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名著选读复习资料11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6270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复习资料11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复习资料11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复习资料11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复习资料11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复习资料11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复习资料11页.docx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复习资料1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教育名著选读复习资料11页.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复习资料11页.docx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复习资料11页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复习资料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

“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一.孔子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

“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中国古代私学创始人。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

“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

“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思想学说和他的事迹,弟子们各有记录,后来编成一本书,名为《论语》,这是研究孔子教育思想的最重要的材料。

《论语》共二十篇,三百六十章,论其总字数不出一万六千四百多字。

1.教育对象(教育方针)---有教无类。

2.教育的作用:

(1)教育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立国治国三大要素之一(三要素:

劳动力,发展生产,进行教化和发展教育事业.)

(2)孔子对教育对人的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持肯定态度。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7.论教师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哥白尼、牛顿、达尔文、培根、阿奎拿、伏尔泰、康德。

四书:

《大学》、《中庸》《孟子》、《论语》(考试哦)

五经:

《诗书》、《礼记》、《尚书》《周易》、《春秋》(考试哦)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二.孟子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邑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雄辩家。

儒家代表之一,其弟子将孟子言行记录成一书。

该书反映孟子的主要教育主张,是后人研究其教育思想主要文献。

孟子持“性善论”,在他看来,人性中自然包含着符合“仁,义,礼,智”的善端,为此,他积极的游说诸侯国君,施行“仁政王道”以消去战争,使百姓归顺,致天下太平。

思想概况

(1)人性方面:

“性善论”---仁,义,礼,智。

(2)政治方面:

提出“仁政”:

?

亲民‚用贤良ƒ尊人权4.同情心5.杀无道之者。

1.道德规范:

“四心”----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2.教育作用:

凡有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使然,泉之使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3.教育的目的:

“明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4.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5.用心思考: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矣。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6.学问之道:

求其放心。

7.因材施教。

3.荀子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荀,孙同音。

汉人也尊称为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政治家,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

《荀子》一书,经东汉刘向校订为32篇,其中6篇为弟子撰录,是研究和了解荀子教育思想主要文献。

思想

1.天道观:

认为天是客观存在于大自然,否定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

2.认识论:

虚壹而静

3.人性论:

提出“性恶论”。

4.礼论:

认为社会政治思想观念,要以“礼”。

为核心。

5.教育观:

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劝学》

《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又名《劝学篇》。

劝学,就是鼓励学习。

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

前一部分,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

1.中心思想:

学不可以已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体现行动与学习重要性。

3.学习积累重要性: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学习态度: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读四书五经重要性;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4.《礼记》

《礼记》是儒家重要典籍之一,主要记载了先秦时期的典章制度及冠、婚、丧、祭、宴、享、朝、聘等礼仪,反映了先秦时期儒家的政治思想、为人处世的准则以及社会生活礼节方面的要求;同时《礼记》记述了古代的学校的制度、人才选拔、教学内容及方法等,尤其反映了先秦儒家的礼教思想,在古代教育发展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礼记》论及教育的最主要篇章是《学记》、《乐记》、《大学》、《中庸》

《学记》

是《礼记》的第十八篇。

《学记》总结了儒家私人教学中的经验,同时也记载了西周官学中统治阶级关于学校教育的一些重要措施。

它对教育的作用与目的、学校制度、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作了系统的阐述,是研究中国古代教育的一份十分宝贵的资料。

1.教育的作用与目的:

君子民成俗,其必由学(译文;君子如果想要教化人民养成良好的风俗,他一定要从教育入手。

)和“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2.教育制度:

(1)学制《学记》中记载了“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各类学校

3.年级;《学记》中说: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4.教育和教学原则:

、启发性原则、豫时孙摩原则、藏息相辅原则、教学相长原则、

5.教学成功四因素:

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关而善之谓摩(意思是说,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先预防;抓住时机叫做及时;教学内容多少、难易,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叫做顺应;鼓励学生相互切磋商量,叫做观摩)

6.教学失败的原因:

发然后禁,则杆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意思是说,如果等到事情发生以后才去禁止,就会费力,甚至不易克服,错过了学习的时机,虽然经过艰苦的努力,仍然难以成功;教学杂乱无章、不循序渐进,便不能取得效果;一个人学习,不与同学切磋,见闻就不广,不利于学习;交友不慎,必然会违背教师的教诲,经常和不正派的同学在一起谈论不正经的事情,也会荒废学业)

7、教学方法:

讲述法、问答法、练习法、

8.论教师

(1)关于尊师: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意思是说,教育工作中,最难得的是尊重教师。

因为尊师才能重道,重道才能使人专心求学.

(2)关于择师的条件:

《学记》认为:

“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

又说:

“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

记曰:

三王四代唯其师,其此之谓乎!

”意思是说,能当教师才能当官长,能当官长才能当君王,教师是一种可以从他学习统治权术的人,这些都说明选择教师不可不慎重。

(3)关于教师的作用:

《学记》说:

“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

教师是教育人的,能教导人民以“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使广大民众能遵守教师所宣讲的封建伦理道德,从而维持社会秩序,巩固统治者的政权;教师又是培养国家所需要的人才的。

9.学生有四失;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乐记(节选)

1.乐教的三个作用:

道德教育、音乐知识、情感知识

2.乐的作用:

礼节民心,乐和民声

3.“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

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大学(考试哦)

1.三纲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目的,宗旨)解释哦

2.八条目: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关系?

解释哦)

3.修身的重要性:

君子先慎于德

4.做君子的途径:

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中庸

1.中庸的度;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2.做人的原则: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3.学习过程五步骤: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5.董仲舒

董仲舒(前179-前104)西汉广川人,著名儒家经学家,教育家。

教育思想

1.《举贤良对策》与三大文教政策:

(1)独尊儒术,罢黜百家

(2)开设太学,改革选士制度(兴学校,以养士)(3)重视选举,以选用人才

2.教育的作用:

(1)人性论:

“生之自然之资谓之性”“性者,质也”“任气”

“贪气”

(2)“性三品说”把人分为:

圣人之性(毋须教育);中民之性(教育的主要对象,教育起决定性作用);斗霄之性(刑法制约)

3.论道德教育:

(1)德育是立政之本;

(2)以“三纲五常”为核心(三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

仁,义,礼,智,信);(3)道德的修养与方法:

?

以仁安人,以义正我‚勉强行道ƒ明于性情©必仁且智

4.教育原则:

圣化;勉强努力;博惯多连;专一心静

6.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内南阳人,祖籍昌黎,世称昌黎先生,唐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哲学家,思想家。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在教育方面,韩愈认为,求学的目的应是“至于古道”他提倡“文以载道”,明确要求士人学子加强儒家仁义道德的学习与践履。

教育思想

1.教师论:

(1)教师的任务(作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教师的标准:

凡是具备了“道”和“业”,就可以为师了。

(3)师生关系: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圣人无常师”“不耻相师”。

2.教学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7.朱熹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南宋理学家,教育家,理学的集大成者。

白鹿洞书院

教育思想

1.论幼儿教育

2.德为先:

道德修养的方法,持敬是穷理之本。

3.律为行

4.乐为归(学习要以喜欢,兴趣和自愿为前提)

5教学方法:

时习与温故知新;适时的启发;从日常生活中进行教学;教人可序;教学要专一,有不可间断;教学要培养意趣;教学要细立课程;教师只做一个领路人。

6.读书方法:

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7.学习的顺序: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8.修身原则;言忠信,行笃敬-----

9.处世原则: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10.接物原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王守仁

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

名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军事家和教育家。

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

明确提出,“心即理”、“志良知”和“知行合一”主张。

教育思想

1.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论;

(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原是一个工夫;

(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销行以为知

(3)德育方法?

静处体悟‚事上磨练ƒ省察克治

2.顺导性情,的童蒙教育论

(1)顺应性情与鼓舞兴趣

(2)自求自得与独立思考

(3)循序渐进与因材施教

9.黄宗羲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世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史学家,教育家。

主要著作有《名儒学案》《宗元学案》《明夷诗访录》《四明山志》今人编为《黄宗羲全集》。

1.主张经世致用和擅长史学的学术风格。

2.‘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著名论点,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被称为是“一部划时代的民主主义思想专著”

3.黄宗羲认为学校不仅应具有培养人才改进社会风俗的职能,而且还应该议论国家政事,“公其非是于学校”

4.黄宗羲他深刻揭露了科举制度的危害:

第一,“科举盛而学术衰

第二,“举一先生以废百”第三,“陷溺人心”,败坏学风。

9.颜元

颜元(1635-1704)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清初儒家思想家,教育家。

“颜李学派”创始人。

教育主张:

1.批判传统教育;

2.抨击八股取士;

3.教育内容:

强调“六艺”之学;

4.教育方法:

强调“习、行”教学;教育方法:

远其志而短其节;因其材而专其业;少读书而多习行;慎批评而重奖励;重视劳动教育

5.重视劳动教育

6.教育思想:

实文、实行、实体、实用

7.课程设置:

六斋建制

8.教育目的的双重性:

实效性?

培养体用兼全,德才兼备的“通儒”‚培养经世致用,各专一艺的“专才”

10.张之洞

张之洞(1837~1909)是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晚清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实业家。

字孝达,号香涛,直隶南皮(今河北交河县)人。

1、“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思想,是说教育首先要传授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

2.主张天下广设各级学堂

3.主张设立工农兵学商等各类学校

4.提倡留学教育

5关于师范教育;

(1)重视教育类和教师技能类课程,突出师范性;

(2)附设小学堂,以利师范生实习;(3)规定师范生享受免费待遇,以使人羡慕;(4)规定师范生毕业后最低从教年限6年.

11.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史学家,文学家,政治活动家,文学家,启蒙思想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论师范》是中国教育史上首次谈论师范教育目的的书。

师范教育的目的:

1.强化教师作用;2.提高教师素养

教育思想概况:

1.倡导教育救国,教育兴国;(教育目的:

救亡图存,培养新民。

2.主张废科举,改革封建教育制度;

3.主张建立近代学习教育制度,高度重视师范教育和女子教育;

4.提出培养“新国民”的教育目标。

新民即自主,自立,自治,有新思想新道德新精神。

应该具备:

(1)进取冒险精神

(2)顽强的毅力(3)独立的人格。

十二·蔡元培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子民,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著名革命家、教育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教育思想:

1.五育并举:

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等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2.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高等教育思想。

3.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思想。

“尚自然、展个性”是蔡元培针对封建教育无视学生的特点,违反自然,压抑、禁铟、束缚个性而提出的教育主张。

4.北大教学方针:

思想主义,兼容并包。

5.大学性质:

研究高深学问之地。

13.陶行知

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治,又名知行,安徽歙县人。

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国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国民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教育思想:

1.普及大众教育.是陶行知毕生大部分精力奋斗的目标。

普及教育首先要打破学生关,其次,要打破先生关。

再次要打破课堂关,第四要攻破课本、纸笔关。

第五要攻破学校关.第六要打破人口关.第七要有立法保证,“劝导与强迫并行”.

2.生活教育思想.生活教育思想包括三个有机联系的部分: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3.创造教育思想。

4.提出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需要“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

14.晏阳初

晏阳初(1890-1990)原名兴复,又名遇春,字阳初,近代教育家,中国平民教育家,乡村建设家。

1943年,作为唯一的一位东方人与爱因斯坦,杜威等十名学者并列,被授予为,当代世界具有革命性贡献的伟人。

针对中国农村的“愚,贫,弱,私”四大基本问题,提出了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来治疗,并运用学校式,家庭式和社会式三大教育方式来实现乡村平民教育。

教育运动:

1.1920年,全国识字运动;

2.1920年,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地点:

长沙)

五个结合:

1.教育与农民生活、乡村建设相结合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科学与农村实际相结合

4.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

5.个体与集体相结合

16.杨贤江

杨贤江(1895-1931)字英父(英甫)浙江余姚人,近代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说明了教育的本质和功能,分析中国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揭示了教育的时代性和阶级性。

主张对青年进行全人生指导。

杨贤江一生其遗著今人汇编为《杨贤江全集》其中《新教育大纲》1930年出版了,被予为近代中国马克思教育理论的开山之作。

外国编

1.柏拉图

柏拉图(前427-347)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

与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三个里程碑。

主要著作《理想国》、《法律篇》。

主要教育思想:

论国家管理教育、论学前教育、论普通教育、论高等教育

教育目标:

普遍目标---培养国家统治人才,哲学王-军人(武士)-农民及手工者;最终目标:

了解理念世界,养成人们善的理念。

1.教育观:

(1)建立完整的教育体系,强调学前教育,3-6岁由母亲和保姆抚养。

7岁后学习读、写、算、骑马、枪、射箭;20-30算术、几何、天文、思考能力;30岁后学习辩证法35岁有可能成为哲学王。

2.学习阶段:

学前教育阶段3-6;普通教育阶段16-20培养学生情感和道德;高等教育20-30;

3.教育方法--提问法

4.体育教育---妇女体育。

考试哦:

四艺指---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2.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

其著作构成了西方哲学的一个广泛系统(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与哲学)被恩格斯誉为古代西方“最博学的人物”。

其教育思想则见于《政治学》一书。

《政治学》写于公元前1326年,共有八卷一百二十章。

第一、二卷主要讨论国家、城邦、政府的主要理论;第二卷,批判政治制度、取消家庭财产、私人主张;第四五六卷,大概讲国家,论述现实中政治与政体;第七第八卷,理想意识中的人口、变革原因,防范措施

1.国家起源:

基于人的本性。

2.成为善良贤明人的三种途径:

本性、习惯、理性。

3.理性划分:

实践的理性和思辨的理性

4.教育的顺序:

从身体的训练到情欲的训练再到理智的训练。

5.教育的目的:

教育要培养自由而高尚的情操。

6.论音乐与文雅教育。

亚里士多德非常重视音乐教育。

3.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1592-1670)捷克教育家。

主要著作有《大教学论》(1939年著名翻译家傅任敢将其翻译成中文)、《母育学校》、《世界图解》等。

4.洛克

洛克(1632-1704)英国哲学家、教育家,近代英国经验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

主要著作有《政府论》、《人类理解论》、《教育漫话》(1937年傅任敢翻译)。

教育思想:

1.教育目的:

提倡“绅士教育”认为教育应培养“绅士”具有德行、智慧、教养和学问四种品质。

2.培养途径:

良好的家庭教育

3.内容:

(1)德育:

及早实践;及早管教;榜样示范;理论说服;奖惩得宜

(2)智育

(3)体育

5.卢梭

卢梭(1712-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

主要著作有《爱弥儿》、《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仟悔录》。

卢梭将教育遵循的自然思想发展为“儿童中心说”被公认为西方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教育思想

1.教育要顺应自然;

2.教育要培养自然人(教育目的);

3.教育要注意人的年龄特征。

考试:

总结自然教育理念

6.康德

康德(1724-1804)德国哲学家、教育思想家,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

1.道德要求:

德行、义务、至善

2.教育目的:

教育旨在均衡的发展人的自然禀赋。

3.儿童(特别是学童)重要三条品格:

服从、诚实、合群(注意顺序)

4.1781-1790,出了三本书:

《纯理论批判》1781;《实践理论批判》1788;《判断力批判》1790

7.裴斯泰洛齐

裴斯泰洛齐(1746-1827)瑞士教育家。

著作《林哈德和葛笃德》、《葛笃德如何教育她的子女》。

几个重要的时间:

1781年写成第一部教育小说《林哈德和葛笃德》:

1800《葛笃德如何教育她的子女》;1827《天鹅之歌》

教育思想

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1.教育内容:

德育、智育、体育

2.教育目的:

发展人的天性。

教学理论:

?

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心理学化”;

‚要素教育论

(1)德育:

目的-发展儿童对人们的爱

内容:

提倡自然的宗教。

要素:

“母亲”儿童对母亲的爱。

方法:

示范和练习

(2)智育:

任务:

发展智力

要素:

数目、形状、语言

方法:

观察、模糊

(3)体育;目的:

强身健体

作用:

发展体力,发展道德和人格的形成。

要素:

各个关节的运动能力。

方法:

循序渐进。

8.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1776-1841)德国教育家,哲学家。

主要著作《普通教育学》1806、《教育学讲授纲要》1835

教育理论体系:

管理学、教学论、训育论

1.管理伦:

(1)意义:

为教育学提供条件。

(2)性恶论思想

(3)管理方法?

威胁‚监督ƒ权威与爱

2.教学论:

(1)教育性教学(强调了在教学中必须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2)教育性教学启示:

?

有意识渗透品德教育‚教师必须注意正确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

(3)多方面兴趣理论:

经验的兴趣,思辨的兴趣,审美的兴趣,同情的兴趣,社会的兴趣,宗教的兴趣

(4)教学四阶段:

清楚、联想、系统、方法

3训育论:

(1)目的:

通过训育形成性格造就忍耐精神

(2)种类:

偶然训育和连续训育

(3)作用:

防止狂热

(4)阶段:

道德判断、道德热情、道德决定、道德自制

(5)方法:

陶冶、压制、强迫、惩罚、赞许

9.福禄培尔

福禄培尔(1782—1852)德国教育家。

代表作《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

1816年首次创办“德国普通教养院”的学校;1837在勃兰根堡开办一所幼儿教育机构,1840年定名为“幼儿园”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诞生,福禄培尔被誉为“幼儿园之父”

教学内容:

1.论教育与人的发展

2.论学校教育

3.论学前教育(宗教、自然常识与教学、语言、艺术)

教育原则

1.统一于上帝原则

2.顺应自然原则

3.发展原则

4.创造的原则

10.斯宾塞

斯宾塞(1820-1903)英国哲学家教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思想家,科学教育代表人。

其代表作是《教育论》全书包括四篇论文《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答案是:

科学)、《智育》、《德育》和《体育》。

教育目的:

“为我们完满生活做准备”

教育的合理次序:

准备直接自我保全的教育--准备间接自我保全的教育--准备做母亲的教育--准备做公民的教育--生活中各项文化活动的教育

11.乌申斯基

乌申斯基(1824-1871)俄国教育家,俄国教育科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国教师的教师”。

其代表作是《人是教育的对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