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控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18471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0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控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控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控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控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控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控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控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控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控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控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

松江区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监控试卷

高三历史

(满分100分,完卷时间60分钟)2018.4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商朝历史成为“信史”得益于

A.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

B.甲骨卜辞与姜寨遗址的印证

C.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

D.《史记》记载与神话传说的印证

【答案】A

【解析】所谓的“信史”就是较为翔实可信的史书,商朝的历史之所以详尽可靠是因为当时已经有文字记载,留下来的文献、甲骨文等都可以进行印证,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B选项过于局限,只涉及到一部分;C选项错误,二里头遗址是夏朝的遗址;D选项错误,《史记》并不是当代人记载的历史。

2.秦王扫六合,建立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的时间在下列年代尺的哪一位置?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是在公元前221年,因此符合要求的是C选项。

A选项是商朝建立的时间;B选项是春秋时期出现的时间;D选项是西汉建立的时间。

点睛:

本题考查的就是中国历史上各个王朝所建立的时间。

所以要求我们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得出符合要求的一项,把各个时间点的历史大事分析出来即可。

3.汉代大儒董仲舒兼采阴阳五行学说,系统提出

A.敬天保民

B.推恩令

C.民贵君轻

D.天人感应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大儒董仲舒吸收阴阳五行学说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提出了天人感应的思想,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错误,这是西周时期所采取的基本治国方针;B选项是主父偃的建议;C选项是孟子的观点。

4.中华民族的不断壮大是在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中实现的。

北朝时期为此做出杰出贡献的是

A.孔子

B.诸葛亮

C.孝文帝

D.唐太宗

【答案】C

【解析】材料中提到的是民族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时期有关民族融合问题的历史事件就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是先秦时期的历史人物;B选项是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D选项是唐朝的皇帝。

点睛:

解答本题主要抓住的就是材料给出的时间:

北魏。

从时间角度入手分析这几位历史人物的生活年代,只要不是北魏时期就可以排除,由此得出正确选项。

5.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的朝代是

A.秦

B.汉

C.唐

D.宋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上“重文轻武”的时代主要是宋朝,这主要是吸收五代十国的教训,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秦朝重视军事;B选项汉朝并没有重文轻武,而是文武并重;C选项唐朝也没有“重文轻武”的内容。

6.下列元朝政治结构图中,“?

”处的中央机构应为

A.政事堂

B.内阁

C.军机处

D.宣政院

【答案】D

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就是时间。

从材料来看,这一机构的建立是在元朝,由此就可以根据时间先进行判断,只要不是元朝的机构就可以排除,由此就可以选出正确的选项。

7.主张“史学所以经世,固非空言著述也”,提出“史德”的是

A.司马迁

B.刘知幾

C.章学诚

D.梁启超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张“史学所以经世,固非空言著述也”的是清代杰出史学家和思想家章学诚,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司马迁没有提出这一观点;B、D选项同样没有此类的观点,故排除。

8.“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

”西方向全球扩张的起点是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宗教改革

D.英国革命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西方向全球扩张的起点就是新航路的开辟,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文艺复兴主要是文化层面的复兴,没有涉及到世界化;C选项宗教改革主要针对的是宗教问题;D选项主要是政治层面的,并不是对外方面的。

9.17—18世纪启蒙运动中,“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是

A.狄德罗

B.卢梭

C.伏尔泰

D.康德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家中被称为“百科全书派”的是狄德罗,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B选项卢梭主张天赋人权;C选项伏尔泰主要是反对君主专制;D选项康德是哲学方面有所建树。

10.确立美国中央与地方分权的联邦体制的法律依据是

A.《独立宣言》

B.《合众国宪法》

C.《邦联条例》

D.《宅地法》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确立美国联邦制的法律是《合众国宪法》,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独立宣言》所处时期美国还没有摆脱英国殖民者的束缚;C选项是邦联制下的法令;D选项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法令。

11.170年前诞生的一部阐释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并探索其斗争结局的伟大著作是

A.《共产党宣言》

B.《人权宣言》

C.《论法的精神》

D.《百科全书》

【答案】A

【解析】从“170年前”这一信息可以大致推算出这部著作是在18世纪30年代左右。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部著作是《共产党宣言》,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B选项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法令,没有涉及无产阶级;C选项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作品;D选项是狄德罗的著作。

12.“不如脱离其行伍(东亚),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

”该言论是哪国的近代化指导思想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俄国

【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不如脱离其行伍(东亚)”。

A选项美国位于的是美洲大陆;B选项德国位于的是欧洲大陆;C选项符合条件,属于东亚的国家;D选项俄国处于的是亚欧大陆,也不是东亚的国家。

13.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下列那一重要现象?

A.手工工场建立

B.城市化进程开始

C.垄断组织产生

D.国家调控经济

【答案】C

【解析】A选项错误,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历史现象;B选项说法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后城市化进程已经开始;C选项说法正确,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D选项错误,国家调控经济是在罗斯福新政时期才出现。

14.胡适称赞“严复是介绍近世思想的第一人”。

严复所介绍的近世思想中影响最大的是

A.中体西用

B.进化论

C.三民主义

D.马克思主义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的思想中对近世影响最大的是他所翻译的进化论,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是洋务派的主要思想;C选项错误,这是孙中山所提出来的;D选项错误,马克思主义在此之后传入中国。

15.观察下图某同学笔记,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清末新政

D.辛亥革命

【答案】B

【解析】从材料给出的这项运动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上的措施可以看出,尤其是文化上废除八股,因此可以得出这项运动是戊戌变法,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错误,洋务运动并没有废除八股文;C选项错误,清末新政时期八股已经排除;D选项错误,辛亥革命标志着清王朝的灭亡。

16.1921年,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中国革命的航船从这里扬帆起航,这一历史事件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遵义会议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的浙江嘉兴游船上召开的是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B选项错误,中共二大在上海英租界召开;C选项中共三大是在广州恤孤院后街召开;D选项遵义会议召开的地点是遵义。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地点问题。

材料中给出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是在浙江嘉兴的游船上,我们根据所学知识把每一个选项中的召开地点列出,一一比对,就可以得出正确的选项。

17.以下某知识结构图中的“?

”应填入

A.萨拉热窝事件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慕尼黑协定

D.冷战

【答案】D

.....................

18.1955年4月,率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的是

A.孙中山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万隆会议中代表中国代表团的人物是周恩来总理,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错误,孙中山在此时已经去世;B选项错误,毛泽东并没有管理外交事务;D选项错误,邓小平当时没有参加万隆会议。

19.下列宣传画中,反映“大跃进”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A选项错误,从A选项上的小字可以看出主要是与土地改革有关的内容;B选项中玉米离奇的大,这与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有关,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C选项错误,这是文革时期的宣传画;D选项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

20.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实事求是

B.改革开放

C.民主集中制

D.解放思想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之前召开了真理问题的大讨论,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B选项是确立的基本国策;C选项针对的是民主问题,并不是思想路线的核心;D选项并不是核心的内容。

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

(一)中外交流(16分)

21.秦汉以来,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不仅吸收外域文化、而且还反输出给其他文化系统,形成“输入——吸收——输出”的文化流动模式。

某学校就此专题制作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展板》。

(1)根据提示,完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展板》

(2)史料是研究和认识历史所根据的材料。

展板所选用的材料中,对研究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来说,属于实物史料的是。

(填写字母,

【答案】

(1)

(1)张骞

(2)佛教

(3)长安

(4)泉州

(5)徐光启

(6)传教士

(2)属于实物史料的是:

BCDF

(3)

直接证据:

B、C间接证据:

A

【解析】

(1)第一小题考查的都是有关丝绸之路的问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概括;第二部分主要涉及到的是两宋时期的文化部分,需要结合文化史部分来分析;第三部分是明清时期的内容,涉及到科技部分。

(2)所谓的“实物史料”主要指的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

实物史料指各类文物、古迹、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这类史料虽然多为片断性的,因此符合条件的是BCDF。

(二)联合国

22.要探究“联合国”,首先需要收集、辨析史料。

(1)就研究联合国的成立而言,以上三则材料哪些是直接证据,哪些是间接证据?

(填写字母)。

(2)有人认为“联合国制度是如何在吸取国联教训基础上建立的”。

你是否同意此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3)联合国是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一环,从“合作与对抗”角度谈谈你对二战后国际秩序变动的看法

【答案】

(1)同意,国联是一战后“凡尔赛体系”下强权政治的产物,自身力量不足,缺乏对大国的制约力,无法有效解决国际争端,最终未能起到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

联合国是同盟国在二战后期经协商筹备,战后作为“雅尔塔体系”的重要内容而形成的,以“和平、友好、合作、协调”为宗旨,具有有效的调解国际争端的权力。

(2)

二战打破了原有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了以“合作-对抗”为特征的新型世界格局。

政治上,战胜国围绕战后世界安排问题“合作”确立了“雅尔塔体制”,强调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实行共处合作,例如成立联合国,共同协调解决国际争端等。

但是它沿用的强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