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7468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考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师招考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师招考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师招考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师招考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考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docx

《教师招考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考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招考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docx

教师招考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考综合知识试题及参考答案

得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括号内。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计30分)

1.青少年身心发展下列哪一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因材施教。

()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

1.D【解析】青少年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不仅表现在性别差异上,还表现在身心所有构成方面,因此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潜能和积极因素。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掌握。

【错因分析】本题易将青少年身心发展几个规律含义弄混。

2.思想品德教育实质是()

A.将学生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

B.培养学生道德情感

C.将一定社会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道德

D.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认识

2.C【解析】思想品德教育是将学生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将一定社会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而其实质是将一定社会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

【命题立意】考查思想品德教育相关问题。

【错因分析】此题易错选A选项,应正确认识思想品德教育实质。

3.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权利,保证义务教育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制定本法。

A.宪法和教育法B.宪法和未成年保护法

C.宪法和预防未成年犯罪法D.教育法和未成年保护法

3.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第一章总则中第一条:

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权利,保证义务教育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育法规知识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掌握。

【错因分析】此题易从“儿童”“少年”这些字眼中误选未成年人保护法。

4.及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强、不平衡相对应气质类型是()

A.多血质B.粘液质C.抑郁质D.胆汁质

4.D【解析】巴甫洛夫将动物高级神经活动分为四种类型,其中强、不平衡是指不可遏制型、易激动、不易约束,而胆汁质以精力旺盛、易感情用事为特征,两者相吻合。

【命题立意】此题考查心理学中气质理论掌握。

【错因分析】此题易将多血质和胆汁质特征混淆。

5.根据学习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现象是()

A.吃了酸食物会流唾液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行为

5.D【解析】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联系和反复经验而产生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变化,据此可知只有选项D属于学习现象。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心理学中关于学习内涵掌握和运用程度。

【错因分析】此题易错选C,蜘蛛织网不符合学习内涵,这只是一种本能现象,没有练习也没有行为改变。

6.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了知觉()

A.选择性B.恒常性C.理解性D.整体性

6.A【解析】红笔画出重点是为了突出对象和背景差异性,差别越大,越容易优先选择,它符合知觉选择性。

【命题立意】考查心理学中知觉四个基本特征。

【错因分析】易将知觉四个基本特征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含义混淆。

7.教师职业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

A.多样化B.专业化C.单一化D.崇高化

7.A【解析】教师职业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多样化,如教师是班级活动设计者,教师是班级活动引导者,教师在班级活动中观众角色等。

【命题立意】此题考查教育学中教师职业角色特点。

【错因分析】此题易错选B选项专业化,指作为从事专门职业活动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专门资格,符合特定要求:

达到符合规定学历;具备相应专业知识;符合及其职业相称其他有关规定,如语言能力、身体状况等,同时教师必须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这些都是就教师身份特征而言。

8.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人途径和方法()

A.教育及生产劳动相结合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D.高等学校扩招

8.A【解析】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人途径和方法是教育及生产劳动相结合,马克思说:

“教育及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人唯一方法。

【命题立意】此题考查确立教育目依据中马克思关于人全面发展学说。

【错因分析】此题易错选B选项,应注意掌握马克思关于人全面发展学说观点。

9.我国教师职业就其身份特征而言,是()

A.专业人员B.国家干部C.公务人员D.高级技术人员

9.A【解析】就教师身份特征而言,教师应作为从事专门职业活动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专门资格,符合特定要求:

达到符合规定学历;具备相应专业知识;符合及其职业相称其他有关规定,如语言能力、身体状况等,同时教师必须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这些都是对教师作为专业人员要求。

【命题立意】此题考查我国教师职业身份特征。

【错因分析】此题易错选C和D,教师虽然可以是公职人员但不是公务人员,也不都是高级技术人员。

10.衡量一个测验有效性、正确性重要指标是()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10.B【解析】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工具希望测到某种行为特征有效性及准确程度,是衡量一个测验有效性、正确性重要指标。

【命题立意】此题考查测验标准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内涵。

【错因分析】易错选A,但A中信度是指一个测验表可靠程度(或可信程度)。

11.教育工作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复习D.考试

11.B【解析】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最直接体现。

【命题立意】此题考查教学工作基本环节。

【错因分析】应注意备课是教好课前提。

12.被人们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开始标志是()

A.夸美纽斯《大教学论》B.洛克《教育漫话》

C.卢梭《爱弥儿》D.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12.A【解析】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开始标志。

【命题立意】此题考查教育学独立形态阶段代表人物和著作。

【错因分析】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建立。

13.有预定目、需要一定意志努力注意是()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无意注意

13.A【解析】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必须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产生注意。

【命题立意】此题考查心理学中认识过程注意分类。

【错因分析】此题易错选C,随意后注意是指有自觉目但不需要意志努力注意。

14.“如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是()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嗅觉现象D.味觉现象

14.A【解析】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对感受器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现象,“如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就是这种现象。

【命题立意】考查心理学认识过程中统一感觉相互作用现象。

【错因分析】应注意及感觉对比相区别,感觉对比是指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现象。

15.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试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方法是()

A.练习法B.演示法C.实验法D.发现法

15.B【解析】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教具和示范性实验来说明、印证某一事物和现象,是学生掌握新知识一种教学方法,和题干中表述相吻合。

【命题立意】考查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方法掌握。

【错因分析】由于题干中出现“试验”两字,此题易错选C,但实验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使用一定仪器和设备,让学生独立操作,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从而培养学生技能和技巧教学方法。

16.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最高层是()

A.安全需要B.尊重需要C.爱及归属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16.D【解析】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把需要分为高低不同五个层次: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及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这五个层次由低到高、相互联系。

【命题立意】考查心理学个性心理中需要概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错因分析】注意及其他需要层次相区分,最低层是生理需要,中间层有安全需要、爱及归属需要、尊重需要,最高层是自我实现需要。

17.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行为,最合适安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行为

D.规定每周看电视适当时间

17.B【解析】强化物是指凡是能增强行为频率刺激或事件,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行为是一种正强化,即通过呈现想要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据此答案选B。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心理学一般学习理论中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强化、正强化等应用。

【错因分析】应注意区分正强化、负强化和惩罚区别。

18.一种记忆特点是:

信息保存是形象,保存得时间短、保存量大,编码是以事物物理特性直接编码,这种记忆是()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动作记忆

18.A【解析】信息保存是形象,保存得时间短、保存量大,编码是以事物物理特性直接编码,这种记忆是瞬时记忆,又称感觉记忆。

【命题立意】考查认识过程中记忆三个系统即、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错因分析】此题易从题干中“保存得时间短”中错选B,但短时记忆容量有限。

19.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施用累能”是指()

A.学校教育对智力影响B.社会实践对智力影响

C.遗传对智力影响D.家庭环境对智力影响

19.B【解析】“施用累能”是指社会实践对智力影响,即能力是在使用中积累。

他说:

齐都城世代刺绣,那里平常女子都能刺绣;襄地传统织锦,即使不聪明女子也变成了巧妇。

这是因为天天看到,时时学习,手自然就熟练了。

【命题立意】考查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发展影响。

【错因分析】此题首先应理解施用累能含义。

20.“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东西就是不好”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

A.否认B.文饰C.投射D.幻想

20.B【解析】心理防御机制主要有投射作用、升华作用、倒退作用、移位作用、反向作用、消极作用、脱离作用、深思熟虑、补偿作用、文饰作用。

文饰是指一个人为掩饰易被他人取笑行为去寻找理由为自已辩护,或巧妙地证明事实上他不能忍受感情和行为是他所能忍受。

例如,学生考试不及格时就说教师评分不公或试题太偏等。

【命题立意】考查对心理防御机制分类应用。

【错因分析】此题易错选A,A选项否认不属于心理防御机制。

21.情绪及情感反映特点不同,情绪具有()

A.情景性B.持久性C.外显性D.表浅性

21.A【解析】情绪和情感统称为感情。

情绪指感情过程,具有较大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

情感指具有稳定、深刻社会意义感情,具有较大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命题立意】考查情绪及情感区别。

【错因分析】此题易错选B,持久性是情感特征,虽然是两者区别,但依据题中表述不能选B。

22.个体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倾向及()

A.追求利益倾向B.回避困难倾向

C.回避失败倾向D.追求刺激倾向

22.C【解析】追求成功倾向及回避失败倾向是个体成就动机两种成分。

【命题立意】考查心理学中成就动机理论相关知识。

【错因分析】本题易错选B,回避困难从实践过程意志力方面而言,并不是回避失败同义词,也不符合成就动机含义。

23.世界上最早一部教育专著是()

A.《学记》B.《论语》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

23.A【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学记》是世界上最早一部教育专著。

【命题立意】考察教育学萌芽阶段时著作及对《学记》了解。

【错因分析】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和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都是教育学独立阶段著作。

24.20世纪,我国提出教育发展总目标中“两基”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