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报告.docx
《《加强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报告
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发布时间:
2010-10-28 来源:
作者:
点击率:
216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校本教研作为提高教师实施课改能力和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围绕教师自己教学中存在的真实问题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是校本教研活动的主要特征。
校本教研不仅是新课程实践的需要,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新课程顺利开展的保障,同时也是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其对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不断总结和实践中深入探究的课题。
撮镇中学地处乡镇,是合肥市示范中学,学校现有学生5200余人,教职工338人,其中高级教师74人,一级教师121人,4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总人数的70%左右。
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现实不仅使我校的教育学工作充满生机,更是我校发展强大的后备军,因此,立足校情,加强校本教研,进一步帮助广大中青年教师提升师德修养,业务素质,教科研能力等就成为我校持续发展的关键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现实依据
1、理论依据。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背景,将课题研究的开展与教育教学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
2、现实依据。
我校有着五十年的办学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专业师资力量精良,学术研究气氛浓厚,多次承担县以上乃至部级课题研究任务,取得一定的成果,对承担并完成“有效教师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任务,我们有诸多有利条件和有效保障措施,主要是:
(1)有一支精干的课题研究团队
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我校精选出11名课题研究参与者,他们平均年龄44周岁,平均教龄20年,均是中职以上专业职称,以高级教师为主体,高级教师9人,占82%;从学历层次看,本科以上学历11人,占100%,结构合理,兼顾文理两个科类,涉及中学七大学科。
多年来,参加研究的这些同志在自己各自的学科范围内,围绕中学教育和教学,潜心钻研,勤学苦耕,成果颇丰,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共40余篇,平均每人4篇,在县级以上教育教学研讨交流和获奖论文共30多篇,平均每人3篇。
除上述外,参与研究者中,有20多人次曾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县级以上课题5个,其中许业所、彭其林、吴海军三位同志06年共同承担了教育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对学困生的影响及对策”课题研究,并于08年结题,荣获国家教科所综合评价二等奖。
2009年我校作为合肥市《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子课题“有效教师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学校,被教育部总课题组评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成果二等奖。
(2)创设课题研究五项保障条件
一是组织保障,成立了以许业所校长为组长的领导组;二是学术保障,成立了以陈斌书记为组长的中高级教师组成的专家组;三是经费保障,将课题研究所需经费列入学校的预算,确保阶段性研究经费及时足额落实;四是时间保障,给各子课题研究参与者提供必要的时间,尽量减轻兼课同志的额外工作任务,确保每位参与研究者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课题研究。
五是资料保障,学校安排专人新华书采购了《新世纪教师素养》、《有效教师》专用书籍各260本,供参与研究者适时参考。
同时,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图书资源、农远工程设施,教师电子阅览室,电子备课室等现代化网络技术手段,为参与研究者提供必要的信息设备和资料支持。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面向全体教师,以师德为首,以教育科研、教育现代化培训和青年教师培训为重点,以教师专业化成长为纽带,以全体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目的,通过校本教研,研究与实践,使我校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知识层次,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提高履行岗位职责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成为觉悟高,观念新,业务精,能力强,善创新的教育工作者。
2、研究的主要内容:
重点围绕在加强校本教研的基础上提升中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知识和以教育教学经验升华的基础为实践性知识所构成的校本教研体系,着重是现代教师特殊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如人际关系与交流、沟通表达能力、解决问题、教研实践、创新能力等。
(1)师德师风的塑造
以教师专业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结合我校自身特点,开展教师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教师自我修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依法施教,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师形象去感染学生,培养一批具有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的师德标兵。
(2)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根据教师职业和专业基本功要求,开展教学实践和技能培训,把课堂作为主要阵地,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和运用,提高教学效能。
(3)教育科研能力的加强
以学校课题研究为载体,把教育科研和课题、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在实践中逐步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和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在研究过程中,学校以《有效教师》和《新世纪教师素养》等教材为基础,组织教师研究学习有关专业发展的理论,指导行动研究学习并借鉴其他兄弟学校有关校本教研方法及先进经验。
2、调查研究法。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增强实效性,我校确定专人研究教师专业发展概况,设计撮镇中学教师专业发展问卷调查专题,组织本校教师认真填写和统计分析,同时根据我校教师特点,制定《教师个人发展三年规划》,构建“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找出教师在专业素质发展上存在的困惑与制约因素,了解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需要。
通过问卷调查和专业规划,为我校后期积极探究构建适合本校教师有效发展的支持体系,形成促进本校教师有效发展的管理机制,探究促进本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提炼创新“以生为本”、“以校为本”的有效教师实践模式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3、行动研究法。
学校以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为依据,有组织、有计划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一边实践,一边研究,一边反思,一边解决问题,逐步形成“以生为本”,“以校为本”的有效教师实践模式。
4、经验总结法。
采用座谈会和论文交流的形式,总结校本教研的实效,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和反思,形成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准备阶段:
成立组织,制定方案,确保课题研究有序进行(2009年10月~2009年12月)
我校作为肥东县《有效教师研究与实践》子课题研究学校校之一,自从承担了课题任务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以许业所校长为组长,以教科室为中心,各年级备课组为研究主体的课题研究和活动发展的组织机构,制定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和课题研究行事历,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总体目标。
(二)研究阶段:
加强学习,开展活动,确保课题研究落到实处(2010年1月~2010年9月)
根据《实施方案的》安排,结合肥东县教学管理年的活动要求,我校以“教学管理年”为契机,以“规范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主题,以全面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课题研究为主要途径,深入细致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学工作,。
具体表现在:
1、狠抓常规教学工作,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更新教育观念,全力推进课程改革
第一方面:
广泛开展“学课标,促课改”活动。
学校组织每一位教师深入学习、理解新课改的有关要求,研读所授学科课程标准,全力扎实稳妥地推进新课改。
按照教育局的要求,组织全体教师撰写不少于2000字研读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同时,依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开足开齐了课程,把教学教研渗透到新课程的诸工作环节中。
第二方面:
广泛开展“教学反思”活动。
学校要求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活动,认真总结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实事求是地分析教学中的不足,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鼓励广大教师写反思总结,要求教师就每一课时的教学情况,结合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写反思后记。
教务处把此项要求作为教学检查的必查内容,并将检查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第三方面,学校还多次派出领导和教师参加省市县教研部门组织的新课程理论研讨会、报告会,多次派出领导和教师对省内名校就贯彻实施新课程以及科学规范化管理等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借他山之石,为我所用。
(2)规范学习、检查制度,切实落实教学管理工作
为改变业务学习形式化的局面,切实提升全体教师的业务能力及教学素质,保证教研的实效性,学校确定以各年级备课组为中心开展业务学习。
各备课组必须要制定好学期初的工作计划、开展好学期中的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或研讨教学问题)、总结好学期末的各项工作。
教务处通过检查和听汇报,了解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整改方向。
此外,学校还加强了对教师个体常规业务的检查:
每学期在期中和期末由校长室牵头、教务处组织、各备课组长参加对全体教师进行教案、作业、听课等工作的检查(检查结果计入绩效)。
从检查的结果来看,绝大多数教师都能按时按质完成任务,一批“优秀教案”、作业批改的“优秀”等级脱颖而出。
2、加强校本教研工作,全力推进校本建设
为进一步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切实落实教学管理年的各项要求,高质量地完成课题研究工作,学校加强了校本教研工作。
(1)开展知识培训活动
从2009年暑期始,在许业所校长的安排下,王海啸主任对高一、初一起始年级的教师进行了新课标知识培训;吴海军主任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创新案例的校本培训;王炜老师对全体教师进行了计算机知识培训;杜庆东老师对全体教师进行了英语知识的通识培训等。
本学期我们还邀请了洪礼伟等专家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上好课、评好课”的培训。
这些校本培训让老师们从不同方面汲取了营养,理论和实践水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对新教师听了解课,并进行帮教活动
我校年轻教师较多,为了使新教师尽快实现“一年站稳讲台,两年站好讲台,三年要出成果”的目标,我们采取了两项有力的措施:
一是学度初就对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解,通过听了解课,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二是开展“帮教”活动,即让有经验的骨干教师和年轻教师进行“结对子”帮教活动。
帮教者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方面对被帮教者进行了手把手的指导。
同时,我们还积极与县教育局教研室联系,邀请了各学科教研员来我校开展听课活动。
2009年10月20--22日,县局教研室的各科教研员在张道才主任的率领下,对我校进行了为期3天的教学视导。
教研员们在许业所校长等领导的陪同下深入课堂进行了听课,并与广大教师进行了深度交流。
在反馈会上,专家们既肯定了我校青年教师的敬业精神和教学水平,又中肯地指出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广大青年教师在受益匪浅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了今后教学工作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坚定了实施课程改革的信心。
(3)广泛开展“上好每一节课”和进行全校性的优质课评比活动
为促进教师钻研教材,探究教法,从上学期开始我们组织了骨干教师上示范课、青年教师上公开课、中年教师上观摩课。
每一位教师都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
本学期,为配合和响应肥东县“第二届教学能手”的评比,我们又安排了全校性的优质课评比活动。
各年级备课组对参赛选手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在组织学科组内教师进行初赛的基础上,将各学科涌现的优秀选手集中起来,由学校统一组织第二轮比赛。
经过公开公正的选拔,49位同志被推荐到县内参加“教学能手”大赛。
通过优质课评比活动,实践了教师的“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广大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4)继续落实“请进来,走出去”的长效机制
本学年,学校继续落实“请进来,走出去”的战略。
上个学期先后组织了2010届九年级的40多位老师到洋思中学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分批次安排了168位党员教职工至井冈山参观学习。
这个学期派出学习的老师更多,除6位骨干教师远赴东北师大、郑州、安师大、合肥等地参加了研修培训和观摩之外,仅是到栟茶中学参观学习的领导和高三老师就达到63人;。
近期,学校还将组织2011届九年级的全体教师赴山东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
在“走出去”学习的同时,学校还积极邀请相关专家、名师来校开展专题讲座。
从2009年11月至2010年5月,合肥学院的陈红庆教授、合肥一中、六中、八中等学校的近10位骨干教师来我校开展了班主任工作培训报告会、高考复习备考专题讲座等活动。
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而且也在活动中使广大教师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5)认真开展“整章建制”活动
学校通过认真研究,修订完善各类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制度更加系统化,真正做到教学的一切活动和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建立起教学管理的长效机制。
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学校按照“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及时规范”的原则,针对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广泛征集整改办法,制定整改措施,着力解决各类问题。
近年来,我校在坚持已有的学校领导与教师谈心制,帮扶制和联系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民主管理改革和依法治校进程,修改完善了《名师工程方案》、《师德标兵评选方案》、《教师教学评价细则》、《撮镇中学关于加强青年教师培养的实施意见》、《撮镇中学教师业务量化考评实施办法》,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教学活动。
通过以上举措,既规范了教学秩序,也规范了教学行为,使规范管理的理念深入教师心中,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在实践中进行一步得到了完善,教职工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有了显著增强,教学管理水平也得到了一定提升,各项工作的开展有了更好的制度保障。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0年10月~11月)
召开课题结题总结工作研讨会,回顾分析课题研究的得与失,汇编教师《论文集》、《案例集》,整合研究材料,拟定结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经过一年多的课题研究与实践,我校结合实际,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系统校本教研制度,使校本教研活动初步达到了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目标,提升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初步探索出一套在加强校本教研基础上,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模式。
1.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得到了健全。
在制度建设中,我们废弃不适合学校发展要求和实际工作需要的管理规章制度,重新制定了多项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制度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如《撮镇中学教科研工作制度》、《撮镇中学教师量化考核实施细则》、等。
这些制度的修订及出台实施,强化了教学过程的管理,优化了目标管理责任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在教师工作考核项目上我校实行工作量化考核机制,做到了教师考核公开化,岗位职责透明化。
2.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明显得到了提高。
一年来,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的认识提高了,对工作的态度明显认真了,教师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一大批青年教师在市、县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其中在2009~2010学年度,陈海霞、朱其勇、高清虎、谢发权、施婷婷、梁丽丽、姜永建、徐玲等8老师获肥东县教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周晖等11位老师获二等奖;计承寒等13位老师获三等奖;近百篇教师论文在国家、省、市、县等刊物中发表或获奖。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批中青年教师在合肥市拔尖人才许业所校长的带领下,在课题研究和教学管理年活动中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杨开清、曹俊、彭其林、金仁慧、马永红、黄忠文、梁丽丽姜永健等8位教师获“合肥市首届骨干教师”称号;杨开清、曹俊两同志还获得了“肥东县首届名教师”称号。
王菲同志获“合肥市优秀教师”称号;王海啸、吴海军等16位同志获“肥东县优秀教育工作者或优秀教师”称号;许业所、张维豪、汪永国、牛和安等40位同志获“撮镇镇优秀教师”称号。
陈斌、张荣等12位同志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知识竞赛中表现突出,获奖人数和次数逾百人次。
《有效教师》课题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也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0年获合肥市高考综合评价三等奖、肥东县初中教育教学管理综合评价优异奖、肥东县高中教育教学管理综合评价优良奖、文学社《芳草》获国家优秀校园期刊、学校工会获合肥市教育部门先进组织称号等,赢得的社会的广泛赞誉。
3.一学年来,我校根据学生的实际,在学校现有资源及设施有限的客观条件下,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每天下午课外活动,十几个球类操场和学校的运动场上到处都是充满朝气的健康的身影,这些活动的开展强健了学生的体魄,磨练了学生的意志,砥砺了学生的品格。
学校还创造条件,对传统的体育优势进行了发挥;体育组克服了许多困难,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检测,并将检测数据报送了国家教育部;数学、化学、物理竞赛、迎新年文艺表演等活动不但检验了同学们的知识水平,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能力;诗文朗诵竞赛、《芳草》文学社征稿等活动既陶冶了同学们的情操,也培养了同学们的审美观。
这些活动的开展,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锻炼了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了才干,体验到了充满欢乐的生活情趣;同时这些活动也丰富了校园文化,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使学校更有凝聚力。
七、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一学年来我校在课题研究和“教学管理年”活动开展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还是存在一些需要我们今后努力去改进与提高的地方,主要表现为:
1、课题研究活动开展有待更全面、深入。
从开展的活动来看,存在个别教师对活动重视不够,认识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有极少数教师不能及时完成学校布置的研究任务。
2、对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研究解决的方式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管理工作还应该向更高层次上延伸和发展。
3、学校还要加大力度加大投入培养青年教师。
切实把建设一支素质一流、师德过硬、业务精良的师资队伍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不断增强学校的凝聚力,不断增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
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坚定不移地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牢牢把握质量这条生命线,以“教学管理年”活动为契机,针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教学和管理工作,坚持教育教学管理精细化,管理模式科学化,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把《有效教师》的课题研究继续推向深入,形成促进本校教师有效发展的管理机制,探究促进本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为教师的终身学习和专业素质的发展提供保障,进而推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