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研成果综述.docx
《美术教研成果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教研成果综述.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术教研成果综述
教研成果:
王维维论文《浅谈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在河南省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交流年会上荣获二等奖。
卢利利论文《浅析素描基础教学》在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主办的“2009中国教育系统(基础教育)年度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三等奖。
论文《浅析中学美术教学之素描教学》在河南省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交流年会上荣获一等奖。
论文《浅谈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
内黄一中美术组王维维
美术欣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业形式。
它和绘画及工艺教学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
而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以及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并不是通过欣赏一定数量的美术作品就可以的达到的,而是要在长期的欣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的。
因此,在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思考如何讲解作品、分析作品,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吸引学生来参与欣赏,坚持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原则。
事实上,在美术欣赏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情况却十分尴尬。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大多数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很难长久保持,这样,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而且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学生在传统的学习中,形成了以一种固定的模式或一定的规律去掌握知识的习惯,而美术欣赏没有固定的程序或方法,所以让人感到不知所云。
这一问题不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绪低落而找不到头绪,同样,也困扰着教师。
在强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教师不应该给学生设计统一模式。
如此以来,美术欣赏教学理念与学生的传统学习习惯出现矛盾。
如果老师真的把教学固化成一种固定的模式或方法。
不仅是错误的,还会与美术欣赏的目的背道而驰。
那么,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去把握好每堂美术欣赏课呢?
欣赏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欣赏可以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老师对美术作品的分析、讲解、评价应该是一种建设性的,而不是指令性的。
任何作品都是某一时代和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反映,作品审美价值的各种现象都有其局限性,或侧重于技法、或侧重于观念;或侧重于唯美性、或侧重于文学性等等。
只有用客观的辩证的唯物的态度,才能较全面而客观地评价作品,这样来说用固定的欣赏模式去欣赏作品就不能揭示多种现象背后的审美价值。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的过程就在于使学生成长为具有审美鉴赏力的评论高手。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欣赏,使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让学生去领略中国古代山水画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而不同时期的山水画的面貌和意境都各不相同,其中,面貌的不同之处比较容易感受,而意境的不同,相对来说是难以理解和体会的,尤其是对于这些自我意识和现代意识较强的高中生来说,它们之间更是有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为此,一方面从作品的时代背景入手,以背景小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穿插人文典故及作者生平趣事。
另一方面从体会古诗的意境入手,去体会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
通常对于枯燥烦闷的高中生活来讲,人文典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对90后不知人间疾苦的高中生来讲,作者酸甜苦辣的人生经历也是一种做人的参照,也有助于理解作品的内涵。
例如“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分析黄筌与徐熙的作品特点就要结合其二人的生活背景及生活经历。
“黄家”指的是五代四属至北宋初的画家黄筌和他的两个儿子,他们先后供奉宫廷,擅长画珍禽异兽,风格富贵华丽;黄筌年少即入宫画院,长期见到的是禁宫中奇花怪石、珍禽异兽。
后者指的是徐熙,他也是五代四属至北宋初的画家,所画大多为古代花卉及常见之禽鸟,画风野逸素雅。
徐熙是“江南处士”,所见无非江湖间汀花、野竹、水鸟、渊鱼或者园蔬苗之类;居住环境不同,生活感受各异,情趣也大相径庭,所以取材侧重不同,呈现出的艺术风格各成一家 。
此外,利用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引导学生理解艺术作品。
在语文课中已学过大量的古诗,所以对古诗的意境的理解就比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容易得多了。
而且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与古诗之间的确有着密切的联系,正如孟浩然所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例如,陶渊明的诗句“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意境,就与北宋山水画的意境有很多相同之处,作者都以客观地描写自然景色为主。
诗人和画家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思想情感都不直接表露出来,而是隐藏在所描写的景色之中。
南宋山水画极力追求诗的意境,画家们为了使画面景色更加耐人寻味、激发观者的想象力,把与追求意境无关的、可有可无的景色一律删去,运用“计白当黑”的艺术手法,章法上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留大幅空白,如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的意境,就与唐代诗人柳宗元诗《江雪》中的“独钓寒江雪”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美术欣赏的教学开展都必须依据学生前一阶段的基础,提出具体教学目标的侧重点。
尽管教学活动的各阶段和各层次都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但都必须围绕着以提高学生对形式的审美感知水平和对形式意味的直觉能力为宗旨。
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主要以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艺术技巧来拨动人的心弦,使人精神奋发,与之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
欣赏白石老人的国画《却教蜂蝶为花忙》,透过蜜蜂在艳丽的凤仙花旁飞舞采蜜的忙碌情景喻意颂扬了勤奋劳动的精神。
作者从普通的生活景致中表达出高雅的审美情趣,学生通过对作品的品味、鉴赏激起了对普通劳动者的敬慕。
如雕塑《艰苦岁月》,表现的是长征中一位红军小鬼依偎在老红军身旁,被悠扬的笛声所吸引的感人场面。
以长征中红军艰苦环境下,仍然保持高度的乐观主义精神,坚持革命的斗争意志。
教育学生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再如徐悲鸿的《八骏图》,画面中通过对八匹马的描绘讴歌了那种勇往直前、战斗不息的大无畏精神。
通过中国历代美术作品简介和欣赏,让学生基本了解我国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情况,使他们对祖国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通过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要让这些生活在现代都市中,不曾体会人间疾苦的90年代后的高中生去关注并认同中国美术,从而达到欣赏的目的,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就必须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采用现代中学生较为感兴趣的事物为切入点,才更容易被他们接受。
这样,同学们加深了对美术形象的认识和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美术欣赏虽没有固定的方法可循,但是每一时段的美术作品与其相应的时代背景是紧紧相联的,与作者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
我们研究古代美术作品通过作品洞悉当时的时代人文风貌获得进步元素,吸收成为自己发展的营养。
我们不能以一种固定的模式或方法去教学生欣赏美术作品,但是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
提供一定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激发引导他们去研究、去探索。
逐步养成学生自主性的学习习惯,活跃学生的思想,保持其对美术作品的敏感程度。
从合理的科学的角度去自己解决问题。
美术欣赏没有固定的方法不应该成为困惑我们的问题,而应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辨证的思维和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做“触类而旁通”,这样,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浅析素描基础教学——结构素描
内黄一中美术组卢利利
近年各地美术、设计类院校春季招生考试的火爆场面,至今仍使人们印象深刻,一年胜似一年的招考规模已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
如今,各省美术高考纷纷实行联考方式,这给考生带来很多的好处,考生只需参加一次联考就可以报考省内的大部分艺术类院校乃至省外的艺术类院校,此后再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一些院校参加校考。
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
但是就考试内容也给考生提供了新的难度,就具体的考试内容各地每年都有可能不同。
就素描而言,河南省2009年考的是老人头像默写,山东省2009年考的是静物默写;而辽宁2008年考的是静物,2009年考的则是头像;还有的省是写生和默写结合,提供照片。
由此看来素描考试的多种多样,而且每年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要求考生要打好素描基本功,以不变应万变。
因而对素描的基础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素描是艺术造型的基础,所以在素描的教学与训练中,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形与体的问题和把握的概念。
而作为基础素描训练突破口的结构素描正是强调了物体的本质特征和内部结构关系。
对结构素描的训练是锻炼提高考生捕捉物体形象能力的最为有效的方法,同时结构素描也作为素描的一种形式独立存在。
因此,我们首先了解一下素描基本结构要素:
结构在造型艺术中,首先是指包含于物象外在形态之中的内部构造。
如人或动物的外部形态,即由其内部的骨骼肌肉的解剖构造所形成。
其次是指物体的造型特征,即寓于物体复杂的外部形态之中的单纯的几何特征,自然状态中的物体无论其外部形态的繁杂多变,本质上都呈现为某种几何结构特征。
结构是形体的内在本质,形体是结构外部呈现。
结构及其外部的形体关系,在素描表现中是一个本质性的可变的造型因素。
因而,在三维空间素描训练学习中,研究结构与形体的关系始终是一个重点。
即结构素描教学在素描基础教学中的重要。
其次,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结构素描教学在素描基础教学中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合理性和严谨性。
结构素描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结构素描在开始时将注意力投入到对客观物体的结构关系上,捕捉、发现、描绘物体的整体感,在画面上很快地形成体积、形成简单的三维空间,在用线上讲究变化,主张使用长线,线要有变化、有对比,如:
宽窄的变化,浓淡、深浅的变化,逐渐深入刻画软硬有变化。
从入手的开始就体现出艺术的概括性,不是注重小的次要的转折,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对客观物体整体感受上。
结构是一个物体的根本,是物体外在基础是物体特征区别于别的物体特征的根本所在。
因此,结构素描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科学方法。
简单的线条,把握住形象特征,这就是结构素描起到的重要作用。
长的线条能表现大体的动势、大的体面关系。
如:
人物的头、胸、跨三者之间关系,短的线条则表现小的体面转折,既整体又丰富,在视觉上使人能得到一定的联系。
用线与线的变化形成了丰富的线面结合。
结构素描应该避免发生机械呆板的现象,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忽略了线的宽窄浓淡变化、线与线的疏密变化,使每一条结构线都要发挥出最大的功能作用,线的疏密要合理,要始终体现画面的整体性,围绕主体,这样的画面才能感人,才能产生迷人的魅力。
结构素描的合理性和严谨性:
结构素描是对对象的体面透视变化,表现客观对象结构、动势、空间、体积、量感等因素的综合体现。
结构素描也利用一些光影的变化,使形体的渐变过渡自然柔和一些,但是与全因素素描的不同之处是,借助光影,重点不在光影,而是将结构线放在首位。
结构线的严谨才能充分体现对象特点,对线的要求必须经过思考、比例、位置、角度,积极利用辅助线进行校对,利用辅助线交错变化,帮助你刻画出对象特征。
如:
几何形体、结构线应该表现出通透感觉。
这样能帮助你对物体透视关系理解的深刻准确。
这样的结构素描用在设计构思时也被称为“设计素描”。
结构素描要注意物体的体面,关键结构需要重点刻画,一条线要有透视变化,近实远虚,辅助线要轻淡。
结构素描的合理、严谨,不在于光影变化,而是结构的准确、刚正有形、柔韧有度;更在于对客观对象的高度概括、归纳,使之得到艺术的升华。
几何形体、简单的物体和静物的结构素描,初学者能容易理解,而石膏头像、人物头像的结构素描比较难理解。
石膏头像形体更为复杂,有很多的形体需要你去概括、提炼、归纳,而不是依样画瓢。
画石膏头像时,一开始首先要理解对象的特征,进而将复杂的客观对象简单化、概念化,理解客观对象的原始基本形。
如:
长方、圆方,是上大下小,还是上小下大,对这些形一定要心中有数。
石膏头像动势与胸和底座的关系要明确大的体积关系,然后落笔构图。
经营位置一定要合理,符合美学的要求,要制造出空间感,物体受光源投射的方向,在画面上的空间要大一些,底座的位置空间要大一些,这样画面就有了一定的空间感。
辅助线或记号线也要分出深浅,要有韵律,多用长线。
这一时间不看细节,只抓大关系、大动势,进而建立中轴线(竖线),确定头的动势,动势要夸张一些,然后画眼睛和眉弓的横线,这样画面上形成中轴线与横线交叉的透视关系变化。
然后画鼻底位置的记号线,进而引出外眼角至鼻底的辅助线,形成了三角关系。
以上的线条不要期望画的很准,线要松动、蓬松,逐渐加重、逐渐准确,这时的画面效果是大的体面,已经具有深入的基础。
对位置的判断要借助辅助线,辅助线有垂直线、水平线、斜线,斜线的倾斜角度要找到三个点,这样的斜线才严谨准确。
立体感、空间感形成是线条的作用,是一种视觉感觉。
体面是错综复杂的、是相互嵌入的。
要善于利用辅助线,为什么强调线要走长线,就是有很多的形体通过线的概括性,这时可能有些形体很弱,形体结构不明晰,甚至没有结构变化。
但是用线时不要考虑这些地方没有转折就不敢引线。
我们强调线要有虚实,在这些地方对线要淡些。
有一些辅助线自然而然地在深入时就消失了,有的与结构线融合在一起,有些淡的线条,在深入时就没有了,线条的合理性就在于清楚前后、远近、虚实。
小的体面服从整体,这样的画面才有主有次、主次分明、有整体性。
在结构素描教学中,教学目的应当是训练学生以理性的态度分析物体、观察对象,表现形体在空间里的状态,从而达到物体的概括性表达,以及获得较强的表现力,能够灵活的运用构图技巧、空间技术、表现手法等多方面的知识对物体进行塑造和表现。
结构素描和其他素描形式一样,都是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通过各种不同素描的练习,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全方面的能力。
因此在基础教学课程中,适当加强结构素描的训练,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浅析中学美术教学之素描教学
内黄一中美术组卢利利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各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及素质教育的实行,加上近几年艺术尤其是美术类学科报考的持续升温,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对于从事美术教育的我们来说,既感到兴奋,也感到了挑战与责任。
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如何能在新时期、新课改的条件下,结合高中美术特色班的特点,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培养更多的美术人才,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很迫切问题。
由于近几年来学习美术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学生的素质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基础好,有的基础较差,这样那样的问题也逐渐呈现,学生学习的态度、积极性及接受的能力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从突出的问题入手,进行灵活、求实而又严格的教育。
近年来,美术教学的改革逐步深化,“教师教什么?
如何教?
”已经成为美术教学的一个热门话题。
对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尚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作为造型艺术基础训练的素描教程也在不断地改革与创新。
其中最明显的特征是现代绘画与传统绘画之间功能的变异。
绘画艺术正在由单一的写实性模式向多元的表现性、抽象性发展。
自从上个世纪初素描传入中国,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实践和体会,人们日益地把素描作为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来看,并把它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课。
如果说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那么静物素描写生更是造型基础训练的“入门课程”了。
素描训练由静物素描入门的目的是在写生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利用黑、白、灰关系或者说是利用结构描绘物体的各种技法,训练人眼睛的准确性、思维的灵活性和手的果断性,提高准确地抓住形体比例的技能以及对整体构图和物体的空间、质感的把握能力。
素描基础教学最主要的最根本的是解决造型和结构,如果这个主要问题解决不好,那么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举步艰难,而这恰恰又是在教学中最常遇到的问题。
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遵循素描教学的规律去研究、掌握它,在工作中正确地运用它。
现在的学生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普遍存在着美术基础差,对构图和造形的把握能力弱,对空间结构缺乏认识,学习主动性较差等问题。
但是个体的接受程度又不一,技巧和样式的表现方式也各有差异,技巧与样式虽然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然而技巧和样式的学习和创新比较容易在形式上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真正打动观众心灵的因素,终究是绘画作品内在的精神,即艺术家对生活的深切感受和他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例如,毕加索在阐述关于对象表现的关系时曾说“我不是模仿自然,而是面临自然并利用自然”,他所谓“利用自然”是把客观对象作为一种参照的客体进行的视觉的分解,然后依照主观精神的体验重新加以组合,就是说创造是“高于生活”的创造;蔡若虹先生曾提出“理想的美比实际生活更美。
从某种角度讲,素描是绘画者精神境界中最朴素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那么,它就不应有固定的模式,就是说,无论是谁,每个人眼中都有可信的,属于自己审美情趣的东西,就都能表现出作画者所感受到的素描对象那生动,和谐,以及合乎规律的美。
再如画人体,米开朗琪罗的博大沉雄、刚健庄重,颇具有表现力;而鲁本斯则以生动而准确的线条,寥寥数笔,赋予了绘画对象以生命力。
而凡高的素描又不乏稚拙中见深刻,朴实中见真诚的特征。
它们虽风格各异,却都能给人们带来舒畅的感觉。
所以,素描教学应当是鼓励学生发挥个人的思维才智和创造力,培养和树立学生自身感受的信念与信心,努力破除单一的技巧模式。
在具体教学中结合课程设置分阶段地向学生讲解素描中的一些概念和要求。
根据教学和其他著名画家的理论,可将素描的教学要素归纳为:
线条、形体、结构、明暗、空间、质感。
(一)线条
在线条讲解中理解色交界线、面交界线、外边线、轮廓线等基本概念。
让学生理解用线条造型。
比如用线条来画物体,首先对物体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可以用线条结成网和结成面的方法来表示物体体面结构的转折关系。
当一个面转到一定程度,那个面就成为一条线,也就是线条可以表现体面关系。
用一根线表示出其面的关系就应该在这根线的头尾用心刻画,同时注意线条的穿插关系和线条的轻重变化。
另外,通过指导欣赏一些用线造型的作品和透明物体的写生去感受它。
让学生能运用线条去熟练的表现物体体面关系及明暗调子关系。
(二)形体
形体就是物体的轮廓线。
掌握不同物体形与形的比例、体块与转折细节等。
掌握形的比例的几种基本校正法:
A、垂直线与水平线的校正法。
B、斜线校正法。
C、点的校正法。
D、对比校正法等。
可以采用不同的视点对比,把各种形体分解归纳成几种比较简单的几何形体。
从而更好把握物体形体的准确性及整体效果。
(三)结构
结构即物体的骨架,物体的结构也可理解成物体的构造或是内在组织及连接。
利用线条的穿插、轻重去表现物体的形体、前后(空间)、虚实(主次)。
用水平线、垂直线、中轴线、斜线、切线以及曲线等采用一些辅助线的分析手段来表现出物体的结构关系,既内在的骨架连接。
(四)明暗
物体受光(自然光或是采用聚光灯)以后出现的明暗关系,要掌握明暗的形成、明暗五调子(亮调子、灰调子、明暗交届线——画面最重的调子、反光、阴影)、明暗的观察方法(对比法)和表现技法等。
要求学生在作画时,首先要整体观察并把握整体效果,在涂明暗调子的过程中始终树立形体结构的观念——提高定形速度。
(五)空间
素描就是要求学生绘画时在一维空间的纸面上去表现物体的三维空间。
让学生理解实空间和虚空间,注意物体边缘线的处理,物体投影的处理,注意从明到暗或从暗到明的转折处——调子过渡,此处是关键点,处理好过渡面或点就能起到表现物体体积和整体空间的作用。
空间的一般表现手法法:
前实后虚,主实次虚,互相衬托,即无论什么样的表现手法都是相互对比衬托的,也就是说整体画面上无虚也就无所谓的实,无次也就无所谓的主。
(六)质感
即是物体的质感。
不同的物体质感不一样,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坚硬,有的松软,利用作画不同的表现方法来塑造出物体的这些特性。
对于初学者来说不是易事,这就要求学生要熟练的运用线条的不同表现手法及明暗关系去表现物体。
例如:
石膏坚硬、光、亮、白,受光面和背光面对比大。
又如苹果光滑,高光强,表面细腻等。
以上综合教学实践及理论要求就对素描各要素逐一分析。
现代素描教学应融入现代的教学方式和教学体验,从课题设置的确定,到教学目的的实施,都应有意识地渗透现代美学思想和价值取向,尊重个性,建立师生间的相互包容和默契,提倡创造性思维,拓展素描的宽泛性。
要把造型的普遍规律纳入艺术规律的个性表现中,使艺术个性自然地渗透到画面中,以昭示绘画者个人的审美精神和创造内涵。
使我们的教学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