小声指导,保持教室的安静。

(设计意图:

重点看学生是否能将自己的外貌特点写清楚,做到语句通顺,正确使用标点,不写错别字;遇到写不下去的学生,帮助疏导一下,以起到扶的作用。

对于写得具体的地方及时用红笔标注下来,并画小红花以示奖励)

 

第三课时

(五)动笔习作、大胆习作

学生继续习作

环节三、作后展评---展示评价,评改提高

(六)作后修改

一、引导学生读例文,说说本次习作的要点。

1.学生读读例文。

2.说说习作要点。

(1)介绍一个人物必须包括人物的年龄、性别、长相、兴趣等多方面。

(2)必须抓住以上各方面的特点——与别人不同的地方。

(3)介绍时必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