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复习思考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7195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教育复习思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健康教育复习思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健康教育复习思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健康教育复习思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健康教育复习思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健康教育复习思考题.docx

《健康教育复习思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教育复习思考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健康教育复习思考题.docx

健康教育复习思考题

1.请概括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

我们应规避不良嗜好,和社会相适应,人也要和环境相和谐,要有健康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一分为二地看待世界上的事,摆正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这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须知先有“我为人人”,才有“人人为我”,对人宽、责己严,自然达到了情绪健康,规律饮食,遵守作息时间,坚持运动等等,这也是健康生活方式。

根据健康教育专家洪绍光的16字方针是: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2.何谓完全蛋白质,食物中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是指什么?

完全蛋白质是指那些含有的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充足,相互比例适当,能够维持生命和促进生长发育的一类蛋白质。

两种或两种以上食物蛋白质混合食用,其中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取长补短,相互补充,达到较好的比例,从而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作用,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

不同食物蛋白质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比例不同,其营养价值不一。

通过将不同种类的食物相互搭配,可提高限制氨基酸的模式,由此提高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3.吸烟的最大危害是什么

吸烟对人体最大的危害是肺癌,尤其是中心型肺癌。

烟草既有“化学武器”(含有3000余种化学成分),又有“放射武器”,一般地说,香烟中放射性物质含量是粮食中的20倍,是蔬菜和水果中的30倍。

香烟中所含的放射性物质,可释放出高能量射线,直接杀伤人体组织细胞。

每天吸一包半香烟的人,其肺部一年所受到的放射线量,累积起来相当于接受300次胸部X线透视。

世界医学界经过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无可辩驳地证实了吸烟是引起肺癌的罪魁祸首。

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危险因素,因肺癌死亡的患者中,87%是由吸烟(包括被动吸烟)引起的。

男性吸烟者肺癌的死亡率是不吸烟者的8~20倍。

此外,吸烟与肺癌的发生呈剂量-效应关系,每日吸烟25支以上,肺癌发病率为227/10万;15~24支为139/10万;1~14支为75/10万。

吸烟过程中可产生60多种致癌物质,其中与肺癌关系密切的主要有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砷、苯及亚硝胺。

这些致癌物质可通过不同的机制,导致支气管上皮细胞遗传物质的损害,引发一系列使细胞生长和调节失控的重要事件,最终导致细胞癌变。

4.平衡膳食的原则是什么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2多吃水果蔬菜和薯类.3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4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5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的膳食.6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8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9饮酒要适量10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5.生活方式病是由什么所引起的

生活方式病是发达国家在对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进行了大量的流行病调查研究后得出的结论。

这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病因就是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

包括疾病有:

肥胖、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脑中风等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以部分恶性肿瘤。

这些疾病都是现代医学还难以治愈,并严重的危害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这一群组疾病发病的是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饮食,运动,吸烟,饮酒,修养等。

这些生活方式根据每个人的内在特点不断进行良好的改善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可以通过良好方式的改善,达到预防发生这一群组疾病的效果,世界上有的国家将这组生活方式病亦称为文明病和富裕病。

从病名上反映了我们的现代生活是处在一个饱食年代。

6.请从饮食、生活习惯、运动和心理方面列举不良生活方式和健康生活方式

不良生活方式:

①不合理膳食(不吃早餐、每天喝咖啡5次以上等)②吸烟③缺乏运动和体力活动④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

健康生活方式:

①合理膳食(饭前一小时吃水果、睡觉前饮用牛奶等)②饭后三分钟是漱口、刷牙;每天晚上睡觉前,冲一个温水澡等③饭后45分钟至一个小时,散步20分钟等;傍晚锻炼等④一分为二地看待世界上的事,不极端,摆正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

7.理解什么是传染病以及传染病的传染性、流行性和免疫性

传染病〔InfectiousDiseases〕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

有些传染病,防疫部门必须及时掌握其发病情况,及时采取对策,因此发现后应按规定时间及时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称为法定传染病。

中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3类,共39种。

传染性:

是传染病与其他类别疾病的主要区别,传染病意味着病原体能够通过各种途径传染给他人。

传染病病人有传染性的时期称为传染期。

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呈现出一定传染性,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状态等有关。

流行性:

按传染病流行病过程的强病原体度和广度分为。

散发:

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流行:

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单位,在某一时期内,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超过了历年同期的发病水平;大流行:

指某种传染病在一个短时期内迅速传播、蔓延,超过了一般的流行强度;暴发:

指某一局部地区或单位,在短期内突然出现众多的同一种疾病的病人。

免疫性:

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同一种传染病病原体产生不感受性,称为免疫。

不同的传染病、病后免状态有所不同,有的传染病患病一次后可终身免疫,有的还可感染。

8.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及其影响因素

①传染源(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引起,病原体可以是微生物或寄生虫。

包括病毒、立克茨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原虫等。

在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可将病原体排出的人和动物,即患传染病或携带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患传染病的病人是重要的传染源,其体内有大量的病原体。

病程的各个时期,病人的传染源作用不同,这主要与病种、排出病原体的数量和病人与周围人群接触的程度及频率有关。

如多数传染病病人在有临床症状时能排出大量病原体,威胁周围人群,是重要的传染源。

但有些病人如百日咳患者,在卡他期排出病原体较多,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而在痉咳期排出病原体的数量明显减少,传染性也逐渐减退。

又如,乙型肝炎病人在潜伏期末才具有传染性。

②传播途径(病原体传染他人的途径):

指病原体自传染源排出后,在传染给另一易感者之前在外界环境中所行经的途径。

一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个的。

传播途径可分为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两类。

由于生物性的致病原于人体外可存活的时间不一,存在人体内的位置、活动方式都有不同,都影响了一个感染症如何传染的过程。

为了生存和繁衍,这类病原性的微生物必须具备可传染的性质,每一种传染性的病原通常都有特定的传播方式,例如透过呼吸的路径,某些细菌或病毒可以引起宿主呼吸道表面黏膜层的型态变化,刺激神经反射而引起咳嗽或喷嚏等症状,藉此重回空气等待下一个宿主将其入,但也有部分微生物则是引起消化系统异常,像是腹泻或呕吐,并随着排出物散布在各处。

透过这些方式,复制的病原随患者的活动范围可大量散播。

③易感者(对该种传染病无免疫力者):

是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度或免疫水平。

新生人口增加、易感者的集中或进入疫区,部队的新兵入伍,易引起传染病流行。

病后获得免疫、人群隐性感染,人工免疫,均使人群易感性降低,不易传染病流行或终止其流行。

9.哪一环节是传染病防治的主导性措施?

请分别列举2个在肝炎、感冒防治中切断传播途径的具体做法。

传染病的预防应采取以切断主要传播环节为主导的综合措施。

肝炎:

因为存在医源性传播,所以要对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刀、牙钻、内窥镜、腹腔镜等)进行严格消毒。

存在家庭内密切接触,因此避免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如不要用一个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

感冒:

1.流行期间,避免集会或集体娱乐活动,老幼病残易感者少去公共场所,注意通风,必要时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

2.医护人员戴口罩,洗手,防交叉感染;患者用具及分泌物要彻底消毒

10.什么是性传播疾病?

我国卫生部重点防治的8种性病是指哪些?

性传播疾病是指通过性接触可以传染的一组传染病。

梅毒、淋病、艾滋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

11.淋病、梅毒传播途径有哪些?

预防措施有哪些?

淋病:

主要通过性交传染,预防措施:

避免不洁性接触,或多性伴,确认性伴没有感染;与淋病患者不要密切接触。

【使用避孕套】

梅毒:

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染,也可由输血、手术甚至衣物等间接传染。

(1)对可疑病人均应进行预防检查,做梅毒血清试验,以便早期发现新病人并及时治疗;

  

(2)发现梅毒病人必须强迫进行隔离治疗,病人的衣物及用品,如:

毛巾、衣服、剃刀、餐具、被褥等,要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严格消毒,以杜绝传染源;

  (3)追踪病人的性伴侣,包括病人自报及医务人员访问的,查找病人所有性接触者,进行预防检查,追踪观察并进行必要的治疗,未治愈前配偶绝对禁止有性生活;

(4)对可疑患梅毒的孕妇,应及时给予预防性治疗,以防止将梅毒感染给胎儿;未婚男女病人,未经治愈不能结婚。

12.梅毒的传染性强弱变化怎样?

早期梅毒传染性强,晚期梅毒(三期梅毒)的传染性逐渐降低,但损害的严重程度增加。

13.艾滋病定义?

传播途径、发病机制是什么?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

发病机制:

(一)病毒感染过程

1.原发感染

2.HIV在人体细胞内的感染过程

3.HIV感染后的三种临床转归

(二)抗HIV免疫反应

抗HIV免疫反应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以特异性免疫反应为主。

包括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特异性细胞免疫,人体免疫系统主要通过针对HIV蛋白的各种特异性抗体、特异性CD4+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和CTL直接或分泌各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抑制病毒复制。

(三)免疫病理

1.CD4+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

2.CD4+T淋巴细胞功能障碍

3.异常免疫激活

4.免疫重建

经抗病毒治疗后,上述HIV所引起的免疫异常改变能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与艾滋病相关的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率下降,艾滋病病人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减少。

但抗HIV治疗并不能使所有艾滋病人获得免疫重建,也不能重建抗HIV的CD4+T淋巴细胞特异性免疫反应,CD8+T淋巴细胞特异性抗HIV的能力也下降,这意味着病人需长期维持用药.

传播途径:

①性行为:

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

②静脉注射吸毒:

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

③母婴传播:

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

④血液及血制品(包括人工受精、皮肤移植和器官移植)。

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从切断艾滋病传播途径方面有哪些具体预防措施?

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禁止性乱交,取缔娼妓。

严格筛选供血人员,严格检查血液制品,推广一次性注射器的使用。

严禁注射毒品,尤其是共用针具注射毒品。

不共用牙具或剃须刀。

不到非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及治疗。

我国政府对艾滋病的预防治疗策略“四免一关怀”具体指什么?

四免:

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可到当地卫生部门指定的传染病医院或设有传染病区(科)的综合医院服用免费的抗病毒药物,接受抗病毒治疗;所有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和病毒检测的人员,都可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等机构,得到免费咨询和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检测;对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由当地承担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任务的医院提供健康咨询、产前指导和分娩服务,及时免费提供母婴阻断药物和婴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