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斋名联欣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59314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斋名联欣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书斋名联欣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书斋名联欣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书斋名联欣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书斋名联欣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书斋名联欣赏.docx

《书斋名联欣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斋名联欣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书斋名联欣赏.docx

书斋名联欣赏

书斋名联欣赏

健集析

(一)

水隔笙簧,白日鸟啼花竹里

庭园锦绣,青春人在画图中

起笔“水隔笙簧”是从听觉的角度,先写园外一溪清澈的春水,流淌在溪石之上,水石相击,叮咚作响。

继写在此风和景明、繁红嫩绿的春日,溪边翠竹摇曳,园百花烂漫,花竹丛中,鸟雀欢鸣。

潺潺水声伴合着鸟雀的巧啭,传入耳际,仿佛聆听笙簧奏出的欢快乐章,令人心醉神迷,尘虑皆空。

下联由景及人,缘景入情。

书室主人生活在这欣欣向荣的秀美环境中,与花鸟翠竹朝夕相处,整个身心都感觉着大自然的活泼生机,自然使生命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享受到生活的穷乐趣。

结末的“青春人在画图中”,正画龙点睛地传达出物我相惬、心与物游的生活之乐。

(二)

月斜诗梦瘦

风散墨花香

上联以“月斜”领起,先着笔于室外天象,以明月西斜,万籁俱寂,暗示独坐书房,凝思遐想,不知不觉已到深夜。

“诗梦瘦”三字概括了作者构思、想象过程中的苦吟景况。

下联以“墨花”喻指纸上新作的诗行,以清风徐来、诗笺生香暗示新作的清新爽丽,别具风致,这就把获得创作成功的喜悦含蓄地表达出来了。

(三)

雨醒诗梦来蕉叶

风载书声出藕花

上联写精鹜八极的创作思维。

夏日书房小睡,暴雨骤然而至,雨打窗外芭蕉,淅淅沥沥,声声贯耳,唤醒了作者的诗梦。

“诗梦”二字,表明诗人于迷离惝恍的梦境之中,仍驰骋思,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诗国中遨游,维纱维肖地摹写出作者“处若忘,行若遗”,专注于创作,几乎进入忘我的境处。

下联转写闭门攻读的勤学形象。

屋书声琅琅,屋外荷花盛开,夏日清风阵阵吹拂,送来荷塘花香,又把琅琅书声带到荷塘,以此构成暗香浮动,书声不绝的艺术境界。

(四)

竹雨松风琴韵

茶烟梧月书声

此联表现作者的志节和情趣。

不用动词,纯以六组名词成对。

“琴韵”、“书声”反映书斋活动,为上下联的核心,而前四词则分别以周围景物作为烘托。

竹雨风的贞洁更衬出琴韵的高雅,茶烟梧月的朦胧尤显出书声清朗。

全联通过这一系列具有象征性的意象,将一位志节坚贞,情趣清雅的高士形象,凸现于人们面前。

(五)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此联讲的是艺术创作规律。

上联主以最简炼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容,以少许胜人多许。

画兰竹易流于枝蔓,应删繁就简,使如三秋之树,瘦劲秀挺,没有细枝密叶。

下联主要“自出手眼,自树脊骨”,不可赶浪头,趋风气,必须自辟新路,似二月的花,一花引来百花开,生气勃勃。

领异标新,指创造与众不同的新格调。

(六)

事能知足心常惬

人到无求品自高

上联化用《老子》四十六章“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谓真正懂得满足的人心境才会惬适。

下联谓对名利无所追求,自然人品高尚。

当然,生活在今天的社会,所谓“知足”与“无求”,应指个人的名位财富,生活享受有一定限度,无非分的要求,至于事业与学问的开拓进取,则是永不知足,永无止境的。

(七)

山抹微云无墨画

竹敲秋雨有声诗

上联强调其色彩之淡雅。

下联突出声响的诗情。

全联写观云,写听雨,映的是士大夫闲适高雅的情趣,而上联的画意与下联的诗情相互交融,更显得淡雅秀逸,隽永有味。

(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人一已千虽愚必明

上联摘自《论语·为政》中孔子所说的话: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应及早立志苦学。

下摘自《礼记·中庸》:

“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九)

名美尚欣闻过友

业高不废等身书

上联说一个人有了美好的名声,并不自满自足,对于谈论他的过失并使他听到的朋友,不但不责怪,反而衷心喜悦。

这样的人,别人就肯指出他的过失,使他改正,成为一个“言寡尤,行寡悔”的人。

下联说一个人学业上有了很高的成就,仍虚怀若谷,孜孜孜不倦地去阅读、钻研那与身等高的众多的书籍。

这样,他就会学术上创造出更大的成就。

(十)

奇书手不释

旧友心相知

上联写奇书难得,今得而读之,故不能释手;下联写旧友难遇,今得相晤,故谈心移日。

将手不释卷、喜逢知音、令人神往的境界展现在读者面前。

格言名联欣赏

健集析

(一)

芳林新叶催叶

流水前波让后波

对联揭示了大自然新代的客观规律,却别寓深意。

上联颂一代新人崛起,下联赞前贤让位于后哲。

正因如此,一代胜过一代,似芳林繁花不断,流水向前不停。

联中“催”、“让”二字用得十分恰切。

“催”者,状“新叶“茁壮”,写出林间一派生机;“让”者,描绘“流水”波波相续,浩荡汪洋,永不枯竭。

对联托物寓意,令人赏心悦目,遐想连翩。

(二)

阅尽人情知纸厚

踏遍世路觉山平

一般常识,纸总是薄的。

“人情薄如纸”,以纸喻人情之薄;“命薄如纸”,以纸喻命之薄。

然而作者在识破人情之后,竟断言纸还是厚的,那么,可推知人情之浇薄已远不如纸。

同样,山路崎岖不平是常识,而作者踏遍世路之后,竟断言山还是平坦的,那么,人生旅途之险峻坎坷,可以想见。

“纸厚”、“山平”之说,属于“反语”修辞法。

其中“知”、“觉”都是感情判断而非理智判断。

此种“以悖理言至情”往往能产生惊世骇俗的艺术效果。

(三)

天下奇观看尽,不如书本

世间滋味尝来,无过菜根

上联说,虽然看尽了天下奇观,可以增长见闻,但不如掌握书本。

下联说,尝遍世间滋味,觉得五味虽然适口,却不如菜根之香。

联语鼓励世人认真读书,过淡泊生活,用对比手法突出了题旨。

(四)

不打通义利关头,且莫轻言学问

能参透圣贤语默,还须实力躬行

上联指出摆正“义”与“利”的正确关系,是做学问的关键。

下联进一步提出要“实力躬行”。

躬行,亲自实行。

这里辩证地说明了“知行”的关系,“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五)

浮躁一分,到处便招尤悔

因循二字,从来误尽英雄

“浮躁”与“因循”,从来就是一对矛盾。

“浮躁”容易引起轻举妄动,往往招致后悔,“因循”则易守旧、拖沓、暮气沉沉,虽可避免大错,但缺乏锐气,也成不了大业。

联语以“到处”对“从来”,突出“浮躁”与“因循”的后果,目的是起警戒作用。

(六)

任人须知人,友人须容人,人和事就

无事不找事,有事不怕事,事在人为

这副格言联指明对人对事应取的态度。

上联写对人。

要任用一个人就要对这个人有所了解,与人交友要能宽容,这样能才达到“人和事就”的目的。

下联讲对事。

无事不自寻烦恼,有事要勇于承担,应有“事在人为”的气魄。

联语明白晓畅,颇能发人深省。

(七)

有容德乃大

无欺心自宽

上联说待人宽容,其德行才算正大,是从正面讲;下联说做人要真诚不欺,其心胸才宽阔,是从反面讲。

一有一无,一正一反,自然成对。

“德乃大”、“心自宽”则是以宽容、真诚态度立身处世的结果,标志着品德修养的新境界。

全联对仗工稳,短小精悍,可作为人们修身律已的座右铭。

(八)

反观自己难全是

细论人家未尽非

常言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语。

本联说的正是严以律已,宽以待人,以人之长,补已之短的道理。

上联的“反观自己,”指的是以责求他人之心责求自己。

一个人若能时时反省观察自己,就有自知之明,发现自身的不足。

句中“难”字,用以强调人谁无过,贵在自察。

下联由上联的责已转到待人。

“细论人家”指的是看待别人不能以偏概全,而应充分肯定别人的长处。

一个人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九)

俯仰不愧天地

褒贬自有春秋

这副对联告诫人们:

立身行事要刚直坦荡,不可俯仰随俗。

上联意在表明为人之道在于心底无私,廉正自重,坦如砥石。

下句进一步强调了只要端正行为,品行高洁,问心无愧,则是褒是贬,历史自有公论。

(十)

书从疑处翻成悟

学到穷时自有神

读书、治学之方,前代学人已多有阐述,此联从“疑”“穷”两字入手,去熟出新,颇有独到之处。

上联强调“疑”。

朱熹《读书八要·七》:

“节节是疑,群疑并出,以至废寝忘食,才是融会贯通”。

所谓融会贯通就是“悟”。

下联突出“穷”字,强调治学须追本溯源,穷极端涯,方可左右逢源、触类旁通,达到“官知止而神欲行”的化境,也即“有神”。

(十一)

友如作画须求淡

文似看山不喜平

这副对联言交友与作文之道。

上联以“作画”状交友。

交友求淡,则不为势利所惑,友谊可以长存。

下联以“看山”状作文。

人们看山,总喜悬崖绝壁,峰回路转。

文亦宜跌宕起伏,曲折有致,引人入胜,而忌平直呆板。

故言“不喜平”。

联中“友”“文”二字均用作动词,即交友、作文,属虚写,而以具体的“作画”、“看山”喻之,以实写虚,形象生动,可以启人联想,颇有新意。

(十二)

水惟善下方成海

山不矜高自极天

上联从俗语“水往低处流”蜕化而来。

“水”之所以能成“海”,以其“惟善下”,做大学问、成大事业者,须不耻下问,广搜博取才能多方汲取教益,有所成就。

“惟”、“方”二字指明了必要条件确切不移。

下联从“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蜕化而来,“山”自“极天”,因“不矜”,做大学问成大事业者,当虚怀若俗,谦逊待人,矜,自夸。

联句把水、山等无情之物变成有意,启迪人不断进取,不满足于既得成就。

(十三)

大本领人当时不见有奇异处

真学问者终身无所谓满足时

上联言技艺。

一个杰出的发明家,当他在构思、联想、收集材料、反复实验过程中,往往是平凡琐碎的,但是当量变转为质变,主观思维与客观规律符合时,惊人的奇迹出现了。

下联言学问。

《庄子·养生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对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永远没有完结的时候。

一位大学问家毕生研究的成果,只能是人类知识领域中一个极小的部分,所以永远没有满足之时。

联语勉有大志者要甘于寂寞,做旁人所不能做、不愿做的事;有成就者要不矜其才,永远奋进。

名人自题联欣赏

健集析

(一)胡居仁自题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联语着重说明学习贵在有恒。

上联说,学习如能持之以恒,不必“三更眠五更起”,因为学习是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那种起早摸黑的突击方法是难以持久的。

下联说不能“有恒”的危害。

一日曝十日寒,比喻做事犯冷热病,努力少,荒废多,做亦无益。

学习如此,其它事情亦然。

联语题旨鲜明,中肯透彻,可为做事无恒心者戒。

(二)史可法自题

涧雪压多松偃蹇

岩泉滴久石玲珑

上联意谓山涧大雪压住青松,青松不弯且挺直。

偃蹇,夭矫上伸,高耸之意。

下联意谓山崖泉水滴坚石,坚石无损更明彻。

玲珑,明彻貌。

此联用比喻手法,意在表白自己的高尚节操。

(三)燮自题

隔靴搔痒赞何益

入木三分骂亦精

联语运用成语表达了作者对文艺作品评论的见解。

上联谓评论一篇文章,如果赞扬不到点子上,对读者作者都无好处。

“隔靴搔痒”,一作“搔痒不着”。

比喻没抓住要害。

下联谓分析文章的缺点、错误,只要鞭辟入里,击中要害,即使措词尖锐一点,也会使人折服的。

”入木三分“,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恰切。

(四)黄慎自题

看花临水心无事

啸志歌怀意自如

黄慎出身于半耕半读的平民家庭,而以卖画终其一生。

平居颇为清苦,却从来不计功名利禄,为人豪放不羁。

由这副对联中,即可见其开阔恬淡的胸怀。

看花临水,当寄情眼前景物,故心无所牵;啸志歌怀,当抒写心世界,故能意态自适。

联如其人,人即是联,实为佳构。

(五)包世臣自题

喜有两眼明,多交益友

恨无十年暇,尽读奇书

包世臣是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和书学理论家,一生重交友,勤读书。

这副撰于晚年的自题联,形象地概括了作者人生的这两大志趣。

人生最难得的是结交益友,弥足珍贵的是地久天长的友情。

本联上句以“喜”字领起,将作者明眼择友,多交益友的欣喜之情和盘托出。

下联的“奇书”,是指传世的名著。

天下“奇书”本难以读尽,作者因此产生书海无涯、人生有限的憾恨。

“恨无十年暇”,直白地表达了岁月不居、时不我待的焦灼感,启示人们应当及时努力,发愤读书,珍惜有限的人生。

遣词用语如行云流水,浑然顺畅。

(六)林则徐自题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出句化用《左传·昭公四年》“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句意,说如果有利于国家,个人的生死由它去。

以,由,凭。

对句说难道我能因求幸福而逃避祸患吗?

趋,追逐;追求。

此联表现出作者关心民族命运,不顾个人生死祸福的爱国情操。

(七)元瑞自题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上联说,什么事物能打动我的心呢?

是二月盛开的杏花和八月飘香的桂子。

按科举时代每年二月举行会试,称春闱,八月举行乡试,称秋闱,及格者金榜题名,称为“折桂”。

这是封建士子极为光荣的事,所以说“动人”。

下联说,有谁督促我呢?

是三更荧荧的灯火照我苦读,五更喔喔的鸡声催我起床。

三更,指半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

五更,指天将明时。

联语用问答法,前半问,后半答,反映了封建科举时代知识分子为了追求功名勤奋苦读的普遍心态。

(八)翁同龢自题

文章真处性情见

谈笑深时风雨来

这副自题联,表达了作者的创作主,并吐露了落职闲居仍不忘国事的一腔热忱。

上联认为写诗作文,要有真诚真情,抱真率真切态度,不能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必须写出表现自己个性的作品来,这也是我国古代文艺思想的传统之一。

下联叙写与挚友的交往,畅论世事,说到会心之处,犹如风雨骤至。

句中“风雨来”三字,含蕴颇丰。

表达了作者落职后仍关心国事、心系天下的深衷隐志。

(九)宋教仁自题

白眼观天下

丹心报国家

宋教仁是我国著名的近代革命家。

“白眼”,即“冷眼”,指冷静观。

上联意谓世界风云变幻,自己要以冷静的态度审时度势,以寻求拯时救国之路。

下联表白志向,自誓报国之心。

“丹心”赤诚之心,作者矢志报国的一片赤胆忠心,直白剖露,跃然纸上。

措辞精当,对偶工整妥帖,爱国情、报国志充溢于胸,发而为联语,不期工而自工。

(十)谭嗣同自题

为人树起脊梁铁

把卷撑开眼海银

清道光年间,昌齐曾有“竖起脊梁立行,放开眼孔观书”一联,作者读后,加以化用,成为此联,读来颇觉英气逼人。

出句说,立身处世应像铁一样坚硬刚强。

对句说,读书治学要有明亮的眼光,有独立的见解,不能步人后尘,拾人牙慧。

联语从做人、读书两方面提出响亮的要求,颇有激励人心的力量。

(十一)度自题

但哦松树当今事

愿与梅花结后缘

此为作者晚年转变立场,知错即改后自勉之联。

上联“但哦松树当今事”,是说他不愿追忆拥袁称帝的往事,觉今是而昨非,只吟哦今天的事。

下联“愿与梅花结后缘”,表达了自己的向往与归宿,要加入像梅花那样不怕严寒风雪为人民事业奋斗的中国共产党,与革命事业结下终身不解之缘。

联语敞开心扉,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一生中由迷而悟的过程。

(十二)谭延闿自题

颇有清香凝画戟

翩然彩服放扁舟

联语化用前人成句,自诩文武兼资,而又纵情山水之儒将风流。

上联写香气聚凝于画戟之上,构思甚巧。

画戟,兵器。

因加彩饰,故名。

下联“彩服”、“扁舟”,可使人联想起色彩之华美与作者的雅怀。

翩然,轻快的样子。

扁舟,小船。

(十三)大钊自题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全联意为用钢铁般的肩膀承担正义的事业,用巧妙的笔墨写成激励人心的文章。

上句讲为人,下句讲作文。

语气十分精炼,以“铁肩”对“妙手”,以“道义”对“文章”,以“担”与“著”相对,对仗工稳,平仄协调。

(十四)朱自清自题

但得夕阳无限好

何须惆怅近黄昏

原句出自唐商隐《乐游原》诗: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历来多被解作感伤迟暮,好景无多之意。

作者反其意而用之,以“但得”“何须”两词把转折句改为条件句,只要是夕阳无限美好,那又何必愁着接近黄昏呢!

这里蕴含着作者惜光景、爱生活、执著人间,奋进不已的深衷苦志。

(十五)周恩来自题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这是周恩来同志早年所撰的自题联。

上联谈交友处世。

“有肝胆人”是指为人忠诚、坚定、无私者。

和这样的人共事,就能高瞻远瞩,彼此真诚相见,荣辱与共,终生受益不尽。

下联谈读书求知。

主学习书本知识之外,还要到社会实践中学习,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学到从有字句处学不到的东西。

题历史名人联欣赏

健集析

(一)题介之推

主辱臣忧,当在外从亡,一饭已使肝胆碎

功成身退,问诸君食禄,千秋留得无

介之推曾随晋国公子重耳亡命国外。

后来重耳回国任国君即文公,赏赐随从。

介之推不居功受禄,去绵山隐居。

传说晋文公为使他出山,放火烧山。

他与老母被烧死。

联语歌颂介之推的高尚节操。

出句写晋言文公在流亡时,有一次几天未吃上饭,介之推割下身上的肉来做汤,救了他的性命。

肝胆碎,写出老臣的忠心耿耿。

对句写介之推功成身退,甘受清贫而青史留名,至于那些封官食禄之辈又在历史上留下什么痕迹呢?

联语既有赞颂,又有嘲讽,对比鲜明,令人回味不尽。

(二)题屈原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招魂》《九歌》均《楚辞》篇名。

香草,屈原以香草自喻,表明自己清廉的节操。

三户地,即楚地。

呵壁,王逸以为屈原被放逐时,见楚王祠庙壁画上有天地山川诸神及圣贤行事等,于是在壁上作《天问》一诗,呵而问之,以泄心中不平,联语将屈原的著名作品、重要事件与其高尚的人格、对祖国的赤诚之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融追怀、讴歌、言事于一体。

是对屈原一生遭遇的同情,也是对这位爱国诗人的凭吊与怀念。

(三)题伍子胥

生全孝,死全忠,拚此身报答君亲,忍辱含冤,志士仁人今感泣

朝在潮,夕在汐,凭浩气流行江海,御灾捍患,吴山越水古英灵

伍子胥名员,春秋时吴国大夫。

上联颂伍员,点出伍子胥之所以能“全孝”、“全忠”以及“志士仁人”之所以为之感泣,全在这“拚”、“忍”、“含”三个字上,末句进一步点明伍子胥对后世的影响。

传说伍子胥死后成为“潮神”,常“素车白马”,“朝夕乘潮”于钱塘江中。

下联“浩气”指伍子胥至大至刚、宁死不屈之气。

“流行江海”指浩气长存于江海之间,与“在潮”“在汐”相呼应。

末二句希望伍子胥能为老百姓“御灾捍患”,真正成为造福于吴山越水的“古英灵”。

(四)题信

十年成败一知已

七尺存亡两妇人

信,人。

西汉杰出军事家,封号侯。

成,据《史记·侯列传》,信初属项羽,不被重用,后归邦,经萧何推荐,受重用,拜为大将,以后封齐王,徙楚王。

败,指有人告信谋反,被缚至雒阳,后赦为侯,信因此“日夜怨望”,“居常怏怏”,竟约同巨鹿郡守豨举兵反,事泄,吕后用萧何计,骗信至长乐宫,斩之。

七尺,指身躯,人的身长约当古尺七尺,借指男子汉、大丈夫。

存,据《史记·本传》,信少年时穷困,曾受辱于市井恶少年,常寄食于人,“有一(漂)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漂母是他年轻时救命恩人。

信封王后,召漂母,赐千金。

联语说,十年来信事业的成和败都出于知已朋友萧何这手,一位堂堂男子汉的生与死却由漂母、吕后两个妇人来决定。

(五)题司马迁

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凌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太史即太史公司司迁,西汉著名史学家。

上联赞其为人,正大刚直的气节,直逼云霄。

刚直不阿,刚强正直,不徇私情。

下联颂其著作,意谓发愤写成的信史,永远光照人间宇宙。

联语以同情赞扬的笔调,就司马迁的人格与风格两方面进行评论,词赅意切,感慨深沉。

(六)题武

三千里持节孤臣,雪窖冰天,半世归来赢属国

十九年托身异域,韦鞲毳幕,几人到此悔封侯

上联写武在匈奴经受的百般磨难:

持节出使匈奴的孤臣,被囚雪地大窖,啮雪吞毡,回来后封了典属国。

下联赞武长期坚持民族气节,寄身异国十九年、穿皮衣,住毡幕,牧羊,有几人到此不悔走封侯之路。

联语写得正气凛然,甚切合武的生平事迹。

(七)题王昭君

青冢有情犹识路

平沙无处可招魂

王昭君名嫱,西汉南郡秭归人。

元帝时入宫为待诏。

竟宁元年,匈奴呼邪单于入朝求和亲,昭君自愿远嫁,后被立为宁胡阏氏。

联语没有对昭君和番的功绩作出赞美,却悲叹昭君葬身异地、不能魂归故里的遭遇。

青冢默默,掩不住昭君望断故乡路。

平沙漫漫,何人去安慰寂寞的香魂。

联语表现了对昭君的深切同情。

“青冢”识路,“平沙”招魂的拟人手法,感人至深。

(八)题诸亮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概括诸亮一生业迹。

两表指诸亮的前后《出师表》。

三顾,相传公元207年,备屯兵新野,经徐庶推荐,三往隆中(襄阳西)请诸出山助已争天下。

一对,隆中见面时,诸亮预见天下必然三分,提出跨有荆益,联吴伐,修政理以恢复汉室的大计,即著名的“隆中对”。

此联抓住有代表性的几件事,评述历史人物,言简意赅,颇中肯綮。

上联说,前后《出师表》所显示的耿耿忠心,旨在报答先帝三顾草庐的特殊恩典;下联说,隆中对话所提出的外策略对蜀汉的创兴具有不朽的历史意义。

(九)题渊明

先生岂必因桃源而重

此地固应较栗里为佳

渊明在任泽令时,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辞官隐居,躬耕自给,其《桃花源记》,尤为有名。

上联谓渊明的高尚情操决定他能名垂千古,决不是只因一篇《桃花源记》而令世人敬重,用反问语气肯定了渊明的历史地位;下联则谓桃源这个地方,较之栗里更适宜做渊明的故乡,赞当地景物之美,也反映了后人对渊明由衷的仰慕之情。

(十)题白

荐汾阳再造唐家,并无尺土酧功,只落得采石青山,供当日神仙笑傲

喜妃子能谗学士,不是七言招怨,怎脱去名缰利锁,让先生诗酒逍遥

上联写君恩淡薄,诗人推荐郭子仪使唐朝复兴,可是未得尺寸土地的封赠,只落得病死当涂。

下联写幸而贵妃谗毁了诗人,若不是《清平调》结下嫌怨被逐,诗人怎能摆脱名利思想的束缚,徜徉诗酒之间,发挥其文学天才,成就其一代诗仙之名。

此联独具只眼,不愤恨妃进谗,反而表示喜悦。

从创作角度看,诗人遭受种种挫折与不幸,实为写诗的动力,使诗人不能不写,不能不把压抑在心底的最深刻的情感、带着眼泪的情感倾泻出来,从而推动了他的创作登上盛唐高峰。

所以说“不幸”也正是“幸”。

(十一)题杜甫

歌吟总带忧民泪

颠沛仍怀爱国心

杜甫一生关怀人民,“穷年忧黎元,叹息肠热”凡是目见耳闻的人民疾苦,他总是情不自禁地用诗歌表现出来,这是上联的大意。

下联说,虽然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他仍然怀着满腔爱国之心。

杜甫对兵役的残酷是颇为愤恨的,对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也十分同情。

忧民泪——同情人民,爱国心——关怀祖国,是有矛盾的,联语把两者并列一起,组成一对,正好反映诗人心中的矛盾痛苦。

不过诗人对平乱战争抱肯定态度,把爱国放在首位而解决了矛盾,这是杜诗精神的光辉点。

(十二)题白居易

心中怀念农桑苦

耳里如闻饥冻声

白居易,字乐天,唐代大诗人,农桑,代指农民。

诗人少时家贫,对民间疾苦有深刻了解。

诗作《采地黄者》、《重赋》、《轻肥》、《观刈麦》等都以“农桑苦”为主题。

下联“饥冻声”,典出《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牛困人饥日已高”,承接上联,从而外,化静为动,十分传神。

联语高度概括了白居易一生写诗的主要方面,反映他深切同情人民痛苦遭遇的崇高品格。

(十三)题愈

天意起斯文,不是一封书,安得先生到此

人心归正道,只须八个月,至今百世师之

元和十四年,愈因谏迎佛骨,上《论佛骨表》一文,触宪宗之怒,要把愈处死,后经宰相裴度及诸贵戚共同解救,才贬为刺史。

上联即指这事。

作者热情地把愈被贬说成是“天意”要振兴的文化。

斯文,文化。

下联概括愈在的政绩。

愈到了,访贫问苦,兴利除弊,倡办公学。

到任仅八个月就把荒僻落后的引向正路,变成礼仪之邦,成了千万代学习的表率。

八个月,愈自元和十四年正月贬,同年十月调袁州,实际任官八个月。

此联紧扣人、地、时,写出了愈来任职的前因后果。

先生之被贬是不幸,而对来说却是幸事,文化赖以振兴。

(十四)题包公

理冤狱关节不到,自是阎罗气象

赈灾黎慈悲无量,依然菩萨心肠

上联写包公刚正不阿的威严一面。

下联写包公爱抚百姓的慈悲一面。

联语对比强烈,比喻生动。

(十五)题清照

载酒江湖,人比黄花更瘦

校碑栏槛,梦随玉笛俱飞

清照,人,宋代著名女词人。

上联化用清照《醉花阴》“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词意,概括她后期艰辛境遇,漂泊江湖,无奈而借酒浇愁,人比黄花(菊花)显得更加憔悴。

下联回顾前期幸福生活,校碑于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