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6618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功能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多功能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多功能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多功能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多功能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多功能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x

《多功能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功能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多功能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x

多功能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策划书

第一章项目总论

1.1项目简介

(1)项目名称:

陕坝镇中南渠村多功能文化广场建设项目

(2)项目申报单位:

陕坝镇人民政府

(3)项目建设单位:

杭锦后旗塞上园旅游度假有限公司

(4)项目负责人:

钱达楞太

(5)项目建设地点:

陕坝镇中南渠村

(6)项目建设期限:

2012年1月——2012年12月

(7)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1.2项目建设依据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其中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

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

为此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惠农扶持力度,使新农村建设尽快达到“村富、家美、人和、民乐”,实现村庄美化、亮化、绿化、和谐整洁。

《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以农村基层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改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建设和改造文化服务网络。

完善城市社区文化设施,促进基层文化资源整合和综合利用。

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以多种形式进入文化产业领域,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2.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230万元,其中:

文化广场硬化4000平米,投资60万元,设备购置32台套,投资166万元,项目前期费用工程设计费4万元。

3.资金来源与筹措

项目总投资230万元,其中项目建设单位自筹160万元,申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70万元。

 

第二章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建设背景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精神,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经过5年努力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针对中南渠村实际,对陕坝镇中南渠村文化广场及街区道路建设,真正解决了农民群众活动无场地,出行行路难的问题。

使我村文明程度和农民整体素质整体提高,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内蒙古自治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

“十二五”时期,内蒙古将以建设民族文化强区为目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努力将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一是加快发展文化事业,着力构建覆盖城乡、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以农村牧区为重点,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自治区、盟市、旗县、苏木乡镇、嘎查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使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均达到99%以上。

要采取多种措施,繁荣活跃农村牧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2.2建设必要性

2.2.1繁荣农村文化活动的必要性

中南渠村原先的文化活动设施和场地缺乏,一直以来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都是借助于学校的场地进行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本村文化事业的繁荣,群众的业余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严重阻碍了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随着各项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新建文化小广场,硬化街道一直是全村人民群众期盼的,同时文化广场的建成将极大地推动全村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繁荣、健康发展。

随着经济的日趋繁荣,全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面加快,各地区彰显文化底蕴的大剧院、大歌厅有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正在成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经济崛起的标志。

与此同时,广大的农村牧区文化广场娱乐设施严重缺乏,特别是在偏远农村牧区,公共文化娱乐设施设备缺乏的情况更加严重,迫切需要加以解决。

2.2.2文化广场是展示了本地特有的文化的有效载体

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社区文化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社区文化成为新农村文化的主要阵地与载体。

采取分社区建多个广场的形式,使广场文化与社区文化建设融为一体,真正使广大群众享受到政府的公共设施和文化福利。

广场的文艺演出、健身活动和体育活动将促进和推动社区文化的建设。

农村文化广场应成为农牧民活跃地方文化的舞台,成为现代文艺贴近时代、贴近群众的大舞台。

乡镇广场文化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形式,传播着健康文明的思想内容,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高尚审美趣味的熏陶,既培植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也展示了本地特有的文化现象。

综合分析社会各方面因素,新农村广场文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具有美好而广阔的前景。

2.2.3文化广场是文化旅游企业参与文化建设的切入点

广场文化使本地传统文化产品从广播电视报刊上走到人们的前面,亲切自然,真实可信。

同时文化旅游企业可借助文化形式宣传经营理念和产品优势是投资少、见效快、易于被群众接受的方式。

从广场文化活动来看,企业文化逐渐从不引人注意的角落走向众人瞩目的前台,成为受群众欢迎的热点。

随着广场文化的日趋多元化、经常化,政府职能部门将逐渐退出,在没有行政干预的情况下,企业文化将更加生活跃、丰富多彩,成为广场文化发展的核心。

2.2.4文化广场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新的资源

文化广场是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广场构成了广大群众健身、休闲、娱乐的一部分,春夏秋冬,广场都可以成为调节大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而广场文化的连续与持久,又形成了城乡良好的审美文化生态。

广场文化作为一种公共的群体行为,它依靠良好的审美文化生态,不仅是展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风貌,更重要的是它的创造作用,因为它可塑造和优化大众的群体文化人格。

乡镇广场文化是当代新农村大众文化表现最突出的一种形式,它虽还不成熟,但却深为大众所喜爱、所接受,它由地方政府推动,由民间文化参与,是政府与民间互动的结果。

它的文化价值、美育价值以及文化产业价值等应加以高度重视与开发,使其能真正成为新农村文化的新资源,体现出新农村的个性与文化品格。

2.2.5农村居民生活中共同的文明乐园

新农村广场文化正以其前所未有的态势蓬勃发展,遍布乡镇村落,联系着千家万户,无论是鹤发童颜的老人,或是朝气蓬勃的青年、还是稚气未脱的小孩,都是广场文化的“生力军”。

影响着亿万农民群众的精神世界。

它以自身独特的魅力,焕发农民的精神,陶冶群众的性情,极大地丰富和满足了农民群众精神的需求。

乡镇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美好前景,它必将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人们道德文化修养的提高,而不断增加色彩和活力,成为新农村建设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共同的文明乐园。

 

第三章项目建设单位及建设地点概况

2.1建设单位概况

项目建设单位为杭锦后旗塞上园旅游度假有限责任公司,于2009年注册,注册资金500万元,法人代表钱达愣太。

公司为民营股份制公司,股东2人,主要经营旅游项目和与旅游项目相关的项目开发、房地产项目开发等,现有员工104人,固定资产约5000万元。

项目建设单位为杭锦后旗塞上园旅游度假有限责任公司位于中南渠村辖区内,塞上园旅游度假村旅游区在中南渠村三社辖区,该旅游区已建成部分主体工程,并已投入试运行。

2011年收入500多万元。

2.2建设地点概况

项目区所在地陕坝镇中南渠村三社,距陕坝镇城区3km,距陕磴二线公路1km,距陕磴一线公路1km,有小油路与主干线相通,交通十分方便。

地理位置:

北纬40°50′33.06″,东经107°08′18.31″,海拔高度1038m。

全村共有13个村民小组,671户,2551人,耕地面积7200亩,人均耕地3.5亩,全村蔬菜种植面积达4000亩,存栏优质奶牛860头,基础母羊3600只,建有奶站4座,脱水菜厂2个,农副产品流通服务公司6家。

蔬菜、奶牛、肉羊、农副产品流通是该村的主导产业。

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近元,是杭锦后旗1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引领村之一和巴彦淖尔市唯一的区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该地区地势平坦,表层0—60cm为壤土,基地为粘土,承载性较好,可以满足项目建设要求。

中南渠村地理环境优越,区位优势明显,物产比较丰富,工商业较为发达。

改革开放以来中南渠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农民人均收入近10000元。

中南渠村有着丰富的人文和历史资源,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强烈渴望,文化发展的底蕴浓厚。

奠定了群众文化的基础。

但因为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原因,中南渠村现在还没有文化设施,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新建文化小广场已经迫在眉睫。

 

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

4.1项目建设规模

项目建设多功能文化广场4000平米。

4.2项目建设内容

硬化文化广场4000平米。

配套健身、娱乐、体育设备32台(套)。

表4-1工程建设内容一览表

序号

建设项目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土建工程

混凝土

平米

4000

1.1

广场硬化

混凝土

平米

4000

2

设备配套

32

2.1

室外小型健身器材

国产

20

2.2

室外中型游乐健身器材

国产

9

2.3

照明设备

1

2.4

室外LED大屏幕

4×2.5m

1

2.5

露天演唱音响影视设备

1

 

第五章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进度安排

5.1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230万元,其中:

文化广场硬化4000平米,投资60万元,设备购置32台套,投资166万元,项目前期费用工程设计费4万元。

表5-1项目建设总投资估算表单位:

万元

序号

投资项目

单位

单价

数量

金额

总计

230.0

1

土建工程

0.015

4000

60.0

1.1

广场硬化

0.015

4000

60.0

2

设备购置

32

166.0

2.1

室外小型健身器材

0.4

20

8.0

2.2

室外中型游乐健身器材

16.0

9

144.0

2.3

照明设备

3.0

1

3.0

2.4

室外LED大屏幕

6.0

1

6.0

2.5

露天演唱音响影视设备

5.0

1

5.0

3

广场工程设计费

4.0

5.2资金来源与筹措

项目总投资230万元,其中项目建设单位自筹160万元,申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70万元。

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全部用于文化广场设备购置。

表5-2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方案单位:

万元

序号

投资项目

金额

中央财政补助

项目单位自筹

%

总计

230.0

70.0

160.0

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