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贵州省毕节市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毕节市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省毕节市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两个世纪之前,中国的文官制度与科举考试、语言文字与文学艺术、圣哲文化与贤明统治等等,无一不受到欧洲启蒙思想家们的盛赞。
伏尔泰在《风俗论》中说,“哲学家在东方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和物质的世界。
”而在霍尔巴哈、波维尔等人眼里,“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如果中国的法律变为各国的法律,中国就可以为世界提供一个作为归向的美妙境界”。
欧洲启蒙时代的中国观,当然是不完整的,也更是功利的——启蒙思想家笔下的中国,不过是他们按照“既定需要”主动剪裁了的文明片段。
欧洲启蒙时代,启蒙思想家急需一种外力作为传统思想堡垒的突破口。
而中国文化里恰好有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孔子思想中“有教无类”不分贵贱的平等观念、中国科举制相对开放的人才选拔等等。
于是,中国文化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挑战神权的绝好武器。
有人比喻说,中国文化之于欧洲思想启蒙运动,结果是“拿东方之火煮熟了西方的肉”,此话虽有自大之嫌,却也不无道理,因为对于启蒙思想家来说,中国文化也仅仅只是一种工具而已。
今天,汉语、孔子、kongfu(功夫)、书法、京剧、饮食……这些中国文化符号,无一例外地受到了老外的关注。
面对这股前所未有的外国人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潮,我们无疑有必要省思:
老外是真的对这些东西感兴趣吗?
是真正认同中国文化,还是更多地出于一种猎奇心态?
在我看来,答案恐怕更多地倾向于后者。
甚至要警惕这样一种盲目乐观心态:
看着发烫的“中国热”,便天真地以为中国文化征服了全世界。
“中国热”以及莫言获诺奖,只能说明中国文化正逐步走向世界。
事实上,莫言的作品能够进入西方主流视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翻译”以及“影视”的传播。
因此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国际话语权还存在着很大的落差,甚至根本就无从说起。
而且中国一些传统文化也因保护不力或墨守成规,呈现衰败模样。
更为尴尬的是,像书法、茶道等传统文化,在儒家文化圈的其他国家如日本、韩国,反而做得有声有色。
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究竟如何,不妨与最近风靡全球的韩国“神曲”《江南Style》作个比较。
这支由韩国“富二代”朴载相(英文名PSY,人称鸟叔)发明的“骑马舞”,不到半个月便席卷全球,各色人等都在尽情地跳,甚至成了美国总统候选人罗姆尼两儿子为老爹拉票的武器。
潘基文很骄傲地宣称,“《江南Style》为世界和平带来强劲力量,有超过4亿人喜爱并欣赏鸟叔的表演”。
想想近些年,我们大把地砸钱在纽约做国家形象广告、在世界各地办孔子学院,据官媒报道说效果还不错,可鸟叔的一阵哼哈唱跳,便吸引了8亿只眼球,我们能不深思吗?
传统文化“强”而当代文化“弱”这种不平衡状态,并不是向世界所展示的一个完整而有活力的中国。
显然,未来中国能否在国际文化交流和世界文明格局中具有话语权,取决于中国能否在接续传统的前提下,创造出反映时代精神和普世价值的文化符号。
当然,在此过程中,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老是仰西方人之鼻息,而有必要培养自己的文化评价标准和价值取向,毕竟无论是“中国热”还是莫言获诺奖,背后都有着强烈的欧洲中心主义色彩;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警惕那种文化自恋的心态,而盲目搞出一套标准与人类文明相隔绝,否则便贻人笑柄了。
1.下列表述,不属于“欧洲启蒙时代的中国观”的一项是()
A.无论精神还是物质,中国都让欧洲思想家眼前一亮。
B.汉语、孔子、kongfu(功夫)、书法、京剧、饮食……这些中国文化符号,无一例外地受到了老外的关注。
C.中国的法律可以为世界各国提供一个美妙的范文。
D.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3.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一些传统文化如书法、茶道等因保护不力或墨守成规,呈现衰败模样,而在儒家文化圈的其他国家如日本、韩国,反而做得有声有色。
B.“拿东方之火煮熟了西方的肉”意思是中国文化中的平等观念、人才选拔制度帮助欧洲启蒙思想家突破传统思想的堡垒。
C.未来中国在国际文化交流和世界文明格局中具有话语权,并不在于接续传统,创造出反映时代精神和普世价值的文化符号。
D.既不能妄自菲薄,仰西方文化之鼻息,也要警惕文化自恋的心态,防止搞出一套隔绝人类文明的标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韦睿传
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人也。
自汉丞相贤以后,世为三辅著姓。
外兄杜幼文为粱州刺史,要睿俱行。
梁土富饶,往者多以贿败;睿时虽幼.独用廉闻于宋永光初,袁凯为雍州刺吏,见而异之,引为主簿。
大军发郢,谋留守将,高祖难其人。
久之,顾睿曰:
“弃骐骥而不乘,焉遑遑而更索。
”即日以为冠军将军、江夏太守,行郢府事。
初,郢城之拒守也,男女口垂十万,闭垒经年,疾疫死者十七八,皆积尸于床下,而生者寝处其上,每屋辄盈满。
睿料简隐恤,成为治理,于是死者得埋葬,生者反居业,百姓赖之。
初,肥水堰立,使军主王怀静筑城于岸守之。
魏攻陷怀静城,千余人皆没;魏人乘胜至堤下,其势甚盛;军监潘灵枯劝睿退还巢湖,诸将又请走保三叉。
睿怒曰:
“宁有此邪!
将军死绥,有前无却。
”囚令取伞扇麾幢,树之堤下,示无动志。
睿素羸,每战未尝骑马,以板舆自载,督厉众军。
魏兵東凿堤,睿亲与争之,魏军少却,因筑垒于堤以自固。
睿起斗舰,高与合肥城等,四周临之。
魏人计穷,相与悲哭。
睿取攻具既成,堰水又漓,魏救兵无所用。
魏守将杜元伦登城督战.中弩死,城遂溃。
俘获万余级,牛马万数,绢满十间屋,悉充军赏。
睿每昼接客旅,夜算军书,三更起,张灯达曙。
抚循其众,常恐不及,故投募之士争归之。
所至顿舍修立,馆宇藩篱墙壁,皆应准绳。
七年,迁左卫将军,会司州刺史马仙碑北伐还军。
为魏人所蹑,三关扰动,诏睿督众军援焉。
睿至安陆,增筑城二丈余,更开大堑,起高楼,众颇讥其示弱。
睿曰:
“不然,为将当有怯时,不可专勇。
”是时元英复追仙碑,将复邵阳之耻,闻睿至,乃退。
居朝廷,恂恂未尝忤视,高祖甚礼敬之。
性慈祥,托孤兄子过于己于。
历官所得禄赐。
皆散之亲故,家无余财。
普通元年八月,卒于家,时年七十九。
初,邵阳之役.昌义之甚德,请曹景宗与睿会,因设钱二十万赌之。
景宗掷得雉,睿徐掷得卢,遽取一子反之,曰“异事”,遂作塞。
景宗时与群帅争先启之捷,睿独居后,其不尚胜,率多如是,世尤以此贤之。
(节选自《梁书.韦睿列传》,有删略)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睿俱行要:
通“邀”,邀请
B.焉遑遑而更索遑遑:
匆匆忙忙的样子
C.男女口垂十万垂:
将近,接近
D.独用廉闻于宋永光初用:
任用
5.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韦睿“胆识过人”或“善抚士卒”的一组是()
①弃骐骥而不乘,焉遑遑而更索?
②睿料简隐恤,成为治理。
③睿怒曰:
“宁有此邪!
将军死绥,有前无却。
”
④魏兵来凿堤,睿亲与争之。
⑤俘获万余级,牛马万数,绢满十间屋,悉充军赏。
⑥居朝廷,恂恂未尝忤视,高祖甚礼敬之。
A.③④⑤B.②③④C.①⑤⑥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睿出身名门望族,为官廉洁,梁州富饶,前刺史皆因收受贿赂而身败名裂;韦睿当时虽然年轻,却独不收受贿赂而著名。
B.韦睿爱护百姓,在代管粱州公务之初,面对触目惊心的惨烈局面,他料
理抚慰,妥善安排,赢得老百姓的信赖。
C.韦睿带兵,既体恤士兵,又身先士卒,每次作战都不骑马,而是乘坐板舆,监督激励大军。
D.韦睿是个有勇之人,有时他以“将军死绥,有前无却”激励将士;“为将当有怯时,不可专勇”说明为将之人不可只言勇。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迁左卫将军,会司州刺史马仙碑北伐还军。
为魏人所蹑,三关扰动,诏睿督众军援焉。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景宗时与群帅争先启之捷,睿独居后,其不尚胜,率多如是,世尤以此贤之。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玉帛:
指朝觐时携带的礼品。
执玉帛上朝,是一种归顺的表示。
乌孙,西域少数民族,曾与汉和亲。
8.诗中“望”字精妙传神,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5分)
答:
9.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
主题与众不同,别有新意。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
(6分)
(1),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2)云销雨霁,。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3)塞上长城空自许,。
出师一表真名世,!
(陆游《书愤》)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一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浆声悠悠 王兴日
山村小镇外,流淌着一条小河。
小河上没有桥,只有一条古老的小渡船。
小渡船已破旧不堪,没人去考证它是哪朝哪代的产物,几块木板都被河水沤得红黑发紫;木板上的粗大的钉子也都起了厚厚的棕红色的铁锈;船边露出几条手指宽的缝。
此船危险!
然而,人们还是争先恐后地往上挤。
并且,心甘情愿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个白花花的硬币交给船老板。
有什么办法呢?
乡里人要到镇上来,镇上人也要出门去,这个渡口是唯一通道。
每逢三六九赶场天,小渡船就更加责任重大了。
船老板是镇上的癞子脑壳王兴文,年龄四十有五。
和发亮的光头一样,办事干净利落。
一手接过满满一船人递过来的钱,从不数一数,“哗”地一声倒在蓝咔叽布扣对襟衣口袋里,便抓过两把缺口少角的浆,一前一后慢慢摇起来。
满河平静的碧水立刻激起哗喇喇的细浪,成三角形向四周散开。
汩——汩——悠悠的浆声便在小河上轻盈地飘荡。
也不知这悠悠浆声起于何年何月,只知道它和木板船一同诞生,癞子脑壳的爷老子的爷老子手上就有了这小船和浆声。
人世沧桑,小镇上的人和事几经变迁,只有这河,这船,这悠悠的浆声依然。
癞子脑壳站在船头,时不时还哼几句不知名的山歌。
他嗓音凝重、浑厚,是个天生的山歌好手。
“癞子脑壳,划船几年了,多少总赚了点儿钱,舍不得做条新船?
”经常有人这样提醒他。
癞子脑壳笑而不答,仍然眯着双眼划船,他是一张金口,难得启齿。
“挤死人了,丑癞子脑壳,花点儿钱做条大的船多好。
钱又赚得多,我们也不要挤了。
”有人怀有对癞子脑壳轻微的不满,愤愤然。
“癞子脑壳肯定在信用社有笔款子!
”听了这话,癞子脑壳依然不答,只独自“嘿嘿”笑。
从此,癞子脑壳在银行里存一笔钱这一说法便传了开去。
有一天,小镇上来了四个木工师傅,是癞子脑壳请来的。
不负众望,癞子脑壳真的有笔存款,他到墟上买了一大堆圆滚滚的杉木筒子。
木工师傅在小河上就叮叮咚咚地干了起来。
没几天,小河上出现了一座木板桥。
小河变了。
水面上没有了那悠悠晃晃的烂渡船。
小河幽静了许多。
癞子脑壳并没走,搬来一个竹椅子放在桥头,坐在椅子上翘起二朗腿,仍然是细眯着双眼,一副悠闲自在的神态,只是再没哼山歌。
仍然收钱,规矩却稍有修改:
坐渡船五分一个,过桥收两分。
似乎是出于一种本能反应,小镇上的人们总觉得有点不对劲儿。
于是议论纷纷:
“自从盘古开天地,没听说收过桥钱的。
”“癞子脑壳是在赚黑心钱!
”也有人说:
“不收点儿钱,以后桥坏了谁修?
”
终于有好事者告了癞子脑壳一状。
没几天,木板桥上一前一后走来两个穿白衣服、戴白圆顶帽、帽檐上贴着一颗鲜红发亮的红星星的人。
是公安局的!
“你是王兴文吗?
坐在这里干什么?
”其实他们早已知道他是谁,癞子脑壳吓了一跳,不知是祸是福。
“在、在收路费。
”癞子脑壳开了金口,结结巴巴地回答。
“不行,你这是在收买路钱!
社会主义国家不允许。
”两个人声色俱厉。
“从前划船是五分一个,现在是两分。
”“半分也不行。
以前你是劳动所得,现在你是不劳而获!
至于你架了桥,可以作为一件好事表扬表扬。
今后不准再收。
”说完扬长而去。
癞子脑壳张着嘴,睁大一双眼,直勾勾地望着他们的背影。
从此,木桥边不见了癞子脑壳的身影,河水依然在静静地流淌,木桥上川流不息地走着男女老少。
事也凑巧,过了一段日子,突然电闪雷鸣,阴天黑地连下了几天暴雨。
小河涨水了。
咆哮的河水把新木板桥冲得无影无踪。
洪水退尽以后,河面恢复了平静。
河水仍在缓缓地流淌。
周而复始,河面上又出现了人们熟悉的那只古老的烂渡船,船头依然站着癞子脑壳昂首挺胸的身躯,依旧有粗犷的山歌和着悠悠的浆声在河面上轻盈地飘荡。
每逢三六九的赶场天,人们还是争先恐后地冒着生命危险去挤那条烂渡船。
还是从口袋里掏出白花花的硬币交给癞子脑壳。
小镇依然,小河依然,悠悠浆声依然……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在结构上首尾呼应,借景说事,“小镇依然,小河依然,悠悠浆声依然……”暗示小镇上的人守旧,保守,不求变,省略号引人深思,回味无穷。
B.船老板癞子脑壳王兴文想钻政策的空子,被小镇上精明的人发现,告发,最终名利双丢。
C.小说以“浆声悠悠”为题,“悠悠”二字多次出现,作者意在渲染小镇生活环境,如世外桃源,令人向往,体现对物欲横流的社会的排斥。
D.作者采用外貌、语言、心理等描写手法对公安局的两个人—局长和干警进行深入刻画,因为他们代表的是政府的形象,作者得罪不起。
E.小说中“白花花的硬币”,“蓝咔叽布扣对襟衣口袋”,“穿白衣服、戴白圆顶帽、帽檐上贴着一颗鲜红发亮的红星星”等描写,巧妙的暗示了社会背景。
(2)根据小说内容,概括癞子脑壳的形象特点。
(6分)
答:
(3)小说中的“渡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分)
答:
(4)这篇小说提出了一个生活中常遇到的严肃的理与法问题;也提出了守旧与创新的问题,是一个特定时期社会的缩影。
请结合文本,选择其中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25分)
跳出地球看地球
——记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
周玉明
欧阳自远,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
当我好奇地询问他名字的来历时,他爽朗地笑答:
“我出生时,舅父在旁边念书,刚好念到‘有朋自远方来’,所以就取名‘自远’。
现在我搞地球科学,这是天意吧!
”
1952年9月,欧阳自远跨进了北京地质学院,毕业后从事核子地质学的研究工作。
后到中国科技大学进修了一年核物理,又到中科院的加速器室进修了半年,在多学科交叉的路径上广泛学习,才使他具有今天洞察风云的能力。
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地球卫星。
欧阳自远敏锐地意识到人类的“太空时代”即将来临,他想“跳”出地球,站在宇宙空间看清地球,在更大的时空尺度里整体性地加深对地球的认识。
他向侯德封院士提出,想研究天体,开拓这片处女地。
这听上去有点离经叛道。
可是侯先生不但同意了,还鼓励他自学天文学、物理学、空间科学等有关知识,着手准备,打好基础,同时把研究的触角伸向“天外来客”——陨石。
1976年是欧阳自远科研经历的幸运年。
无数人一辈子也难遇的陨石雨,这一年里他却遇到了三次。
此后的十余年中,欧阳自远发表了100余篇研究论文,并被国内外的教科书、专著、大百科全书等引用。
从1964年到70年代末,欧阳自远两次参与地下核爆炸实验,很少回家。
好几年春节,都在戈壁滩度过。
令人心酸的是,他偶尔回家,儿子不认识父亲,跟他妈说,家里来了位不认识的叔叔。
1978年,美国特使送给中国领导人一件最新科技成果的猎物——“阿波罗”宇航员从月球上取回来的只有1克重的岩石样品。
这块岩石来自哪里?
领导人问中科院:
“你们有谁能搞清楚这块石头?
”
于是这块珍贵的月球岩石样品被交到欧阳自远的手中,不久,国内8个研究单位的几名科学家集聚到欧阳自远麾下,对这块月球岩石进行了多项研究,发表了14篇论文,确认这块岩石样品是由“阿波罗17号”的宇航员采集的样品,而且确定了岩石的采集地点。
1991年,欧阳自远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56岁的他雄心勃勃,心里默念着,总有一天,中国要启动自己的探月、登月工程!
近年来,“重返月球”的热潮席卷而来,月球将是继南极之后的又一个争夺热点。
欧阳自远坚持奔走,呼吁我国应抓住机遇,迅速组织力量开展对月球的探索,深化关于地球、太阳系起源与演变的认识,并及时、系统地整理了月球研究的资料,主编了《月质学研究进展》,为将来我国的月球研究计划做了必要的理论和资料准备。
1994年欧阳自远提出探月构想,十几年来,他一直不辞辛劳地奔走呼吁,从没想过放弃。
2007年我国发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绕月飞行一年。
72岁的他动情地说:
“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实现再次探月。
”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写“自远”名字的来历,表明欧阳自远的生命属于探月,他早有
宏图大志。
B.欧阳自远学过地质,又学过核物理,所以曾两次负责地下核爆炸的实
验研究。
C.作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已经实现了中国首次探
月的夙愿。
D.对岩石样品进行综合研究之后,欧阳自远以多篇论文确证了岩石的采
集地点。
E.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地球卫星。
欧阳自远敏锐地意
识到人类的“太空时代”即将来临,他向侯德封院士提出想研究天体,这听上去有点离经叛道,却得到侯德封院士的鼓励。
(2)欧阳自远为什么要“跳出地球看地球”?
请简要说明原因。
(6分)
答:
(3)从欧阳自远的经历看,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请概括回答。
(6分)
答:
(4)欧阳自远“跳出地球看地球”,成为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
请结合文意谈谈对你的人生启示。
(8分)
答:
第
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事故的隐患越来越明显,厂领导还是认为(不足为训),以致酿成
“8.19”大火。
B.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辞),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C.月明星稀,夜深人静。
王小晓独自(孑然一身)的匆匆穿过小巷,闪进
了巷口的一个漆黑的大门。
D.是深入了解一个单位的全面生活好呢,还是今天到这里,明天到那里,
(浮光掠影)地了解一下生活好呢?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
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B.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消防车、三千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
终坚持在各自值勤的岗位上。
C.之华同志去世前,满心希望我能写一篇有关秋白同志文学活动的文
章,就像他写《序言》一样。
D.这种“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高风亮节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据有几个文学史家的意见,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
。
。
。
。
。
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
早熟的代价是早衰。
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
中国没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泰所谓“史诗头脑”,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
中国诗可不然。
A.
B.
C.
D.
16.下面这段话是一位同学以“诚信”为主题的习作的开头。
他想采用排比、拟人、比兴开篇法,却有残缺,请多才的你帮他补充完整。
(6分)
松柏不会因为几次雨雪的侵袭而背弃它对大地常青的诺言;
;
;
物犹如此,作为“天、地、人”三才之一的。
17.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用一个单句给“数学语言学”下定义。
(5分)
把数学和语言学这两门相距甚远的学科紧密联系起来的强有力的纽带,是语言符号的远距离传输和转换,后者则用数字化的快速运算来处理非数值符号——语言。
20世纪以来的科学发展日新月异,使数学的领域空前地扩展了,语言学的领域也空前扩展了。
它们都扩展到以符号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因而就发现了共同的边界,并且彼此渗透。
于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数学语言学应运而生了。
答: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香港巨富李嘉诚的两个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长到八九岁时,李嘉诚就让他们参加董事会,主要是让他们学习自己艰苦创业的精神、以诚信取胜的学问等。
后来,兄弟俩从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后想在父亲的公司里干一番事业,李嘉诚却果断拒绝:
“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
我想,还是你们自己去打江山,让实践证明你们是否合格到我公司来任职。
”于是,兄弟俩去了加拿大,李泽钜开设了地产开发公司,李泽楷成了一家投资银行的合伙人。
李嘉诚在香港常打电话问兄弟俩有什么困难,他们总是说:
“谢谢爸爸的关心。
困难是有的,我们自己可以解决。
”兄弟俩在加拿大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把公司和银行办得有声有色,而且成了加拿大商界出类拔萃的人物。
两年后,李嘉诚把兄弟俩召回香港,满面春风地说:
“你们干得很好,有资格到我公司任职了。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毕节市民族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大军从郢州出发,高祖考虑留谁为守将,感到难以找到适当的人选。
过了很久,高祖望着韦睿说:
“抛弃眼前的千里马不骑,为什么还要匆匆忙忙四下寻觅呢?
”当天就任命韦睿担任冠军将军.江夏太守,代管郢州公务。
当初,齐军固守郭州城时,人口将近十万,经过一年的坚守.十分之七八的人因感染瘟疫而死亡,尸体都堆在床下,而活人就睡在上面.每间屋子都是满满的。
韦睿料理抚慰,全都妥善安排,于是死者得以安葬,生者返回故居,重操旧业,老百姓都很信赖他。
当初.肥水堰筑成的时候,韦睿派年中负责人王怀静在岸边筑城守卫,魏军攻陷王怀静的城池,一千多守军全部战死。
魏军乘胜攻到韦叙堤下,来势凶猛。
军监潘灵祜劝韦睿退回巢湖:
众将领又哀求退守三又城。
韦叙愤怒地说:
“岂能如此:
将军退却要处死,只许前进不许后退。
”于是命令取出仪仗旌旗等物,树立在堤堰下面,以表示决不退却的决心。
韦睿身体一向瘦弱,每次作战都不骑马,而是乘坐板舆,监督激励大军。
魏兵前来凿堤,韦睿亲自与敌人争夺,魏兵稍稍后退,韦睿趁机在堤上筑起营垒以加强防卫。
韦睿建造战船.高度与合肥城一样,四周逼近合肥城。
魏军无计寸施,聚在一起悲嚎痛哭。
韦睿的攻城器械已经预备就绪,堤堰中的水也灌满了,魏军援兵又派不上用场。
魏军守将杜元伦登城督战,申箭而死,合肥城于是崩溃。
韦睿俘获了一万多名敌军,牛马一万多匹,布匹堆满了十间房。
韦睿把这些都充作了军中犒赏。
韦睿常常白天接待宾客,夜晚研读兵书,三更天就点灯起床,直到天露曙色。
抚慰部下,经常担心有不周到的地方,所以投奔而来的人都争相追随他。
韦睿所到之处修建军营,(无论)房屋﹑栅拦(还是)围墙,全都符合规范。
天监七年,韦睿升任左卫将军,当时司州刺史马仙碑北伐,率军返回,被魏国军队跟踪,一时各个边关骚动不已。
高祖下诏命令韦叙率领各支军队前往增援。
韦叙到达安陆.将城墙加高了二丈多,又挖掘深沟,筑起高楼,许多人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