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高考必考点 知识点 复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7289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98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地理高考必考点 知识点 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世界地理高考必考点 知识点 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世界地理高考必考点 知识点 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世界地理高考必考点 知识点 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世界地理高考必考点 知识点 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地理高考必考点 知识点 复习.docx

《世界地理高考必考点 知识点 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地理高考必考点 知识点 复习.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地理高考必考点 知识点 复习.docx

世界地理高考必考点知识点复习

世界地理知识点

七大洲简图,几条典型的经纬线,各大洲的经纬度范围、温度带。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亚洲]

1、位置:

26°E~169°W,100°E通过中部;

10°S~80°N,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通过。

2、地形: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山地、高原面积广。

3、水系:

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

4、气候:

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显著。

思考1:

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①南北跨纬度范围大,热量差异显著。

②东西跨经度范围大,水分差异显著。

③地形复杂多样,垂直差异显著。

④西部受三圈环流影响,东部受季风环流影响,中部受大陆气团控制。

思考2:

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

①亚欧大陆为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濒临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在亚洲东部形成强大的季风环流。

②青藏高原的隆起加大了季风环流的强度。

夏季东南季风强度增强,加大了四川盆地等地的湿度。

思考3:

亚洲大陆性气候显著的原因?

①亚洲陆地面积大,内陆常年受强大的大陆气团控制。

②青藏高原的崛起加大了大陆性气候的强度。

从印度洋洋面上吹来的西南季风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无法深入内陆,加大了西北地区的干旱程度。

[欧洲]

1、位置:

36°N~71°N;10°W~66°E,0°经线通过西部。

2、地形:

以平原为主;山地分布于北部和南部,多呈东西走向。

3、水系:

河流众多,航运便利。

4、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显著。

思考:

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显著的原因?

①地处40°N~60°N的范围大,受西风带作用,常年从大西洋带来暖湿气流。

②海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海洋对陆地的影响显著。

③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分布于北部和南部,多呈东西走向。

利于西风深入内陆。

④西部沿岸有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欧洲轮廓形状加大了北大西洋暖流的强度)流经,增温增湿。

[北美洲]

1、位置:

北回归线、北极圈通过;100°W通过中部。

2、地形:

西部高山区、中部平原区、东部高原山地区(槽型)。

3、水系:

五大湖(淡水湖)、密西西比河,水运发达。

4、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深受地形影响。

思考:

分析北美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广阔的原因?

①北美洲大陆北宽南窄,位于中高纬度地区的范围大。

②地形为槽型结构,山脉平原高原纵列分布。

西部落基山脉,阻挡了西风带海洋气流的深入,使山脉以东区域降水稀少;

中部平原贯通南北,冬季寒冷的气流长驱南下抵达墨西哥湾沿岸,夏季墨西哥湾暖湿气流自由北上,使中部大范围地区冬冷夏热。

 

[南美洲]

1、位置:

赤道、南回归线通过;60°W通过中部。

2、地形:

西部是安第斯山脉,东部平原、高原相间分布。

3、水系:

亚马逊河。

4、气候:

热带气候面积大,气候湿润。

思考1:

与北美洲相比,南美洲气候更湿润的原因?

①南美洲大陆北宽南窄,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的范围大。

②西部为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平原向东开口,利于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携带大西洋水汽深入内陆,气候湿热。

思考2:

描述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以西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分析其形成原因?

分布特点:

①狭长状分布;

②热带沙漠气候的分布比同纬度地区南北跨度大,向北延伸。

形成原因:

①安第斯山脉以西至大西洋的沿海地区面积小,呈南北向狭长状。

受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山脉东西两侧气流难以交换。

因此,山脉西侧形成狭长状的气候类型分布特点。

②受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山脉东西两侧气流难以交换;

此处受东北信风或东南信风控制,为离岸风,气流干燥;

受秘鲁寒流影响,降温减湿(近地面成为冷源,在近海面出现大气逆温现象,抑制了空气对流,难以形成上升气流,形成热带沿海温凉多雾性荒漠区)。

思考3:

巴西高原东南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①位于东南信风带,风从大西洋洋面带来大量水汽;

②受巴西高原阻挡,此处位于迎风坡,降水充沛;

③沿岸有巴西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思考4:

南美洲南端东西两侧气候差异的原因?

差异:

南美洲南端东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西侧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主要表现为降水差异。

原因:

该地位于西风带,盛行西风由太平洋洋面吹来,携带大量的水汽,受安第斯山脉阻挡,西侧为迎风坡,地形雨丰富,东侧为背风坡(雨影区),降水稀少。

[非洲]

1、位置:

35°S~37°N,赤道、南北回归线通过;0°通过西部几内亚湾,20°E通过中部。

2、地形:

“高原大陆”,地势东南向西北倾斜。

3、水系:

有尼罗河、刚果河、赞比西河和尼日尔河等。

4、气候:

“热带大陆”,南北气候对称分布,季节相反。

思考1:

分析在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区域为热带草原气候,而非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

此处海拔高,气温低,空气对流不旺盛,降水少。

思考2:

分析非洲干旱大陆面积广的原因?

①非洲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区域广。

②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部高原山地阻挡东南信风带来印度洋的水汽。

③东北部紧邻亚洲大陆,东北信风从陆地吹来,干燥。

④非洲大陆轮廓平直(海岸线平直,海湾少),受海洋影响小。

⑤非洲东部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

 

[大洋洲]

1、位置:

30°N~55°S,赤道、南北回归线通过;113°E~120°W,135°E通过澳大利亚大陆中部,180°经线及160°E通过大洋洲。

2、地形:

分三大地形区:

西部低矮的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和缓的山地。

3、水系:

河流少,流程短。

4、气候:

澳大利亚大陆气候类型、降水从北、东、南三面向内陆作半环状递减。

思考:

澳大利亚大陆气候类型、降水呈半环状分布的原因?

①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大部分地区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控制,气候炎热干燥。

②南部和西南部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属地中海气候。

③北部夏季来自赤道的西北风带来丰富的降水,多为湿季,冬季受东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④东南沿海一带,受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因而比较湿润,东北部常年吹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并受地形抬升,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东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最南端和塔斯马尼亚岛常年受西风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⑤西部沿海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和来自大陆的东南信风的控制,加上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因而干燥少雨。

⑥中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东部大分水岭阻挡了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形成干燥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

[南极洲]

1、位置:

62°S以南,南极圈通过。

2、地形:

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冰川广布。

3、气候:

全球气温最低的地方,有“风极、寒极、干极”之称。

4、水系:

无。

思考:

南极洲有“寒极”之称的原因?

①纬度高,太阳辐射弱,气温低。

②平均海拔高,气温低。

③冰雪面对阳光反射强烈,地表吸收太阳辐射少。

 

板块运动

一、陆陆挤压(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挤压)

以青藏高原的隆起为例:

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一系列的褶皱和断层,同时陆壳隆起形成高原山地。

雅鲁藏布江谷地处为地缝合线。

 

二、陆洋挤压(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挤压)

情形一

情形二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挤压,密度较大的大洋板块位置低,又背负着厚重的海水,因此俯冲到大陆板块的下方,在交界处形成海沟。

同时,将陆地拱起,将大陆板块抬升成岛弧或海岸山脉。

当然,岛弧中也有部分是火山喷发形成的。

如:

亚洲东部的岛弧海沟链、美洲西岸的海岸山脉海沟。

 

三、洋洋挤压(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挤压)

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挤压,在板块交界处形成岛弧和海沟。

如:

由菲律宾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挤压形成的马里亚纳群岛和马里亚纳海沟;新西兰南北二岛。

 

四、洋洋张裂(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张裂分离)

地幔对流运动促进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张裂分离,岩浆对流上涌,形成大洋中巨大的海底山系——海岭(大洋中脊)。

如:

大西洋的大洋中脊。

 

五、陆陆张裂(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张裂分离)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张裂分离,陆壳塌陷,产生断层。

在地壳活跃处可能有岩浆喷出,多火山地震;通常在裂谷沿线形成较多的湖泊。

如:

东非大裂谷、红海。

(未来可能因张裂而成为新的海洋)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

1、总体来看,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日地距离约1.5亿千米,非常遥远。

因此,“纬度高的地区比纬度低的地区气温低,是因为纬度高的地区离太阳远”,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不同纬度地区与太阳距离的差别与日地距离相比,相当小。

不同纬度地区气温的高低取决于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取决于阳光是否直射。

阳光的直射和斜射程度,是形成地球表面各地冷热状况不同的主要原因。

可以用观察手电筒的光的方法来说明,光直射时,照亮的范围小、亮度大;光斜射时,照亮的范围大、亮度小,亮度的大小表示能量的大小,而总能量是守恒的。

同理,如上图,同样多的热量给了较大的地区所以受热量少,地面温度就低。

也可以用此原理解释早晨和傍晚的太阳辐射比中午低的现象。

 

2、同纬度地区海陆交界的区域等温线弯曲。

规律:

在海陆交界区域,1月份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出(一陆南),7月份陆地等温线向北凸出(七陆北)。

原因:

(1)1月份是北半球冬季,同纬度地区,陆地比海洋降温快,气温低;南半球是夏季,同纬度地区,陆地比海洋升温快,气温高。

19℃

17℃

18℃

(2)7月份是北半球夏季,同纬度地区,陆地比海洋升温快,气温高;南半球是冬季,同纬度地区,陆地比海洋降温快,气温低。

 

3、地形影响等温线的弯曲,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4、洋流影响等温线的弯曲。

 

5、冰层使气温更低。

气温的“滞后性”:

1、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当地地方时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北半球大陆上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南半球相反。

思考:

为什么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当地地方时14时左右,而不是12时左右?

只考虑太阳高度因素的话,地方时12时左右的太阳辐射最强。

但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将能量传递给地面(太阳暖大地),地面辐射将能量传递给大气(大地暖大气),大气的温度即气温。

因此,经过这样的过程,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有滞后现象。

 

一、降水的类型及其成因

1、对流雨2、地形雨

3、锋面雨4、台风雨

 

“世界降水分布图”,描述世界降水的分布特点。

二、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1、赤道多雨带。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

3、中纬度地带,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

4、极地少雨带。

 

三、影响降水的因素

1、大气环流因素

(1)盛行风带:

①西风带(湿):

气流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气温降低,水汽变冷凝结,易成云致雨。

②信风带和极地东风带(干):

气流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多晴朗干燥。

(2)气压带:

①低压带:

气流上升,水汽变冷凝结,易成云致雨。

②高压带:

气流下沉,水汽受热不易凝结,多晴朗干燥。

(3)季风环流:

①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携带大量水汽,利于降水。

②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气流干燥,不易成云致雨。

 

2、下垫面因素

(1)地形坡向:

(2)大湖效应:

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降雪、雾气等现象,通常是以雪的形式出现。

(如贝加尔湖东岸、日本海东岸冬季多降雪)

 

一、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

结合“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与“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总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在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中,填写出相应位置受何种气压带或风带控制,说出各处形成的气候类型的名称及其气候特点。

赤道低压带(热湿)

10°

20°

30°

40°

60°

70°

10°

25°

35°

50°

70°

赤道低压带(热湿)

副高(热干)

信风带(热干)

信风带(热干)

副高(热干)

西风带(暖湿)

西风带(暖湿)

大陆气团

(冬冷夏热)

(热湿)

(暖干)

(暖湿)

(冷干)

极地低压带(冷干)

二、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

1、以温定冬夏:

若最冷月为1月,则1月冬7月夏;

若最冷月为7月,则1月夏7月冬。

2、以温定带:

最冷月:

①>15℃:

热带的气候;

②0℃~15℃:

亚热带的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0℃:

温带的气候。

3、以水定型:

①冬雨型:

地中海气候;

②夏雨型:

三种季风气候或热带草原气候;

③年雨型:

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注:

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有可能在零下,降水较偏向冬雨型。

 

学会阅读不同类型的图表,运用判读方法判断所属气候类型。

1、气温和降水资料表

某地气温降水

1月

3月

5月

7月

9月

11月

气温(℃)

26.3

19

14.4

5.2

15.1

20.7

降水(mm)

25

74

111

124.3

87

45

气温(℃)

3.3

11.8

20.2

28

17.4

8.1

降水(mm)

38

57

129

154

131

72

一月均温(℃)

七月均温(℃)

6~8月

降水量(mm)

12月~次年2月降水量(mm)

全年降水(mm)

-8.9

24.3

478

82

780

2、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3、点状图和折线图

各点的标号表示月份

 

 

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解释各阶段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

大致分三个阶段:

Ⅰ缓慢增长、Ⅱ加速增长、Ⅲ迅速增长;总体来看,人口加速增长。

(1)18世纪以前,生产力水平低,人口增长模式为“高高低”,人口增长十分缓慢;世界人口增长阶段:

经历了增长阶段。

(2)工业革命后,生产力水平提高,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3)“二战”后,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世界人口快速增长。

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占新增人口的95%;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缓慢。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规律。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

(1)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人口稠密。

(2)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疏。

 

思考1:

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分别会导致哪些人口问题?

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

解决措施是什么?

带来的问题

分布

措施

人口增长过快

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压力;生活条件差

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人口增长过慢

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国防兵源不足

发达国家

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城市人口增长过快

城市环境恶化,交通拥挤,住房紧张,教育、就业困难等

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

城市人口增长应与城市发展相适应

思考2:

人口性别比失衡会导致什么人口问题?

如何避免?

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国家应加大思想教育等措施,严禁非医学需要鉴别胎儿性别。

思考3:

人口文化素质水平低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如何提升?

思考4:

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形平坦、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等。

思考5:

河流地貌对聚落形态有什么影响?

思考6:

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有什么影响?

思考7: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原因?

思考8: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差异?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工业生产状况

高科技、信息化工业逐步取代传统型工业,高技术制造业占显著优势

工业增长较快,一般以资源型和资源加工型产业为主,科技含量较低

农业生产状况

农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低,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以高效、优质、生态型农业为主

农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较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以半机械化或手工种植农业为主

出口

商品

工业以高科技产品出口为主,如计算机、飞机、汽车、通信工具、高级机电产品等;农业以深加工农产品出口为主,如高档食品、饮料、优质保鲜水果、肉食等

工业以出口初级加工制成品、半成品或原材料为主,如服装、玩具、普通机电产品、石油、煤炭等;农业以出口普通农产品或初加工农副产品为主,如棉花、麻类、咖啡豆等

进口商品

主要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石油、天然气、煤炭以及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和农副产品

从发达国家进口成套设备、高技术产品、精密仪器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