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知识讲解 自然灾害概述.docx
《24知识讲解 自然灾害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知识讲解 自然灾害概述.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4知识讲解自然灾害概述
高考总复习自然灾害概述
考纲解读
考点提示
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
中国的自然灾害的分布。
复习建议
整体把握自然灾害带来的多方面的影响,了解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理解人类活动对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知识清单
____(诱因)
1、自然灾害的形成
受灾体
2、自然灾害的分类
(1)气象灾害:
主要有台风、暴雨洪涝、________和________。
(2)地质灾害:
地震、火山、________和泥石流。
(3)水文灾害:
洪涝和________。
(4)生物灾害:
病害、虫害和________。
3、自然灾害的特点
(1)具有严重的____性
(2)具有____性和____性
(3)发生种类、频率具有____性
(4)连锁发生——____性
人员伤亡
4、自然灾害的影响财产损失
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5、自然灾害的分布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a.________灾害带;b.北纬20°~50°之间环球自然灾害带。
6、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缩小或放大灾情
(1)影响________的稳定程度。
(2)影响________的易损程度。
7、防灾与减灾
1)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1)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2)遥感技术、________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3)自然灾害的防御。
2)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1)灾前准备:
准备________,建立物资储备基地;
(2)灾中应急:
主要是提高应急交通线的________能力,建立灾害________预案;(3)灾后恢复:
减轻________,增强________。
参考答案:
1、自然异变2、干旱寒潮滑坡风暴潮鼠害3、危害渐发突发区域关联5、环太平洋6、地表环境受灾体7、地理信息救灾物资通行应急灾害损失抵抗能力
考点聚焦
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指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自然异变作为诱因;其二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自然灾害的灾情成因系统
灾害的成因系统是分析各自然灾害重要思维角度,应坚持采用这种成因系统来认识自然灾害,以落实自然灾害成因及相关地区环境特点和灾情分析的课标。
【典型例题】
例题1(2014年·重庆高考卷)
下图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上图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
A.年降水量少B.夏季降水多C.冬季降水少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2.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A.流速减小B.流速增大C.水位涨落D.水位稳定
3.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渔业天然捕捞量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A.水生植物增加B.水体富营养化
C.鱼的种类增加D.水面面积扩大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滑坡频率与降水量基本呈正相关的关系,该区域滑坡多发且集中在夏季,与该地夏季降水量多明显相关。
故选B
第2题,三峡水库蓄水后,流速减慢了,水位稳定了,这不会引起滑坡,库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水位涨落,导致沿岸地区土质疏松。
第3题,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库区水面面积明显增加,水量也增加,鱼的生存空间增大了,所以水面面积扩大是渔业天然捕捞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水生植物增加和水体富营养化不利于渔业的繁殖,鱼的种类不一定增加。
答案:
1.B2.C3.D
例题2(2015年·海南高考卷)
阿布巴利克是阿富汗东北山区的一个贫穷村落,居民大多住在土坯房中,2014年5月2日的一场暴雨触发了山体滑坡,摧毁了山下的村庄。
1小时后滑坡再次发生,掩埋了自发前来救援的村民。
此次灾害共造成2700多人死亡。
下图为灾害发生后的实景照片。
分析阿布巴利克滑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原因。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滑坡灾情大小的影响因素。
可从滑坡产生原因如地形、碎屑物质、降水等,滑坡发生区域的人口和聚落分布、房屋抗灾能力,村民救灾常识和区域救援能力等方面回答。
图中滑坡和村庄的相对位置关系、山体坡度等,文字材料中“贫穷村落”、“土坯房”、“一场暴雨”、“1小时后滑坡再次发生”等分别隐含了影响滑坡灾情的地形、降水、人口分布、房屋抗灾能力、自救意识和救援能力等信息,准确提取上述信息并形成地理语言才能做出合理回答。
答案:
地形坡度大,松散物质多,又遭强降水,导致滑坡强度(面积、体积)大;村庄人口多,位于不稳定山体下方,位置不当;土坯房屋不坚固、抗灾能力差,村民缺乏救灾常识;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专业救援人员和设备缺乏,救援能力差。
自然灾害的分类
自然灾害按成因及分布圈层分类
天文灾害:
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地面通讯和磁场产生影响。
气象灾害:
台风、干旱、寒潮、沙尘暴等
地质灾害:
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等
水文灾害:
洪涝、风暴潮、海啸等
生物灾害:
病害、虫害、鼠害等
【高清课堂自然灾害概述】
自然灾害的特点
1、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2、具有突发性和渐发性
①突发性自然灾害:
如地震,火山,台风等。
发生过程较短,破坏性较强
②渐发性自然灾害:
如旱灾,土地荒漠化。
持续时间长,积累持续,更严重
3、发生种类、频率具有区域性
4、连锁发生-关联性-灾害链
①串发性灾害链:
如寒潮一低温一霜冻。
②并发性灾害链:
如地震并发滑坡、崩塌、海啸、火灾。
③串发—并发性灾害链:
如台风诱发海水污染、泥石流和内涝等灾害。
■
【典型例题】
例题1在图3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
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关联性,根据图示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判断。
地震(①)导致崩塌(②或③)、滑坡(③②),崩塌物、滑坡体受暴雨影响形成泥石流(④),暴雨
影响下的崩塌物、滑坡体和泥石流进入河道,河流受阻形成堰塞湖。
答案:
C
例题2济南市某校“地理社团”在2011年暑期用一周时间进行了网上模拟探究活动、研究了该时间内出现的一些地理现象,下图表示模拟探究的区域和探险路线。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苏门答腊岛素有“天然地质灾害的超市”之称,曾多次发生重大泥石流灾害。
试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方面简要分析泥石流发生的原因。
解析:
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结合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进行分析。
首先要明确苏门答腊岛的位置,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属于地震多发区,从纬度位置来讲,赤道穿过此岛,气候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量大,再结合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可以得出答案。
答案:
苏门答腊岛位于多火山地震带(或板块交界处),导致周边山体松动,岩石破碎;地形崎岖,坡度大;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大且多暴雨;由于各种自然和人为原因,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
自然灾害的分布
【高清课堂自然灾害概述】
世界自然灾害的分布
①环太平洋沿岸:
主要是火山、地震、台风、风暴潮、海啸等灾害。
背景:
板块交界带、海陆交界带、人类活动集中
②北纬20-50度:
主要是旱灾、洪涝灾害、风暴潮、台风、滑坡、泥石流。
背景:
沿地中海——喜马拉雅一带灾害点位密集。
■
影响灾情大小及其地域差异的因素
①距离与灾害三要素:
距离(如震中距、地源深度)、致灾因子异变强度(如震级大小)、孕灾环境(地质、地形状况)、受灾体(建筑状况、经济密度)。
②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放大”与“缩小”作用
途径:
改变致灾因子异变强度(如排放坡地积水,降低滑坡体润滑度)
改变孕灾环境稳定度(如开挖山地坡脚)
改变受灾体易损程度(如降低房屋防震标准)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分布
(1)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中国正好位于世界上两个典型灾害带的交汇处,灾害多发。
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全球多种自然灾害在中国都有发生,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的危害最为严重。
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
全球20世纪发生的54起重大自然灾害中,我国占了8起。
我国灾种多、灾次频的原因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概括。
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
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
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强弱、位置移动的快慢导致了我国不同地区频繁交替的旱涝灾害。
将这些影响灾害形成的因素与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地区对应起来,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规律,如:
从夏季风的推进和锋面雨带的推移两个方面解释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震主要发生在华北、西北和西南板块活动地区;从地貌、气候和植被的影响方面解释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西南区;从纬度与气候方面分析低温冷害主要发生在东北地区;从海陆位置和台风的形成机制来解释台风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
(2)成灾人口多,农业灾情严重
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我国人口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沿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画一条人口分界线,此线东南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人口,此线西北人口稀疏。
人口的这种不平衡分布,与水旱等自然灾害多发区相结合,使得我国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四川、湖北、安徽、湖南和江西等省。
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使得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
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的关系
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有着直接的关系。
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影响农业的灾种也集中在东部,使得农业灾情特别严重。
我国东部农作物播种面积比较大的地区,如山东、河南、江苏等省,都是成灾面积较大的省。
农业灾情区域分布
我国地域差异显著,东西部不同的农业类型(种植业和畜牧业),遭受不同的灾害,形成了不同的灾情(种植业灾情和牧业灾情)。
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
气候、地形
湿润、半湿润;平原、丘陵
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
土地类型
耕地面积大
草原广阔
农业部门
种植业为主
畜牧业为主
畜牧业经营方式
舍饲、半舍饲,高密度养畜
靠天养畜
主要受灾灾种
洪涝、干旱、冷冻、风雹
雪灾、旱灾、虫灾
风险
农业灾害风险大
牧业灾害风险大
灾情表现
农作物受灾面积等
牲畜掉膘、死亡
【高清课堂自然灾害概述】
(3)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
灾害带
范围
主要灾害种类
危害
海洋灾害带
东部和南部海域
台风、风暴潮、赤潮等
影响海洋渔业、石油平台、船舶、港口
东南沿海灾害带
连云港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
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
对城市、港口、海水养殖场等造成严重危害
东部灾害带
地势第三级阶梯
洪涝、旱灾、病虫害、霜冻、地震
对农业和城市危害严重
中部灾害带
地势第二级阶梯
以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且水土流失、风蚀沙化等土地退化问题严重
对农业、交通设施与建筑物造成严重危害
西北灾害带
西北内陆的新、甘、宁、内蒙古西部地区
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
对绿洲农业、城市建筑和畜牧业造成灾害
青藏高原灾害带
西藏、青海和四川西北部
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等
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
■
【典型例题】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2010年3月中旬全球气象干旱监测图,描述此次重干旱区的空间分布。
(2)从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引发其他自然灾害发生三方面,简要说明干旱给我国图示地区带来的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旱灾的分布以及危害。
(1)根据图中旱灾的分布地区判断旱灾的分布特征。
(2)干旱会影响农业生产,导致农作物生长缺乏水分,从而使其产量和品质下降。
干旱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影响,导致湿地面积减小。
降水少,气候干旱,火险等级高,容易引发森林火灾。
答案:
(1)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非洲北部、印度半岛和中国西南地区。
(2)农业生产:
导致当地农作物(甘蔗、油菜、大麦、水稻、烟草、花卉等)播种与生长发育严重缺乏水分(草场植被退化与牲畜饮水困难),其产量与品质会降低。
生态环境:
造成湖泊、河流水位下降,部分干涸和断流。
自然灾害:
引发森林火灾等。
防灾与减灾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
主要功能(特点)
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遥感技术
(RS)
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动态性强;空间上,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候;时间上,同步观测
①预测、监控气象灾害的形成、影响范围和强度
②可以迅速地发现一些初发时人眼难以察觉的突发性灾害,如森林火灾、赤潮等
③评估灾情,为防灾救灾提供决策依据
地理信息
系统(GIs)
对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具有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功能
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还可以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RS和GIS结合
信息获取和空间分析结合
灾前圈定危险区,对危险程度作出评价,指导防灾活动;灾中对灾情实况监测,指导抗灾活动;灾后评价损失,指导救灾活动
主要自然灾害的适当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
防御措施
救灾物资准备
自救
台风
气象卫星和气象雷达监视、预报,提前转移人口和财产,作好预防
救灾食物、饮用水、帐篷等生活物质;消毒、防疫物品
台风来临时避免外出;在野外遇台风时,寻找避风处躲避;避开洼地和滑坡、泥石流易发处
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加强监测,做好应急预案,及时转移人员,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救灾食物、饮用水、帐篷等生活物资;探生仪器、破拆工具等救生物品;消炎、防疫、外用药品和医疗器械等医用物品;取暖御寒类物品
地震发生时应保持镇定,有逃生时间应逃往空旷地,否则应找到较安全的藏身处;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
寒潮
及时预报,及时准备
救灾食物、取暖御寒类物品,动物饲料
—
水灾
加强监测和预报,工程措施防洪,建立洪水预报警系统
救灾食物、洁净水、帐篷、衣被、燃料等生活、保暖物资;救生艇、救生衣、救生圈等救生物资;医疗器械和消毒液等医用物品
逃向高处,如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顶等;如果不能逃脱,要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等候救援
干旱
培育耐旱作物,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先进灌溉技术
节水设施,找水、抽水、运水设施,抗旱设施;增雨物资器材等
—
【高清课堂自然灾害概述】
【典型例题】
例题1涝渍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图12是我国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示涝渍灾害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
(2)如何有效预防涝渍灾害?
解析:
由图可知,涝渍灾害与河流密切相关,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地区。
东部季风区降水集中,多暴雨;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人口集中,经济密度大,灾害造成的损失更大。
洪涝灾害与暴雨天气密切相关,加强天气监测与涝渍灾害的预报与预警能有效防御涝渍灾害;加强水利设施工程建设,建设堤防和排涝系统也可有效预防。
答案:
(1)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洼,受季风气候影响,暴雨集中;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
(2)加强监测、预报、预警。
建立完善的排涝系统。
例题2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受其影响,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
下图表示2006年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
(1)指出图中成都的风向,判断过境成都的天气系统并简述理由。
(2)该天气过程在四川盆地边缘可能引发哪些地质灾害?
若野营遇此情况,应如何防范和自救?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地质灾害及其防范和自救的措施等。
第
(1)题,根据等压线的分布并结合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可知成都此时吹偏北风。
根据气压的分布和冷气团的移动,判断成都受冷锋活动影响,经历暴雨过程。
第
(2)题,四川盆地边缘山高坡陡,岩石破碎,植被遭到破坏,受暴雨影响,易出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野外扎营需避开地质灾害多发地带;遇到泥石流要跑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
答案:
(1)偏北风。
冷锋。
成都北为高压,南为低压;冷气团主动向南移动,与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过境时形成暴雨。
(2)滑坡,泥石流扎营时,避开谷底排洪通道、河道弯曲和汇合处,以及悬崖、陡坡附近;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切忌顾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注意保护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