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下第三单元中考试题汇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8492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下第三单元中考试题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版八下第三单元中考试题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版八下第三单元中考试题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版八下第三单元中考试题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版八下第三单元中考试题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下第三单元中考试题汇编.docx

《部编版八下第三单元中考试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下第三单元中考试题汇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八下第三单元中考试题汇编.docx

部编版八下第三单元中考试题汇编

八下第三单元中考试题汇编:

第9课《桃花源记》

一、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5分)

  ①便要还家()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③遂与外人间隔()④咸来问讯()⑤不足为外人道也()

2、下面句子有三处省略,请用序号标出来,并对应写出省略的内容。

(3分)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3、你认为桃花源人过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

你喜欢这种生活吗?

为什么?

(4分)

二、[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林尽水原,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屋舍俨然:

整齐的样子怡然自乐:

愉快的样子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连接

B.水皆缥碧:

青白色望峰息心:

平和的心态窥谷忘反:

同“反”,返回

C.有时见日:

同“现”互相轩邈:

高大横柯上蔽:

树木

D.阡陌交通:

交错相通负势竞上:

凭依皆生寒树:

(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

2、翻译句子: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分)

3、选文甲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势的,《三峡》一文也有一处是写水势的,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句子是:

(2分)

4、选文乙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厌倦尘世,向往的思想,他的诗《饮酒》(之五)中“,”两句集中体现了这种思想。

(3分)

5、选文甲描写富春江的美景时,抓住山水的特点,反映出作者的生活情趣;选文乙通过描绘桃源美丽的自然风光,来表现桃源人的生活,反映出作者的社会理想。

(3分)

三、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分)

①屋舍俨然()②阡陌交通()③寻向所志()④寻病终()

2、陶渊明在封建文人中属特立独行的人,他的哪方面行为最能表现他这一性格特征?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三句话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4分)

 

4、在陆游诗中哪两句也算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林尽水源”、“仿佛若有光”、“初极狭”、“豁然开朗”这样一波三折的意境?

(2分)

5、韩愈说“桃源之说诚荒唐”,那么陶渊明为什么要“荒唐”地虚构出这样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模式?

(3分)

四、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令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遂与外人间隔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D.①停数日,辞去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

(2分)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分)

五、1、陶渊明《饮酒(其五)》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描写了自己恬淡、闲适的田园生活,选文中同样能表现桃花源中人这种生活的句子是: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翻译:

3、中华文学史上留下了许许多多像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样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明清时代的四大古典名著更是不朽的丰碑。

请你写出其中的一部作品和作者的名字。

(2分)

作品《》作者

六、(13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1、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

(2分)

发现桃花源——()——()

2、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

(2分)

⑴悉如外人()⑵便要还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4、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4分)

5、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七、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5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1、哪两组句中画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4分)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行道之人弗受(《孟子》)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E.遂与外人间隔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答〕和

2、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

(2分)

A.  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

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

(马说)

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

D.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

(《邹忌讽齐王纳谏》〔答〕

3、用现代汉语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2分)

答:

4、“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2分)

 

5、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

(2分)

 

第10课《小石潭记》

一、(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佁然不动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水尤清冽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8.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大同社会的人文美。

结合两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4分)

二、【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

①以其境过清    (      )       ②不可名状  (      )

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4分)

甲文:

                                                                       

乙文:

                                                                       

13.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试举一例说明。

(2分)

三、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2分)

(1)水尤清冽 尤:

                

(2)悄怆幽邃 悄怆: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伐 

(1)伐竹取道   

(2)齐师伐我B.去 

(1)乃记之而去 

(2)停数日,乃去

C.其 

(1)不可知其源    

(2)其真无马邪D.以 

(1)以其境过清    

(2)属作文以记之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答:

8、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2分)

答:

                                                         

四、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锹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记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 B.见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

  C.以以其境过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许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3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0.选文第一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

(2分)

  11.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分)

五、7.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篁竹(huánɡ)   佁然(yǐ)   翕忽(hé)      卷石底以出(quán)

B.差互(cī)    为坻(chí)  悄怆(chuànɡ)   俶尔远逝(chù)

C.青树翠蔓(翠绿的藤蔓)可百许头(大约) 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D.以其境过清(凄清)    水尤清冽(格外) 悄怆幽邃(幽静深远)

8.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以物喜

9.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0.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

(2分)

 句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六、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①伐竹取道伐:

②下见小潭见: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可:

④以其境过清清:

17、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8、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

(4分)

七、19.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伐竹取道十年春,齐师伐我

B参差披拂参差不齐

C全石以为底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D乃记之而去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每句2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2.作者抓住小石潭的________________特点,写出了自己_______________的感受。

(2分)

23.读了第②段文字,你最深的感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4.古诗词中,有许多像本文一样将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绘中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相连的两句,并简要赏析。

(5分)

八、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0.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暮寝而思之(《邹忌讽齐王纳谏》)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公输》)

B.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满井游记》)

c.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答司马谏议书》)以塞中谏之路(《出师表》)

D.其真无马邪(《马说》)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愚公移山》)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2.理解填空。

(2分)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①点面结合。

如写石: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

如写潭:

“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⑧动静结合。

如写鱼:

“影布石上”是静,“”是动。

④虚实相生。

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实为写,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13.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

(3分)

 

第11课《核舟记》

一、2007年太原市初中学业考试

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

(12分)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县令。

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

令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

逮③举轴,猫则踉跄逐之。

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①轴:

画卷。

②物色:

观察。

③逮:

等到。

9.【甲】文介绍了                          ,【乙】文中评价画作精美的词语是       。

(2分)

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①佛印绝类弥勒 类:

   ②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

  

③一士人善画  善:

   ④旦而过之,轴必坠地       旦:

  

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

                                            

②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译文:

【帮帮你】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漫”常用的义项有:

①水涨,淹;②遍;③无边无际;④随便。

12.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画作的精美具体表现在哪里。

(2分)

答:

二、2010年山东省日照市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9—12题。

(甲)

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林嗣环《口技》

(乙)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其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魏学洢《核舟记》

9.填空。

(4分)

甲,乙两个文段都选自清代人__________编选的笔记小说《___________》。

甲文段以“______________”字为核心,突出了民间艺人口技表演的高超;乙文段围绕“____________”一词,表现了王叔远微雕技艺的精湛。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

①会宾客大宴会:

_________②罔不因势象形罔:

__________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译文:

②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译文:

12.甲文段除对民间艺人进行直接描写外,还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请找出文段中侧面描写的句子。

(2分)

三、广西来宾市2007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l题(14分)

   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②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③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7.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①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奇怪的)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

B、①高可二黍许(大约)      ②珠可历历数也(可以)

   C、①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是)   ②中轩敞者为舱(作为)

   D、①东坡右手执卷端(上面)    ②其人视端容寂(端正)

8.翻译下面句子(2分)

 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译文 :

9.选文的说明顺序是                           ;第②段的结构形式是               ;作者从船的中部写起的原因是 。

 (4分)

四、2009年青岛市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与探究【本题满分7分】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项是()(2分)

A.罔不因势象形(顺着、就着)B.高可二黍许(上下)

C.佛印绝类弥勒(同类)D.若听茶声然(好像)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分)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五、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交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

珠可历历数也。

1.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峨冠guānB.手卷juànC.不属shǔD.矫jiāo首昂视

2.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绝类弥勒(绝):

B.历历数也(历历):

清清楚楚

C.如有所语(如):

比如

D.勾画了了(了了):

线条简单

3.下列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诎右臂支船(诎) B.左臂挂念珠倚之(倚)

C.东坡右手执卷端(执) D.绝类弥勒(类)

4.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启窗而现,雕栏相望焉。

B.中轩敞者为舱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D.其人视端容寂

5.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苏、黄共阅一手卷

译文:

(苏、黄在一起共读一横幅的书画。

B.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译文:

(这是挑选了桃核中修长的刻成的。

C.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

(他们的膝盖互相靠近着,都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D.同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译文:

(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6.这段文字介绍了核舟的主体部分________,以___________为说明顺序。

语言上生动,人物情态栩栩如生。

第12课《诗经》二首

《关雎》

1.《关雎》选自《》。

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

按音乐分类,编为“”、“”、“”三类。

《诗经》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诗经》开创了我国主义文学传统。

2.本诗围绕一个“”字,写一个小伙子对女子的和过程,以及求之不得的和求而得之的。

它充分表现了人们对于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愿望。

3.全诗用细腻生动的笔法描绘了一个青年男子对女子的思念,感情发展由到,再到。

4.诗歌中描写禽鸟和鸣的句子是“,。

5.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

“,”。

6.诗中的“”一句直接赞扬女子的文静、善良,也交代了小伙子追求她的原因;描写思念心上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现今已成成语。

7.“”、“”这一幻想和淑女结合的热闹场面,表达了青年男子对美好婚姻的希求和良好愿望。

8.这首诗是用了“兴”的手法。

“兴”的手法是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这首诗中的“他物”是,“所咏之词”指。

9.《关雎》巧妙地运用重章叠句,例如: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几句中只换用了“流”“采”“芼”三个字。

请说说这种表达方法的作用。

10、“左右流之”中的“流”字用得妙,使全篇生辉,试作分析。

 

11、本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

请分析说明。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现在一般认为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

B诗中第二章中重叠“悠哉”,形容小伙子心情舒畅,洋洋得意。

C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

D“琴瑟”和“钟鼓”并非写实,是想像之词。

《蒹葭》

1.(2010·四川眉山)阅读下面一诗,回答其后问题。

蒹葭(节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其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1)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

(2)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

(1分)

2、(2012四川安顺)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10—12题。

(6分)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