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4379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常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常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常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常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

《常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

常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常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2月16日在常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市长王伟成

发布日期:

2011-02-22

来源:

常州日报

浏览次数:

1211

字体:

【大中小】

市长王伟成在作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常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和“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

  去年以来,市政府在中共常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务实工作,全面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76.7亿元,按可比价增长13.1%。

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86.2亿元,增长32.6%。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03.6亿元,增长23.4%。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4.7亿元,增长18.5%。

注册外资实际到账26.7亿美元,增长18.1%。

完成进出口总额222.8亿美元,增长47.7%,其中出口155.6亿美元,增长43.2%。

新增高效农业14.1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0.9万亩。

新增上市企业5家,通过审核待发5家。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26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637元,分别增长10.6%、12.9%。

新增城镇就业8.8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企业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覆盖率继续保持在97%以上,新农保参保率达99%。

新增廉租房保障家庭1062户,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家庭724户,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实物配租855户,我市住房保障全覆盖的做法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

西绕城高速、宁杭城际铁路、京沪高铁及其配套场站、常州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常溧高速开工建设。

沪宁城际铁路、常州客运中心和戚墅堰站建成投运。

青洋路高架、中吴大道、飞龙东路、新机场路以及机场高架路等建成通车。

“三河三园”工程全面完成。

通过国家生态市技术评估。

承办十七届省运会取得圆满成功,成为江苏历史上最精彩、最圆满、最成功、最难忘、最和谐的体育盛会。

我市获得奖牌第一、总分第二、金牌第三的好成绩。

全新的城市面貌、精彩的开幕闭幕、一流的组织水平、超越的竞技体育、市民的文明素养,全面展示了常州的崭新形象,大大激励了常州人民“事事争当第一流,耻为天下第二手”的奋勇争先精神。

  各位代表,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它为我市“十一五”规划的全面完成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十一五”是常州经受巨大考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

五年来,我们克服了铁本事件和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这五年,是我市结构调整进展最快、成效最明显的时期;是民生改善最为突出、百姓得实惠最多的时期;是城乡建设力度最大、面貌变化最为显著的时期;也是我市影响力不断扩大、对外形象迅速提升的时期。

  ——综合实力跨上大台阶。

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是2005年的3倍。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达到4550.5亿元和3011.7亿元,分别比2006年年初增加2900.9亿元和1898.4亿元。

五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412亿元,外贸出口达到574.1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达到100.5亿美元,分别是“十五”的3.3倍、3倍、4.7倍。

五年引进总投资超亿美元的项目34个、新增世界500强投资项目20个。

五年新增私营个体企业45236户、个体工商户138967家、个私注册资本1284.9亿元,分别比“十五”期间增长14.4%、28.7%、133.8%。

销售收入超百亿企业新增12家,累计达到13家;入库税收超亿元企业达到35家;五年上市企业新增11家,累计达21家。

  ——结构调整取得大进展。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4.3︰61.1︰34.6调整到2010年的3.4︰56.0︰40.6。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7387.8亿元,是2005年的3倍。

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798.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1.4%,比2005年提高了14.8个百分点。

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09.7亿元,是2005年的2.7倍。

国内外游客总数突破2700万人,是2005年的2.1倍。

规模农业面积达到136.4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61.4%,水稻单产实现全省“八连冠”。

  ——科技创新迈出大步伐。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3%,连续10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

以常州科教城为引领,探索形成了“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新模式。

全市引进重大研发机构59家,实施产学研项目2000余项;新建企业“两站三中心”392家,累计502家。

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

引进海外人才1802人、创业团队300个。

全市新标准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76家,累计授权专利20241件,其中发明专利1412件。

  ——城乡面貌发生大变化。

城市骨架拉大、功能完善、管理创新、环境优化。

南部新城16.6平方公里核心区基本建成,西太湖整治保护开发利用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北部高铁新城全面启动。

东大门21条主次道路建设全面拉开。

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150平方公里增加到230平方公里。

运河南移、城市高架、快速公交、城际高铁、空港改造、奥体中心、博物馆、规划馆、大剧院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成投运。

建立了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实现建成区数字化城管全覆盖,被评为全省优秀管理城市第一名、“全国交通畅通工程”A类一等管理水平同类城市第一名。

累计新增城乡绿地11334公顷。

市区60条河道全面整治,清水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全市所有村实现“三清一绿”,50%以上村达到“五化三有”。

县乡河道全面疏浚,大中型水库以及病险小水库全部加固。

  ——人民生活得到大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实现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保障制度全覆盖,跨入全国地级市相对富裕城市前10名。

新建和改造提升市政公园绿地57个,对中心城区所有公厕实施改造,公园公厕全部免费开放。

对388条背街小巷、103个菜市场全面实施了改造提升。

“公交优先”全面推进,行政村公交通达率达到100%,公交出行率从2005年的8.9%提高到2010年的25.8%。

完成了1000多万平方米、125个老小区的综合整治,50万老小区居民受益。

  ——社会事业有了大进步。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所有辖市区均成为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区)。

江苏工业学院成功提升为常州大学。

医疗机构布局合理调整,阳湖医院即将建成。

以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卫生服务站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文化事业繁荣兴旺,完成了市属文艺院团和部分文化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任务,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23件作品获得国家、省“五个一”工程奖。

和谐安民工程取得显著成效,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

行政效能和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升,审批事项集中度达82%。

与此同时,外事侨务、对台事务、审计统计、人武人防、海关国检、药监质监、粮食供销、边防海事、档案地方志、防灾减灾、安全生产、民族宗教、援疆援川、人口和计划生育、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关心下一代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十一五”我们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通过这五年的加速发展,我们同先进地区的差距开始缩短,常州在苏锡常板块中应有的地位得到巩固和提升,对全省的贡献份额有了增加。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人民在中共常州市委正确领导下,团结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常州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无党派及各界人士,向驻常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部、省驻常单位,向在常的中外投资者、科技工作者和所有务工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常州建设和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主要表现在:

经济结构调整虽然取得明显进展,但工业结构仍然偏重,现代服务业比重还不高,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城乡居民收入虽然稳步增长,但增速偏低,对照富民的要求差距不小;生态环境虽然得到较大改善,但环境污染的情况还时有发生,对此人民群众还有意见;虽然社会总体保持稳定,但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和谐社会建设任重道远;虽然政府效能有所提高,但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

这些问题和矛盾,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构想和2011年主要工作

  从今年开始的“十二五”,是常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我们要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全面实施科教与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城乡一体化、经济国际化四大战略,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创新竞争力、生态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努力把常州建设成为创新创业城、现代产业城、生态宜居城、和谐幸福城。

  “十二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的要求是:

  ——在经济发展上,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要取得突破性进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8%以上,新兴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并逐步成为支柱产业。

现代服务业要实现新的突破,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争取达到50%。

传统产业得到改造提升,农业产业协调发展。

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00亿元,人均超1.5万美元。

  ——在城乡建设上,大力推进“三城融合,南北建新;东西协调,开发东部;统筹兼顾,城乡一体”。

中心城区在进一步完善功能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建设管理水平,建成现代大气、环境优美、管理有序、宜居宜业的高品质中心城区。

南部新城在着力提升核心城区的同时,重点开发建设滨湖新城,做到城市框架基本形成,重要基础设施和功能布局基本到位,成为凸显旅游休闲、生态居住、科技教育等为主要功能的现代化新城区。

北部新城全面推进高铁枢纽、旅游动漫等城市综合体建设,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一个全新的高铁、商务、创意城将迅速在常州北部崛起。

对包括戚区、天宁和武进东部270平方公里的东大门实行“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发展”,21条主次干道建设全部完成,轨道交通等重点特色产业初步形成,常州东部地区将成为现代化城市的一个新区域。

城乡要实现“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保障”的一体化,全面提升城镇发展水平,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对外开放上,要用更宽广的视野,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以创新型科技园区和开发区为重要载体,进一步拓宽利用外资的领域,全面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要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和市场结构,提高双自产品出口比重,增加外贸出口附加值。

要鼓励企业大胆“走出去”,充分利用海外的市场、技术、人才和资源,拓展国际发展空间。

要在更广领域扩大对外交流和合作,全面提高常州的国际化水平。

  ——在人民生活上,要富民优先,实施城乡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让常州人民都能过上宽裕安康的生活。

要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在增加居民工资收入的同时,还要增加经营性、财产性收入。

“十二五”期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和11%以上。

要采取切实措施扶贫帮困,进一步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政府救助为主体、以社会救助为补充的救助体系,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切实保障,并努力帮助他们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在社会建设上,要做到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显著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普遍提升。

要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根据市委十届十次全体会议的精神,市政府编制了《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现已发给各位代表,提请大会审议。

  五年看三年,三年看头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

今年全市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增长10%;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目标将根据省下达指标确定;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85分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年”活动,以60项重点工程为抓手,全力推进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结构调整,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

(1)突破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重点发展工业设计、科技服务、节能服务和商务服务业,推进100家制造企业主辅分离。

创新金融服务业,确保信贷投放增长15%以上,中小企业贷款增长18%以上。

组建5家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引进1家外地金融机构,探索成立科技银行。

力争10家以上企业境内外上市。

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农村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完成创业投资5亿元以上。

(2)突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重点推进运河五号等8个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发展卡龙动漫等5个骨干文化企业,培育手机报刊等3个新型文化业态。

(3)突破发展旅游业。

加快发展城市旅游,着力推进环球动漫嬉戏谷、东方盐湖城、中华纺织博览园等十大旅游重点项目建设。

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国内外游客突破3300万人次。

(4)提升发展商贸市场物流业。

年成交额超50亿元的市场达到13个以上,超100亿元的市场5个。

重点抓好武进区花园街商业街、新北区通江中路商业街区等新型商业街区建设。

(5)提升发展房地产业。

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支持居民合理住房消费。

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优化房地产供应结构,加大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建设力度。

  2.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1)实施新兴产业三年倍增计划。

重点扶持100家重点企业,实施100个新兴产业重大项目。

今年新兴产业中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52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6%以上。

(2)扩大有效投入。

推进100项工业重点项目,工业投入增长18%,新兴产业中制造业投入占全市工业投入的70%。

(3)加大与央企对接合作力度。

重点推进中石油、东风汽车等项目建设,力争央企在常投资企业产值增长22%以上。

  3.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1)推动企业技术改造。

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2)实施品牌带动。

全市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件、江苏省著名商标20件、境外注册商标80件,新增省级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2个。

(3)加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步伐。

组织实施“十企示范、百企试点、千企升级”两化融合推进工程。

  4.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1)推进“双百万亩”和“万顷良田”建设工程。

新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新增高效种植业10万亩、高效渔业3万亩。

(2)推动规模农业发展。

完成土地流转5万亩,新增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15万亩。

(3)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新增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家以上,建设武进现代农业产业园、溧阳曹山现代农业产业园、长荡湖河蟹产业园、新北现代农业产业园等综合园区。

  

(二)强化科技创新,增强经济社会发展驱动力

  1.加快建设创新型园区。

(1)增强园区集聚、服务和创新功能,把园区建成科技创新先导区、新兴产业集聚区和集约发展示范区。

(2)完善健全工作和政策体系,集聚整合全市的科技、教育、人才和产业资源,促进“一核八园”裂变发展。

(3)壮大园区产业规模,组织实施“一核八园”重点科技研发及产业化项目100项,8个园区实现营业收入480亿元。

  2.突出企业主体地位。

(1)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0家、高新技术产品150只,100家创新领航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00亿元。

(2)加强产学研合作。

共建研发机构、创新联盟,突破一批核心技术,新增产学研项目250项。

(3)重视知识产权工作。

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1.2万件和40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达2100件。

  3.建设创新创业平台。

(1)加快科教城建设。

科教城研发机构及高科技企业总数突破500家,研发人才总数突破1万人,产学研合作项目突破500项。

(2)加大孵化器建设力度。

积极申报国家级加速器试点,全市孵化器、加速器面积累计达35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达3300家。

(3)加快企业研发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新增企业创新平台60家,其中省级以上“两站三中心”30家。

新增市级以上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0家。

  4.加快引进各类创新创业人才。

(1)实施“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和“龙城英才计划”,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全年引进100个领军型海归创业团队和100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力争有25人入选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2)壮大创新创业型企业,促进领军型海归创业企业向成长型企业发展。

(3)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创新创业人才扶持政策,组建海归创业服务中心。

  (三)扩大对外开放,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1.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1)确立新的理念。

把利用外资从原来的注重规模转到“量质并举、以质为重、优化结构、提升水平”的思路上来。

(2)突破外资大项目。

新增总投资超亿美元或工商登记注册外资超3000万美元项目35个,力争突破超10亿美元的特大型项目。

(3)调整外资结构。

新兴产业利用外资占制造业的比重达到50%,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到账外资比重提升5个百分点。

  2.优化外贸外经结构。

(1)优化出口结构。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25%,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达60%,新兴产业出口占比达30%。

(2)培育规模出口企业。

通过市场开拓、品牌带动等措施,加快培育规模型重点出口企业,出口超亿美元企业达25家。

(3)加强外经合作。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推进企业建立境外产业基地,中方协议投资增长15%,外经营业额增长5%。

(4)发展服务外包。

吸引境内外大型服务外包企业进驻常州,培育一批服务外包重点企业和中高端人才,服务外包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0亿元。

  3.推进开发区新跃升。

(1)营造产业特色。

鼓励各级开发区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形成鲜明的产业特色,开发区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0%以上。

(2)促进提档升级。

加快推进省级开发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园区,加快建设低碳经济示范区,各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超过100亿元。

(3)提高贡献份额。

开发区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地区生产总值、一般预算收入占全市比重分别超过75%、50%和50%,新增总投资超亿美元制造业项目占全市80%以上。

  (四)改善民生办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1.加快推进富民进程,全面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1)就业富民。

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2万个,新增就业7万人,大学生就业3万人,技职校毕业生就业1.7万人,援助困难群体就业3000人,动态消除城乡零就业家庭。

(2)创业富民。

年内净增私营企业1万户,新增个体工商户2万户,新增个私注册资本330亿元。

组织各类创业培训1万人次,扶持创业5000人,创业带动就业3万人,建立实训基地、孵化基地60个。

(3)保障富民。

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分别净增参保3万、3万、2万人,实现应保尽保。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平均提高10%以上,市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到80元,市区老年居民养老补贴提高到220元。

(4)改革富民。

继续推进农村合作改革,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覆盖率达到40%,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土地股份合作社20家。

(5)增收富民。

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提高18%,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10%,企业签定工资专项集体合同数增长10%。

鼓励城乡居民多渠道增加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提高集体经济分配股息、红利和承包土地流转收入。

  2.加大救助力度,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有切实保障。

(1)市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月390元提高到430元,低保边缘困难家庭和特困职工家庭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1000元。

(2)当季度平均物价指标达到或超过3%时,对城乡低保等九类低收入群体,按当地低保标准的25%发放季度物价补贴。

当公用事业或公益性服务价格上调时,对低收入群体给予优惠补贴。

(3)全额资助市区低保、三无、五保和无固定收入重残人员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对市区低保、三无、无固定收入重残人员、贫困家庭儿童及孤儿等困难群体实施医疗救助。

对城区低保重症精神病人门诊自费部分实行全额资助,对城区低保边缘重症精神病人门诊自费部分资助50%。

(4)开展大病、困难大学生等慈善救助,全年救助1500万元以上。

(5)落实帮困助学金2200万元以上。

中职1-2年级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每人每年1500元,中职农村家庭贫困学生和涉农专业实行免费教育。

对具有常州户籍的城乡低保、低收入纯农户家庭和特困职工家庭在园就读幼儿以及孤残幼儿、革命烈士或因公牺牲军人子女、少数民族经济困难家庭子女给予每人每年保育教育费1000元的政府补助。

  3.切实改善居住条件,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1)新开工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12万平方米,续建35万平方米。

三年增加实物配租廉租房、公共租赁房6500户,其中今年确保增加1300户。

住房公积金扩面7万人,发放公积金贷款20亿元。

(2)启动市区8万平方米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试点工程。

对市区80万平方米左右的老住宅区进行整治提升,市区住宅小区增设停车泊位3300个。

  4.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1)加快医疗机构布局调整。

建成阳湖医院一期、新北医院、儿童医院病房楼。

加快一院综合病房大楼、七院门急诊综合楼等建设步伐。

(2)健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

加快推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居民在社区就诊比例达50%以上。

(3)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职工医保个人住院现金自付比例稳定在30%以内,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参保人员住院制度规定范围内医药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和60%。

新农合参保率保持100%,人均筹资达280元以上,住院补偿率达45%。

(4)切实减轻就医负担。

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

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

做好医学检查同城互认和医疗费用控制工作,门诊和住院费用增幅低于同期物价指数增幅。

  5.实施爱老助老工程,让老年人享受更多关爱。

开工建设市老年康复中心和武进新东方颐养园等8家社会养老机构。

运河山庄养老院、戚区社会福利中心二期年内竣工,新增养老机构床位1800张。

建成A级以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331个。

市区增建老年人助餐点20个。

完成培训养老专业人员600人次以上。

新建区级老年大学2所,实现两市五区老年大学全覆盖。

  6.推进残疾人帮扶工程,用爱心温暖残疾人。

为4000名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为城区750名低保重度、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实施居家安养服务,为320户有需求的困难残疾人家庭装配无障碍设施,筹建残疾人康复医院和12家残疾人托养机构。

创建5个残疾人扶贫基地,培训600名残疾人,帮助1000名贫困残疾人脱贫。

  7.加大农村公共投入,建设幸福新农村。

完成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万人,创业培训2500人。

为农服务社覆盖全市行政村达90%以上。

每镇送戏不少于4场,每村每月送电影不少于1场,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1万户。

新增无害化卫生户厕4421户。

综合整治村庄河塘856个,疏浚县乡级河道100条,建设桥梁100座。

全面完成中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专项工程年度建设任务。

  8.深入推进“公交优先”,全面实施畅通工程。

(1)大力发展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