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人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8056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人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一年级下册人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一年级下册人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一年级下册人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一年级下册人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下册人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

《一年级下册人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册人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下册人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

一年级下册人与社会全册教案

第1课忙趁东风放纸鸢

一、教材分析:

放风筝,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并不陌生。

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会放风筝,因此,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一定很感兴趣。

但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在搜集资料时还需要家长的帮助,因此,教师需提重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傲好课前准备:

课堂上,在制作风筝时,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深护自己,免受伤害。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喜欢放风筝,感受春天里做游戏的乐趣。

2、过程与方法:

了解有关风筝的文化,学会做风车、放风筝。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制作风车和放风筝的学习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有关风筝的文化,学会做风车、放风筝。

教学难点:

了解有关风筝的文化,学会做风车、放风筝。

4、教学过程:

1、激趣引入

(1)师:

同学们,老师有个谜语,你们来猜一猜?

(课件出示谜语、谜底)

(2)师:

同学们猜的非常好,谜底就是风车和风筝。

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学习“风车转风筝飞”。

(3)板书课题:

风车转风筝飞。

2、主体探究活动

活动一:

小风车我会做

师:

老师跟你们一样大的时候,常常玩风乍玩得不亦乐乎。

你们知道吗,世界上有一个地方被称为“风车王国”,你们想去看一看吗?

(1)欣赏“风车王国—荷兰”的相关视频,了解风车的作用和原理。

(2)欣赏制作好的风车。

(3)制作风车

教师示范,学生跟着制作。

(4)每个同学完成1个风车作品。

(5)全班展示自己制作的风车,评选最佳作品。

活动二:

风筝知识我知道

(1)课件播放风筝的起源,学生谈感受,知道风筝最初的作用。

(2)了解现代风筝的作用。

(3)课件播放潍坊风筝节,学生看后谈感受。

(4)课件展示教科书第24页风筝图,并补充各式各样的风筝。

活动三:

放飞风筝我能行

(1)师:

播放放风筝的视频,学生看后交流。

(2)教师和学生整理放风筝的要领。

①起飞

a、起飞前先要弄清风的方向。

提线者是逆风而立,风筝是迎风而飘,若弄错了位置,任你如何用力,风筝也无法起飞。

b、跑步与放线:

最好有一人帮忙高举风筝,并且拖长风筝线十米至二三十米之间,等待阵风一至,迅速将风筝松开(不必向上掷出),放线者必须徐徐奔跑,使风筝慢慢升起。

②操纵

a、风筝稍升起后,如果场地宽敞,可边跑边放线,直至风筝升起相当高度而无下坠趋向,起飞过程方告成功。

b、把握放线或撤线时机—当风力不继时必须频频快速川力向后撤线,给予人力的加风。

如感觉风筝线稍重即刻把握时机放线,如感觉减轻则应停止放线,如风筝有下降的趋势,需迅速收回一部分风筝线,直至风筝能在天空挺住不坠,起飞工作方算圆满达成。

③收回风筝

a、收回风筝比较容易,只要避免收线过急即可,因为当收线时,风筝线与地面所呈角度愈来愈大,收线过急风筝则有向前俯冲跌落之危险。

b、其次在收线时,要尽量退至距离树木较远的地方,以免风筝降下挂在树梢尖端。

(4)班内两人一组练习动作。

3、回顾总结

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风车的做法,同学们都学会了吗?

刚才我们还学习了放飞风筝的方法,只要同学们勤加练习,就一定能把风筝放得很高。

4、课外拓展

师:

春天里还能做哪些有趣的游戏呢?

生:

跑步、跳绳、跳皮筋、打羽毛球、踢毽子、捉迷藏、捉蚂蚱……

师:

加强锻炼,有助于身心健康。

现在,让我们带着做好的风车,拿上美丽的风筝一起去操场玩耍吧!

5、板书设计:

忙趁东风放纸鸢

起飞——操纵——收回

 

第二课年年端午粽叶香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活动,对端午节的来源、习俗以及关于端午诗词歌谣有更全面的了解。

2、能力目标:

通过搜集、分析、整理资料了解端午节的来历、风俗习惯,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集体研究,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觉、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通过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

(板书课题)有谁知道端午节是什么时候?

那你们都想了解端午节什么知识呢?

二、小组汇报

1、师导语:

上节课,老师要求同学们按设计好的活动方案去收集整理一些有关端午节的资料,老师将根据你们收集情况为你们小组加分,下面就请各小组为我们介绍吧!

哪一组先来?

第一组

生:

我们组收集了端午节的来历,我们组把它归纳以下三种:

(生1.纪念屈原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江自尽殉国.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生2.纪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生3.迎涛神伍子胥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尸首于五月初五这一天扔到钱塘江中,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师评价:

这个小组同学以讲故事形式展现他们收集来的关于端午由来的传说,真叫我们大饱耳福。

师问:

你们是去哪里收集这些材料呢?

师:

老师相信这次的查找中你们一定对端午节的由来,有更深的了解。

做得不错给加一分。

(板书:

由来)

师: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除了刚才这一组同学说的纪念屈原、伍子胥和孝女曹娥,老师还知道另一种传说。

龙的节日(课件展示)

2、师导语:

同学们,传说异彩纷呈,那么古往今来的人们又是怎样欢度这一节日的呢?

下面请整理端午节的习俗的小组为我们介绍。

第二组

生:

我们组收集的是端午节的习俗,我们把它做成了手抄报。

师:

能为我们讲解一下你们收集的习俗吗?

(两张展示,一个学生进行介绍)

师:

能说说你们都是哪里收集这些材料的?

师总结:

看了小组同学精心准备的手抄报,真是大开眼界,他们不仅收集材料并用巧手展现给我们。

做得很好给加一分。

(板书:

习俗)

3、师:

还有其它习俗吗?

第三组

生1:

我们小组也研究了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那天,人们还给小孩佩香囊,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扣成索,玲珑可爱。

据说是为了驱毒避邪。

生2:

除了佩香囊端午节后各种虫类,开始活跃起来,瘟疫渐多,雄黄具有消除疫病的功用.有的小孩子不敢喝酒,父母就会以雄黄酒在他们额上画一个「王」字,以使百毒不侵。

师:

能告诉大家你们怎么找到这些材料的吗?

(很多同学会说去网上查找的,这里教育一下善用网络,不要沉迷于网络)

老师把这些习俗总结一下:

赛龙舟,佩香囊,悬艾叶菖蒲,挂钟馗像,饮用雄黄酒,吃粽子。

3师导语:

说到吃粽子,我们知道这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有哪组收集这方面资料的吗?

第五组

生:

我们组为了了解粽子,我们特地去商场转了转,了解了粽子的价格和种类,除了肉粽还有黑米粽,八宝粽,五谷粽,碱粽,我们还在网上找到了粽子的做法。

(视频)

师:

老师似乎已经闻到粽子的香味了,你们做得很好,亲自去尝试,知道粽子的配料,种类,就连价钱都查到,太了不起了,给你们组加一分。

5师导语:

端午节的习俗如些丰富,难怪就连历代的文人都喜欢在端午节留下自己的诗词佳句,收集端午诗词歌谣的同学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第六组

生1:

我带来一首诗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生2:

我也带来一首诗

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生3:

我带大家带来的是闽南童谣《扒龙船》

五月节,扒龙船,大人孩子哗哗滚。

海面一排四只船,岸上人马一大群。

比赛开始哨子吹,桨起桨落水花喷。

拍锣拍鼓做后盾,满头面汗争冠军。

师:

喜欢不喜欢这位同学给我们带来的闽南童谣呢,让我们跟着他读一遍感受一下我们闽南人的赛龙舟。

他们组也很棒,加一分。

(板书:

诗词歌谣)

三、赛龙舟比赛

过渡:

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习俗,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几张赛龙舟情景,看到这些激动人心的画面,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下呢?

赢的队伍为你们组加一分。

2个小组比赛,老师当记者采访他们:

问他们感受如何?

觉得如何才能让你们组的龙舟划得快一点呢?

(团结,动作一致)给第一名的加一分

过渡:

老师知道你们是一群热爱传统习俗的孩子。

让老师来考考你们对端午节了解多少了!

四、知识竟答(课件)

规则:

1听完老师说完题目才能举手。

2答对的给你们小组加一分,答错不得分。

五、总结:

1通过这节课,你们都了解到哪些知识?

2看到你们出色的表现,老师真为你们而感到自豪!

因为我们参与了,体验了,从而成长了。

在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过程永远比结果更重要!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相信这节课你们一定会大有收获的。

六、延伸:

关注报道,激发情感。

师:

同学们,接下来请看一篇报道:

(课件)

2005年11月24日,我国续了几千年的传统民间节日端午节,被韩国抢先申报“端午节”为该国文化遗产。

不仅如此,就在联合国即将于公布申遗结果的前夕,“端午节.CN”又突然遭到韩国公司的抢注。

师看到这则报道,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师:

同学们,我们国家的端午节比韩国历史更悠久。

但却让他们抢先了,我们是否应该好好反思一下。

希望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每一位同学都能够拥有一颗爱国之心,热爱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将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发扬光大。

 

第三课小小玩具大智慧

教学活动目标

1、了解七巧板的特点,尝试用简单材料并运用基本的画和剪的方法自己制作七巧板。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了解——动手制作——体验乐趣,感受七巧板的魅力,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精神及动手制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七巧板的喜爱,培养他们善于思考、敢于尝试和勇于创新的意识,激发学生对七巧板的探究热情。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

同学们,看老师手中拿了一个玩具,它由七块不同颜色的图形组成,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

(生:

七巧板)

2、师:

对,这就是七巧板,也叫智慧板。

它起源于我国古代,是一种充满智慧的拼板玩具。

别看七巧板只有七块小小的图形,但它却像魔术一样千变万化,无比神奇。

只要遇到一个聪明的魔术师,它就会被拼出很多奇妙有趣的图形。

比如各种不同形态的人物、动物、建筑物等。

(接下来老师在黑板上快速示范拼出2种图形)

3、师:

看,神奇吧!

下面就让我们以魔术师的身份走进七巧板的世界去大展身手吧!

(板书课题“小图形,大智慧”)

2、探究路

1、师: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七巧板由七部分组成,你能联系学过的知识说出这七部分都是什么图形吗?

2、教师展示一些用七巧板拼摆的图案,让学生说说这些作品是什么。

3、各小组成员讨论拼摆的方法并设计作品。

3、交流厅

1、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怎样拼摆出更多的图案。

2、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拼摆出更多的图案。

4、操作室

1、活动——制作我的七巧板

(1)教师组织学生依照教材31页画格、剪裁,制作七巧板。

(2)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七巧板。

2、小图形中的大智慧

(1)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材32页提供的图案用自制的七巧板拼摆,也可以根据实际能力创新。

(2)学生用自制的多副七巧板拼摆各种图案。

5、瞭望窗

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七巧板的知识,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6、评价阶段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评和互评。

7、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了解了七巧板的特点,尝试了七巧板的制作方法,感受了七巧板的神奇魅力,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尝试和创新的意识。

 

第四课世代相传百家姓

活动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