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安全工作处理预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5912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安全工作处理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学校安全工作处理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学校安全工作处理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学校安全工作处理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学校安全工作处理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安全工作处理预案.docx

《学校安全工作处理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安全工作处理预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安全工作处理预案.docx

学校安全工作处理预案

登封市直一初中2012学年安全、卫生

工作应急处理预案汇编

目录

一、登封市直一初中安全、卫生工作应急处理一揽子预案

二、登封市直一初中突发性事件处理应急预案

1、登封市直一初中预防暴力事件处理应急预案

2、登封市直一初中安全事故及非正常死亡处理应急预案

3、登封市直一初中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4、登封市直一初中食物中毒事件处理应急预案

5、登封市直一初中传染性疾病处理应急预案

6、登封市直一初中季节性传染病防治工作预案

7、登封市直一初中校外集体活动事故防范和处理预案

8、登封市直一初中学校体育活动伤害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9、登封市直一初中火灾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10、登封市直一初中校车交通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11、登封市直一初中宿舍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12、登封市直一初中急性化学中毒事件的处理应急预案

13、登封市直一初中防汛防台应急预案

登封市直一初中安全、卫生工作

应急处理一揽子预案

  为加强学校安全卫生工作,本着“预防为主,有效整合,积极应对”的原则,制定安全卫生工作“一揽子”预案,它是以下预案(1、学校预防暴力事件处理应急预案;2、安全事故及非正常死亡处理应急预案;3、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应急预案;4、食物中毒事件处理应急预案;5、传染性疾病处理应急预案;6、季节性传染病防治工作预案;7、校外集体活动事故防范和处理预案;8、学校体育活动伤害事故处理应急预案;9、学校火灾事故处理应急预案;10、校车交通事故处理应急预案;11、学校宿舍事故处理应急预案;12、急性化学中毒事件的处理应急预案;13、防汛防台应急预案预案等)的有机整合,各项预案必须做到三个明确。

  一、健全组织,条块结合,以快为主,明确第一责任人

1、领导小组:

组 长:

王学奇徐要争

副组长:

景凯旭李建功

组员:

王玉斌于国建文作鹏高铁锤

2、应急工作小组:

指挥小组:

景凯旭文作鹏

通讯小组:

王玉斌

宣传小组:

孙小改

安全小组:

刘丰均

医务小组:

张战峰

后勤小组:

张彩玲

3、明确条块职责:

“条”指政教处、教导处、总务处等条线,按条线分工和岗位职责负有相应的安全卫生职责。

“块”指校长室、年级组、班级、等等。

校长、年级主任、班主任分别是学校、年级、班级的安全卫生第一责任人。

  二、健全制度,定期检查,预防为主,明确引发的原因

1、门卫登记管理制度

2、安全卫生检查制度

3、安全管理组室签约

4、课堂教学安全制度

5、设备设施安全检查制度

6、课间管理安全制度

7、集体活动安全制度

8、物品放置安全制度

9、用电安全制度

10、组织保障制度

11、突发灾害安全防护工作制度

三、健全预案,快速反应,以消为主,明确应急的程序(应急程序见附图1)

 

登封市直一初中预防暴力事件

处理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防范校园内暴力事件的发生,切实保障广大师生人身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及时处置侵害安全的恶性事件,维护学校的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可能引起学校暴力事件的主要原因

由于种种因素对社会不满和因矛盾激化而铤而走险、因严重利益冲突而报复、精神病人发病以及极少数歹徒行凶犯罪等情形所诱发的。

二、预防措施

1、加强对师生法制和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严格执行门卫出入登记管理制度,严控外来人员未经登记进入学校。

门卫必须是两名专职保安人员,保证大门口24小时上岗。

3、学校安装好红外线报警装置和紧急报警按钮。

4、对可能引起矛盾激化事件的当事人要逐一排摸登记,耐心接待,尽力做好化解工作。

5、应急小组要通力合作,防止事态扩大化,并做好事件处理结束后的跟访工作.

三、处理程序

一旦发生学校暴力事件,务必以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为主要目的,一般按照下列程序处理:

1、立即报警。

拨打110。

2、立即选派应变能力强、身体强壮的老师与犯罪嫌疑人周旋,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劝说,以拖延时间,尽一切可能制止正在发生的暴力事件,并组织师生安全撤离到安全区域。

3、保护好受到暴力事件侵害的师生,将他们送到安全处。

4、如果已发生伤害事故,要以最快的速度将伤员送往就近医院进行抢救,并通知家长或亲属。

5、迅速将相关情况速报教育局和公安机关。

6、协助警方维持秩序,配合警方调查,作好善后处理工作。

 

登封市直一初中安全事故及非正常

死亡处理应急预案

为了切实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积极预防和减少事故隐患,提升学校应对突发事件,安全事故的处置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和“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原则,在建立和完善“依法、科学、规范、长效”的学校安全防范体系的基础上,将制定本预案:

  一、学校一旦发生学生安全事故及非正常死亡事件,应当遵循以下程序应对处理

  1、根据现有条件和能力及时采取措施救护受伤害学生,同时以最快方式将伤者紧急送至附近医院救治。

  2、迅速收集有关事故信息,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及有关现场、证据的保存工作。

  3、及时报告:

 

(1)相关责任人应在第一时间通知学校值班领导。

(2)学校应急小组在尽力控制事态发展的情况下,2小时内向市教育体育局汇报相关情况。

 (3)有必要的话,及时拨打110、120,同时派遣有关人员,协助进行调查处理事件。

(4)在事态控制住以后,以书面形式向市教育体育局及公安机关汇报事件的发生经过。

  4、报告内容:

(1)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人员情况、事故原因及处理情况等。

 

(2)对于发生事故原因不明的,可以在后续报告中说明情况。

 (3)事故处理的进展在后续报告中说明。

  5、启动应急小组:

  1)学校突发事件处理应急小组应各司其职,分工合作。

  2)做好安抚学生(家长)等工作,并组织力量送医院及时救治。

3)及时了解情况,保护现场及做好收集证据材料。

4)做好向上级部门报告工作。

5)控制事态进一步发展,维持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正常进行。

 6)保险介入,同时通知保险机构介入。

  7)必要时报告公安部门。

 

登封市直一初中校内学生意外伤害

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为了预防和减少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保障学生健康成长,根据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精神,特制定本预案。

  一、可能引发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原因

引发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有:

1、课间学生追逐、打闹。

2、学生自行到校外活动或者放学后滞留学校活动。

3、体育活动中不慎碰撞、摔倒。

4、学校使用的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和本市的安全标准。

5、学校的场地、房屋和设备等维护、管理不当。

6、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示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或未进行必要的教育。

7、实验操作不当。

8、极个别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诱发的原因。

  二、预防办法

  1、运用各种形式,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加强对教师师德规范教育,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

  3、加强对学校教育、放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以及场地、房屋和设备的安全检查,发现隐患要立即整改。

  三、处理程序

 

(一)事发阶段的有关工作和注意事项

1、以最快的速度把受伤学生送往医院救治。

2、及时通知家长。

  3、报告:

  一般事故三天内书面报告教育体育局安全科;重大事故立即报局长办公室,可先口头后书面。

及时向有关保险公司上报备案。

  4、启动处理应急小组。

  5、调查取证。

被调查人是未成年人要有班主任或监护人在场并且签名;调查人员应2名,记录内容要实事求是,不诱导;记录用钢笔或水笔。

 

(二)事故处理阶段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1、依法调解原则。

  根据学生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条款规定,接待家长。

注意不要信口开河,随心所欲,掌握合法、合理、合情、有情操作的方可。

  

  2、一次性解决原则。

  一个事故一次解决,不留尾巴;不搞分段解决;如家长不同意可提醒家长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及时把处理结果以书面形式上报教育局安全科备案。

及时把处理结果上报教育局,个别学校处理不了的,可报请教育局出面协调,并及时把前段处理情况书面呈送教育局。

  

(三)事故处理结尾阶段的工作和注意事项

1、起草《协议书》。

《协议书》要写清协议双方的身份;学生事故的简要经过,包括事发时间、地点;双方达成的协议;双方签名等内容。

  2、给付补偿金。

数额小的可支付现金,金额较大的用现金支票支付;不论金额大小,家长均要出具收条。

  3、理赔。

提供下列材料:

(1)《协议书》复印件。

(2)病历卡复印件。

(3)医药费发票原件和复印件。

(4)凭上述材料到填写《校方责任险赔付意向书》

(5)学校帐号。

(6)学校联系人、联系电话

 

登封市直一初中食物中毒

事件处理应急预案

为深入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工作,不断提升学校公共卫生工作的水平,进一步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学校应对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特制定本预案。

  学校一旦发生疑似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等突发事件,应当遵循以下程序应对处理。

  1、停止供餐:

立即停止学校食堂的供餐。

  2、及时报告。

 

(1)条件:

有5人(含5人)以上疑似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症状。

 

(2)程序:

发现疑似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的,应立即拨打120,并组织中毒人员到就近医院治疗。

并在事件发生90分钟内电话上报教育局安全科,派遣有关人员协助进行调查、处理事件。

在事件发生当天内向教育局呈书面报告。

处理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应随时报告。

 (3)内容:

  ①疑似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的人数、症状及第一例发生时间。

  ②食堂责任人、地点和联系电话。

  ③供应单位的名称、责任人、地点和联系电话。

  ④目前状况、事情的经过和紧急处理措施。

  ⑤报告时间和报告人。

  3、启动应急处理小组:

  

(1)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处理小组,安排好分工,各司其职,做好安抚学生、家长工作,并组织力量送医院及时救治。

  

(2)及时安排好必要的车辆,以备运送患病学生至医院及时救治。

  4、救治病人:

  

(1)及时安排教师将患病学生送到就近医院,协助卫生机构救治患者,做好登记工作,并及时通知家长。

  

(2)安排教师做好排摸调查工作,加强家校联系(派专人接听家长咨询电话),以免延误救治时机。

  (3)在事件发生的第二天做好随访工作,继续排摸调查,安排专人做好家长解释工作,并将有关情况及时书面报告市教育局,直至所有患病学生全部康复到校上课。

  5、保护现场:

保留造成或导致疑似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6、配合调查:

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7、控制事态:

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它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包括教学秩序和下一餐用餐等)。

  8、保险介入:

同时通知保险机构介入。

9、必要时报告公安、工商等部门。

登封市直一初中传染性

疾病处理应急预案

学校是传染病易感人群集中的场所,也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

为遵循教育“健康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师生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提高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及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全面落实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长效常态管理,特制定本预案。

一、防治措施

1、按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求,校长作为学校疾病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工作,把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

2、分管领导要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报告制度,健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管理制度,检查措施落实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卫生资源及设施。

3、建立各项卫生工作责任制,完善考核制度,明确各部门工作工作职责,并指定卫生老师做好每天晨检工作,认真填写学生日检统计表,保证学校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4、普及卫生知识,通过各种形式,做好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并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加强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培训,保证每周20分钟的健康教育,教会师生防病知识,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5、对教室、专用教室等场所措施如下:

(1)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2)课间期间要求学生到室外活动。

(3)学校卫生室应按规定定期消毒。

6、学生如发现有发热、咳嗽、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应马上告知,及时就医。

二、工作流程

1、日检:

班主任每天密切关心学生的健康状况,统计学生的出勤人数,并做基本的体温测试做好记录。

2、报告:

一旦发现师生有传染病症状的疑似病人,有关人员立即告知学校领导,学校按规定报局办公室和安全科,同时通知家长或监护人。

3、劝说:

发现学生身体不舒或有38度以上高热学生必须迅速劝其去医院看病,并在家休养。

4、记录:

学校卫生室及时统计好患病学生的具体情况(班级、人数、症状、上课情况、目前康复情况)并上报学校。

5、跟踪:

卫生室每天关心患病学生的身体状况做好跟踪观察。

6、家访:

积极做好患病学生的家访工作,经常保持联系。

7、消毒:

根据有关规定做好(包括发病及相关班级、食堂、厕所、公共场所、共用教室等)消毒工作。

8、观察:

加强宣传,正确认识,做好防范,确保稳定,每天加强巡视,对痊愈后的学生必须经卫生老师认可后方可进教室,对班级其他同学加强观察了解。

登封市直一初中学校季节性

传染病防治工作预案

一、适用条件:

学校无传染病疑似病人。

二、处理原则:

坚持以各类传染病的宣传教育为主。

三、每季度传染病防治重点:

(一)春季

春季以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为主。

经常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立定期清扫和保洁制度。

实行湿式清扫,防止灰尘飞扬。

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要教育学生做到不去或少去公共场所,必要时应戴口罩;不到病家串门;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不随地吐痰,不随地拧鼻涕,打喷嚏和咳嗽时要用手帕掩住口鼻;家庭或住校学生应做到勤晒被褥,勤洗澡换衣。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人是主要的传染原,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但亦可借手、手帕、食具以及其他用品接触传播。

流感病人临床表现为明显的高热、头痛、全身酸病等流感中毒症状以及相对轻的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2、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以全身中毒症状,皮肤分批出疹为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水痘病人为主要传染源,其次为带状疱疹病人。

水痘可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也可借被病毒污染衣服、玩具、用具等间接传播。

病人有发热、头痛、咽痛、食欲减退和全身不适症状。

皮疹多见于头部及腹部、四肢较少,呈向心性分布,初起为红色斑疹变为丘疹,进而呈充满透明液的疱疹。

  3、麻疹。

麻诊是由麻诊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很强。

主要病状表现为高烧、咳嗽、眼结膜充血、流涕、皮疹等,可伴发肺炎、中耳炎、心肌炎、喉炎、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造成痛苦、残疾,甚至死亡。

现在麻疹改变了以往冬春季节流行规律,成为全年散发的疾病,发病年龄从5岁以下的婴幼儿转向主要为8个月以内的婴儿及14岁以上的青少年为主,这与麻疹疫苗的接种年龄有关。

 

(二)夏季

夏季以肠道传染病预防控制为主。

大力加强校内的用水、饮食卫生管理工作,同时做好粪便、垃圾的卫生管理,要保证学生能喝上开水。

学校食堂严格要遵守《食品卫生法》,按照上级检查要求规范各类用餐工具和所有食品及原料的购置。

在操作加工的过程中遵守基本规范和要求。

工作人员须经体检合格方可上岗,要自觉地认真做好饮食卫生,保证让学生吃得干净卫生,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

教育学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吃不洁食物,不吃零食。

  1、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甲型肝炎和流行性非甲非乙型肝炎,主要通过类——口途径、亦可通过日常生活的接触、水和食物得以传播。

乙型肝炎主要通过注射、输血及血制品等经血传播。

肝炎患者常伴有精神萎靡、乏力、纳减、恶心、厌油、腹帐、腿酸或有肝区隐痛症状,如检查病人的血清谷丙转氨酸活力常值、麝香等酚浓度试验等指标均可见有异常。

  2、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它的传染源是急、慢性病人以及带菌者。

该病以类——口为主要传播途径,污染食具、用具、食物或水,因苍蝇的机械传播而造成发病。

凡有腹病、腹泻、大便呈粘液或脓血状,里急后重,左下腹压痛等症状,多半可拟诊为本病。

  3、流行性出血急性结膜炎。

流行性出血性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眼结膜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

该病的传染源是以病人为主,病原携带者次之,本病的两种主要传播途径分别是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和经水传播。

该病的早期是眼内有异物感,继而眼部疼痛、畏光、浆液性分泌物,出现结膜充血乃至出血和水肿。

  (三)秋季

秋季以肠道传染病的防治为主。

  1、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一种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大脑病变为主的急性传染病。

多发于10岁以下儿童,特别是3-6岁儿童的发病率最高,但近年来,成人、老人发病也趋增多。

乙脑的传染源是被感染的人或动物,通常情况下,病毒首先感染家畜和家禽,蚊虫叮咬和吸吮这些被感染的动物血液后,通过再叮咬健康人,将乙脑病毒传入人体血液内,在人体内繁殖而发病。

乙脑常见的早期症状一是突然发烧,患者起病急骤,体温迅速上升至39°C以上,且持续不退;二是剧烈头痛,多数伴有剧烈头痛,烦躁不安,患儿则啼哭不止;三是喷射状呕吐,由于颅内压增高,患者会出现与饮食无关的喷射性呕吐。

  2、菌痢。

(同上)

(四)冬季

冬季以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为主。

1、流感、水痘。

(同上)

2、流脑。

流脑全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球菌通过咳嗽、喷嚏经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引起的一种急性颅内感染,以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发病率较高,其中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发病为最高。

临床症状早期表现为呼吸道感染、流涕、咽喉疼痛、咳嗽等。

第二阶段,病菌侵入血液,引起全身症状,高烧、寒战、头痛、皮肤上出现血点、淤斑。

第三阶段,病菌进入颅脑和脊髓,引起化脓性脑脊髓膜炎,患者出现剧烈头疼,频繁呕吐,颈项强直,抽搐、惊厥、昏迷、休克等一系列神经严重症状。

 

 

登封市直一初中校内、外集体活动

事故防范和处理预案

  为了加强学校安全工作,防范和减少在体育比赛、大型集会、艺术会演、军事训练、科普参观、学习考察等大型校内、外集体活动中发生传染病、食物中毒、交通事故及其他安全事故,提升学校对校内、外集体活动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及活动安全顺利,特制定本预案。

一、可能引发校内、外集体活动事故的原因

学校未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带队教师疏于管理、学生不遵守活动纪律擅自自行活动或离队;租用的车辆车容、车况差、安全性能差、驾驶员疲劳驾车、超载、超速、随意变道、闯禁令标志或驾驶技术不熟练、应变能力差;活动场所的设施、设备、器械(具)等存在隐患,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及食品卫生标准等。

二、防范措施

1、加强对活动期间卫生防疫与安全工作的领导,成立专门的安全领导小组,明确相关责任,切实落实各项卫生防疫与安全措施。

在组织、举行学生校内、外活动前,在卫生、公安、消防、交通、消防等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制定计划、成立事故发生应急处理小组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组织管理机构职责、具体应急措施。

加强对活动全程的监督,确定信息报告人和信息报告的程序。

2、加强宣传,强化管理,严格纪律,实行全程带队的领队负责制。

活动前,专门开展预防传染病、食物中毒、交通安全及其他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参加活动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救护能力。

要配备专职教师带管,一般20-30人配一名教师,并建立必要的组织网络和通信网络。

参加集体食宿的所有人员在活动期间必须服从组委会的统一安排,未经组委会同意,不得擅自在外食宿。

3、安排专人负责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并督促各项制度和措施的落实。

大型活动需要的盒饭、点心、饮料等食品必须在卫生、工商等部门公示的专业企业中定购,保证外加工食品的卫生与安全。

在组织学生异地参加军训、学习、参观等活动时,对需在外就餐的,必须事先查看就餐地点,查验工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包括食堂和小卖部等)以及从业人员健康和培训证明、饮水卫生合格证及检验报告等,并将就餐地点和人数告知当地的教育部门及卫生监督部门,经卫生部门认可后,方可组织学生就餐,确保活动的环境、饮食饮水的卫生安全。

4、积极配合公路、铁路、民航、卫生、公安等部门,落实各项防范措施,确保参加活动人员途中和活动期间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防止交通事故和其他意外安全事故的发生。

精心选择活动的路线和车辆,确保途中交通安全。

认真检查活动场所,确保安全通道的畅通,防止人群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确保有关设备设施符合卫生与安全要求,特别是公共场地的电器、消防设施、运动器材、高压、高温、水汽及参加活动人员生活设施等重点部位和环节的安全检查。

三、处理程序

一旦在活动期间发生事故,应遵循以下程序处理。

1、及时报告和报警。

(1)一旦发生事故,活动领导小组要立即向学校领导报告,学校领导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同时在第一时间内向教育局有关安全科和办公室报告。

(2)发现传染病疫情或疑似疫情、疑似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应在事件发生的90分钟内电话上报局办公室。

(3)校外集体活动中发生交通事故应立即报警。

(4)报告中要具体汇报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情况、事故原因及处理情况。

对于发生事故原因不明的可在后续报告中说明情况。

事故处理的进展在后续报告中说明。

(5)学校领导组立即派遣有关人员赴事故现场进行调查、处理事件。

并在事件发生半天内向教育局办公室呈书面报告。

处理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应随时报告。

2、根据现有条件和能力及时采取措施救护患病或受伤人员,同时以最快方式将人员紧急送至附近医院,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对患病或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同时通知家长。

3、活动领导小组迅速收集有关事故信息,做好相应的记录及有关现场、证据的保存工作。

活动的组织网络和通信网络应在第一时间发挥作用,在最短的时间内相互联系并及时作情况汇总。

4、启动应急处理小组:

(1)活动领导小组、突发事件处理应急小组应各司其职,分工合作。

(2)学校和活动领导小组要立即组织力量疏散人群,有条件的要及时运送活动人员回学校或去安全的地方。

(3)及时联系患病或受伤人员的家属(学生家长),做好安抚工作。

(4)落实公安、卫生、教育等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措施,控制事态,减少社会影响。

5、如果事故是校方管理和学生自身原因引起的,可参照《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程序》开展工作;如果事故发生在车辆行驶中或车辆上,可参照《校车交通事故的应急处理程序》开展工作;如果事故是由活动场所器械(具)、设施、设备引起的,学校要与活动场所、活动承办单位交涉,并配合进行善后处理工作。

6、在事件发生后及时做好随访工作。

在发生传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