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车安全注意事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8841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乘车安全注意事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乘车安全注意事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乘车安全注意事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乘车安全注意事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乘车安全注意事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乘车安全注意事项.docx

《乘车安全注意事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乘车安全注意事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乘车安全注意事项.docx

乘车安全注意事项

轿车上的安全带

汽车安全带是一种安全装置,它能在汽车发生碰撞或急拐弯时,约束乘员尽可能保持原有的位置而不移动和转动,避免与车内坚硬部件发生碰撞而造成伤害。

安全带与安全气囊一样,都是现代轿车上的安全装置,但是前者的历史悠久,范围普及。

早在一百年前,在欧美国家的马车座位上已经有了安全带,防止乘客从马车上颠下来。

1922年,赛车场上的跑车开始使用安全带;1955年,美国福特汽车装用了安全带;1968年,美国规定轿车面向前方的座位均要安装安全带。

从此世界轿车兴起了安全带,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都相继制定了汽车乘员必须要佩带安全带的规定,我国公安部也于1992年11月15日颁布了通告,规定从1993年7月1日起,所有小客车(包括轿车、吉普车、面包车、微型车)在行驶时,驾驶员和前排座乘车人都必须使用安全带。

轿车上使用的安全带,按固定方式分为两点式安全带和三点式安全带两种。

两点式安全带与车体或座椅构架仅有两个固定点,软带从腰的两侧挂到腹部,形似腰带,在碰撞事故中可以防止乘员身体前移或从车内甩出,优点是使用方便,容易解脱,缺点是乘员上体容易前倾,前座乘员头部会撞到仪表板或挡风玻璃上,所以这种安全带主要用在轿车后排座位上。

三点式安全带是弥补两点式安全带缺点的一种安全带,它在两点式安全带的基础上增加了肩带,在靠近肩部的车体上有一个固定点,可同时防止乘员躯体前移和防止上半身前倾,增强了乘员的安全性,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安全带。

轿车的安全带都由织带、安装固定件和卷收器等部件组成。

织带是构成安全带的主体,多用尼龙、聚脂、维尼纶等合成纤维原丝纺编织成宽约50毫米,厚约1.5毫米的带子,具有足够的强度、延伸性能和吸收能量的性能。

对于织带的技术性能指标,各国都有明确的规定,要符合规定才能使用。

安装固定件是与车体或座椅构件相连接的耳片、插件和螺栓等,它们的安装位置和牢固性,直接影响到安全带的保护效果和乘员的舒适感。

因此各国对于安全固定件的安装位置和安装标准也有明确的规定,以防意外。

卷收器的作用是贮存织带和锁止织带拉出,它是安全带系统中最复杂的机械件。

早在70年代初期,卷收器里面就有棘轮机构,当织带从卷收器连续拉出过程一旦停止,棘轮机构就会作锁紧动作,阻止拉出织带,使安全带不会自动放松。

70年代中期又出现了车辆遇到紧急状态时可将织带自动锁紧,而在正常情况下乘员可以在座椅上自由运动的卷收器。

由于这种卷收器内的敏感元件按敏感对象不同,又分为车感型、带感型和兼之前面二者的双感型等三种类型。

车感型卷收器的锁紧装置是由车身加速度传感控制的;带感型卷收器的锁紧装置是由织带拉出加速度传感控制的;双感型卷收器的锁紧装置是由车身加速度和织带拉出加速度的双重传感控制的。

这些传感器都适用于三点式安全带。

80年代末期,人们又开发出一种自动安全带,只要乘员上车关上车门,安全带就能自动佩带在乘员身上,不需要乘员做任何动作,大大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

安全气囊

安全气囊是现代轿车上引人注目的新技术装置。

安装了安全气囊装置的轿车方向盘,平常与普通方向盘没有什么区别,但一旦车前端发生了强烈的碰撞,安全气囊就会瞬时间从方向盘内“蹦”出来,垫在方向盘与驾驶者之间,防止驾驶者的头部和胸部撞击到方向盘或仪表板等硬物上,这种奇妙的装置自从面世以来,已经挽救了许多人的性命。

美国一研究所分析了1985年至1993年美国7000多起汽车交通事故中发现,有气囊装置的轿车前部撞车,驾驶者的死亡率,大轿车降低了30%,中型轿车降低11%,小型轿车降低14%。

早在40年前就发明了安全气囊。

1953年8月18日,美国人约翰,赫特里特获得了“汽车缓冲安全装置”的美国专利。

赫特里特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宾夕法尼亚州工程师,他在1952年的一次事故后,萌发了设计撞车安全装置的想法。

在这次事故中,他为躲避一个障碍物而猛打方向盘进行制动,他和妻子都用手臂本能地保护坐在前座中间位置上的女儿。

这次事故后他意识到必须有一个更好的方法来保护乘员,两周之后他绘好了设计图纸交给了代理人,这份图纸确定了今天安全气囊的雏型。

当然,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安全气囊从取得专利到应用推广,竟然走了三十多年的时间,经历了几上几下的波折,因为汽车制造商以成本理由拒绝接受安全气囊装置。

前几年才由美国参议院通过公路死伤减少条例,确认了安全气囊的作用,规定从1995年9月1日以后制造的轿车前排座前均应装备安全气囊,美国政府还要求1998年以后的新轿车都装备驾驶者和乘客用的安全气囊。

目前各国生产的中高级轿车,大多数有安全气囊,有些轿车已将安全气囊列入必装件。

轿车上常见的方向盘内藏安全气囊装置,主要由传感器(5)、微处理器、气体发生器(4)和气囊

(2)等主要部件组成。

传感器和微处理器用以判断撞车程度,传递及发送信号;气体发生器根据信号指示产生点火动作,点燃固态燃料并产生气体向气囊充气,使气囊迅速膨胀、气囊装在方向盘毂

(1)内紧靠缓冲垫(3)处,其容量约50至90升不等,做气囊的布料具有很高的抗拉强度,一般选用聚酰胺材料,为了防止气体泄漏,气囊内层涂复密封橡胶。

同时气囊设有安全阀,当充气过量或囊内压力超过一定值时会自动泄放部分气体,避免将乘客挤压受伤。

安全气囊所用的气体多是氮气或一氧化碳。

由于汽车发生碰撞事故的瞬间是非常短促的,因此安全气囊装置必须要立足于一个“快”字,抢先在前。

据计算,正规的安全气囊必须要做到在发生汽车碰撞内的百分之一秒内,微处理器开始工作,百分之三秒内点火装置启动,百分之五秒内高压气体进入气囊,百分之八秒内气囊向外膨胀,百分之十一秒内气囊完全胀大,此刻之后,驾车者才会撞上气囊。

安全气囊充气瞬间

侧置式安全气囊

近几年安全气囊发展得很快,价格大幅度下降,装备了安全气囊的轿车也从过去的中高级轿车向中低级轿车发展。

同时,有些轿车前排安装了乘客用的安全气囊(即双安全气囊规格),乘客用的安全气囊与驾车者用的安全气囊相似,只是气囊的体积要大些,所需的气体也多一些而已。

有些轿车在座位侧面靠门一侧安装了安全气囊。

进入90年代以来,安全气囊的安全性能已被人们普遍接受,并被视为一种现代化和高档次的安全装置。

(99.11.11)

汽车保险杠

(一)

汽车保险杠是吸收缓和外界冲击力,防护车身前后部的安全装置。

二十年前,轿车前后保险杠是以金属材料为主,用厚度为3毫米以上的钢板冲压成U型槽钢,表面处理镀铬,与车架纵梁铆接或焊接在一起,与车身有一段较大的间隙,好象是一件附加上去的部件。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保险杠做为一种重要的安全装置也走向了革新的道路上。

今天的轿车前后保险杠除了保持原有的保护功能外,还要追求与车体造型和谐与统一,追求本身的轻量化。

为了达到这种目的,目前轿车的前后保险杠兴用了塑料,人们称为塑料保险杠。

塑料保险杠是由外板、缓冲材料和横梁等三部分组成。

其中外板和缓冲材料用塑料制成,横梁用厚度为1.5毫米左右的冷轧薄板冲压而成U型槽;外板和缓冲材料附着在横梁上,横梁与车架纵梁螺丝联接,可以随时拆卸下来。

这种塑料保险杠使用的塑料,大体上使用聚脂系和聚丙烯系两种材料,采用注射成型法制成。

例如标致405轿车的保险杠,采用了聚脂系材料并用反应注射模成型法做成;而大众的奥迪100、高尔夫、上海的桑塔纳、天津的夏利等型号轿车的保险杠,采用了聚丙烯系材料用注射成型法制成。

国外还有一种称为聚碳酯系的塑料,渗进合金成分,采用合金注射成型的方法,加工出来的保险杠不但具有高强度的刚性,还具有可以焊接的优点,而且涂装性能好,在轿车上的用量越来越多。

塑料保险杠具有强度、刚性和装饰性,从安全上看,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能起到缓冲作用,保护前后车体,从外观上看,可以很自然地与车体结合在一块,浑然成一体,具有很好的装饰性,成为装饰轿车外型的重要部件。

汽车保险杠

(二)

安全性是现代轿车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从轿车的安全设施来讲,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主动性安全设施,例如制动及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实行防患未然;另一类是被动性安全设施,例如保险杠、安全气囊,再加上个车门保险杠来个坚壁清野。

汽车设计者从交通事故中发现,汽车发生侧面碰撞的案件比较多,尤其是路面湿滑或车速较快的情况下,因各种原因造成汽车拦腰碰撞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因此,近几年有关防侧撞的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有些国家还制定了严格的汽车防侧撞安全条例,规定汽车要实施防侧撞的安全措施。

轿车上实行防侧撞的安全措施有二种常见方法,一种是从设计上改进轿车车厢的结构,使其能起到分散侧撞冲击力的作用;另一种是安装车门保险杠,增强车门的防撞冲击力。

后一种方法实用,简单,对车身结构的改动不大,已经普遍推广使用。

早在93深圳国际汽车展览会上,参展的本田雅阁牌轿车将一扇车门剖开一部分,专门露出车门保险杠给观众看,以示其良好的安全性能。

安装车门保险杠,就是在每扇车门的门板内横置或斜置数条高强度的钢梁,起到车前车后保险杠的作用,做到整部轿车前后左右都有保险杠“护驾”,形成一个“铜墙铁壁”,使到轿车乘员有一个最大限度的安全区域。

当然,安装这种车门保险杠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讲,无疑会增加一些成本,但对于轿车的乘员来讲,安全性和安全感都会增加了许多。

(99.11.21)

新世纪的汽车安全技术

本网在「展望21世纪的轿车」一文,提到汽车的安全性,预测“车辆的主动安全性能将大大提高,智能的测距防碰撞系统,可以按照本身车速确定前方车辆的安全距离,当车辆进入危险区域时,自动巡航系统会自动启动,避免发生事故。

”这种汽车的主动安全设置已经被列入世界一流汽车制造商的目标。

目前,福特汽车工程师在21世纪的目标之一,也是研制能满足上述性能的汽车。

先进的主动安全系统已在沃尔沃EyeCar概念车、林肯领航者CamCar概念车、马自达626SensorCar概念车中有所展示,而且各具特点。

进入新世纪的福特汽车,在主动安全系统方面和被动安全系统方面将研制和应用一系列的技术措施,以使汽车更加安全。

一、主动安全系统方面

主动安全系统方面是指通过事先防范,避免事故发生的安全系统。

它有望以最彻底的方式减少交通事故中的人员伤亡,也是新世纪汽车安全性的重点研究区域。

EyeCar概念车采用的新技术意义:

可使每位司机的眼睛处于同样的相对高度上,保证提供一个对路面及周围环境的无障碍视野和最好的视见度,提供一个特定的驾驶环境。

这些新技术是:

眼位传感器,它可以测定司机眼睛的位置,然后电脑据此确定和调节座椅的位置。

在电脑的指令下,电机将座椅自动升降到最佳高度上,为司机提供掌握路面情况的最佳视线。

同时电机会自动调整方向盘、踏板、中央控制台甚至地板高度,提供尽可能舒适的驾驶位置。

重新布置的B立柱(中立柱),减少司机视野中的“盲区”;同时B立柱结构上的改进有助于将碰撞力从乘员处引开,从而提高碰撞安全性的水平。

CamCar概念车采用的新技术意义:

旨在帮助提高司机的感知能力。

它由多个铅笔大小的摄象机和3个可切换的视频显示屏为司机提供前所未有的前后视的视线,既可方便泊车时的操作,又可在拥挤的交通中提高行驶的安全性。

这些新技术是:

安装在汽车两侧的前向摄影系统,使司机能够绕过大型车辆提前看到隐蔽处的汽车或行人,在拥挤路面左转弯时可以更方便知道对面的车辆。

安装后视摄影机提供增强的侧面视野。

摄象机的复盖面比传统的后视镜要广,特别是对相邻的车道。

安装在车后扇面形布置的四个微型摄象机可以获得车后的全景视野,图象经电子合成,具有变焦和180度广角能力。

“夜眼”摄象机可在低照度条件下,在汽车处于倒档时工作,既使在近乎黑暗的情况下也能提供车后近距离内的细部影象。

626SensorCar概念车采用的新技术意义:

采用的碰撞预警系统技术主要是为了减少追撞和伤害行人的事故,对于今后在事故防范方面取得进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些新技术是:

装在前脸格栅上的激光雷达装置监测车前行人的行动,如测到有人走入汽车的行驶路线便点亮仪表板上的警示灯,使前扬声器发出声讯,甚至鸣响喇叭。

后保险杠中的传感器监测后面的车流情况,由计算机程序确定有无撞车的可能。

在马上要发生后端碰撞时,后端警示系统启动安全带电动预紧器,自动拉紧安全带,最大限度减少系安全带乘员受伤害的危险。

二、被动安全系统方面

被动安全系统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尽量减小损伤的安全系统,包括对乘客和行人的保护。

福特公司通过不断创新,推出先进的乘客约束系统和安全气囊技术,在乘员保护方面始终居于领先地位。

新的制造和装配技术正在使轻量材料的大批量生产愈来愈可行,减重不仅具有潜在的环保效益,对于提高安全性也很有意义。

在安全气囊方面,传统上只能对车内乘员起保护作用。

新世纪的汽车将更加注重人、车与环境的融合,因此对行人的安全保护也将成为汽车设计者考虑的因素之一。

福特汽车公司的研究人员,正在对外部安全气囊的几种方案进行了探讨。

1、发动机罩宽幅气囊由碰撞传感器激发后,会在保险杠上方沿着发动机罩的外形展开。

主要在碰撞中为中、高身材的成年行人提供腹部和臀部保护,以及为儿童和矮小身材的成年人提供头部和胸部保护。

2、在有些型式的碰撞中,比如汽车侧面碰撞,发动机罩侧气囊也能为其它汽车中的乘员提供保护。

3、单独的前围气囊系统受到碰撞传感器的激发后,会在左右A立柱之间的风窗底部前方区域展开,覆盖汽车在这一部位的“坚硬点”,包括刮水器和A立柱下部,提高头部的防护。

4、使用铝材,用更轻的材料提供同样的结构强度,通过降低车重而可能在改进燃油经济性方面和安全保护方面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人身安全防护方面,福特汽车公司也具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福特的RescueCar技术。

RescueCar技术可在汽车严重碰撞事故发生后立即自动向救援中心呼叫,报告汽车基于全球卫星定位数据的准确位置,汽车碰撞后的姿态(是底朝天还是侧翻),并在救援人员赶赴现场的途中转发伤员身体方面的重要信息。

而沃尔沃S80的SecureCar技术,则可以测出车内极微的振动和微弱的二氧化碳,可以测出车厢或者行李厢内是否有人,防止儿童被困在里面。

汽车的外型与行人保护

我们观察汽车的时候,首先会被它的造型吸引。

汽车的外型丰富多彩,有棱有角的粗犷,浑圆的优雅,滴水状的可爱……。

对于汽车的车身造型,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

公务员看重造型、尺寸和色彩,家庭轿车消费者看重功能,……。

本人没有汽车,因此我的身份是行人。

但我是交通安全研究者,因此我用双重身份看汽车。

我看到有的汽车外型凶神恶煞,有的汽车外型蛮不讲理,而有的汽车外型温和谦让。

这种看法的基准就是行人保护。

世界各汽车大国基本上都有汽车安全法规,如美国是最早进行机动车安全性研究的国家,至今已经拥有一整套详尽的安全法规。

国情不同,汽车安全研究的侧重点也不同,美国的道路设施比较好,车、人混杂的路面比较少,车速比较高,发生事故时车内乘员受到伤害的比例比较高,因此就比较注重乘员保护方面。

而欧洲由于汽车撞行人的事故比较多,则比较注重行人保护。

例如欧共体指令74/483/EEC就规定了检验汽车前部的行人安全性能的实验方法,是目前较为系统的行人保护法规。

我国改革开放前,交通事故的伤害主要在行人。

改革开放后,道路设施不断完善,高速公路里程不断伸延,乘员伤害的比例不断上升。

虽然从比例上看,行人伤害的比例有所下降,但行人伤害的绝对人数却在迅速增加。

本人是行人,因此也就特别注意汽车对行人的伤害问题。

怎样的车头最危险?

是那些高头大马的平头车,包括那些散热器高于人体胸部的凸头车,如客车、运货车之类。

这些车不管保险杠位置是高或是低,人被撞后只有垫车底一条路,即使车速很低也会出人命,在停车场压死人的个案不在小数。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对这些车都要敬而远之。

不管它外型多么漂亮,色彩多么柔和,我看着都是凶神恶煞。

有的车个子较小,保险杠高度不超过人体大腿,如轿车、轻型越野车。

但是这些车往往速度比较高,对人体撞击力比较大,人被撞后多数会扑向前挡风玻璃甚至拥抱车顶,有的会滑过车顶,摔到地面。

我看到这些车,感觉象看到蛮不讲理的街霸。

有少数的车同样牛高马大,但是保险杠位置很低,发动机罩倾斜且前端在人体腰部位置以下。

这些车撞人的伤害程度比平头车小,人被撞后倒向汽车一边,被车抱着走。

据说目前已经有一种增加行人安全的设计方案,一旦被撞人倒向发动机罩或前挡风玻璃,立即启动保护机构,抱紧被撞的人不让离开汽车。

这些车虽然外型有点怪,与众不同,但怎么看都觉得象一位负责任的绅士。

关于汽车撞行人的保护法规

为了规范汽车的设计、生产、使用的行为,减少交通事故的损失,各国都制定了汽车碰撞安全法规,如美国的机动车安全法规(FMVSS)和欧洲法规(ECE和EEC)。

我国也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如强制性安全法规。

有关乘员的保护已经是家喻户晓的老生常谈了。

相比之下,一般人对汽车撞行人的保护却知之甚少。

目前最为系统的行人保护法规是欧共体指令74/483/EEC该指令于1998年生效,适用于新车定型试验,并从2001年10月起适用于所有上路车辆。

该指令涉及检验汽车前部的行人安全性能的试验方法,要求检验所有参与车辆和行人之间相互作用的部件,主要有:

a)小腿冲击锤撞击保险杠的试验

用13.4kg的冲击锤模拟人的腿,冲击锤由两段刚体组成,中间用可变形的金属棒连接,代表膝关节。

小腿自由飞行至少700mm后以40公里/小时的速度垂直撞击车辆前部保险杠。

要进行的三次试验,第一次撞击保险社中间的1/3区域,另两次分别撞击两侧的1/3区域。

要求膝部弯曲角不大于15°、剪切位移不大于6mm、小腿加速度不大于150g

b)大腿冲击锤撞击发动机盖前缘试验

10至15kg大腿冲击锤以20至60公里小时的速度(具体由发动机盖前缘高度、保险杠突出量和保险杠高度因素确定)撞击发动机盖前缘三次,一次在中间的1/3区域,另外两次分别在两侧的1/3区域。

要求冲击力不大于4000牛顿,碰撞弯矩不大于220牛顿米。

c)成人及儿童头部冲击锤撞击发动机盖上表面试验

分别用代表儿童(2.5kg)和成年人(4.8kg)头部的冲击锤进行试验,冲击锤40公里/小时的速度,沿与水平线呈65°(成年人)或50°(儿童)的方向撞击发动机盖上表面确定的范围,要求头部损伤指标小于100。

汽车作为文明的产物,不但要满足其乘员的需求,也要对社会和环境负起责任。

降低汽车排放污染对人类居住环境的负面影响,安全气囊、ABS的普及以提高汽车乘员的安全,改造汽车的外形增加对行人安全的保护,这些技术的发展都围绕着改善汽车与社会的关系这个主题。

现代汽车的使用已经由过去简单的运载演变为一个汽车与人与环境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由单纯关注乘员的安全到不但关注乘员也关注行人的安全,从这一点也可以折射现代汽车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

汽车公司研究行人被撞的保护措施,将是汽车制造业的一个新内容。

安全带气囊被动安全几要点

2004-08-0517:

39更新来源:

北京晚报

第1页/共1页<< 上一页|下一页 >>

能够提供全面的乘员保护功能,所有的安全系统设计均采用互动作用原理。

目的是在碰撞过程中减小乘客所承受的冲击力,从而降低伤害的危险。

安全车身设计

车身采用高效吸能变形区和强化安全框架的结构设计,可提供最大的逃生空间。

完善的安全带系统

所有的座椅位置均配备三点式卷缩安全带和安全带预张紧器,前座椅安全带还配备张紧力限制器,并且上部固定点的高

度可自动调节。

两段式安全气囊

前排安全气囊分两阶段膨胀打开,中间间隔以匹配碰撞力的作用。

气囊的压力以此方式调节,以减轻对乘员的冲击。

防下滑保护

所有座椅装备防下滑保护装置,可防止乘客在碰撞时向前/向下滑动。

转向柱安全设计

转向柱采用安全型设计。

当车头变形时,转向柱的上下部分会压缩到一起。

侧向碰撞保护系统(SIPS)侧向碰撞保护系统(SIPS)由车门加固构件、门柱以及地板和车顶相互作用的横梁组成。

前座椅副支架可防止撞击凹陷,而中间的SIPS-盒体结构可减轻横向变形。

侧向碰撞保护:

SIPS-气囊

侧向碰撞安全气囊(SIPS-气囊)安装于前座椅靠背的外侧,可保护乘客的胸部免受伤害。

安全充气帘(IC)沿侧面全线展开,前后排乘客均可得到有效保护。

WHIPS(头颈保护系统)WHIPS(头颈保护系统)是沃尔沃用于防止头颈伤害的高效保护系统。

沃尔沃S80前排座椅按标准配置装备了WHIPS系统。

提醒您要警惕车内的影子杀手

2004-07-2716:

32更新来源:

北京晨报

第1页/共1页<< 上一页|下一页 >>

在今年由中国科协工程学会联合会汽车环境专业委员会公布的“中国首次汽车内环境污染情况调查活动”结果中,93.82%的汽车室内环境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情况。

买车,用车,养车一直是有车族最关注的问题,而最近的一次由权威部门组织的调查,使得汽车使用中最新的车内环境问题显露出来。

在接受调查的1175辆汽车中,2003年以后购置的新车为1068辆,占到调查总数的90%以上。

车型覆盖时下热销的高、中、低各档次共91款,涉及38家国内汽车厂和6家国际汽车厂。

截至今年6月1日,共计检测车辆842辆。

结果显示,全部检测项目均达到《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为52辆,仅占已测总数的6.18%。

调查显示,在车内环境检测的各种有害物质中,甲苯、二甲苯、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苯、甲醛、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最高值分别超出标准值80.2倍、17.34倍、17倍、14.45倍、6.56倍、6.8倍、3.14倍。

汽车室内空气的污染源主要来自汽车的装饰材料、零配件、涂料、泡沫塑料、填充料、皮革着色剂等汽车本身的物件,此外还有少量的污染来自车主添加的脚垫、靠垫等。

近日,国家环保总局在北京召开了“标准”论证会,正式启动了国家环保标准《车内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及测量方法》的制定工作。

专家提醒有车族避免车内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有:

一、人在进入汽车后的短时间内,就应该打开车窗或开启外循环通风设施,引进新鲜空气,不要在封闭车窗、车门状况下长时间行车,更不要在封闭的车内睡眠或长时间休息。

二、在开启空调和暖风时,使用车内外空气交流模式,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车内自循环模式。

三、在遇到堵车严重的地段和时间,或跟随尾气排放可能超标车辆行驶时,应当把空调、暖风开关暂时调到车内自循环模式,开窗行驶的车辆应暂时关闭车窗。

四、购买新车后,应当像新装修住房那样,尽可能地保持车内外空气的交换,以便尽早让车内的有害气体挥发释放干净。

特别注意不要用香水或空气清新剂掩盖车内的异常气味。

如果新车内的异常气味严重,可以到通过计量认证的空气检测部门鉴定。

五、要具有选择空气质量相对良好的道路意识,正如选购污染低的绿色食品一样,尽量在开阔、空气流动大的线路行车。

相关知识

苯来自于装修用胶、合成橡胶、人造皮、合成消毒剂和稀释油漆。

重度中毒者可出现兴奋、呕吐、肺气肿、皮肤起红斑、点状出血,持续则可因呼吸麻痹而导致神志丧失和死亡。

甲醛主要来自于车椅座套、坐垫和车顶内衬等装饰布上的阻燃剂,过量甲醛有促癌致癌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