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专题二地表形态的塑.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8851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9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部分专题二地表形态的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一部分专题二地表形态的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一部分专题二地表形态的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一部分专题二地表形态的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一部分专题二地表形态的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专题二地表形态的塑.docx

《第一部分专题二地表形态的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部分专题二地表形态的塑.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部分专题二地表形态的塑.docx

第一部分专题二地表形态的塑

 2016高考导航——适用于全国卷Ⅰ

体系构建

速填: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湿润地区 ②岩浆岩的形成 ③变质岩的形成 ④河谷的形成

⑤盆地或谷地 ⑥三角洲、冲积扇的形成 ⑦裂谷、断块山,  

切脉高考

纵观近五年全国课标卷的高考命题,本专题知识出现的频率很低,但2015年开始出现了对本专题知识的考查,考查了河口三角洲外力作用的变化,预计2016年本专题知识将成为高考命题的一大重点。

1.以地质剖面图为背景,考查地质构造、构造地貌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结合板块构造学说来考查,将以选择题形式呈现。

3.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侧重考查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将以选择题、综合题形式呈现。

考点一 岩石圈物质循环和板块构造学说

[学生用书P16]

1.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岩石类型判断→地质作用。

2.板块构造学说→六大板块(划分、边界类型)→运用此学说解释地理现象。

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

据此回答

(1)~

(2)题。

(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

在这一过程中(  )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

(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

A.②        B.③

C.④D.⑤

[思路分析]

1.读文字材料,抓住核心词语

(1)第

(1)题题干中的核心词语有:

“大理岩”“石灰岩”“过程①”等。

(2)第

(2)题题干中的核心词语有:

“大洋中脊”“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等。

2.审图表材料,把握关键信息

[标准答案] 

(1)C 

(2)C

[变式训练]

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

据此完成

(1)~

(2)题。

(1)图中代码表示外力作用的是(  )

A.①        B.②

C.④D.⑥

(2)图中三个虚线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是(  )

①冷却凝固  ②风化   ③侵蚀

④搬运    ⑤堆积   ⑥固结成岩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D.①④⑤⑥

解析:

图中⑥由沉积物指向沉积岩,应为固结成岩作用,属于外力作用。

三个虚线箭头均指向沉积物,其地质作用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答案:

(1)D 

(2)B

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冷却凝固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

(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从岩浆到各类岩石的形成,再到新岩浆产生的过程。

期间经过的地质作用主要有冷却凝固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等。

(2)岩浆来源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

(3)主要岩石类型:

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2.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应结合图示从以下几点进行复习:

(1)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岩石圈与板块、板块内部与边缘。

(2)生长边界(海岭、断层)与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

(3)部分地形区的板块位置

①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南北二岛等均是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②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属于印度洋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

③冰岛(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消亡边界。

④科迪勒拉山系:

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4)解释地理现象,如山脉、裂谷、海洋、岛屿等地形的形成与分布,地震、火山、地热资源、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等。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答1~2题。

1.甲岩石类型属于(  )

A.沉积岩      B.变质岩

C.岩浆岩D.玄武岩

2.有关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为岩石圈

B.②+③为岩石圈

C.M与长江三峡的形成有关

D.在F、N作用下,有可能形成岛屿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知③为软流层,通过N箭头指向丙,可知丙为岩浆。

丙通过实线箭头(内力作用)指向乙,故乙为岩浆岩。

丙、乙都通过虚线箭头(外力作用)指向甲,故甲为沉积岩。

第2题,虚线为莫霍界面,故①为地壳,①+②应为岩石圈,A、B错;M为重熔再生作用,它与长江三峡的形成无关,C错;F为外力作用,可能形成岛屿,如冲积岛,N为岩浆活动,可能形成火山岛。

答案:

1.A 2.D

      板块构造学说

(2015·潍坊一中模拟)下图为太平洋板块分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

读图回答3~4题。

3.与图示区域相邻的板块有(  )

A.2个B.3个

C.4个D.5个

4.下面关于上图中各点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虚线表示海平面),与实际相符的是(  )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为太平洋板块,其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相邻,故C选项正确。

第4题,读图可知,甲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一般不会形成断层;乙处板块张裂,是上地幔软流层岩浆上升的地区,易形成海岭和断层;丙、丁两处位于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可能形成海沟和造山带。

答案:

3.C 4.D

考点二 内外力作用与地貌

[学生用书P18]

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板块构造学说→地貌的形成。

3.区域图→地形地貌→成因分析。

4.湿润地区→流水(侵蚀、堆积)作用→流水(侵蚀、堆积)地貌的成因分析。

5.干旱地区→风力(侵蚀、堆积)作用→风力(侵蚀、堆积)地貌的成因分析。

[2014·高考全国卷Ⅰ,T36

(1),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

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

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思路分析]

1.读文字材料,抓住核心词语

(1)文字材料中的核心词语有:

“冬春季”“西风”“就地起沙”“风沙流”“近地面20~30厘米”等。

(2)题干中的核心词语有:

“东北部沿岸”“冬春季”“沙源”等。

2.审图表材料,把握关键信息

[标准答案] 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

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变式训练]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

(1)~

(2)题。

如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

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

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下列四图中,能正确描述桑曲和巴索曲之间沙丘的是(  )

(2)河流注入错那湖形成了三角洲,其成因与下列关系不大的是(  )

A.河流流经山区携带大量泥沙

B.注入湖泊时,地势低平,水流变缓

C.受强大西风影响,在此形成狭管效应

D.湖水顶托作用

解析:

(1)题,由材料可知图示区域盛行西风,形成的沙丘迎风坡较缓,背风坡较陡,故选C。

(2)题,河流注入湖泊形成了三角洲,其成因与强大的西风关系不大。

答案:

(1)C 

(2)C

1.内力作用与地貌

(1)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判断依据

类型

形态

岩层新老关系

形成地貌

褶皱

背斜

岩层向上拱起

岩层中心老、两翼新

一般成山,有时成谷(顶部因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

岩层向下弯曲

岩层中心新、两翼老

一般成谷,有时成山(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断层

地垒

两个断层之间相对上升的岩块,形成块状山地,如庐山、泰山

地堑

两个断层之间相对下降的岩块,形成凹陷地带,如东非大裂谷

(2)褶皱构造的实践意义及原因

①背斜构造

a.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天然气密度小,分布于背斜核心的上部,中间为石油。

b.隧道的良好选址:

背斜为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因而隧道一般选择在背斜核心部位。

c.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②向斜构造

a.寻找地下水:

向斜底部低洼,易汇集地下水。

b.水库坝址选择点:

物质坚实,基础牢固。

c.矿产钻探处:

岩层中含有的煤、铁矿石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

因为背斜顶部易被侵蚀,导致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

(3)断层构造的实践意义及原因

①泉水、湖泊分布地:

地下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成湖。

②河谷发育:

断层处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

③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回避处:

断层处地质结构不稳固,岩石破碎,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可能会诱发地震等。

2.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方式,其中以流水和风力的侵蚀、堆积作用最为普遍和常见。

(1)

(2)

[特别提示] 不同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

区域

特点

主导外力作用

干旱、半干旱地区

昼夜温差大、降水少

风力作用

湿润、半湿润地区

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

流水作用

高山地区

气温低、冰川发育

冰川作用

沿海地区

海水运动

海浪作用

  3.河流地貌的发育

(1)流水作用对河流地貌的影响

不同河段受到的流水作用类型不同,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堆积。

因此,上游多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多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其堆积地貌分布如下图所示:

(2)河口三角洲成因分析

①自然原因

a.上游地形坡度大,土质疏松,植被较少,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

b.下游和入海口处地形平坦,流速缓慢,泥沙容易堆积。

c.海水顶托作用明显,流速更加缓慢,泥沙大量堆积。

②人为原因:

河流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开矿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地质构造的判断

(2015·山东济南期末)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1~3题。

1.海洋中的现代沉积物主要来源于(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D.丁处

2.下列关于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abcdB.defg

C.cdbaD.dcba

3.关于丙、丁之间的地质构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山岭B.背斜

C.向斜D.地垒

解析:

第1题,图中甲、乙两处地势低平,而丙处地势较高,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因此海洋中的现代沉积物主要来源于丙处。

第2题,各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由下向上依次形成。

第3题,丙、丁之间由岩层弯曲状况可知为向斜。

答案:

1.C 2.D 3.C

      地质构造的应用

下图为某一山坡地的地质剖面图,某营建商将部分的坡地削平准备盖房子出售。

该地区潮湿多雨,地层有滑移的潜在危险。

据此回答4~5题。

4.上图所示甲、乙、丙三块营建基地中哪处危险性最高,其理由是(  )

A.甲基地最危险,因其位于顺向坡地

B.甲基地最危险,因其位于逆向坡地

C.乙基地最危险,因其位于山顶

D.丙基地最危险,因其位于顺向坡地

5.开挖甲基地所出露的岩石是如何生成的(  )

A.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

B.经沉积作用固结形成

C.在高温高压下变质形成

D.经由生物遗骸堆积形成

解析:

第4题,当岩层倾斜方向与坡向相同时,即为顺向坡地时,易发生岩层滑移现象。

丙基地位于顺向坡地,产生滑移的可能性最大,危险性最高,D项正确;甲基地位于逆向坡,岩层结构相对稳定,地层滑移危险性最低,A、B项错误;乙地开挖对岩层滑移有一定影响,但由于其位于山顶,危险性相对较低,C项错误。

第5题,开挖甲基地所出露的岩石为砾岩和砂岩,二者都属于沉积岩,是经外力沉积作用后,固结成岩而形成的,B项正确;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是岩浆岩,A项错误;在高温高压下变质形成的是变质岩,C项错误;由生物遗骸堆积形成的是石灰岩,D项错误。

答案:

4.D 5.B

      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2015·武汉二中月考)图1为巴西兰索瓦玛朗汉斯国家公园每年雨季出现的“白沙碧水”奇观(照片是面向北方拍摄的被白色沙丘围绕的淡水湖泊群),此地位于该国东北部的某河河口附近。

图2是该地区降水资料图。

读图,回答6~7题。

6.观赏图中所示奇观的最佳时间是(  )

A.12、1月     B.3、4月

C.7、8月D.10、11月

7.河口附近的白沙受定向风吹拂形成新月形沙丘,该风是(  )

A.东南风B.西南风

C.东北风D.西北风

解析:

第6题,从材料中可知,“白沙碧水”奇观出现在雨季,结合当地的降水资料图可知,3、4月降水多,所以3、4月份是观赏图示景观的最佳时间。

第7题,根据“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的规律,并结合图中沙丘形态东北部缓、西南部陡判断,该地的定向风为东北风。

答案:

6.B 7.C

下图为某河段剖面图,读图回答8~9题。

8.甲、乙、丙为河流沉积层,其沉积物分别是(  )

A.河卵石 中粗砂 粉细砂

B.河卵石 粉细砂 中粗砂

C.粉细砂 河卵石 中粗砂

D.粉细砂 中粗砂 河卵石

9.下列说法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

B.图示河段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C.图示河段以堆积作用为主

D.①处沉积物的形成年代比②处早

解析:

第8题,河流堆积作用具有分选性,颗粒大的先堆积,颗粒小的后堆积。

故甲层为河卵石,乙层为中粗砂,丙层为粉细砂。

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丙处河道坡度较大,应是侵蚀岸,即凹岸;该河段剖面为“U”型,应位于河流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①处的沉积物靠上,其形成年代比②处沉积物晚。

答案:

8.A 9.C

(建议用时:

35分钟)

(2015·怀化二模)2015年2月,蛟龙号上的科学家在印度洋海底发现了大量的黑烟囱。

新生的大洋地壳温度较高,海水沿裂隙向下渗透可达几公里,在地壳深部加热升温,溶解了周围岩石中多种金属元素后,又沿着裂隙对流上升并喷发在海底,形成黑烟囱。

图1为“90°经线圈穿越的四大板块示意图”,图2为海底黑烟囱示意图。

据图回答1~2题。

1.图中1板块为(  )

A.太平洋板块    B.南极洲板块

C.亚欧板块D.美洲板块

2.可能发现海底黑烟囱的是(  )

A.1和2板块交界地带B.3板块内部

C.4板块内部D.2和3板块交界地带

解析:

第1题,图1中的经线圈由90°E和90°W组成,根据经线圈穿过的板块数目、板块边界类型可知1、2、3、4分别是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

第2题,根据题干描述可知黑烟囱位于印度洋的海岭处,处于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交界处,即1和2板块的交界处。

答案:

1.B 2.A

(2015·泰安一模)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层剖面图,完成3~4题。

3.图示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

A.自A→B由老到新

B.自B→C由老到新

C.自B→A和B→C均由老到新

D.自A→C由老到新

4.图中长腰山是(  )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B.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D.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解析:

第3题,从图中岩层弯曲形状可知长腰山为向斜,B为背斜,自A→B岩层由老到新再到老,自B→C岩层由老到新,自A→C岩层由老到新再到老最后到新,故选B。

第4题,长腰山为向斜山,因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实抗侵蚀能力强而形成。

答案:

3.B 4.D

(2015·莆田质检)下图示意某区域地质构造、等高线分布。

读图完成5~6题。

5.甲地的地质构造及地形是(  )

A.向斜 山岭B.背斜 山岭

C.向斜 谷地D.背斜 谷地

6.乙区域河流形成的原因是(  )

A.向斜凹陷,积水成河

B.背斜侵蚀,积水成河

C.断裂下陷,积水成河

D.地壳下沉,积水成河

解析:

第5题,根据图中甲处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可知甲处为向斜,根据等高线分布可知甲处为山岭。

第6题,乙处为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被侵蚀成河谷,积水成河。

答案:

5.A 6.B

读下图,完成7~8题。

7.图中甲、乙、丙、丁按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B.丙、丁、乙、甲

C.丙、乙、丁、甲D.丙、丁、甲、乙

8.有关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在A地修建采石厂

B.岩浆岩乙可能含有化石

C.A处有河谷形成,因为A处位于向斜顶部,容易被侵蚀

D.可以在A处修建水库堤坝,因为A处位于岩性坚硬的背斜顶部

解析:

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褶皱丙形成后,受到了岩浆岩乙的侵入,之后发生断裂错位,形成断层丁,最后接受沉积,形成沉积岩甲。

选C。

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地位于背斜顶部,岩石比较破碎,容易开采,适合修建采石厂;化石只存在于沉积岩之中,岩浆岩中没有化石存在;A处地下有断层存在,地下水容易出露,再加上位于背斜顶部,岩石比较破碎,容易被侵蚀形成河谷;A处地下有断层,不适合修建水库堤坝。

选A。

答案:

7.C 8.A

风动石通常指倾斜悬立在崖边上的巨石,其与地面接触面积很小,而且风吹则石动。

风动石多属花岗岩,下重上轻,有点类似“不倒翁”。

福建东山铜陵镇风动石以奇、险、悬而居全国60多块风动石之最,被誉为“天下第一奇石”。

图1示意东山铜陵镇风动石景观,图2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形成东山风动石景观的岩石属于图2中的(  )

A.甲B.乙

C.丙D.丁

10.东山风动石的形成过程是(  )

A.地壳上升—岩浆侵入—风化堆积

B.地壳下降—岩浆喷发—风化侵蚀

C.岩浆喷发—地壳下降—风化堆积

D.岩浆侵入—地壳上升—风化侵蚀

解析:

第9题,东山风动石是典型的花岗岩,属于岩浆岩。

从图2可以看出,甲是变质岩、乙是岩浆岩、丙是沉积岩、丁是岩浆,或者甲是沉积岩、乙是岩浆岩、丙是变质岩、丁是岩浆。

第10题,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是岩浆侵入后,经冷却凝固作用形成的,后来地壳上升,岩石出露地表,经风化侵蚀,形成球状,天长日久形成风动石。

答案:

9.B 10.D

(2015·福建漳平一中高考围题卷)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

据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关于图中扇三角洲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定发育在河流入海口处

②三角洲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小

③一定发育在河流出山口处

④水体既可能是湖也可能是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2.下列关于图中辫状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量稳定B.河道较浅

C.河流不易改道D.主要由地下水补给

解析:

第11题,扇三角洲不一定发育在河流入海口处,也可能发育在河流入湖口处;三角洲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小;从图中扇三角洲的概念可知它一定发育在河流出山口处。

第12题,图中辫状河流流量不稳定,河道较浅,河流易改道,主要由河流水补给。

答案:

11.D 12.B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地形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  )

A.甲处的地质构造为向斜

B.乙处岩石由岩浆喷出冷却凝结形成

C.由①→②→③岩层形成年代由老到新

D.地表形态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

14.图中河流(  )

A.在丙处常形成洪积扇、冲积扇

B.丁处河岸以沉积作用为主

C.丙、丁间河道弯曲,水流平稳

D.冬春季有明显的凌汛现象

解析:

第13题,由甲处岩层断裂且相对于两侧下降可知,甲为断层,A错误;根据图例可知,乙处为变质岩,是由变质作用形成的,B错误;年代越老的岩层越靠近底层,故由①→②→③岩层形成年代由新到老,C错误;甲处为断层,是内力作用形成的,丙、丁两处位于河流两侧,受流水作用影响,即主要受外力作用影响,因此该地区地表形态是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D正确。

第14题,冲积扇、洪积扇多产生于山麓处,而丙处位于河流下游,地形平坦,不会形成冲积扇、洪积扇,A错误;根据图示河流流向可知,丁处位于河流的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B错误;丙、丁间地形平坦,河道弯曲,故水流平稳,C正确;图示河流位于北半球,但不能确定河流是否有结冰期及河流是否由低纬流向高纬,所以无法判断是否有凌汛现象,D错误。

答案:

13.D 14.C

土林是一种特殊的流水侵蚀地貌。

西藏阿里地区的札达盆地是我国土林发育最为典型的地区之一,该地土林物质主要由砾卵石、细粉砂和粘土等组成。

下图示意札达土林景观。

读图,完成15~16题。

15.形成札达土林景观岩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岩石风化

B.风力沉积

C.流水侵蚀

D.河湖沉积

16.札达土林得以保存完整的气候、气象条件为(  )

A.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

B.天气寒冷,暴雨多

C.空气干燥,降水少

D.大气稀薄,光照强

解析:

第15题,从题干中“一种特殊的流水侵蚀地貌”可知C选项正确。

第16题,青藏高原地区空气干燥,降水少,使土林得以保存完整。

答案:

15.C 16.C

下图为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某河段,实线表示某时期的河岸线,虚线为另一时期的河岸线。

读图回答17~18题。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河岸线的变迁主要与地转偏向力有关

B.实线所示河岸形成时间早于虚线所示河岸

C.甲、乙、丙三处中,甲处侵蚀作用最强

D.甲、乙、丙三处中,乙处堆积作用最强

18.若图示河段形成“地上河”,其成因可能是(  )

①河道弯曲,水流不畅 ②修建大坝,泥沙淤积

③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④地壳断裂,局部抬升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

解析:

第17题,由图可知,乙处位于河流的凹岸,受侵蚀作用明显,甲、丙两处位于河流的凸岸,受堆积作用明显;乙处受侵蚀作用明显,河岸线会逐渐后退,因此乙处实线所示河岸形成时间早于虚线所示河岸;河岸线的变迁主要与河道弯曲、流水作用有关。

第18题,由图可知,该河流河道弯曲,水流不畅,且植被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使河床淤积、抬高,形成地上河。

修建大坝会使泥沙在坝前淤积,导致河道内泥沙淤积量减少;地壳断裂,局部抬升可能会导致河流改道,但不可能形成地上河。

答案:

17.B 18.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