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1427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docx

《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docx

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8年修订)

专业代码:

********

一、培养定位及目标

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致力于培养具备高度科学文化素质和良好道德风貌,具有扎实的环境工程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了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创新发展的需求,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等环保人才。

具体要求为: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二)掌握环境工程方面扎实的基础理论及解决实际环境工程问题的技能和能力;熟悉环境工程领域的相关规范;具有在环境工程领域有独立担负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够熟练的查阅环境工程专业的外文资料。

二、学习方式及修业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

如果研究生在3年中尚未完成学业,经批准最多可延长3年。

三、培养方式及导师指导

为了更好的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环境工程类人才的需求,培养研究生具有“思想政治正确、社会责任合格、理论方法扎实、技术应用过硬”的基本素质,本专业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其中,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同等重要,从而为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今后职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一)课程学习是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主要途径。

课程学习须按照培养计划严格执行,其中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主要在培养单位集中学习,校企联合课程、案例课程以及职业素养课程可在培养单位或企业开展。

(二)专业实践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得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开展专业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1年。

(三)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一定实践经验基础上,掌握对工程实际问题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

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

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一般应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时间不少于1年。

(四)校企联合培养是提高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方式。

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吸收企业优质教育资源参与研究生教育体系,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产学结合、协同育人,提高校企联合培养质量。

与企业共建联合培养基地,探索合作共赢的长效保障机制和高效的运行管理制度。

(五)导师指导是保证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建立以工程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导师组指导制,加强对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指导。

导师组应有来自培养单位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指导经验的教师,以及来自企业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详见课程设置表

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实行学分制,总学分应不少于32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26学分,课程学习18学时可计作1学分。

专业实践为6学分。

五、专业实践

在环境工程硕士专业研究生培养中,专业实践是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

鼓励导师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联系,派硕士研究生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可采取集中实践或分段实践,也可将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工作相结合,方式多样。

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1年。

实践环节的成绩由各实践基地根据研究生的综合表现和实践报告进行综合考核,需要实习单位和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考核合格者获得6学分。

六、学位论文

(1)选题要求

直接来源于企事业单位的实际环境工程问题,具有明确的环境工程背景,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的设计或研究课题,可以是技术攻关、技术改造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等。

论文主题鲜明具体,避免大而广泛,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拟解决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选题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创新性。

(2)形式及其内容要求

论文可以采用产品研发、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

(3)学位论文规范要求

学位论文一般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封面、诚信声明、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摘要(中、英文)、关键词、论文目录、正文、参考文献、发表文章和申请专利目录、致谢和必要的附录等。

论文要求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概念清晰、用词准确、文字通畅、图表清晰、数据翔实、计算正确,结论可信。

(4)学位论文水平要求

学位论文选题有明确的工程实际背景,论文工作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深度,论文成果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工作量饱满。

论文全文应不少于3万字。

学位论文的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和分析。

学位论文的正文应综合应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所要解决的科研问题和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些方面提出独立见解。

研究生必须通过学位论文研究及其所开展的科研、技术开发或改造、工程或项目管理等活动,对相对独立完成的课题或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总结,鼓励发表学术论文,申请发明专利等。

七、论文评审与答辩

(一)论文评审应审核:

论文作者掌握本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的情况;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二)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三)论文须有2位本领域或相关领域的专家评阅。

答辩委员会须由3~5位本领域或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

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应有相关的企业专家参加。

八、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授予相应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未达到学位授予条件而达到毕业要求者,准予毕业,获得毕业证书。

附件:

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

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

课程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及周学时

备注

公共学位课

09_********

政治理论

36

2

2

修7学分

09_********

英语

72

4

4

18_********

工程伦理

18

1

1

专业基础课

方向必修课

15_********

高等工程数学

54

3

3

11

18_********

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前沿

54

3

3

09_********

废水生物处理

36

2

2

09_********

废水物化处理

36

2

2

18_********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54

3

3

09_********

固废处理与资源化

36

2

2

18_********

土壤污染修复

36

2

2

09_********

高等环境化学

54

3

3

18_********

环境生物技术

36

2

2

选修课

09_********

环境影响评价学

36

2

2

8

15_********

环境工程设计与运行管理

36

2

2

18_********

清洁生产导论

36

2

2

15_********

环保设备设计

36

2

2

18_********

饮用水深度处理

36

2

2

13_********

环境法律法规

36

2

2

09_********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

36

2

2

18_********

环境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54

3

3

15_********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

36

2

2

专业实践

09_********

专业实践

6

*

6学分

 

主要课程介绍

课程编号:

15_********课程名称:

高等工程数学

总课时:

54学分:

3

开课单位:

环境学院开课学期:

第一学期

教学要求:

高等工程数学是工程专业的基础课,是开展环境工程设计和环境工程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手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系统掌握矩阵论、数值分析、数理统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深刻理解矩阵分解理论、近似计算的方法与误差估计、统计分析与判断的思想方法;进一步能够利用相关的数学知识解决环境工程及其他工程领域的实际问题,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与学位课题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

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内积空间;矩阵的标准型;矩阵函数及其应用;数值分析绪论;线性代数方程组的解法;插值方法;数值积分和数值微分公式;方程求根;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与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与方差分析。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姚仰新,罗家洪,庄楚强著,《高等工程数学》(第1版)[M].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2.同济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数学》(第六版)[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卜长江,罗跃生主编,《矩阵论》[M].哈尔滨: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

4.李庆杨,王能超,易大义编,《数值分析》(第5版)[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5.同济大学计算数学教研室编,《数值分析基础》[M].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6.盛骤等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预修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与概率论等

课程编号:

09_********课程名称:

高等环境化学

总课时:

54学分:

3

开课单位:

环境学院开课学期:

第一学期

教学要求:

“高等环境化学”课程是在本科“环境化学”的基础上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进一步学习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

1、掌握主要化学污染物在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存在、迁移、转化机理及研究方法。

2、掌握污染物的降解与其结构的内在关系以及相关原理。

3、了解化学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积累、代谢转化及生态效应。

4、了解环境化学研究的前沿性问题与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

结合目前国内外环境科学的研究热点及我国环境污染控制的形势和特点,系统讲授重要有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