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学.docx
《旅游经济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经济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旅游经济学
《旅游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了解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了解旅游经济研究的特殊性;掌握旅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化和商品化了的旅游活动所引发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经济运行、经济影响。
(名词解释)
旅游经济的形成就是旅游活动商品化、社会化发展的过程。
这一过程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
科学技术发展、社会经济发展、产业基础形成。
生产力发展还促成了世界范围的旅游者跨区域流动,大大地推动了旅游活动的发展。
社会对旅游的大规模需求促进了旅游活动的商品化、社会化进程。
旅游经济运行主体包括作为需求者的旅游者、作为供给方的旅游经营者和同时对旅游供给与需求都有广泛影响的政府。
(三者都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三方的利益既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
旅游经济研究的特殊性(多选简答)
(1)主体对象物使用的共享性(旅游吸引物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基本吸引作用的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以及其他任何因素)
(2)使用价值获得的特殊性(
旅游产品的时空约束与综合性(1、对象物的销售受时空的
约束2、对象物的销售将受到旅游组合产品中其他组成
部分的约束)
营销推广的重要性
供给的固定性(有两层含义:
一是旅游经济中的供给天然
的被要求固定在旅游目的地,二是旅游经济中的供给在短
期内不可能发生改变,既无法增长生产能力,也无法减少
生产能力。
)
(3)旅游经济的敏感性和顽强性
*旅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结构主义分析方法
第二章
重点掌握旅游需求的概念;重点掌握旅游需求的形成以及特点;了解旅游需求的层次分解;重点掌握旅游需求的基本规律的内容;重点掌握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重点掌握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分类;掌握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理论的现实意义;掌握旅游需求的客源地经济因素和目的地经济因素,以及两地之间的影响因素;了解旅游需求的衡量指标体系及构成。
*旅游需求概念:
旅游需求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有旅游欲望和足够闲暇时间的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旅游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
(名词解释)
*旅游需求的条件:
旅游动机、支付能力、闲暇时间
旅游支配能力是指在人们的全部收入扣除必须缴纳的税金和必需的生活及社会消费支出后的余额中可能用于旅游消费的货币量,即通常所说的可自由支配收入。
(名词解释)
可自由支配收入越高,旅游支付能力越强。
(判断)
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与其所从事的职业、家庭结构(人口多少、双收入与否等)等因素有关。
周末闲暇可以促进短期、近距离旅游需求的形成;法定长假的闲暇时间可以促成更长、更远程的旅游需求的形成;带薪假期是旅游真正走向大众的必要配套制度。
(判断)
闲暇时间对旅游发展的影响:
(简答多选)
(1)闲暇时间的长短将影响居民的旅游地域范围,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旅游产业的产业关联度效用的发挥。
(2)闲暇时间的长短将影响居民的旅游方式,进而影响到旅游需求的的实现程度。
(3)闲暇时间的长短还会影响居民的旅游类型。
(4)闲暇时间的分布将通过影响旅游需求的集中程度,进一步影响旅游经济的质量。
旅游需求的特点:
1、旅游需求的指向性
2、旅游需求的敏感性
3、旅游需求的多样性
4、旅游需求的整体性
旅游需求的指向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旅游需求的时间指向性;二是旅游需求的的地域指向性。
旅游需求的时间指向性主要是指旅游需求在时间上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形成旅游的淡季、平季和旺季。
(名词解释)
旅游需求的地域指向性主要指两个方面:
一方面,从旅游客源地的角度看,旅游需求在地域上表现为地域的集中性;另一方面,从旅游目的地的角度看,旅游需求表现为热点地区和冷点地区共存。
(名词解释判断)
旅游需求的敏感性表现为对社会政治条件的敏感性和对经济环境的敏感性。
(选择)
对旅游需求的划分:
旅游需求可以分为现实旅游需求和潜在旅游需求。
(多选)
现实旅游需求是指旅游动机、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这三大前提条件都已具备时的状态;潜在旅游需求是指有旅游动机的人们有闲暇时间但不具备旅游支付能力或有了支付能力却又缺少闲暇时间时的状态。
(名词解释)
对现实旅游需求的划分:
旅游需求可以分为已实现旅游需求和未实现旅游需求。
未实现的旅游需求就称为非意愿性潜在旅游需求;非意愿性潜在旅游需求与意愿性潜在旅游需求两者之和就是总潜在旅游需求。
对已实现旅游需求的划分:
已实现旅游需求分为强制替代旅游需求和符合意愿的旅游需求。
意愿性潜在旅游需求
总潜在旅游需求
旅游需求非意愿潜在旅游需求无效旅游需求
现实旅游需求强制替代旅游需求
实现旅游需求
符合意愿的旅游需求(购买)
*旅游需求的基本规律: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那么人们对某旅游产品的需求会随着该旅游产品价格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即需求量随旅游产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旅游产品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名词解释)
旅游需求基本规律的内容:
1、旅游需求量与价格呈负相关关系
2、旅游需求量与可自由支配收入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3、旅游需求量与非旅游产品价格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4、旅游需求量与闲暇时间呈正相关关系
5、旅游需求价格弹性
旅游需求量的变动:
由旅游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旅游需求的变动是沿着同一条旅游需求曲线的点的移动,这种变动称为旅游需求量的变动。
(名词解释)
旅游需求的变动:
如果影响旅游需求的其他因素发生变化,则旅游需求曲线会发生往左或往右平行位移,这就是旅游需求的变动。
(名词解释)
旅游需求与可自由支配收入之间不一定是必然的正相关关系。
(判断)
*旅游需求价格弹性是指旅游需求量对旅游产品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是旅游价格变化的百分数与旅游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数之比值。
由于旅游需求量与旅游价格呈负相关关系,所以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总是表现为负数,但在实际计算中通常用绝对值来表示。
*旅游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分类:
1、Ep>1,表明旅游需求弹性较大,需求曲线表现得比较平坦;
2、Ep<1,表明旅游需求弹性较小,旅游需求曲线表现的比较陡峭;
3、Ep=1,表明旅游需求弹性适中,旅游产品价格若有所变化,旅游需求量则发生相同比率的反向变化;
4、Ep=0,表明旅游需求完全无弹性。
点弹性公式:
Q2-Q1P2-P1
EP=Q1÷P1
弧弹性系数公式:
Q2-Q1P2-P1
EP=(Q2+Q1)/2÷(P2+P1)/2
旅游需求的价格弹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种弹性可以指导我们制定正确的旅游产品价格策略。
如果一个旅游目的地或一种旅游产品的价格弹性大于1,那么适当的降低价格会增加旅游经济收益,反之如果该旅游目的地或该旅游产品的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或者缺乏弹性,那么降低只能是减少经济效益。
影响旅游需求的经济因素:
客源地经济因素、目的地经济因素、两地之间的因素。
客源地因素:
客源地人口因素、
消费习惯、
旅游消费限制。
目的地因素:
旅游供给水平:
决定着旅游需求能否实现以及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决定着
旅游需求的规模、类型和需求的结构。
旅游供给企业之间的竞争、
针对旅游者的税收。
客源地与目
的地互动因素:
距离因素:
两地间的感知距离、经济距离和文化距离。
促销因素、
汇率因素、
政治因素和特殊因素。
旅游需求的衡量指标包括:
旅游人次、旅游支出、人均旅游支出、停留天数、人均停留天数、出游率、旅游开支率等。
旅游者消费指标是以价值形态来衡量旅游需求的数量指标。
其中包括旅游者消费总额、旅游者人均消费额和旅游者消费率三个指标。
第三章
了解旅游消费的内涵;掌握旅游消费的结构分类及影响因素;了解旅游消费行为决策过程模型;掌握旅游目的地形象在旅游者消费决策中的重要意义;掌握旅游效用最大化的简单原则;掌握条件约束下的旅游效用最优解。
旅游者消费是指消费者的角色从普通消费者转换为旅游者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消费,包括旅游者在整个旅游过程中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各项消费。
旅游消费则是指旅游者为了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而发生的消费。
(名词解释)
旅游消费是检验旅游供给是否符合旅游需求的市场标准,是旅游产品供给信息是否已经有效的传递到旅游需求方的最终衡量标准之一,因此旅游消费是旅游经济体系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名词解释)
旅游消费是一个过程:
(多选)(简答)
(1)对旅游吸引物的消费。
(2)对相关旅游设施的消费。
(3)旅游购物的消费。
旅游消费特点:
(多选)(简答)综合性异地性
(1)旅游者对旅游吸引物消费的空间共享性
(2)旅游消费的不同组成部分的价格弹性是不一样的
(3)旅游过程中的实际消费却在很大程度上受外界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冲动性消费倾向
(4)旅游消费是季节性的消费
*旅游消费结构是指:
在旅游者旅游过程的总消费中,各类消费支出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
*旅游消费的结构分类:
(1)实物消费与劳务消费
(2)基本消费与非基本消费
(3)“六要素”消费
影响旅游消费结构的因素:
(1)旅游者的收入水平越高,消费的水平可能越高消费涉及的范围可能越广;若收入水平越低,则可能消费水平越低;
(2)旅游者的构成会影响旅游者的消费结构;
(3)旅游者的旅游方式也会对旅游消费结构产生影响;
(4)旅游者的偏好同样会影响消费选择,从而形成不同的旅游消费结构;
(5)旅游者的消费技术
旅游消费行为是指旅游者购买、消费、处置旅游产品的行为以及决定这些行为的决策过程。
(名词解释)
旅游效用最大化的简单原则:
(简答判断)
(1)最大旅游时间比
(2)旅游目的地最大合意性
条件约束小的旅游效用最优解:
(1)预算约束下的旅游最优解
(2)时间与成本共同约束下的目的地最优选择
第四章
重点掌握旅游供给的概念;掌握旅游供给的基本构成;掌握旅游供给的特点;
了解旅游供给层次分解及指导意义;了解旅游供给的影响因素;重点掌握旅游供给规律的内容;了解旅游供给价格弹性的相关内容。
旅游供给就是在一定时期内旅游相关企业根据不同的价格愿意并能够向市场提供的旅游产品的数量。
旅游供求的主导关系:
(简答)p97
旅游供给的基本组成:
(1)旅游景区(点)
(2)旅游交通
(3)住宿设施
旅游供给包括对旅游者产生基本吸引作用的旅游景区(点)以及保障旅游活动顺利开展的旅游交通、住宿设施、餐饮设施等方面的供给。
旅游景区(点):
1、对旅游景区(点)的定义
2、旅游景区(点)是发展旅游的最核心的基础*
3、旅游吸引物是旅游景区(点)的核心依托
4、旅游景区(点)具有不可移动性和必须共享性
旅游吸引物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基本吸引作用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其他任何因素。
旅游交通是指满足旅游者从常住地到目的地的往返,以及在旅游目的地区域内的旅游活动的需要而提供的交通设施和服务。
旅游交通一般分为三个层次:
旅游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大尺度交通;旅游目的地交通集散地到旅游景区的中小尺度的交通;旅游景区内部交通。
旅游供给的特点:
(选择简答)
(1)关联性
(2)空间的固定性
(3)时间的固定性(一方面是指其生产能力的发挥是有严格的时间限制的;另一方面是指供给数量短期变动的不可能性)
旅游供给的影响因素:
(1)旅游吸引物因素
(2)生产要素的价格因素
(3)经济因素
(4)政策因素
(5)观念因素
(6)管理和服务因素
(7)科技因素
(8)预期因素
旅游供给规律就是指在影响旅游供给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旅游供给量和旅游产品价格之间成正比例关系。
旅游价格弹性:
第五章
掌握目的地的空间相互关系;了解旅游吸引力的影响因素;了解旅游吸引力的特点和层次;了解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目的地的空间相互关系:
(多选)
第一种是目的地间是补充关系;第二种是目的地间是竞争关系。
补充关系一般出现在不同类型的旅游目的地之间,而竞争关系主要出现在同一类型的目的地之间,但同时并不排斥不同类型的旅游目的地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旅游吸引力的影响因素:
(简答)
(1)一个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吸引力强弱主要由旅游资源决定
(2)影响旅游目的地旅游吸引力强弱的还有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的经济距离
(3)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的文化距离也会影响到目的地的吸引力
(4)还要受到目的地的服务水平,接待设施,旅游价格水平,目的地社会环境和信息充分状况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
旅游吸引力的特点:
针对性和变动性
(名词解释)旅游吸引力具有针对性是指一个特定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吸引力是针对某一特定群体的。
旅游吸引力具有变动性是指旅游吸引力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旅游吸引力的三个层面,即主体吸引力,辅助吸引力和整体吸引力
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由旅游吸引物引发的吸引力是基本的,如果基本吸引力足够强的话,可以弱化辅助吸引力的负面影响。
(判断)
什么是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六阶段说则将旅游地生命周期划分为探索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和后停滞阶段(包括稳定,复兴,衰落三种可能性)
巴特勒提出的六阶段模型是对旅游地发展问题进行分析的基本框架,这一模型的提出是要求实践者去发现这种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
第六章
了解旅游供求矛盾的表现形式,掌握旅游供求矛盾的价格调节的基本内容,了解旅游供求矛盾的制度性成因,掌握制度性矛盾的基本对策,了解最低限价的可行性分析,了解政府治理削价竞争的重点。
旅游供求矛盾主要表现在数量,时间,空间和结构等方面。
(多选)
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在数量上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旅游供给或旅游接待能力与旅游者总人次的不相适应上。
(判断)
旅游供给的空间矛盾是指由于供给的空间不可移动性,在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的条件下,旅游供求在空间上会出现失衡,即旅游热点地区供不应求,旅游冷点地区供过于求。
(名词解释)
旅游供求的结构矛盾是指旅游供求在构成上不相适应,主要表现有三点:
(简答)
(1)旅游供给类型或项目与旅游需求不相适应
(2)旅游供给档次或等级与旅游需求不相适应
(3)在同一时期,同一目的地,供过于求与供不应求会同时共存。
旅游需求多样性与旅游供给主体指向性的矛盾,以及旅游需求多变性和发展性与旅游供给相对稳定性的矛盾,以及旅游劳务的特殊性,旅游需求的地域性和季节性等往往是构成旅游供求矛盾的主要原因。
这种供求之间的矛盾与国家性质,所有制结构无关,是在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社会生产力水平下的旅游目的地都会出现的一般性矛盾。
(名词 判断)
旅游供求矛盾的制度性成因(名词)
旅游供求矛盾的出现除了纯粹技术性原因外,还与不同国家的文化,体制,政策,转轨方式,发展战略等因素有关。
由这些特殊性因素导致的旅游供求的矛盾可以称为“制度性矛盾”。
制度性供求矛盾是个性化的供求矛盾。
形成旅游供求矛盾的制度性原因主要有三个:
(简答)
(1)旅游供求之间的矛盾与我国特定的旅游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密切相关
(2)旅游供求矛盾与我国经济转轨以及特定的产权制度安排密切相关
(3)我国闲暇制度的安排也是造成现阶段旅游供求矛盾的主要原因
制度性矛盾的基本对策:
(1)改善闲暇时间总量和分配
(2)加快产权制度改革
(3)目的地整体形象营销
(4)税收政策的调节
(5)增加高峰期弹性旅游供给
第七章
了解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类型及分析,了解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概念和特征,了解制定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原则和主要内容,掌握产业规制的概念,了解旅游行业管理内涵。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式。
(名词)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类型:
发达国家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中国家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从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关系来看,旅游经济有超前型和滞后型两种发展模式
从演进进程看,旅游经济可以分为常规型和非常规型两种发展模式
从协调机制看,旅游经济有市场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两种发展模式
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分析
(1)从旅游发展的空间机构看
(2)从资源的开发与产品生产组合看
(3)从旅游组织和旅游的运作方式看
(4)从旅游设施的建设看
旅游经济发展战略是指以分析旅游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与条件为基础,从关系到旅游经济发展全局的各个方面出发,制定在较长时期内旅游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所要解决的重点以及实现上述要求所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总称。
(名词)
制定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原则
(1)阶段性原则
(2)城市中心原则
(3)可持续发展原则
(4)中国特色原则
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