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贷款背景原因以现状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6199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企业贷款背景原因以现状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小企业贷款背景原因以现状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小企业贷款背景原因以现状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小企业贷款背景原因以现状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小企业贷款背景原因以现状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企业贷款背景原因以现状论文.docx

《中小企业贷款背景原因以现状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企业贷款背景原因以现状论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企业贷款背景原因以现状论文.docx

中小企业贷款背景原因以现状论文

 

中小企业贷款的背景原因以及现状

 

1.绪论

1.1研究背景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0%,我国经济总量,税收收入有近半成来源于中小企业,同时,中小企业也提供了近八成的就业岗位。

中小企业成了各国经济的基础和社会经济中最活跃的因素,成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繁荣稳定的重要因素。

但是,我国每年都有30%左右的中小企业倒闭,而其中约60%的是因为贷款、融资难得不得解决所导致的。

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中小企业贷款难已经成为了世界难题,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资金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维持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

由于中小企业在规模、管理等方面的差距以及内部的竞争,将使企业在资金筹集竞争中长期处于不利地位,资金的流动缺口将长期存在。

作为金融资源的供给主体,我国中大型银行机构企业客户长期以来主要以大企业为主,金融危机爆发后,应国家货币政策的要求,在对中小企业贷款比重上有所增加,但细分来看。

给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例并不高,从01年到08年金融机构短期贷款情况来看,个体、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贷款仅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的大约4%—5%左右。

中小企业虽然占我国企业的90%以上,却普遍面临着严重的信用问题。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比重较小,信用基础不足,投资时间短,使得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大,融资信用低。

同时,近年来,存款准备金率上升迅速,中小企业想找银行贷款也贷不到,在这些背景情况下,中小企业只能慢慢的寻求出路。

1.2研究的意义

全面分析中小企业的信用发展状况,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一套科学、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技术和方法可以使贷款银行、担保机构准确地判断出信贷企业的信用状况,为银行和担保机构对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和信用担保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和保证。

因此,研究在这个背景下的中小企业信贷问题,对于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摆脱融资困境、不断发展壮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3研究内容和采用的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中小企业信用状况和贷款、融资问题。

全面分析中小企业的信用发展状况,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对中小企业信用评价问题的研究主要采用:

(1)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本文通过对影响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设计指标体系。

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的信用评级。

(2)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

本文是在对信用评价的一般理论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以此为指导,克服传统信用评价系统的不足,构建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利用综合评价模型在上市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中的应用,并采用实例分析其有效性。

(3)采取归纳总结比较的方法,对相关信用评价模型及方法优缺点进行了评价。

(4)实例分析法。

本文运用前述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进行了实例分析,验证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及优劣。

2.中小企业贷款的背景、原因以及现状

2.1中小企业贷款的背景坏境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生力军,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县域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贷款难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也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热点。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不是暂时现象,而是历史上一直没有解决的难题。

当前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并非单纯的融资困难,既是其经营出现困难导致资金紧X等现状的反映,也是现阶段我国乃至全球经济调整中诸多矛盾的综合体现,其中金融制度的“麦克米伦缺欠”(麦克米伦报告)是重要原因;此外,金融危机导致中小企业原本存在的影响其获得贷款的问题更趋严重,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效果尚未明显显现,且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存在又影响了政策的效果。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如果不能有效传导,就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应着力解决政策的传导问题,同时这些问题单靠货币政策不能完全解决,还需要其他支持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政策配合。

中小企业自身也需要加快转变粗放发展模式,适应结构优化要求。

2.2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1.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存在的内部原因

由于中小企业的自身不足,在发展中遇到了种种障碍,尤其是融资情况不容乐观。

虽然存在许多融资的手段,如:

发行股票、发行债券、融资租赁;但是都不能真正的起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以中小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企业为例,在2000年我国乡镇企业增加值占GDP的30.1%,而乡镇企业得到的贷款却只占全社会贷款总额的6.1%——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难由此可见一斑。

那么,真正影响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的原因在哪里呢?

从企业的自身来看,主要是因为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企业本身的信用不足。

(1)银企之间的信息处于不对称状态

中小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银行往往处于信息弱势,而中小企业则处于信息优势,银行和中小企业的之间的这种信息状况,就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

中小企业在企业经营方面比银行掌握着更多的信息,从而占有优势。

他们有可能利用这些信息上的优势,在事前的借贷合同谈判中隐瞒不利事实,或在事后的资金使用过程中违背借贷合同的相关条款而损害银行的利益,使银行承担过多的风险。

银行对客户是否发放贷款、投入多少贷款,主要是取决于对客户财务指标等数据信息的分析和判断。

由于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账目,有的企业甚至存在多套报表现象,且不能执行正规的财会制度,财务数据失真,有的为了获得银行贷款,想方设法与会计师事务所串通,美化报表,向银行提供虚假的审计报告,增加银行辨别信息的难度。

据农行调查的数据显示,80%的中小企业往往做三本账,一本给税务局,一本给银行,一本自用。

由于银行无法甄别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程度,只好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采取谨慎态度,如果一旦这些企业不按期还款,甚至恶意拖欠银行贷款,或者通过破产的方式来逃废债务,那么对银行来说损失是重大的,银行也就不愿意冒这个风险给这些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因此,企业就会对中小企业实行“信贷配给”,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信用良好、信息充分的企业得到了贷款,而信息不充分且信用度较差的中小企业不能得到贷款,其融资难的问题就更加加剧。

(2)企业自身信用的不足

在目前中小企业主要资金来源于银行的条件下,企业自身信用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其获得银行贷款能力的大小。

中小企业信用不足是先天性的,体现在它的资产信用、信用等级以及企业信用档案记录的缺乏等方面。

(3)企业自身资产信用的不足

我国企业的资产信用严重不足,由于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固定资产少,有的甚至是租借过来的,因此在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时,根本无抵押物可言。

目前全国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平均在70%左右,换句话说就是企业所有者权益只占资产总额的30%。

这就意味着,企业以30元的自有资金,从银行和其他渠道得到了70元的借款。

如果再扣除抵押贷款时的折扣,企业真正得到的银行贷款是非常有限的。

如果按照现行的贷款标准,以我国目前企业的资产信用,根本不大可能得到所需的贷款资金。

(4)企业自身的信用等级不高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等级普遍不高。

据调查,我国的中小企业50%以上的财务管理不健全,信用等级60%以上都是3B或3B以下,而银行的放款对象80%集中在3A或2A类企业。

银行可以因为企业的信用等级不够而拒绝贷款。

(5)企业违约现象严重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私人所有,部分企业家信誉意识不高,致使企业在获得银行贷款后,出现一系列违约的现象。

在中国人民银行对县级等中小企业贷款发放情况的调查中发现,银行未批准贷款的首要理由为:

企业信用方面存在问题,如欠息、逾期贷款、逃废债务、挪用贷款等共占23.6%。

另据调查显示,企业信用状况好的东部省市如XX、XX、XX等省市企业获得贷款的比率大,贷款满足率为74%。

而中西部企业,经营状况差,信用水平低,获得贷款的满足率低。

更有数据显示,在我国某些地区的中小企业的贷款违约比例达20%-30%。

2.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存在的外部原因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除受上述因素制约外,我国特殊的经济体制也制约了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

信用制度的缺失、信用担保体系的不完善、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缺乏和金融体系的结构缺陷都影响了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

以下就这几个方面的原因做个简单的分析:

(1)信用制度的缺失

社会信用制度是指维持社会信用活动正常进行的外部约束机制。

一个有效运行的金融市场,离不开信用制度的支持。

有的观点认为,中小企业融资更依赖于软性信息,软性信息由信贷人员在对企业贷前调查和贷后监督中获取,且不易传递,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对中小企业融资意义不大。

其实硬性信息和软性信息都存在于中小企业的融资之中,只是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哪种信息表现的更为突出而已。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进步和信息成本的降低,现代信贷技术也就更倾向于利用硬性信息。

信用制度建设对于中小企业的信贷意义非常重大。

由于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关键阶段上,信用制度发育明显不足。

计划经济时期不需要一个发达的社会信用体系,主要依靠行政管理实现对交易主体的约束。

在经济改革的过程中,很多中小企业已经演变为市场活动主体,但约束其交易和市场行为的基础设施却远远跟不上中小企业改革的步伐。

中小企业的发展和融资,已经向社会信用体系提出了“制度需求”。

也就是说,社会信用体系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制度供给”滞后现象。

在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同时,社会信用体系并未同步发展,对包括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在内的市场体制产生了不利影响。

(2)信用担保体系的不完善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由于缺乏健全的信用担保体系的支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信贷融资的水平。

对于这一问题,我国明确提出了“要加快建立以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要对象的信用担保体系,创造融资条件”,在1999年6月,国家经贸委发布了《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指导意见》,并确定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作为突破口,随后我国许多城市相继建立了信用担保机构,为一些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担保服务。

然而由于我国的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成熟的经验和充足的资金来源,信用担保机构本身就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大多以乡镇或县为单位,起点较低。

一般的担保机构由政府直接投资或间接控制,因此担保机构缺乏一定的自主性。

此外,担保机构多数为盈利性机构,它们除了收取高额担保费(有的以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50%收取手续费)和保证金外,甚至要求企业提供反担保,这无疑增大了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的难度。

而近几年建立的担保机构大都处于放空状态,据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中小企业金融制度调查报告显示,中小企业从未申请过信用担保的占了76.4%,向四家申请的仅占了0.1%,担保机构实质上根本没发挥作用。

信用担保机构组织的不规X也导致了整个信用担保体系的不完善。

一个完整的担保体系应由全国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省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地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三个层次构成。

而我国信用担保体系是在不严格的立法制度下建立的,所以现在还有很多地方只有政策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而没有中小企业间互助性担保机构和商业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有的地方省级再担保机构至今还没有成立;各地担保机构之间还没有形成业务合作、分散风险的机制;全国性再担保机构尚未建立。

因此,发育不良的信用担保体系是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一个重要症结所在。

(3)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小金融机构基本上是以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三种形式存在,而这几家金融机构无论是从总资产规模还是贷款规模来讲,比例都是非常小的,根本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巨大的资金需求。

且因为管理水平和贷款服务质量较低、资金实力较弱、没有制度保障和企业信用意识支撑,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高贡献率形成了一个极不对称的现象。

正如林毅夫教授指出,由于我国的要素禀赋特点决定了我国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一些技术和市场都比较成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因此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最佳方式。

然而目前,我国以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为己任的中小金融机构在数量上还是比较少,可以运用的金融资源有限,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发展和融资的需要。

近20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增长了20倍,而中小金融机构只增长了2倍,所能提供的信贷份额只相当于信贷总额的30%,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随着我国加入WTO,外资金融机构的大量涌入,将更加促进金融机构专业化的程度,对我国金融机构的发展也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考验。

(4)金融体系结构的缺乏

我国融资渠道狭小,按照惯例中小企业融资都会寻求国有商业银行的支持,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服务并不适应当前中小企业的特点,过去的一整套信贷政策、制度和管理办法,主要是为国有、集体企业服务的,面对当前的中小企业,相关信贷政策、制度、管理办法没有做出适当调整,更为严重的是,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企业化,国有商业银行更没有理由充当政府的“出纳”的角色。

而股份制银行、其他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更是没有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定职责。

在缺乏政府的信用担保等保证措施的前提下,中小企业难以进入间接融资市场筹集资金。

经过了近二十年的金融体制的改革,我国目前已形成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心,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其他机构并存的分工协作的银行体系。

但在此体系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仍处于垄断地位,占领着信贷市场上的绝大部分业务,而四大商业银行将其服务对象定位于国有企业和其他大企业,并且双方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伙伴关系。

尤其近几年,为了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各商业银行基本上都实行了“贷款风险终身责任制”,将贷款风险与信贷人员的职位、工资、奖金挂钩,并追究终身责任。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在强化贷款风险约束机制的同时,没有建立起与约束机制相匹配的利益激励机制,因此,无论是信贷人员还是基层银行,都不愿冒更大的“逆向选择”风险,承担更多的交易风险,去开拓中小企业信贷市场。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市场改革还不彻底,与现在金融企业制度差距较远,不能适应中小企业需求的特点。

更没有形成像发达国家那样包括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贷款担保组织、贷款担保基金和中小企业同业协会在内的中小金融体系,从而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规模。

2.3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1.在内源融资方面,中小企业自有资金不足,自我积累有限

从世界X围来看,中小企业在人创业阶段基本上是靠内源融资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

这是由于在创业阶段,企业的经营规模尚小,产品沿不成熟,且市场风险较大,因此外源融资作为筹资不仅难度大且融资成本高,于是中小企业不得不把内源融资主要通过企业自筹和向关系人借贷两种形式,自筹通常表现为在流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向职工集资;向关系人借贷。

两种方式的利率一般高于同期贷款利率。

根据XX民营企业融资调查问卷以及XX的实证研究,截2004年末,企业通过内源融资方式在绝大部份中小企业中处于首位。

然而,从总体上看,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自有资金不足的现象。

以私营企业为例,目前平均每户注册资本才80多万元。

在内源融资方面,我国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陷于非常困难的境地,如不能转向外源融资,别说是进行企业扩X,连维持生产经营都成问题。

2.在外资融资的直接融资方面,证券市场准入门槛高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很不完善,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难以通过直接融资渠道来获得资金,从股权融资来看,作为企业发行股票上市的唯一市场,沪深交易所设置了很高的门槛,绝非一般中小企业能问津。

按照《公司法》《证券法》的要求,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5000万元,并要求开业时间在三年以上且连续赢利。

因此,平均每户注册资本80多万元的广大中小企业,根本没有资格争取到上市或发行企业债券的指标。

从债券融资看,目前我国企业的债券市场的发展远落后与股票市场的发展,大企业都难以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融资资金,规模小,信誉等级相对差的中小城市企业就更不用说了。

靠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来解决我国众多中小企业,尤其是非国有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不现实。

3.在外源融资的间接融资方面,中小企业获得的资金有限。

在我国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渠道中,商业银行贷款占绝大部分比重。

而商业银行在向中小企业贷款方面一直存在着种种限制。

据统计,目前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仅占银行信贷总额的8%左右,这与中小企业创造国内生产总值的1/3、工业增加值的2/3,出口创汇的38%和国家财政收入的1/4的比例是极不对称的。

 

3.中小企业信用问题

3.1中小企业在融资活动XX用缺失的主要原因

当前中国中小企业在融资活动中产生的信用缺失主要有:

(1)缺乏还款意愿。

中小企业缺乏对融资信用的足够重视,不愿守信还贷。

由于融资活动XX任度不够,信用欺诈和合同纠纷多,如借债不还,欠钱有利、有理,债权人怕债务人等非理性行为较为突出。

(2)缺乏还款能力。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和经营能力的限制,信用风险偏高,无力按期偿债。

据调查统计,在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交通银行开户的企业有一大部分经过金融债权管理机构认定为逃债企业,逃废大量银行贷款本息。

企业的这种金融信用缺失是妨碍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的最大绊脚石。

如此差的社会信用环境和企业信用水平,显然增加了信用担保机构的运营成本,担保机构的业务收入难以弥补其业务开支和代偿后发生的净损失,严重影响着信用担保机构的业务扩X和健康发展,给担保机构带来了潜在风险,也加剧了中小企业自身融资的难度。

3.2信用担保体系的问题

1.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存在结构性缺陷

也就是说,在机构数量和担保贷款金额上,政府担保的份额过重,民间资本型(包括互助担保和商业担保)的比重严重不足。

从国际经验看,在美国、日本和德国等政府出资规模很大的国家,政府担保贷款数额也不会超过中小企业贷款总额的10%,政府担保在中小企业担保体系中并不起主导作用。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说到底是一种市场现象,因为它主要是由中小企业的金融困难所引起的,而金融因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中小企业高比率的倒闭和违约、抵押和扭保中的问题、金融业的整合和贷款紧缩等。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是作为一个宏观调控者和社会管理者而存在和运转的,它在市场上的职能在于监管市场、制定市场规则和维护市场秩序。

显然,政府并不具有解决市场问题的立宪依据和能力。

而且,中小企业贷款缺口作为一种市场现象,市场本身有机制、动因和能力来解决它,即由民间资本在中小企业贷款市场提供贷款担保。

事实上,由于中小企业量多面广,贷款需求具有明显的个性化,新陈代谢速度较快,每年新增的企业户数很多,因此政府根本不可能在完成宏观调控和社会管理职能之后还有足够的财力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起主导性作用。

所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过分依赖于政府担保,既无必要,也不可能。

2.担保机构规模较小,出资分散,风险较大

中国大多数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于政府拨款,其他渠道的资金来源较少。

由于各地政府的财政压力普遍较大,可以拨付给中小企业型担保机构的资金比较有限,加之各地经济发展状况千差万别,政府领导认识不一致,发起部门各异,担保机构呈现出高度分散化的趋势。

各机构的章程、担保办法又不相同,管理体制存在差别。

在地方政府财力本来就有限的情况下,又分散出资,不可避免地造成担保机构普遍规模过小,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

3.银行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等

为中小企业担保的过程就是在担保机构和银行之间分散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的过程。

在担保风险的分担上,西方国家担保机构承担责任的比例一般控制在70%~80%,其余部分由协作银行承担。

中国由于缺少明确的制度规X,担保机构实力过于弱小而缺乏有力的谈判地位,大多数银行都将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转嫁给了担保机构,不少担保机构被迫承担100%的信贷风险。

担保风险过于集中于担保机构,没有在担保机构与银行间合理地分散,这一状况不仅造成担保机构责任与能力的不对等,也弱化了银行对企业的考察和评估,加大了整体风险。

  4.缺乏资金补偿机制,资金来源受到限制

首先,中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主要支柱是政策性担保机构。

政策性担保机构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收取的担保费用很低,资金来源以各级地方政府财政资金和资产划入为主,但地方财政资金和资产划入大都是一次性的,且规模不大,缺乏后续资金注入及补偿机制。

其次,现有的商业性担保机构资本实力也较弱,同样缺乏资金补偿机制,大多数商业性担保机构把高担保费作为资金补偿来源,部分担保机构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一半收取担保费,一些机构的担保费甚至更高。

而在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担保费一般为1%左右,法国为0.6%,中国XX地区和XX特区仅为0.5%左右。

由于担保机构缺乏资金补偿机制,使其承保能力弱、展业困难,从而一旦发生代偿就有财务亏损或破产的危险。

4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途径

4.1解决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

1.加强中小企业公司的治理建设我国很多的中小企业还具有明显的家族特色。

用人方面任人唯亲,家庭成员占据重要的管理岗位,决策上独断专行。

这种管理模式不利于中小企业引进优秀的管理人才,不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加大了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降低了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导致银行和投资者不愿意向其贷款和投资。

  鉴于此,中小企业应走产权主体多元化的道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XX行公司改造,解决家庭制对其发展的束缚,进行所有权的结构调整,引入优秀的管理人才,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风险,这样才能提高信用水平,增强融资能力。

2.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大力发展互助性担保制度

  充分认识和重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作用,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起多层次,多结构,多种所有制并行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

首先,要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信用担保体系。

由各级政府财政出资,设立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担保机构,实行市场化公开运作,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

其次,成立商业性担保公司。

以法人、自然人为主出资,按公司法要求组建,实行商业化运作,以盈利为主要目地。

第三,建立互助性担保机构。

由中小企业自愿组成,联合出资,发挥联保互保作用,不以盈利为目的。

互助担保的优势来自民间担保的产权结构、社区性和互助、互督、互保机制。

当面另风险时,政策性担保的通常做法是将风险转移给政府。

而互助性担保机构承担的风险最终由会员分担,容易被潜在的被担保者接受,担保审批人于担保申请人相互了解,缓解了信息不对称的危机;互助性担保将银行或政府担保组织的外部监督转化为互助性担保组织内部的相互监督,提高了监督的有效性;处于劣势的中小企业通过互助性担保联系起来,在于银行谈判时能争取到较有利的条件;互助性担保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可以为政府与中小企业沟通创造新的渠道,容易获得政府的支持。

为适应今后的发展需要,宜构建以互助性担保机构为主,政策性担保机构和商业担保机构为基础,以地区和市级,省,国家三级再担保机构为支撑的结构体系。

3.转变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改进中小企业融资服务

  对于进入成熟期的广大中小企业来说,最为关注和期盼的莫过于能够及时获得银行贷款。

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无论其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如何,银行信贷融资始终是中小企业的主要来源。

(1)调整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强化和健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贷机构。

商业银行要打破以企业规模和所有制结构作为贷款的标准的认识误区,除总行外,一级分行和作为基本核算的二级分行也应尽快分离和设置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机构。

(2)修改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建立一套针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体系。

应把企业的行业发展,成长预期,管理团队和科技优势作为评估的主要因素,并以量化指标体现出来,再结合财务状况,综合评估此类企业。

(3)从政策上提高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可考虑扩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浮动区间,对于向中小企业贷款比例较高的商业银行,可以考虑实行诸如冲消坏帐和补贴资金等措施,以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4)运用金融创新工具,改善信贷融资能力。

很多成长型中小企业具有高风险性,对其信贷融资,显然具有风险。

虽说这类企业也会带来高收益,然而这种高收益并不会增加银行信贷的利息收入。

如果将收益的一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