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收藏古代铜镜收藏家的铜镜博物馆名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7546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收藏古代铜镜收藏家的铜镜博物馆名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收藏古代铜镜收藏家的铜镜博物馆名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收藏古代铜镜收藏家的铜镜博物馆名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收藏古代铜镜收藏家的铜镜博物馆名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收藏古代铜镜收藏家的铜镜博物馆名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收藏古代铜镜收藏家的铜镜博物馆名录.docx

《中国收藏古代铜镜收藏家的铜镜博物馆名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收藏古代铜镜收藏家的铜镜博物馆名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收藏古代铜镜收藏家的铜镜博物馆名录.docx

中国收藏古代铜镜收藏家的铜镜博物馆名录

中国收藏古代铜镜收藏家的铜镜博物馆名录

20年收藏古代铜镜300面敦煌收藏家要建铜镜博物馆

来源:

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2014-01-1210:

37进入论坛

战国铜镜

宋代柳毅传书镜

清代铜镜

魏晋铜镜

唐代吹箫引鸾镜

清代素镜

宋代月宫镜

汉代博局镜

辽四牡丹纹镜

 

明代状元及第镜

  中国甘肃网1月12日讯据兰州晚报报道(记者刘学智文/图)“我收藏的300多面古镜都在这里。

”1月9日,当敦煌收藏家张保国打开他收藏室的大门时,记者被眼前各种各样的铜镜照得有点儿眼花缭乱。

一间30多平米的房间里,陈列的10个展柜中装满了他20年来收藏的300多面古代铜镜。

但张保国的心里还藏着一个更大的心愿,那就是要建一个铜镜博物馆。

  只收不卖捐献国家

  “这是战国时期的青铜镜,外表虽然有些破旧,但它的工艺同汉唐时期的铜镜相比一点儿也不逊色。

这是汉代的车马人物镜,那是唐代的吹箫引鸾镜,艺术观赏价值都是比较高的。

一个朝代的兴衰,从当时的铜镜中就能看到它的缩影。

艺术兴,则国家兴;艺术衰,则国家弱。

到现在都是这个理。

”一谈起收藏的古代铜镜,张保国如数家珍。

  现年48岁的张保国曾做过部队文职干部,当过编辑、搞过摄影。

由于他从小就对艺术收藏感兴趣,加上当兵时在西安,有更多机会了解更多古代文化。

1995年,张保国从部队转业,在家人帮助下辞职下海,在敦煌沙州市场开了一家工艺品店。

  1995年秋天,当时有一个小孩子用自行车驮着一摞子旧砖和一面魏晋时期的铜镜沿街叫卖,张保国怕那面铜镜流落到文物贩子的手中,就花了200块钱买下了那面铜镜。

从那时起,他就定下收藏铜镜的规矩:

只收不卖,等到合适的时候捐献给国家。

别人收藏是为了等待宝贝升值赚钱,但张保国在收藏铜镜上的表现让人看不懂。

2003年,当他收藏铜镜的数量达到100余面时,已在当地的收藏界中小有名气。

那年夏天有几个日本游客慕名而来,在参观他的铜镜收藏品之后,喜欢得不得了,再三请求要买一面,多少钱都行,但他没有答应,他说给100万他都不出手,这让日本客人百思不得其解。

  建博物馆免费展示

  由于他收藏铜镜的名气渐大,天水、临洮都有人给他送铜镜过来。

只要是真的,他都给一个合适的价钱收藏。

有时,他还在空闲时间到省内或省外其他地方走一走,也淘到了不少铜镜宝贝。

有一次他从西藏回来时经过民乐县,在一个偏僻小店内,无意间发现了一面汉代铜镜,品相十分入眼,一砍价8000元。

张保国如获至宝,等到第二天再一细看,却发现是一件赝品。

2007年,他去了一趟欧洲,发现那些国家的博物馆大都是公益性的,节假日的时候,大人带着孩子在博物馆里一泡就是大半天,身为文明大国的他感觉到了国人在这方面的欠缺。

  回国后,他一方面加快了收藏铜镜的步伐,同时还积极与敦煌市有关部门协调,准备在文化产业园区批一块地,修建一个铜镜博物馆,将他20年来收藏的300多面古代铜镜进行免费展示。

“铜镜博物馆应该是一面更大的镜子,几千年来,我们都在照镜子,我想把这种良好的传统让更多的人继承下来。

特别是现在,物质条件好了,说起历史和文化很多人却知之甚少。

”张保国深有感触地说。

收藏家冯毅:

唐代铜镜铸造技艺登峰造极

分享

 

喜鹊猴子纹镜  (战国)

黄帝作镜铭规矩纹镜(东汉)

冯毅是极具收藏天分的人。

他很早就开始收藏邮票,曾以6元4角的价格收购一百多版目前单张价值已超百万元的猴票;他在古钱币收藏上也颇有建树,曾作为中国嘉德钱币拍卖的顾问,助推这个萧条的市场发生根本逆转,从单场拍卖不足百万元,飞跃到三五千万元。

但这些对于冯毅而言只不过是“业余玩玩”,作为一名在国内享有盛誉的职业收藏家,他个人最主要的精力以及成就是在铜镜领域。

近几十年在市面上出现的铜镜,几乎都被他“掐了尖”。

2011年,他斥资3500万人民币从日本藏家手中回购“海兽王”唐代海兽葡萄纹镜,更是成就了他铜镜收藏事业的最大辉煌。

文图/记者金叶

痴迷收镜三十年

收藏铜镜,冯毅从来都是“一掷千金”。

他收藏第一面铜镜是在1981年。

那时候,他对铜镜还一窍不通。

在上海城隍庙的古玩街,他偶遇了一面浑身乌黑的汉代铜镜“黑霸王”。

这面铜镜没有一点点锈和伤,干净精致、光滑圆润,美到不真实的地步。

冯毅记得当时围观的人很多,大家一面啧啧称叹,一面也发出疑问:

不会是假的吧?

金属埋在地下2000多年怎么会不生锈呢?

巧的是,冯毅在上世纪60年代做过钳工和翻砂工,对金属加工工艺有所了解。

他看出这面铜镜不是用当代的失蜡法,而是用范铸法(模铸法)所制。

最终,他出价1万元买了下来。

而那时普通人的月薪只有二三十元,张大千和齐白石的画也才10元一幅。

冯毅从那时起便掉进了铜镜的世界中再难自拔,但是整整二十年,他没有再碰到一面令他心仪的铜镜。

直到世纪之交,更多好品质的铜镜才在“建设”大潮的催动下陆续抛头露面。

有一天,一个朋友给他打电话,说江苏出来一面上好的喜鹊猴子纹镜,开价5万元。

冯毅第二天就驱车赶过去,但铜镜已经售出。

他又马不停蹄地追到广东,铜镜却又刚刚转售香港。

他继续追踪前往,终于在香港以26.5万元成交。

这是冯毅收藏的第二面铜镜。

这个曲折的交易过程和冯毅勇于付“天价”的传说,使冯毅的声名在铜镜收藏界不胫而走,各种上好铜镜也陆陆续续自己找上门,被冯毅收入囊中。

冯毅目前收藏有50面左右的铜镜,虽然数量不多,但件件精品。

在这其中,最为他所珍视的是2011年收入的一面唐朝海兽葡萄纹镜。

据说,这枚铜镜曾经是唐朝皇帝送给日本天皇的礼物。

造铜镜既需技艺又要运气

学界的正统观念认为,青铜器的浇铸工艺在先秦已经达到历史最高峰,当时的青铜礼器是青铜浇铸工艺最华美的篇章,而冯毅认为汉唐铜镜才是青铜之美的极致。

他告诉记者,人们觉得青铜器在春秋战国之后开始衰退,主要是从青铜礼器、青铜兵器的制作工艺水平出发做的评价。

秦汉时代,因为铁器的大量普遍使用以及漆器、瓷器的发展,青铜器逐渐为铁器、漆器和瓷器所取代,其制作工艺必然要开始走下坡路。

“但青铜器的浇铸工艺并未因此消亡。

因为镜子是不能用陶瓷做的,用铁也易生锈,只好延用合金铜铸造。

青铜器的浇铸工艺得以以铜镜为媒介流传,并且发扬光大。

唐朝的铜镜,不仅是中国铜镜史的顶峰,更是青铜铸造工艺的顶峰,直到唐朝覆亡,青铜时代才算是正式走完。

冯毅强调,在文物价值的判断上,他秉持的标准是以艺术性为导向。

“商周青铜器多粗犷豪放,以气象取胜,但就其细节审美价值而言,实在远不及汉唐铜镜。

铜镜铸造工艺也远复杂于其他青铜器,青铜艺术应以铜镜为上品。

冯毅告诉记者,范铸法铸镜的流程非常复杂,包括造型设计、绘画刻字、模范制造、合金配比、冶炼铜液、浇铸的时机和速度力度……任何一个步骤都大有学问。

铜镜上那些细若游丝的纹理,要靠陶范的成功预制来实现,而一个陶范的制作就可能长达数月。

浇铸工序中铜液的温度、倾倒的角度、铜液的流向和流速、冷却的速度和区域都影响到成品的质量。

可以说,一面完美铜镜的诞生,不仅需要铸镜工匠高超的经验和技艺,甚至还得借助人力根本无法操控的运气。

“范铸法”和“失蜡法”是真伪界限

在收入了第一枚“黑霸王”之后,为了搞明白这面美到不真实地步的铜镜究竟是真是假,冯毅开始了学习的过程。

他查阅各种史料,到处寻访铜镜进行对比研究,了解铜镜历史变迁及青铜铸造工艺,最终形成了有自己风格的铜镜真伪鉴定方法。

为什么敢于断定“黑霸王”是真的呢?

冯毅说:

“汉唐铜镜制作时所采用的范铸法,到了宋代就已经失传。

所以,只要能区别铜镜是范铸法还是失蜡法所制,真与假的界限就昭然若揭了。

做个不是特别恰当的比喻,范铸法和失蜡法,就像手工和缝纫机做出的衣服一样好判断。

范铸法所做出来的铜镜线条更加有力度,立体感、层次感、清晰度都更强,而失蜡法的线条就相对软绵绵。

对“黑霸王”,许多质疑是针对于它的几千年不生锈。

而冯毅告诉记者,这枚“黑霸王”属于铜镜当中的“黑漆古”,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就是镜的表面是一层富锡结构,有可能是锡离子在长时间的岁月中逐渐游离到表面,也有可能是在当时制作时采取了某种特殊的工艺,将锡粉均匀地融合于镜面所造成。

这层锡的“外衣”不仅使“黑漆古”散发出一种珐琅般温润的质感,也仿佛一层保护膜使铜镜免于岁月的侵蚀。

除此之外,千年铜镜不生锈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它出土于南方地下多水的环境,这个环境客观上将铜镜与空气隔绝开来了。

“我们经常见到的黑铜镜和白铜镜,其实就是出土环境南北的区别。

铜镜在水里比在绝对干燥的环境下更不容易生锈,在北方不干不湿,有一定湿润度的环境下才最容易生锈。

许多人判断青铜器真假会看“红斑绿锈”这条标准,冯毅表示这是一种误解。

他收藏铜镜的首要标准就是不生锈,因为锈并不是铜镜为真的必要条件,而且还大大影响审美。

同样,他认为传统的鉴别方法中许多所谓的“标准”都不足为信。

“比如说范线,并不一定会有,因为古人也会出于审美的考虑将其打磨掉,这从技术上并不难做到;而听声音也不可靠。

很多人认为几千年的铜镜,因为材质‘酥’掉的缘故,敲击发出的声音不可能是清脆响亮的。

其实不然,在富含水源的环境下出土的铜镜,完全有可能没有被酸化或碱化,发出依然好听清脆的声音。

事实上,在判断真假铜镜上,只有一个标准是可靠的,就是看它究竟是范铸法还是失蜡法所制。

政策收紧

影响铜镜价格上扬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艺术品中的皇冠,而青铜镜则是这顶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

”冯毅经常这么说。

这颗“明珠”,在2004年~2011年期间,因为政策放开,曾经在拍卖市场上昙花一现,却又因政策的突然收紧而骤然凋谢。

冯毅花1万元购入“黑霸王”是在1981年。

2002年他曾在上海城隍庙见过一面同“黑霸王”品相差不多的铜镜,价格是2万元。

冯毅说他当时“非常纳闷”:

“如果算上通货膨胀率,铜镜的价格不仅没涨还跌了。

2004年,身为中国嘉德邮票钱币部顾问的冯毅通过该部的负责人郭学广给中国嘉德提了一个建议:

上拍青铜器。

“众所周知,青铜器的拍卖太敏感,文物部门没有批。

最后做了一个折中的决定:

上拍铜镜。

因为在当时人们的眼里,铜镜就是个小玩意,跟钱币差不多,拍拍也无妨。

中国嘉德先是交给瓷器杂项部拍,但因为他们对铜镜缺少了解,兴趣也不大,居然全部流拍了。

后来就交给了我当顾问的邮票钱币部拍,结果大获成功,百分百成交。

冯毅清楚地记得,刚刚进入拍卖市场的铜镜,价格可用“低廉”形容。

最便宜的几百块,顶级的唐朝铜镜也不过几万块。

“不过这也跟当时市场上并无特别精品出现有关系。

但随着中国嘉德拍卖的大获成功,铜镜拍卖很快在国内大小拍场遍地开花。

精品涌现,价位也水涨船高。

“2007年之前,一面直径十六七厘米的唐朝海兽葡萄纹镜的拍卖价69万元,已是当时的最高价。

2007年之后,价钱突然就起来了。

2010年前后,市面上几百万的铜镜已经不稀奇,并且开始出现了千万的价格。

这一突飞猛进的价格变化引起了有关部门的警惕,针对铜镜拍卖的政策在2011年又开始重新收紧。

铜镜在公开拍卖中又销声匿迹了。

“2011年后,投资型买家大量撤退,铜镜的价格也大幅度滑落,目前的价位只相当于鼎盛时期的五折。

”冯毅告诉记者。

抢救海外铜镜

或被解读为“收集赃物”

在冯毅看来,铜镜目前的市场价位,完全没有反映出它真正的价值。

而这一切都源于法律上的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有“只有1949年前出土,并且有明确著录的文物才允许流通”的规定,这就将绝大多数年代久远的青铜精品,挡在了合法流通领域之外。

但是在冯毅看来,这条规定不仅无法杜绝盗墓行为,还成为精品铜镜流失海外的“始作俑者”。

冯毅寄希望于《文物法》在将来会做出修改,给已经流散民间的“出土文物”以名分:

“很多所谓‘出土文物’,其实不是盗墓出来的,改革开放几十年,修路、搞基建都挖出来不少。

而且坦白说,能出土的都已经出土了。

如果不面对这个现实,不给这些文物以名分,会让它们从公开交易转入地下,并且流失海外。

”冯毅表示。

这几年,冯毅游走于海外大大小小的拍场,在海外市场见识了不少精美的青铜器。

根据他的估算,目前铜镜的存世量大概有30万~50万面。

其中,顶尖的精品只有300面左右,这其中近九成都散落分布在海外的博物馆及大收藏家、文物商人手中。

他倾囊收购,但也苦于财力有限。

即便现在的冯毅为了规避法律的风险,已经在恪守“只收海外回流”的铁律,但他的行为也有可能被解读为“收集赃物”。

对此,冯毅也表示不解。

“上海博物馆也曾经以‘抢救’为目的去海外市场上购买文物。

为何私人藏家这么做就要顶个法律的‘雷’呢?

只有国家才有抢救文物的权利吗?

冯毅告诉记者,因为收藏青铜镜风险太大,2011年之后,这个收藏领域中的投资性需求如潮水般退去。

目前国内真正严肃认真地在搞铜镜收藏的藏家不超过五人。

他们和冯毅一样坚信这是一个黄金板块。

哪怕从目前的政策来看,这个领域危机重重,是一个属于“勇敢者”的游戏。

“我用3500万人民币购得的唐朝海兽葡萄纹铜镜,其精美程度相当于《清明上河图》之于中国古书画,维纳斯之于西方雕塑。

3500万是绝对收不到《清明上河图》和维纳斯雕像的,但可以买到世界上最精美的青铜镜。

青铜镜目前绝对是收藏领域中一个洼地中的洼地。

我深信,随着政策的改变,这颗仍在蒙尘的‘明珠’一定会绽放出令人震惊的光芒。

”冯毅说福州收藏家张祖仁的铜镜收藏世界收藏人:

福建藏珍馆2015-01-22|阅:

2转:

0

|来源

小|分享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推荐给朋友

 

 

举报

福州收藏家张祖仁的铜镜收藏世界

张祖仁收藏铜镜已有十多年历史了,共收藏了自汉镜、唐镜、宋、元明、清镜共60多面,其中较珍贵的有仿唐葡萄兽镜、战国四山镜、金代双鱼镜、明代八卦镜等等。

特别是仅有2厘米宽的宋代素镜。

福建《海峡都市报》曾以“全国最小铜镜”的专题新闻作了报道。

《福州电视台》、《福建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作了专题新闻报告了张祖仁收藏铜镜的事迹。

张祖仁在收藏过程中也曾经受骗上当,买了许多仿造和作伪的铜镜,通过交学费“吃一堑,长一智”提高自己鉴别铜镜的能力,并经常阅览有关铜镜收藏图书,请教行家逐渐对铜镜有了一点认识,收藏鉴定铜镜是个难题,那么怎样区分真品和伪品呢?

笔者认为,首先要从花纹、铭文和铜质上看,宋代以后的仿镜多用汉唐铜镜直接翻模,铸成的铜镜铭文、纹饰模糊,线条不畅,缺少力度,一般情况下,汉镜铜质,银白闪灰,唐镜银白闪亮,宋镜铜质黄铜闪红,明镜黄铜闪白,清镜黄铜闪黄。

铜镜收藏家张祖仁告诉我们,判断鉴定的经验如下:

(1)从纹饰上看,真镜大都清晰,而伪品线条粗化,如伪造的海兽葡萄镜,纹饰突出,模起来疙疙瘩瘩,看上去很不自然。

(2)从铜质上看,真镜铜质较纯,并且按一定合金比例,伪品主要是黄铜又比较粗糙。

因此表面上光洁度较差,给人以凹凹秃秃的感觉。

若轻轻敲击,真品与伪品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声微而洁者真,声浊而洪者假。

(3)从锈色上看,真品大多清莹,尤其是传世的汉镜、唐镜更是光鉴照人,有铜锈的多为出土之物,年远声滞,或有红斑,半银半青,伪品大多是绿锈,但绿锈与镜体附着甚浅,浮而不实,用指甲一掐,就会刮落锈斑。

(4)伪品大多采用电镀技术,可看到闪亮光点,铭文、纹饰不清楚。

我们知道铜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本身是一种日常生活用品,又是我们民族工艺的代表,一面面瑰丽堂皇的铜镜,不仅展现了我国几千年来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画面和历史发展的轨迹,也反映了中国古代能工巧匠的构思奇巧的装饰艺术水平和人们对理想与未来的追求。

镜子古称“鉴”或“镜”,宋代因避宋太祖祖父赵敬的名称,曾将“镜”字改为“照”,故词镜也称“照子”,唐朝有书《本事传·情感》,有“破镜重圆”的故事,描写了一对患难夫妻的悲欢离合,这些都是古人使用铜镜的真实写照,古人大都相信来世,相信神灵,且以为铜镜不光用于生活,还有降妖辟邪的作用。

因此,也常将它用来作随葬品,以便随身常带,所以绝大多数出土的铜镜都得之于古墓之中,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铜镜,有各自的时代特征,出土的铜镜在今天不仅是我们认识和研究古代社会可靠的实物资料,也成了古代墓葬断代的一个重要标准。

古代的铜镜种类纷繁有,纹饰多样,从形式上看,以园形为主也有方形、亚字形、桃形、葵菱花形、鼎炉型、带柄形等,从背面的纹饰上看有龟、蛇、龙、虎、凤、鸟、牛、马、鹿、鹅、鱼等动物形象;有大自然中的花卉、草、叶、树木、果实等植物纹样;有线条方圆弧角格局的几何图形,以及神奇传统的仙人故事图案等。

从铭文的内容看,有祝福、祈祷的吉祥语句;有铸镜工匠的名代,局坊和铸镜年代,以及铸镜的含金成分等款识。

铜镜的正面叫镜面,磨光发亮,用以照容,镜面的反而叫镜背,多铸纹饰,有的铸有文字,镜背多数有台座,也有无纹饰和铭文的铜镜,称之为素镜。

从实物资料看,古代铜镜最早是齐家文化的铜镜,至今发现两面。

春秋战国时期,是张祖仁国铜镜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这个时期铜镜多圆形,镜铸细小,大都无铭文,大致可分为13类:

素镜类、纯地纹、花叶镜类、山川镜类、菱形镜类、禽兽纹镜类、蟠螭纹镜类、羽鳞纹镜、连弧纹镜类、彩绘镜、透雕镜类、金银铭纹镜类、多棱镜类等。

汉代是我国古代铜镜发展的第二个鼎盛时期,汉代有十五类,除以上类外还有星云镜类、连弧纹铭文镜类、重圈铭文镜类、四乳禽兽纹镜类、神兽镜类、龙虎纹镜类等等,四兽纹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四种图形及禽鸟等各种纹饰,东汉后期,有神兽镜、画像镜、龙虎镜,采用浮雕的手法,形象逼真,生动自然,画像类有西王母、东王父、玉童、仙女及仙人王子乔、赤松子等神话传说故事。

表现了盛行于汉代的升仙思想。

铭文有“大乐贵富,千秋万岁”“宜酒食”“常相思,毌相忘,常富贵,乐未央”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铜镜铸造处于衰退时期,这个时期基本沿袭汉镜,这个时期佛教盛行,因此铜镜有佛兽图案纹饰较多。

隋唐时期是我国铜镜发展史上第三个鼎盛时期,唐代铜镜铸作精细,工艺华美,铜镜的圆形居多,有生肖镜类、瑞兽镜类、瑞兽葡萄镜类、花鸟镜类、神仙人物故事、盘龙镜、八封镜、万马镜、贴金银镜,金光闪闪鳞艳夺目。

宋金时期,由于时局动荡,铸镜受到限制。

南宋出现带柄镜、长方形镜、鸡心镜,多铸有商标号的纪名。

如“湖州真石家念工叔照子”等。

还有双鱼镜、童子攀枝镜等,人物故事镜有柳毅传书、达摩渡海镜,元代有双龙镜、飞鸟镜等。

明代有表示吉祥如意的镜。

如镜背有龙、凤、鹿、花草、人物纹饰等,铭文有“状元及第”“为善最乐”“长命富贵”“五子登科”等,大多为黄铜质。

清代的铸镜业已欠佳,而且纹饰精略,这主要是我国明末清初以后,玻璃镜被广泛采用,铜镜逐渐被冷落了,这时镜铭文多是“金玉满堂,连生贵子”等,铭文镜多为嫁女之用,质料亦粗糙不佳。

综观我国铜镜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各个历史时期的铜镜都有着自己朝代的特征,透过一面面铜镜,人们不仅能够摸到中国封建社会的演变情形,而且能从中窥见中国古铜艺术的高超,并受到美的启迪。

福建铜镜收藏第1人   张祖仁收藏铜镜已有30多年历史了,共收藏了自汉镜、唐镜、宋、元明、清镜共860多面,其中较珍贵的有仿唐葡萄兽镜、战国四山镜、金代双鱼镜、明代八卦镜等等。

特别是仅有2厘米宽的收藏人:

大古玩收藏2013-04-30|阅:

534转:

2

|来源

小|分享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推荐给朋友

 

 

举报

福建铜镜收藏第1人

张祖仁收藏铜镜已有30多年历史了,共收藏了自汉镜、唐镜、宋、元明、清镜共860多面,其中较珍贵的有仿唐葡萄兽镜、战国四山镜、金代双鱼镜、明代八卦镜等等。

特别是仅有2厘米宽的宋代素镜。

福建《海峡都市报》曾以“全国最小铜镜”的专题新闻作了报道。

《福州电视台》、《福建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作了专题新闻报告了张祖仁收藏铜镜的事迹。

张祖仁在收藏过程中也曾经受骗上当,买了许多仿造和作伪的铜镜,通过交学费“吃一堑,长一智”提高自己鉴别铜镜的能力,并经常阅览有关铜镜收藏图书,请教行家逐渐对铜镜有了一点认识,收藏鉴定铜镜是个难题,那么怎样区分真品和伪品呢?

笔者认为,首先要从花纹、铭文和铜质上看,宋代以后的仿镜多用汉唐铜镜直接翻模,铸成的铜镜铭文、纹饰模糊,线条不畅,缺少力度,一般情况下,汉镜铜质,银白闪灰,唐镜银白闪亮,宋镜铜质黄铜闪红,明镜黄铜闪白,清镜黄铜闪黄。

铜镜收藏家张祖仁告诉我们,判断鉴定的经验如下:

(1)从纹饰上看,真镜大都清晰,而伪品线条粗化,如伪造的海兽葡萄镜,纹饰突出,模起来疙疙瘩瘩,看上去很不自然。

(2)从铜质上看,真镜铜质较纯,并且按一定合金比例,伪品主要是黄铜又比较粗糙。

因此表面上光洁度较差,给人以凹凹秃秃的感觉。

若轻轻敲击,真品与伪品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声微而洁者真,声浊而洪者假。

(3)从锈色上看,真品大多清莹,尤其是传世的汉镜、唐镜更是光鉴照人,有铜锈的多为出土之物,年远声滞,或有红斑,半银半青,伪品大多是绿锈,但绿锈与镜体附着甚浅,浮而不实,用指甲一掐,就会刮落锈斑。

(4)伪品大多采用电镀技术,可看到闪亮光点,铭文、纹饰不清楚。

我们知道铜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本身是一种日常生活用品,又是我们民族工艺的代表,一面面瑰丽堂皇的铜镜,不仅展现了我国几千年来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画面和历史发展的轨迹,也反映了中国古代能工巧匠的构思奇巧的装饰艺术水平和人们对理想与未来的追求。

张祖仁说镜子古称“鉴”或“镜”,宋代因避宋太祖祖父赵敬的名称,曾将“镜”字改为“照”,故词镜也称“照子”,唐朝有书《本事传·情感》,有“破镜重圆”的故事,描写了一对患难夫妻的悲欢离合,这些都是古人使用铜镜的真实写照,古人大都相信来世,相信神灵,且以为铜镜不光用于生活,还有降妖辟邪的作用。

因此,也常将它用来作随葬品,以便随身常带,所以绝大多数出土的铜镜都得之于古墓之中,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铜镜,有各自的时代特征,出土的铜镜在今天不仅是我们认识和研究古代社会可靠的实物资料,也成了古代墓葬断代的一个重要标准。

古代的铜镜种类纷繁有,纹饰多样,从形式上看,以园形为主也有方形、亚字形、桃形、葵菱花形、鼎炉型、带柄形等,从背面的纹饰上看有龟、蛇、龙、虎、凤、鸟、牛、马、鹿、鹅、鱼等动物形象;有大自然中的花卉、草、叶、树木、果实等植物纹样;有线条方圆弧角格局的几何图形,以及神奇传统的仙人故事图案等。

从铭文的内容看,有祝福、祈祷的吉祥语句;有铸镜工匠的名代,局坊和铸镜年代,以及铸镜的含金成分等款识。

铜镜的正面叫镜面,磨光发亮,用以照容,镜面的反而叫镜背,多铸纹饰,有的铸有文字,镜背多数有台座,也有无纹饰和铭文的铜镜,称之为素镜。

从实物资料看,古代铜镜最早是齐家文化的铜镜,至今发现两面。

春秋战国时期,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这个时期铜镜多圆形,镜铸细小,大都无铭文,大致可分为13类:

素镜类、纯地纹、花叶镜类、山川镜类、菱形镜类、禽兽纹镜类、蟠螭纹镜类、羽鳞纹镜、连弧纹镜类、彩绘镜、透雕镜类、金银铭纹镜类、多棱镜类等。

张祖仁说汉代是我国古代铜镜发展的第二个鼎盛时期,汉代有十五类,除以上类外还有星云镜类、连弧纹铭文镜类、重圈铭文镜类、四乳禽兽纹镜类、神兽镜类、龙虎纹镜类等等,四兽纹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四种图形及禽鸟等各种纹饰,东汉后期,有神兽镜、画像镜、龙虎镜,采用浮雕的手法,形象逼真,生动自然,画像类有西王母、东王父、玉童、仙女及仙人王子乔、赤松子等神话传说故事。

表现了盛行于汉代的升仙思想。

铭文有“大乐贵富,千秋万岁”“宜酒食”“常相思,毌相忘,常富贵,乐未央”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铜镜铸造处于衰退时期,这个时期基本沿袭汉镜,这个时期佛教盛行,因此铜镜有佛兽图案纹饰较多。

隋唐时期是我国铜镜发展史上第三个鼎盛时期,唐代铜镜铸作精细,工艺华美,铜镜的圆形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