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汕头市贵屿镇电子垃圾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55283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汕头市贵屿镇电子垃圾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汕头市贵屿镇电子垃圾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汕头市贵屿镇电子垃圾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汕头市贵屿镇电子垃圾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汕头市贵屿镇电子垃圾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汕头市贵屿镇电子垃圾调研报告.docx

《关于汕头市贵屿镇电子垃圾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汕头市贵屿镇电子垃圾调研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汕头市贵屿镇电子垃圾调研报告.docx

关于汕头市贵屿镇电子垃圾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课程名称

班级与班级代码

专业

指导教师

学号

名单

提交日期

 

姓名调研报告成绩

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项目

名称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贵屿镇电子垃圾产业盛衰的调查报告

成果

形式

调研报告、访谈记录

一、已收集的本项目信息资料

(一)、借由其他媒介(网络、报纸)所得资料

网络:

(每经网)

(广东财经大学官网)

报纸:

广州日报,汕头日报等的新闻与评论

(三)、实地考察、访谈所得资料

考察地点:

贵屿镇华美村镇政府,当地家庭作坊

访谈人员:

作坊业主,民工,村民

二、项目研究计划

(1)到相关部门实地了解(主要是乡镇企业和家庭作坊)

(2)座谈交流与个案访谈(企业业主及民工)

(3)文献检索(新闻记者报道稿,相关电视报道视频;网络资源:

XX、网络论坛等)

项目组成员情况

姓名

专业

所在院系

分工情况

卢淑贤

英语(国际商务翻译)

外国语学院

独立完成所有工作

 

目录

前言………………………………………………………………………1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1

(一)调查对象………………………………………………1

(二)调查方法………………………………………………1

二、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的广东省贵屿镇电子垃圾产业的兴起、发展及转型的分析…………………………………………………………2

(一)贵屿镇电子垃圾拆解业发展简况……………………………2

(二)经济发展付出的巨大环境代价………………………………3

(三)治理行动………………………………………………5

(四)转型步履维艰…………………………7

(五)多举措促循环经济入正轨……………………………7

三、结语………………………………………………………9

四、采访记录(摘记)…………………………………………9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贵屿镇电子垃圾产业盛衰的调查报告

前言:

广东省汕头市贵屿镇是全国甚至全世界最大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地之一,以电子电器废弃物拆解产业而闻名,被称为“电子垃圾之都”,也曾因电子电器拆解的污染被形容为“世界上最毒的地方”、“电子垃圾第一镇”。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贵屿人,在这里我即将探讨和调研的不是我的家乡环境污染有多严重的问题,而是作为改革开放经济特区之一汕头市中的一个小镇,它是如何通过支柱产业电子垃圾产业发展成为汕头市乃至粤东少有的富庶小镇,又是如何在中国改革更加深化,对外更加开放的浪潮中近年来开始走向衰落,面临严重的转型危机。

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政策,和镇里其他的小作坊一样,我家属于个体经营户,从事废弃塑料的加工分类再销售的生意。

但是,这两年家中的生意日益不景气,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对此,我于2015年8月中旬在通过走访了当地的乡镇企业和家庭作坊个体户,采访了当地镇政府和当地村民以及外来打工民工,并结合家中亲戚长辈的意见与建议,对电子垃圾之都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再通过网络渠道进行信息资源整合,得以撰文如下。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1)贵屿镇政府镇长林秋荣,华美乡政府,北林乡政府,龙港村政府相关负责人员

(2)当地乡镇企业业主,家庭作坊坊主

(3)外地打工者

调查方法

(1)到相关部门实地了解(主要是乡镇企业和家庭作坊)

(2)座谈交流与个案访谈(政府官员)

(3)文献检索(新闻记者报道稿,相关电视报道视频;网络资源:

XX、网络论坛等)

二、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贵屿镇电子垃圾产业的兴起、发展及转型的分析

(一)贵屿镇电子垃圾拆解业发展简况

贵屿镇是中国广东汕头市潮阳区所辖一个镇,位于潮阳区西部与潮南区和普宁市三区市交界处,总面积52.17平方公里,下辖8个居委会和19个村委会,贵屿镇常住人口27921户,户籍人口14.6万人,外来人口约6万人。

贵屿镇地处低洼地的中央地带,是严重的内涝地区,农作物常年失收。

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面对沉重的生存压力,贵屿镇的农民在20世纪上半叶就已经开始在临近的地区走村串巷,收购鸡毛、鸭毛、废旧铜铁等等,废旧品收购逐渐成为当地另一种意义上的主业。

改革开放后,既没有便利交通又没有其他产业基础的贵屿面临着农民就业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因此传统的收旧利废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并很快成为该镇的支柱产业。

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回收的废旧物品从废旧塑料、废旧五金发展到废旧电子产品,由于获利丰厚使得整个行业规模逐渐扩大,从业人数逐步增加,有80%的家庭参与到这个行业来,并通过这个行业迅速积累财富,废旧电器拆解业在90年代初真正发展成为贵屿人的主业。

贵屿迅速发展成为国内最大、最主要的电子废物拆解回收销售中心,初步形成了一条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产业链。

20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国内外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加速,可用于拆解、加工、回收利用的废旧五金电器数量大增,贵屿镇电子拆解业进入无序发展和迅速膨胀阶段。

贵屿镇电子垃圾主要来自国外进口。

国外进口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主要来自

世界电子垃圾最多的国家—美国,也有来自欧洲、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它们途经香港、台湾,通过南海、广州、深圳等地转运到贵屿。

在1993-2005年间,贵屿电子垃圾年处理量总量达2000万吨。

到2005年,贵屿镇有电器拆解专业村5个,电子及线路板拆解专业村6个,电线电缆拆解专业村两个,塑料、五金加工利用专业村7个,形成了从回收、拆解到加工、利用、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废旧电子回收利用率达99%以上。

全镇从事拆解业的家庭作坊5500户,从业人员达3万多人,占全镇劳动的60%以上,其中外来工2万多人。

3电子垃圾拆解业给贵屿人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贵屿镇也从原来的贫困镇发展成为当地一个富庶小镇。

2005年,贵屿镇电子拆解业的产值高达10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

而这仅仅是一个非常保守的数字,贵屿的很多工场并没有注册公司,因而并不包括在政府的统计范围内。

当地政府材料显示,截至2013年6月份,贵屿镇从事废旧电子电器及塑料拆解加工的有21个村,300多家企业,3207多个经营户,仅本地从业人员达8万余人。

2011年,全镇废旧电子电器及塑料回收、拆解量达160多万吨,产值近37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成为当地经济支柱产业及农业增收的主要来源。

(二)经济发展付出的巨大环境代价

经济的快速发展随之产生的拆解业也给贵屿镇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电子垃圾中含有非常多的有害物质,在回收处理过程中可能导致严重的污染。

子垃圾拆解业需要很高的投入来控制对当地的污

染问题,但是以家庭作坊拆解为主的贵屿根本不可能为污染处理投资

昂贵的环保设备。

由于知识的缺乏与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贵屿的家庭作坊用简易与落后的工艺提炼贵重金属,在村前屋后用煤炉烧烤电路板以提取电子元件,不能回收的废物残渣则随生活垃圾一起到处堆

放、焚烧。

由于缺乏必要的污染防治设施,拆解过程中产生的废气、

废渣、废液污染了空气、水体、农田。

大批专业户搭建临时设施,侵占路道、河道、农田和公共场所。

1999年,全镇违章搭建物达到了11万平方米。

这种混乱不堪的状态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了环保组织和媒体的关注。

电子垃圾拆解业无疑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贵屿电子拆解业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在本世纪初引起媒体的注意,并很快就把原本不为人所知的贵屿镇推向了世界关注的前台。

三、媒体曝光2000年11月1日,《广州日报》率先披露了贵屿电子垃圾的污染问题,贵屿电子垃圾污染成为省内多家新闻媒体追踪的热点,报道同时引起中央电视台的极大关注,2000年11月14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与《广州日报》记者一道再度赴潮阳贵屿镇进行了为期3

天的联合追踪采访,《焦点访谈》的报道将贵屿环境污染问题推向全国媒体和舆论的焦点。

相关报道同时也引起国外媒体的注意,2001

年12月,美国非官方媒体BaselActionNetwork到贵屿进行调查并制作科学报告和拍成纪录片“ExportingHarm”,国际媒体对贵屿的曝光引起了绿色和平、联合国环境署及巴塞尔公约等组织的关注。

国际NGO组织和国际媒体对贵屿的关注主要的原因在于其极其野蛮的生产方式和巨大的环境污染。

国际上比较活跃的环保组织,对电子垃圾问题非常关注,并有一批专门针对电子垃圾问题的国际组织(巴塞尔行动组织等)。

这些组织的长期目标在于使整个电器生产行业更加环保化:

从产品的设计、生产、流通、使用、回收各个环节更加环保。

因而,对他们来说,贵屿是一个非常好的负面典型:

在这里,由不环保的产品设计方式生产出来的电器产品,通过不合理的电子垃圾出口贸易方式,最终导致了一个小镇的严重环境污染。

国际NGO希望透过媒体的力量,向生产厂商或各个国家的贸易管理机构施压:

要求生产厂商采用更加环保的设计,要求各个国家迅速签署并彻底履行禁止电子垃圾进出口贸易的“巴塞尔协议”。

2003年绿色和平组织和中山大学做了一个贵屿镇的人类社会学调查报告,揭示贵屿镇面

临的极大生态危机。

此后,贵屿镇就一直处于绿色和平组织的高度关注之下,并渐渐成为媒体和舆论的焦点,媒体一谈到电子垃圾问题,总会拿贵屿镇作为负面典型。

(三)治理行动

在媒体的曝光下,贵屿环境污染问题引起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

经《广州日报》曝光后,2000年11月8日上午,省环保局及时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召集有汕头市环保局、潮阳市环保局等有关负责人和贵屿镇镇长参加的现场工作会,并要求贵屿镇“立即停止所有污染行业的加工,尽快出台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案,杜绝废弃电脑垃圾污染在练江流域的蔓延。

”同月,省环保局向省政府递交了《关于潮阳贵屿镇拆解废旧五金电器造成环境污染情况及处理意见的请示》,贵屿污染问题引起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责成汕头市、潮阳市马上进行综合整治。

2001年3月,汕头市、潮阳市分别在贵屿镇召开整治环境污染现场会议,明确了整治目标、责任和期限。

贵屿镇也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的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对全镇电子垃圾处理业进行专项清理。

面对来自上级政府的压力和当地大面积从事电子垃圾拆解业的实际情况,当地政府的角色非常尴尬。

贵屿电子垃圾拆解业可以说是传统产业路径依赖发展的结果,政府从来没有说不能从事该行业,当地政府直到本世纪初还在鼓励和支持拆解业的发展。

因而,要求当地政府在两年内对电子垃圾拆解业这一支柱产业和财政大户进行态度和方向上的一个转弯,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作为当地主要生活来源的电子垃圾处理业,一旦进行取缔将严重影响当地人的就业和生存,并会遭受到当地强大宗族势力的抵抗,有限的执行力量难以与乡村的宗族势力抗衡,并且会造成严重的群体事件。

因此,对于当地政府来说,唯一能够采取的办法是促使当地经济转型。

一是进行综合整治。

禁止在野外焚烧拆解之后的边角垃圾,禁止使用强酸用酸浴的方式提取贵重金属,禁止烘烤电路板和在街上乱堆放垃圾,对于违反者处以重罚。

同时拆除了大量的生产窝棚并关停了大批严重污染的作坊和工厂。

贵屿镇先后开展了次大规模的清理专项行动,共出动人员3500人次,挖掘机、推土机220台次,拆除违章搭建物4500多间、约12万平方米,销毁用于加热电路板提取电子元件的煤炉800多个,

查处取缔酸洗提取金属行为56宗,查处在夜间偷烧塑料、垃圾事件35起等。

二是尝试进行集中管理。

由于拆解经营户多为家庭作坊(一般是楼上居住,楼下从事拆解经营),规模小,分布分散,难以管理。

镇政府规划了工业开发区,希望通过集中生产、集中管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但由于需要负担厂房租赁费用,且对于管理、物流和雇工等方综合整治行动初见成效,在街道整治,河涌清理和空气净化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这得到了2002年8月2日《人民日报》报道的肯定。

但是,对于那些没有那么直接、严重污染的物理拆解和塑料回收生产等等工艺流程,并未进行强加取缔。

而一些拆解户则从户外搬到屋内,或者白天不干晚上干,或者打游击战,有限的治理力量面对这些隐蔽行为也难以作为,环境综合治理难以进一步深化。

面都增加了种种不便。

几乎没有家庭作坊愿意搬进工业开发区。

三是鼓励村民从事其他行业。

一些当地人开始向服装业、服务业转型。

服装业是周边兄弟镇的支柱产业,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如南阳乡部分居民向服务业的转型是比较成功的。

到2003年8月,南阳已有28家服装厂,其中有4家规模较大,经营面积都在3000平方米以上。

四是鼓励拆解业升级,完善产业链。

这是镇政府的一个促使产业转型和减少污染的一个措施,也是当地拆解作坊的自发行为。

如果拆解业能够进一步产业化,扩大规模,提高工艺,也能减少污染,同时不对当地的经济造成冲击。

比如将原来被废弃的塑料进行加工,做成工业塑料原料,再销往深圳、福建和江浙等地,或者用来生产塑料花。

产业链的完善在提高利用率和减少污染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然而产业转型并非一撮而就,在一个其他产业基础薄弱的小镇进行经济转型谈何容易。

上级政府对当地的产业转型并没有足够的耐心,要求尽快解决和处理污染问题,促使当地产业转型,并通过频繁更替镇领导来显示上级的重视。

随着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问题日益凸显,2003年9

月温家宝总理批示要尽快研究建立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体系,国家对电子垃圾处理业也开始从“堵”向“疏”转变。

这一转变让贵屿看到产业转型的曙光,但是贵屿镇也清楚,“不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电子垃圾处理业永远是灰色的,镇委书记黄銮文如是说。

国家环保总局对贵屿的环境污染问题非常重视,2003年7月22日,国家

环保总局等六部委检查组莅汕检查贵屿镇环境整治情况,提出具体整改意见,并部署有关产业转型的工作。

2003年9月4日,市政府在贵屿镇召开深化环境整治现场会,通报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的检查情况,部署进一步深化环境整治工作。

(四)转型步履维艰

今年6月10日,贵屿镇再上广东省省级挂牌督办重点环境问题名单,可见其电子污染问题仍然存在。

不过,来自官方的数据显示,经过整治,原登记在册的5169家拆解经营户,如今只保留了3141家。

当地还建设了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目标是将这3141家经营户全部搬进来,集中经营。

然而,行业低迷,大多数经营户被迫停产,加之循环经济产业园租金和成本过高,这些经营户入驻意愿并不大。

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园进行集中拆解处理本是实现集中治污的最佳出路,然而,循环产业园建立四年来,体制受限、资金短缺、技术薄弱、土地掣肘等重重困境使“电子垃圾之都”的转型举步维艰。

从2005年提出方案,建立规划园区,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推进一直进展缓慢。

目前虽然开工建设也有比较超前完备的规划,但落实情况不尽人意。

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虽然成立了管委会,但其管理架构的实际运行却面临着上下挤压的尴尬境地:

跑不了部委、管不了村镇。

此外,资金也成了一大难题,根据中山大学方面的测算,贵屿所有环保工程项目需要投入资金将超过18亿元,当地财政根本无法承担。

 与此同时,管委会跟市、区各部门以及镇、村之间的关系有待理顺。

目前管委会跟贵屿镇政府是两套班子,管委会专门负责园区内的建设,园区外的工作则是镇政府负责“要在今年底前将散落在园区外的拆解户全部组织入园,双方的协调可能存在严重问题。

”另外,设立管委会是为了实现“园区受理审批,就地办结”,但到目前,管委会并没有得到充分授权。

(五)多举措促循环经济入正轨

业内人士认为,应从顶层设计、财政支持、技术更新等方面能打破原有瓶颈,这样贵屿的拆解产业不但能走上循环经济的正轨,而且巨大

的“城市矿产”将发挥重要的战略意义,成为当地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解决废旧产业环保化处理的问题,从环保技术、产业管理、土壤修复上,都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张楚丰、安太成等人士认为,由于贵屿现有产业基础在国内具有不可替代性,因而建议首先加强顶层设计,升级为省级或国家级园区,采取“一专双特”的措施,即设立一个专门的部门,制定特殊的政策,授予特殊的权限来解决问题,如管委会的职能既向下能促使镇、村、企业顺利入园,又向上能短距离接触省和国家有关部门,同时还能统筹技术研发提供技术支撑。

其次,财政资金投入适当倾斜。

张楚丰认为,园区如果发展得好,成本可以很快回来,并且获得可观的盈利,因而政府在财政资金的投入上应大胆倾斜。

第三,积极争取合法资质。

目前贵屿正在申请相关资质,而这些资质都需要国家部委审批,当地迫切希望得到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

尤其在申报“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方面,国家还剩下宝贵的11个名额,如能争取到,对贵屿将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期盼推动贵屿园区升格为进口电子废弃物综合处理利用的监管试验区,从而确保园区原料来源,全程监控环保。

第四,用地指标亟待落实。

据张楚丰介绍,园区前期已下拨了2500亩的建设用地,但要完全做到拆解企业和其他塑料制造企业入园集中生产,目前的面积还不够。

而二期用于塑料再生产的500亩地,尚未获得批复。

按照广东省规定,要升级为省级产业园区,工业园总体规划面积要达到6000亩以上,因此增加建设用地指标是前提条件。

最后,循环经济环保化的核心在于技术。

当地迫切期望能够在贵屿设立省级或国家级的电子拆

解技术研发中心,并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以配备相应的设备和聘请专家从事专门的研究工作,与此同时加强污染物的排放和预警系统等。

三、结语

“富庶、污染、艰难”,这些构成了贵屿人的生存怪圈,人们是在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下进行生产和生活?

他们将面对一个怎么样的未来?

2012年初,国家环保部约谈广东省政府,敦促2015年前贵屿所有拆解企业或家庭必须进入“循环经济产业园”进行规范化治理。

2013年,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在调研贵屿等地时也强调,要在环保建设上动真格,以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真正守住环保底线。

 贵屿问题,绝不只是一个环保问题,而应该把它当作战略性资源产业看待。

贵屿的网络、技术和产业优势都是不可替代的,如果变害为宝,空间不可想象。

应该从战略上看待贵屿,推进产业园区的经济管理职能与镇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有机融合。

四、采访记录(摘记)

“以前,这里沿河的整条街,都堆满了一袋袋的电路板,还有一排排的熔炉,现在已经没有了。

这两年来,政府和环保部门对会造成污染的“烧板”和“洗金”查得很严,几乎所有从事“洗金”工作的企业都被勒令停止,从事“烧板”工作的企业,则被要求安装环保设备,废气排放达标后,才能继续生产经营活动。

”华美村从事电路板手工拆解工作的陈老板

“现在行情不好,赚不了多少钱,很多都关门了。

电路板一般拿货价是9700元/吨,拆解一吨电路板,需要两个工人工作两天,只能产出大约95%的铁和铝,可

以卖出11000元左右。

但除去人工费540元,拿货时的装运费160元,剩下的才是利润,这还不包括自己的工费和房费。

“空气是好了很多,因为行情不好,加上政府和环保(部门)抓得严,有80%的企业都歇业了,还有一些搬进了‘500亩’”(是本地人对贵屿镇循环经济产业园一期的称呼。

该产业园位于贵屿镇联堤村与华美村的交界处,自规划建设以来就备受关注的集中拆解区就在园内)某小卖部老板

“这个生意虽然是垃圾生意,但也和国际行情有关,国际贵金属价格高了,我们(加工之后)卖出去的价格就高。

这几年国际贵金属跌价,又不稳定,所以我们就全都歇下来了。

以前一条街都是做电子电器拆解工作的,现在只剩下两家。

”从事“烧板”生意的老板

“我以前是为贵屿镇电子拆解作坊提供废旧电脑电池等货源的中间商,从去年开始就不做了。

我们以前做得很大,2008年,亏了20多万元,但还能继续做。

现在不好做,没有钱赚。

不少人都把货囤着不卖。

我自己也囤了一些货,等行情好转后再重操旧业。

”在北林开摩的的湖南人刘师傅

“从我记事起,家乡就到处都是各式各样的电子垃圾。

小的时候的空气比现在更差,呼气都十分困难,村里的河水都变成了黑色,我们这里的地下水早就不能喝了。

虽然现在的环境比以前好一些,但我大部分时间都在深圳打工,只有想念父母的时候才回家看一看。

”本地人小马

本人还采访了北林村多家歇业的作坊主,他们现在有的成了货源供应商;有的加入了潮南区陈店镇的服装、内衣生意大军;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干脆在家休息。

但无一例外,环保设备还没拆除,似乎在等待行情好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