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6热处理技术规范-B版.doc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6143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T6热处理技术规范-B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T6热处理技术规范-B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T6热处理技术规范-B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T6热处理技术规范-B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T6热处理技术规范-B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T6热处理技术规范-B版.doc

《T6热处理技术规范-B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6热处理技术规范-B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T6热处理技术规范-B版.doc

.

Q/

上海嘉朗实业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J-G-GC-193-2013-B

铝合金铸件T6热处理技术规范

(试行)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3-10-09发布2013-10-15实施

上海嘉朗实业有限公司发布

Q/J-G-GC-193-2013-B

前言

本标准由上海嘉朗实业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嘉朗实业有限公司质量保证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上海嘉朗实业有限公司工程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赵洪慈

Q/J-G-GC-193-2013-B

铝合金铸件T6热处理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上海嘉朗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铝合金铸件T6热处理的目的、操作要点、工艺参数、检验规则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本公司铸造所使用的铸造铝合金锭。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999铝及铝合金光电直读发射光谱分析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20975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3246.2-2000变形铝及铝合金制品低倍组织检验方法

JB/T7946.3-1999铸造铝合金金相铸造铝合金针孔

ASTMB85-1996铝合金标准~美国标准三

ASTMB108-1998铝合金金属型铸件

ISO3522-2006铸铝合金.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

3T6热处理的定义及目的

固溶处理(淬火)加完全人工时效用来获得最高的强度,但塑性和抗蚀性有所降低。

在较高温度和较长时间内进行。

适用于要求高负荷的零件。

3.1固溶处理:

固溶处理就是把铸件加热到尽可能高的温度(接近于共晶的熔点),在该温度下保持足够长的时间,并随后快速冷却。

目的是提高铸件的强度和塑性,改善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3.2淬火:

淬火是把铝合金铸件加热到较高的温度(一般在接近于共晶体的熔点,多在500℃以上),保温2h以上,使合金内的可溶相充分溶解。

然后,急速淬入60-100℃的水中,使铸件急冷,使强化组元在合金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溶解并固定保存到室温。

这种过程叫做淬火.

3.3完全人工时效:

它是采用较高的时效温度和较长的保温时间。

目的:

获得较大的硬度,即得到较高的抗拉强度。

通过控制时效温度和保温时间可获得硬度和延伸率。

4.本公司T6热处理工艺参数参见表1:

表1 本公司常用铝合金(铝硅系)T6热处理规范

合金代号

状态

铸件壁厚mm

固溶处理

人工时效

使用设备

保温温度

(℃)

保温时间

(t)

冷却介质及

温度(℃)

使用设备

保温温度

(℃)

保温时间

(t)

冷却介质

AlSi7Mg0.3

T6

 

燃气固溶炉

538±5

6

水60~100

燃气时效炉

155±5

4

空冷

AlSi7Mg0.6

T6

 

燃气固溶炉

538±5

8

水60~100

燃气时效炉

155±5

6

空冷

1

Q/J-G-GC-193-2013-B

5热处理操作要点:

5.1热处理用炉的准备:

5.1.1检查热处理用炉及辅助设备。

如供气系统、空气循环用风扇,自控仪表及热电偶插放位置是否正常、合格。

5.1.2检查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炉膛各处温差是否在规定范围(±5℃)内。

5.1.3起重设备是否正常、可靠。

5.2装炉:

5.2.1待处理的铸件应按合金牌号、外廓尺寸、铸件壁厚及热处理规范进行分类。

5.2.2检查铸件质量的单铸试棒,应与同炉浇注的铸件同炉热处理。

5.2.3中小型铸件用专门的框架组成一批,一起装炉。

大型铸件应单个放在专用架上装炉。

5.3加热及保温:

5.3.1送气点火加热时,应同时开动风扇和控温仪表。

5.3.2加热应当缓慢(一般为≤200℃/h)。

对复杂铸件,应在较低温度下装炉(400℃以下),加热至淬火温度的时间按《热处理工艺卡》。

5.3.3在保温期间,应定时校正炉膛工作区域温度。

5.3.4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中断保温,在短期不能恢复工作时,应将铸件出炉淬火。

在排除故障后,再次装炉继续升温进行热处理,其总的保温时间应稍许延长。

5.4出炉冷却:

5.4.1保温结束后,用吊车或其它装置将铸件迅速出炉,淬入规定冷却介质中冷却。

5.4.2淬火转移时间是指从铸件吊起到铸件全部淬入介质中,总的时间最好不超过25S。

5.5铸件变形的校正:

5.5.1铸件变形应在淬火后立即校正,矫正模具和工具应在淬火前事先准备。

5.5.2根据铸件特点和变形情况选择相应的矫正方法,矫正时用力不宜过猛,要缓慢均匀。

5.6时效操作:

5.6.1需进行人工时效的铸件,应在淬火后尽快进行,最长不得大于8小时。

5.6.2装炉时,炉温不得超过时效温度。

5.6.3将自动控温仪表定温,然后送气点火加热,开动风扇。

2

Q/J-G-GC-193-2013-B

5.6.4保温时间到后,关闭送气阀门。

5.7重复热处理:

当热处理的铸件力学性能不符合要求时,可进行重复热处理,重复热处理的保温时间可酌情缩短,其次数不得超过两次。

5.8技术安全及其它:

进行热处理操作时,操作者不得离开现场,切实注意观察温度和设备运转情况,穿戴好防护用品,做好原始记录。

6 热处理质量检查:

6.1检查方法及项目:

6.1.1目视检查:

观察工件的表面状况,目的在于发现是否有共晶体的析出物引起的表面起泡、氧化变黑以及翘曲变形和裂纹等。

6.1.2尺寸检查:

检查铸件的变形程度,尺寸是否符合规定的精度等级。

6.1.3荧光检查:

表面裂纹、铸造缺陷:

气孔、缩孔、夹渣和疏松等。

(可根据产品要求选作)

6.1.4力学性能检查:

检查单铸试棒或铸件本体的抗拉强度、伸长率或硬度是否符合技术标准要求。

6.1.5金相检查:

取试样,检查是否过烧。

6.1.6显微硬度检查:

取试样,按金相试样制备,在一个视野范围内按下图方法取点检查显微硬度,各点的偏差范围不超过10HV。

6.2热处理缺陷及消除方法:

6.2.1热处理缺陷分类:

力学性能不合格、淬火不均匀、变形、裂纹及过烧。

6.2.2热处理缺陷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方法见表2:

3

Q/J-G-GC-193-2013-B

表2热处理缺陷及其消除方法

缺陷类型

形成原因

消除方法

力学性能不合格:

表现为;固溶处理状态бb和δ0.2不合格;时效后的硬度和δ5%不合格。

1.固溶处理时,温度过低或保温时间不够或淬火转移时间过长或淬火水温过高;

2.完全人工时效温度偏高或时间过长而造成硬度高而δ5%不合格,温度低而时间短使硬度低而δ5%偏高;

3.合金化学成分的偏差,如主要成分偏上限。

1.将固溶温度提高到上限范围,或延长保温时间,尽量缩短淬火转移时间,或在保证淬火不变形不开裂的情况下降低淬火水温,或更换淬火介质.

2.再次固溶处理后调整时效的温度和时间;

3.根据具体化学成分,重复热处理时调整热处理规范,并对下批铸件调整化分成分。

淬火不均匀:

表现在铸件厚大部位拉伸性能低,硬度低,甚至不合格。

铸件局部加热和冷却不均,如厚大部位和薄小的部位加热和冷却不一,厚、大部位热透慢,冷却慢。

1.重新进行热处理,使厚大部位处于炉内的高温区,或延长保温时间;

2.使厚大部位先下水冷却;

3.更换淬火介质,改用有机淬火介质。

4.铸件上涂涂料,使得均匀加热和冷却。

变形:

表现在热处理及随后的机械加工中铸件出现的形状和尺寸变化。

1.加热速度过快;

2.冷却太激烈;

3.壁厚差大;

4.装料方法不当,下水方式不对。

1.降低升温速度;

2.更换冷却介质,或提高介质温度或采用等温淬火;

3.壁厚或壁薄部位涂涂料;

4.采用适当夹具,选择正确的下水方向;

5.选择最合适的化学成分。

裂纹:

表现在经热处理后的铸件上出现裂纹,或者肉眼可见,或者荧光检验发现。

1.加热速度过快;

2.淬火冷却太激烈;

3.壁厚差大;

4.装料方法不对;

5.化学成分不正确。

1.降低升温速度;

2.更换冷却介质,或提高介质温度或采用等温淬火;

3.壁厚或壁薄部位涂涂料;

4.采用适当夹具,选择正确的下水方向;

5.选择最合适的化学成分。

过烧:

表现为铸件局部熔化产生表面结瘤;力学性能,特别是δ5%下降;金相组织中出现复熔物等。

1.低熔点杂质元素含量偏高.

2.不均匀地加热和加热过快,使工件局部加热温度超过过烧温度;

3.工件区的温度局部超过过烧温度;

4.测量和控温仪表失灵,使炉内温度过高。

1.选用合格炉料;

2.选用合理的升温速度;

3.分段加热;

4.定期校测炉内各加热区的温度,使之不大于±5℃,个别偏高的部位不予装料;

5.定期校正仪表,保证测温和控温准确无误。

4

Q/J-G-GC-193-2013-B

表3铝合金硬度换算表

5

Word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