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docx
《对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
对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
天津市大港区教师进修学校 李文江
课改实验四年了,各个实验区都在进行着教学的探索,总结出了许多有益的经验,推动了体育课教学。
课改实验在稳步地向前推进,随着课改的深入,一些问题也逐步地显现出来。
面对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冷静思考。
下面,针对课改我所观察、发现的问题,结合自己的学习与实践,讲几点思考,和大家进行交流。
一、不能合理地使用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从教学的角度来讲,它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从课改伊始至今对课标的学习,学习、掌握、领会的程度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原因多多。
执行课程标准,落实新课程理念,走进新课程,这是课改对实验教师的要求。
走进,我想现阶段我们走进的还不够深,这样讲,更能说明课改现实的情况。
课程标准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要求只有在教师新的教学行为影响下,才能实现。
课改后体育课教学,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大家都在探究。
发展是永恒的,任何标准都不是绝对的,课程标准作为规范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承载着国家对某一个学科不同学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学习目标要求,为教学实施、评价运用、教材编写、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理念、建议、方法上的支撑。
首先,要学好课程标准。
对于课标的学习,要讲记忆、讲理解,更要讲运用。
具体讲,对于课程的性质、课程的理念、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实施建议中的要求、原则、学习评价的建议、附录中的重点名词要记忆;对于标准中所有的内容均要理解;而对于课程的理念、实施建议中的要求、建议、原则还要运用。
现阶段,实验教师把课程标准当作圣经一样去读,从学习的角度来讲是对的,但不要死读,要理解着读、运用着读,要读透,要读活。
只有读透与读活才能感悟到课程标准的真谛,也只有真正悟到了标准的真谛,才能创造性地去使用。
其次,要使用好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目前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教学实践的验证,所以,我们使用课程标准,要有创造性,不要唯标准,不要不敢超越标准,不要被标准所束缚,不要把课标钢化使用。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当我们落实标准时会生成许多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用验证的方法,使用辩证的思维,去认识、理解与思考。
这样,才能发展标准、完善标准。
使用课程标准,要活学活用,要对照着大纲去使用;要继承着去使用;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去使用;要观察着学生的发展变化去使用;要结合着教学反思去使用。
体育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比较,从钢性上来讲没有大纲强,这就为我们实验教师创造性地使用课程标准提供了空间。
有空间,还需要去把握,把握空间,需要知识技能、能力去支撑,所以在课改实验中,使用好课程标准,还需要我们教师加强对先进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加强对熟知的运动技术进行研究;加强对学科知识进行跟踪,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创造性地去使用课程标准,才能上好体育新课程。
二、不能合理地使用教师用书
本次课程改革,进行了教科书、教师用书的更换,这是现实。
但对于课程改革不能这样简单地去理解。
因为,此次课程改革从课程的结构、课程的内容、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课程的管理、学习方式的改变等众多方面进行了变化,它是一个新课程体系的建立。
如果我们简单地把课程改革理解成为教科书或教师用书的替换,那将影响到课程实验整体质量。
小学体育这次进行课程改革,仅提供了教师用书,中学则提供了教师用书和教科书,教师用书和教科书从整体上来讲基本上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精神,是指导性较强的参考用书,但新的教师用书也是尝试性的,不可能不存在问题。
因此,我们要在课程实验中,要用科研的态度去使用。
新的教师用书在教材呈现、学与练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有些地方是面目一新的,在使用中,要将其内容作为范例进行参考,可以引用,也可以改造着使用,或自己按学习的目标选择其他的教学内容、教学的方法、活动方式。
教师用书是一种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首先我们要用好教师用书这一资源,要加强对教师用书的学习与研究,把它更合理地去使用,不要资源浪费,搁置不用。
课改至今有部分教师对教师用书的学习、研究不够,没有认真地将教师用书中的一些内容去读、去领会,教学行为变化不大,造成了一些教师穿新鞋走老路,课堂面貌没有太大的变化。
教师用书的使用,我们要与地方的教师用书、其他版本的教师用书共同参考着使用;其次,也不要照搬照用,完全按照教师用书的内容进行教学,这样,大家容易走入一种模式,个性化教学特点就不易显现出来。
因此,我们要领会新教师用书使用的精神,合理地把握教师用书的使用空间,将各种有利于学习目标达成的课程资源引入到教学中来,实现对学生身心的培养。
三、师生教与学的行为不能多向互动
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对话、沟通与合作互动交往的过程。
互动,不要仅仅是形式化的东西,要真正从知识技能、思维、情感上进行互动。
互动交往,要求参与者要有一定的素养,要有实现互动的行为,要会参与、会互动,这样才能提高参与、互动学习的效果。
当前体育课教学中,师生互动主要地表现在师生共同的活动、一问一答、讲与听、示范与模仿上。
师生真正的对话、沟通与合作欠火,学习的过程有时没有师生思维的交流,教师讲的、要求的,不能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或学生只出汗不动脑,不能引起思维的碰撞,缺乏师生共同构建的过程,造成思维的浪费。
而在情感交流方面,则是“同学们今天活动的或学习的高兴不高兴啊”,不能发自内心地、自然地进行情感交流,没能达到情感的交融,总觉得有些教师与学生有装样子的嫌疑,没有真的情感体验、情感激活、情感深化、情感升华的过程。
这种情况意味着教师还是权威,学生还是服从者。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要把握学生思维的特点,为学生设计好学习的平台,合理运用启发语言,引领学生,启发学生去主动学习,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潜能,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师生思维进行交流的过程,变成教师分享的过程、学生创造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灵感被激活。
新一轮体育课改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比较受关注的,我们教师要在搞好运动技能教学的同时,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合到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然去生成。
如教师的关怀与帮助、教师的鼓励、自主学习进步的自我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与共同进步的欣喜、师生共同学习获得知识与技能等等。
特别是我们教师在学生情感生成的过程中,不要做局外人,要实实在在地融入其中,与生同忧,与生同乐,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情感交流与互动,才能体现自身价值的存在,进而才能激励师生教与学,才能很好地去达成课堂学习的目标。
四、教学的形式化
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育课堂成了学生快乐学习活动的乐园。
但是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课堂教学形式化的现象。
课堂气氛热热闹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贴标签,课程学习中预设的多,生成的少,运用媒体画蛇添足,教学过程花拳绣腿,追求的是形式化的外表,自认为这就是课改体育课教学,津津乐道。
课改实验已经走过了四年的历程,激情投入阶段已经过去,到了冷静思考的阶段,不然课改教学就不能走向深入与发展。
无论是小学体育课教学还是中学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过去由于教学理念的陈旧,学生是学习的客体,主体地位没能落实好。
现如今,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个主体不是表面上的主体、形式化的主体,而是一个主人化、实实在在的主体。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首先,我们教师要把学生视为主体去进行教学设计。
其次,要把学生真正在课堂中学到知识与技能,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教学的追求,作为一切教学活动、手段、方法运用的前提。
当前一些课改体育课缺乏内涵,没有知识与技能的生成,没有学习情感的体验,像蜻蜓点水,中看不中用,偏离了学科特点,整合的有些四不像,没有鲁迅文章那么有含义,没有马三立相声包袱那么有滋味,这一点,一定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我们不能舍弃根本而追求形式化的东西,我们要讲有效教学,要把新的理念融入到有效教学策略中,让学生有效的时间内既学到东西,又学得高兴,从而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逐渐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
课改教学形式化的问题,也是我们教师学习不够深刻的问题。
新的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课程资源、课程环境,怎样落实、运用与开发,才能达到其内涵要求?
可以说,简单地复制,随便想想达不到要求。
需要我们结合教学实践反复地学习与总结,需要我们冷静思考反反复复推敲重组。
课改教学形式化的问题,还是我们教师过于追求过程、忽视结果的问题。
盲目地追求过程,使过程失真失效,没法讲结果,我们应既要过程,又要结果。
同时课改体育课教学,要讲实际,不要为了用什么而用什么,用就要用得合理,不然就不要用。
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再丰富的课程资源也要讲究合理地运用,这样才能达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
五、评价走极端
发展性评价是此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评价观,在课改体育课教学中,激励性评价运用的很多,大都是以表扬为主。
中国教育报记者李建平提“是表扬越多越好吗”,这个问题很值得思考。
好好好,是是是,无论怎样都没有毛病,我们冷静地思考一下,这正常吗?
一个人的发展与成长,需要面对挫折,战胜困难;需要面对现实,迎接挑战;需要总结过去,开拓未来。
当学生生长在“好”“非常好”这样的环境中时,何谈挫折,总结也发现不了问题,因为学生迷茫了。
因此说,这样的评价有失客观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任何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都是由不会到会,学生学习掌握的情况也是有差异的,在课改体育课教学中,一些教师只评价好的,遇掌握不好的回避不评价,也不指出存在的问题,怕评价影响学生的自信心,伤学生的面子,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多听几句表扬,是促使学生自我总结、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这样学生才能发展。
评价的问题,是一个比较难做的问题。
我们在运用评价时,一定要站在发展的角度,合理地运用。
一味地只说好,不讲问题,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思维的激活,会产生惰性与障碍。
所以我们要积极地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让他们客观地认识自我、修正自我,逐步形成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善于接受批评、虚心接受指导、耐心改正错误的良好品质;培养学习的能力。
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要考虑分层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要讲究方式方法,这样会收到良好的评价效果。
例如,发现学生在掌握动作时出现了问题,不能是“你的动作错了,做的是什么,后边好好想想去”。
要叫住学生,说:
“老师和你一块研究研究动作好不好”。
对于掌握好的同学要提高评价标准要求,在肯定的基础上,鼓励向更高的目标追求;对于掌握一般的同学,要给予肯定,并提出哪一点、哪一方面,再做的理想一些就更好了;而对于那些一时掌握起来有困难的同学,要降低标准要求,评价首先要指出其做得好的地方,哪怕是敢做了,然后再逐步地提出改正的要求,一次一次地强化,帮助学生提高自己,保持住学习的信心。
这样,就使不同层面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获得了发展,从而达到发展性评价的目的。
六、教师基本功欠缺
课改从哪一角度来讲,都没有对教师降低要求,相对地讲要求提高了。
课改的初始期,有部分教师怀疑讲解、示范、练习没有市场了,我们教师在课堂中要下岗了。
其实不然,精讲多练,提了好久了,只是我们做得不够好,有时总越位,婆婆妈妈。
课程标准在落实中要求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与时间,但并不是要求我们不进行讲解示范了,而是讲解示范要合理地去运用,该讲的时候必须要讲,该示范时必须要示范,不能千篇一律,模式化。
教法中最最原始的讲解示范法,在课改课堂教学中,仍然显得那么有活力。
优秀教师那富有诱惑力、艺术化的语言,给人以情感的感染、精神的鼓励、任务的驱动。
教师那充满活力、漂亮的动作示范,焕发出无限的“魅力”,那么诱人。
讲解与示范是我们体育教师看家的本领,真正用好是不容易的,需要我们反思总结、千锤百炼、学习提高。
伴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的素质在提高,但要充分达到新理念与新课标内涵的要求,尚有差距。
现阶段,我们一要提高新课程理论水平;二要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和创造性设计课的能力;三要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一般能力;四要提高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五要提高学科文化的跟踪能力;六要提高现代化媒体运用的能力;七要提高学科的科研能力。
搞好体育课堂教学,教师的基本功是基础,基本功的提高关键在平常,它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我们不懈努力去达到。
让我们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自我的发展,把握契机,聚精会神地投入到课改实验中去,在课改实验的大潮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
课改在继续,教学在探索,广大实验教师的认识也在提高。
课改体育课堂,一定会在我们大家的齐心努力下,更加充满活力、充满生机;也一定会使广大中小学生,在这个充满活力与生机的课堂中,获得身心的发展。
2006-10-27
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简略对策
孔春年 赵海滨
体育教学由体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合成双边的学习活动。
影响体育教学质量重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教师,二是学生,三是学校硬件等办学条件因素。
教师方面的因素
A.体育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态度)
近些年来,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严重。
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教师体验到职业倦怠之后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对课程准备的充分性降低,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下降。
这除了对自己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外,还会对学生的发展有显著的消极影响。
第一、职业压力感因素
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行,评聘分开竞聘上岗,教师聘用制,趋于复杂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学校内部竞争激烈,难免加重教师的精神负担。
导致教师表现出身心疲惫、沮丧、压抑和对工作、生活悲观冷漠,失去工作热情,以消极、否定甚至麻木不仁的态度来对待学生。
教师被认为是社会上最崇高的职业,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而现实生活中教师诸多方面却不甚理想,如工资待遇低、住房难、负担重、压力大等,有些教师情绪不稳,产生心理波动。
如此多方面的原因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
同时,教师还是一种多角色的职业,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家长的代理人、学生集体的领导者,又是学生的朋友、知已和心理治疗工作者。
面对如此多的角色,如果教师不能及时进行角色转换,或面对多种角色不能顺利进行调节,就会出现角色冲突,影响工作效果。
另外,教师个人的期望与工作现实的矛盾也是引起职业倦怠的一个原因。
教师职业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往往难以集中精力按照个人意愿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的教师跟不上时代前进的脚步,不理解、不适应,于是产生这样那样的焦虑和痛苦,加上另外,教师工作得不到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同情和认可,这样就增加了教师的倦怠心理。
第二、学校教学工作中考核、管理、待遇等因素
现在的学校考核制度不完善、不健全,不仅无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反而使教师工作情绪越来越消极。
相对来说体育教师的待遇较低于其它学科教师,这样就更使体育教师的消极情绪蔓延。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中考在运转,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大,任务繁多,却得不到合理的肯定、认可。
有的学校,管理者专制、“家长作风”、绩效考核等实际问题,这些都造成体育教师对工作产生逆反心理,产生职业倦怠。
各个学科之间的考核差别,许多教师所做工作与成绩,往往得不到合理肯定与认可,教师的心灵都被扭曲了,产生职业倦怠在所难免。
许多政策出台都是有利于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热情,但是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人们思想固定的模影响下一些小科目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比比皆是。
教师的培训与深造、教师职称评聘均有着明显的学科差别。
这样体育教师哪有积极性与成就感,难免产生悲观、失落的情绪。
第三、教师心理因素
使命感与责任感、自信与自卑、压力与困惑等心理感受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心理现象。
这些心理感受会因人而异,对于那些整天忙于工作,无暇充实自己的生活,以及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内心焦虑、孤独、无法排遣的教师来说,极易产生职业倦怠。
第四、新课改带来的困惑与不解因素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使体育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观念远不能适应新的教育教学的要求,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对所从事的工作渐渐失去兴趣,产生职业倦怠。
教学工作本来就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协调配合,再加上体育教师在校时间过长,体力消耗大,工作环境相对比较差,工作比较辛苦。
体育教师的负担重上加重,心力交瘁,导致倦怠心理的产生。
第五、职称因素
教师的职称与教学成就是相关的,教师的评职称受阻是引起教师心理问题的又一导火线。
虽然目前的中小学教师职称与工资直接挂钩,但引起教师心理挫折的不是经济损失,而是自尊心受到打击。
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第一、热爱本职工作
尽管教师每天从事的都是教育教学工作,然而教育教学本身是极具创造性,不仅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动态的,而且所面对的学生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
在这充满活力的教学环境中,每一天都不可能是单一重复的。
教师就应该不断开拓与探究,以唤起自己的工作热情。
从这一点来讲,作为教师,千万不要作茧自缚,只关注生活中机械重复的一面,而忽视动态变化、生动活泼的一面。
第二、不断充实自己
不少教师出现倦怠心理是由于不适应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以及学生发展的新特性。
换句话说就是不能很好地接受并适应新课改。
因而通过学习来更新自己内在固有的认知结构,最大限度地减少不适应是当务之急,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三、增强自我成就感
自我成就感是指对自己工作是否有效的一种主观体验,能够对自己的努力结果产生实际的感受,是使自己不断受到鼓舞、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的重要基础。
主要有教育教学的成绩、教育科研的成果、学生成才的人数、社会家长对自己的评价等等。
从对工作目标的不断追求中培养自己的职业情感。
有追求才有劲头。
对教学工作,教师都要有一个大追求和小目标,通过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完成自己的大追求。
而每一次的成功,都会带给你快乐、喜悦和成就感。
教师正是在一次次成功的愉悦中,不断培养和加深对职业的情感。
试想,一位热爱自己职业的教师,他还会感到职业倦怠吗?
第四、摆正自己心态
心态对于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明显的消极影响。
教师通常都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对于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对事认真,这些都是优点。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具有这些人格特征的人却容易出现不良的心态。
首先,抱着不现实的目标生活,苛求自己、苛求别人,其结果只能招来无休止的烦恼。
其次,寻求绝对公平。
现实生活中就没有绝对的公平。
去寻求绝对的公平,就必然会遭遇更多的挫折。
再次,以偏概全。
把自己的优点或缺点扩大化,不能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有的因有一些成绩而居功自傲,有的因有一些才干而恃才傲物,有的因一次失误而自怨自艾,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等等,这些都会影响自己的心情以及行为。
职业倦怠与兴致勃勃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有正确的态度,只要有正确的态度,就能化沮丧、挫败为乐观、自信与成功,有效地克服倦怠心理。
第五、寻找适当宣泄方式
心情不好时,可以找同事朋友交往、沟通,找他人倾诉、宣泄,倾听别人的工作感受和经验是非常便捷的克服职业倦怠的方法。
我们体育教师最好办法就是出去运动一会,或者在网络上建立自己博客进行宣泄,展示学校管理中弊端,倾诉自己心中怨恨,提供给网友进行探讨,恳求网络进行帮助,从而达到放松自我的目的。
从事一种职业就有多种元素,在这多种元素中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千万不要钻进单一的死葫芦
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我们教师干的是良心活,凡事只要自己努力了,奋斗了,就行了,不要太在乎别人的评价,不要太在意个人一时的小得小失,不要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相比,越比越泄气。
另外,就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抱负水平,适当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还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自己的实际能力、水平、条件、基础出发,人无完人,我也不可能是完人,有点毛病和缺点,改了就是,不必自责和苛求,想开一点,看透一点。
有个对联说得好:
事在人为,休言万般都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
对于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决策者们来说,人文关怀是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关键。
同时提高教师地位、减轻教师负担、关注心理健康等方面仍需要给与充分的重视和切实解决,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
B.体育教学中教学组织环节(能力)
体育教学环节中出现问题除了上述态度因素外,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体育教师自身的能力。
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
体育教师的能力包括示范能力、语言能力、组织能力、课堂调控能力,还包括教研能力等。
一、课前准备
传统观点把课前准备叫做“备课”:
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媒体…..现在,“备课”一词已经被一个新的概念所代替,它就是“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感的生命过程,对这样的一个过程,“备课”就显得比较简单,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既是一个复杂的物质准备又是一个理想的心理预期。
一提起教学设计,自然就要想到教案。
教案,是教学设计的文本化,是用文本形式展示的教学蓝图。
所以,教案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
1.对老师来说,教案的内容是自己用的,形式,方法,手段要体现自己的特点切忌走形式。
2.体现不同的教学内容的特点、自己的风格
3.教案中体现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积极互动的。
4.在重视“预设”的同时重视“呈现”。
预设越完美,给呈现留的余地就越少,要适当设计“留白”,给学生自由发展让出空间。
传统的教学观点认为,教学过程是线性的渐进过程,把教师的教学要素视为决定性因素,把教学过程视为刚性的过程,以追求教学“效率”为原则。
在这重观点中是不具备成长的观念的。
新的教学观点认为,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因素的相互作用的发展变化难以预料,具有不确定性,教学设计应该不应是完全预测的、精确的、而应是一般的、生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的话语,进行师生交流,这样,必然导致教学过程的不确定状态。
教学设计应该是宽松的、灵活的、多少带有不确定方式,以容纳和利用意外事件,使学生获得深刻的理解。
教师应当在学生的挑战(质疑、不解、发问……)中使教学计划不断生成和实现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始终是体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是教学环节中的主阵地,重视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组织,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准备部分
准备部分一般起热身、导入的作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认为准备部分的设计不一定千篇一律地用慢跑,徒手操,游戏来完成,而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自主有目的的选择。
如球类课完全可以用熟悉球性的练习来完成,体操,田径类课也可以用结合主教材的专门性练习来进行准备活动,这样节省时间又达到了准备活动热身导入的目的。
基本部分
体育课的基本部分的主要任务是传授体育理论基础知识,掌握运动技能技巧,提高运动技术,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在基本部分教材的安排上要合理选择教材,仔细研究,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改进和改造,使之适应我们的教学环境。
在具体的教材内容上,简化教材的技术结构,逐步改变竞技形式的运动项目,渗进一些与教材项目有关又能进行游戏或比赛的内容,简化规则,简化活动形式,教学效果很好。
也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抓住运动中的主要因素简化规则。
还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强的项目,如健美、舞蹈、艺术体操等。
总之,在教学内容方面,要突破竞技运动结构的约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性的进行教和学,以便更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也可结合地方和学校办学特色开发校本课程教材。
但也不能忽视体育课与其他课的根本区别,学习掌握技术,强调必要的动作要领。
在基本部分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课改纲要提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任务,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合作、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逐步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
” 体育教师应不只是深入了解现在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要努力探索和实践创新教学。
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