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经济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3958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经济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卫生经济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卫生经济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卫生经济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卫生经济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卫生经济复习提纲.docx

《卫生经济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经济复习提纲.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卫生经济复习提纲.docx

卫生经济复习提纲

卫生经济复习提纲

第一章卫生经济学概论

(一)卫生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如何有效的配置和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使之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要和需求,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即:

生产什么?

如何生产?

为谁生产?

(二)卫生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1.卫生服务市场;2.卫生服务提供体系;3.卫生资源的筹资、分配与使用;4.卫生经济学评价;5.医疗保障制度;6.卫生机构的经济管理;7.药品经济学。

(三)卫生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

1.宏观经济发展与卫生改革;2.政府职能;3.医疗机构产权制度改革;4.医疗机构的分类管理;5.卫生资源配置与卫生服务提供体系;6.医疗费用控制;7.药品问题及其改革;8.农村卫生改革;9.城市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第二章卫生服务需求

(一)卫生服务需求的概念及其特点

1.需求与需要的概念、区别及其联系

需求:

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购买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数量。

卫生服务需要:

是指从消费者的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支付能力的情况下,尽可能保持或变得更健康所应获得卫生服务量。

区别与联系:

没有认识到的需要;认识到的需要;需要=需求;没有需要的需求。

2.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

(1)消费者信息缺乏;

(2)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3)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4)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5)卫生服务费用支付的多源性。

3.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

(1)一般经济学因素:

①卫生服务价格;②需求者收入;③货币储蓄;④相关物品的价格;⑤消费者偏好;⑥对未来物品供应情况的预期。

(2)健康状况——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口生理特征、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等;

(3)供给情况;(4)医疗保障制度;(5)时间;(6)供给者双重身份。

4.需求定理: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增加,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

需求曲线是一条自左上方向右方倾斜的曲线。

(二)卫生服务需求弹性

1.弹性:

是指反应性,通常用弹性系数来反映弹性的大小,它表示当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因变量的相对变化对自变量的相对变化的反映程度,是衡量因变量的相对变化对自变量的相对变化灵敏程度的指标。

2.需求弹性可分为:

需求的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

是指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大多数卫生服务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其弹性系数一般在0.2—0.7之间。

需求弹性的种类:

完全弹性、富有弹性、单位弹性、缺乏弹性、完全无弹性。

3.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1)商品或服务的可替代程度;

(2)对商品或服务的需要程度;(3)商品或服务的支出在收入中占的比重;(4)商品的使用时间。

4.卫生服务消费者行为理论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消费者欲望的强弱成同向变化;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消费量成反向变化;边际效用的大小与特定时间有关;边际效用为正值。

(2)无差异曲线:

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明在收入与价格既定条件下,为了获得同样的满足程度,增加一种物品的消费就必须减少另一种物品的消费;是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边际替代率呈递减的规律;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水平的效用;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3)消费可能线(预算线):

是指在收入与物品的价格既定前提下,消费者所能购买的各种物品或服务数量的最大组合。

消费者均衡是消费可能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处。

第三章卫生服务供给

(一)卫生服务供给的概念及其特点

1.供给:

是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愿意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作为供给应具备两个条件:

有供给意愿和有供给能力。

2.卫生服务供给的特点:

(1)即时性;

(2)不确定性;(3)专业性和技术性;(4)垄断性;(5)无误性与高质量性;(6)供给者的主导性;(7)效益外在性;(8)非抗争性和非排他性服务供给的短缺性。

(二)卫生服务供给的影响因素

1.卫生服务供给的影响因素:

(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卫生服务价格;(3)卫生服务成本;(4)卫生服务需求水平;(5)卫生资源;(6)卫生服务技术水平;(7)医疗保障制度。

2.供给曲线:

反映了在一定时期内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提供者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定理:

在其它因素不变的前提下,供给量随着价格的升高而增加,随着价格的降低而减少。

(三)卫生服务供给弹性

1.供给弹性的影响因素

(1)时间;

(2)产品调整的难易程度(生产周期、生产成本、生产规模、生产的技术状态);(3)需求弹性。

2.卫生服务的供给弹性:

总体上看供给弹性是较小。

(四)卫生服务供给者行为理论

★1.生产函数的定义和意义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周期内、在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与所能生产的产品或所能提供服务的产量之间的关系,它反映了某种商品或服务投入与产出的内在联系。

★2.规模报酬

(1)规模报酬递增:

卫生机构扩大投入规模可以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

(2)规模报酬不变:

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卫生机构的生产效率已达到最高;

(3)规模报酬递减:

卫生机构规模过大,使得提供卫生服务的各个方面难以协调,运转不良,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

★3.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当其它投入要素的数量保持不变时,如果一种投入要素的不断地等量增加,那么超过一定数量后,产出量的增量将会越来越小,即该种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4.等产量线:

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

其特点为:

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凸向原点,任何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5.等成本线:

是指在既定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不同组合的轨迹。

6.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原则是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等于两要素的价格之比,即可实现在既定成本条件下产量最大化,或在既定产量条件下成本最小化。

它表示生产者可以通过对两要素投入量的不断调整,使得最后一单位的货币成本无论用于购买哪一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边际产量相等。

7.成本理论: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利润达到最大。

第四章医疗服务价格

(一)价格的形成及其作用

1.市场均衡是指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状态下的均衡,即当提供者愿意提供的数量恰好等于需求者愿意购买的数量时,供给量与需求量的交汇点就是市场均衡点。

此时,需求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供给者愿意接受的价格是完全一致的,该价格称为均衡价格。

2.均衡价格的形成:

是市场供求关系自发作用的结果。

3.价格的功能及作用:

(1)传导信息;

(2)资源配置;(3)促进技术进步。

(二)医疗服务价格的影响因素

1.市场价格的影响因素:

(1)生产或提供成本与价格;

(2)需求水平;(3)需求价格弹性与价格;(4)市场性质与价格;(5)医疗保险与价格;(6)信息与价格。

2.政府管制价格

政府管制价格是指政府根据需要和目标运用行政手段规定并强制执行的某些产品或服务价格的政策。

管制价格的主要形式:

最高限价、最低限价、绝对控制、双面控制。

存在的主要问题:

资源配置不合理,利用效率不高;商品短缺;较高的管理成本;导致寻租行为的产生。

3.补贴政策与税收。

(三)我国医疗服务的价格及其改革

★我国医疗服务价格的作用及存在问题:

(1)技术劳务价格水平低,不能弥补去除政府经常性补助后的服务成本,药品服务和检查服务的价格高出成本;

(2)政府财政补助比例下降,为弥补政府补助不足问题,带来了高精尖设备的过剩和医疗费用的上涨等。

第五章政府在卫生领域中的作用

(一)市场与市场机制

1.市场机制的作用

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了供求价格机制(供给和需求相互作用达到均衡)、竞争机制(部门内、外两类竞争,优胜劣汰)和风险机制(利益的诱惑,亏损和破产的压力)。

2.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

(1)价格信号的灵敏性;

(2)完备的市场主体;(3)经济主体具有充分的经营决策权;(4)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5)供求双方处于基本平衡和平等地位。

(二)市场失灵

1.市场失灵:

市场机制发挥其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是有条件的,在不能满足这些条件的情况下,市场机制不仅不能够使资源达到有效配置,还会产生负作用,导致资源配置状况的恶化,这种情况称为市场失灵。

2.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

(1)市场机制对某些领域的调节作用很微弱:

①信息不对称;②效益外在性:

正外部性、负外部性和公共产品;

(2)垄断;

(3)市场机制的调节与社会经济利益不一致;

(4)市场调节的滞后性;

(5)市场调节的消极性;

(6)市场机制的作用导致收入上的差别。

(三)政府干预的范围

1.市场本身的固有缺陷:

采取各种手段弥补市场失灵。

2.市场发育不完善出现的功能障碍:

采取相应措施去促进市场的发育,建立起使市场机制能够发挥其优化资源配置作用的市场环境。

3.政府干预过多或不适当干预造成的市场功能障碍:

退出市场机制能够发挥其优化资源配置的领域。

(四)卫生领域中的政府作用

1.主要作用包括:

(1)政府对公共卫生服务、预防保健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投入;

(2)规范医疗服务市场,包括制定各种准入制度以控制进入市场医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制定药品管理法、食品法等保护消费者利益;(3)直接投资和管理医院,以实现政府的社会目标;(4)通过财政政策进行转移支付,包括对需方的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以及对供方的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5)医疗服务的价格管制。

2.政府作用的对象:

按照政府作用的力度由强至弱为:

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卫生服务、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卫生服务、必须卫生服务、特需卫生服务。

3.政府在卫生领域中的作用分析(详见书P76)

(1)政府的财政职责;

(2)财政体制;(3)政府主要支持供方的投资体制;(4)补贴政策。

第六章卫生筹资和卫生总费用

(一)卫生筹资的概念

狭义的卫生筹资是指卫生资金的筹集,包括卫生资金的来源渠道、各渠道具体内容、数量、比例等。

广义的卫生筹资不仅包括卫生资金的筹集,还包括卫生资金的分配和使用,即不仅要研究卫生资金从何而来,资金来源渠道和各渠道的数量,还要研究资金的去向和数量,即分配流向,以及资金的使用效率、公平性等问题。

(二)卫生筹资渠道

1.政府卫生筹资:

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社会医疗保险经费;

2.社会卫生筹资:

社会各界投入到卫生事业的资金;

3.个人卫生筹资:

城市和农村居民个人卫生支出。

(三)卫生总费用及其影响因素

★1.卫生总费用: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用于卫生事业的货币总和,卫生总费用的核算期通常为一年。

★2.卫生总费用的测算:

中国的卫生总费用可通过来源法、分配法、使用法等三个相应的核算体系和测算方法,形成三个数据来源:

卫生筹资总额、卫生资金分配总额、卫生资金使用总额。

理论上讲,这三个数据应该相等,但实际上,略存差距。

(1)卫生筹资总额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从全社会筹集到的卫生资金总额。

(2)卫生资金分配总额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分配到各级各类卫生机构或不同卫生服务项目中的货币总额。

(3)卫生资金使用总额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各级各类卫生机构为提供各种卫生服务而实际支出的费用总额。

3.卫生总费用的影响因素

(1)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

(2)物价上涨因素;(3)疾病谱发生改变;(4)医疗科学技术进步和新药的应用;(5)居民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增长;(6)管理体制方面某些弊端。

第七章卫生资源优化配置

(一)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概念

★1.卫生资源是指提供各种卫生服务所使用的投入要素的总和。

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

硬件资源包括提供各种卫生服务所投入的全部资本和人力;软件资源包括卫生信息、卫生技术、卫生管理、卫生服务能力等内容。

★2.卫生资源的配置指卫生资源在不同用途之间的分配。

即根据一定原则,通过一定方式,对各类卫生资源的增量进行分配和组合,对卫生资源的存量进行重组和转移,具体包括卫生机构的合理设置、医院床位、卫生人力、卫生设备和卫生经费配置五个方面。

卫生资源可根据时序分为存量和增量两部分。

存量是指以前所拥有的卫生资源总量,增量是指即将拥有的卫生资源补充量。

卫生资源的配置包含两部分内容:

(1)卫生资源的增量配置:

卫生资源的初配置。

(2)卫生资源的存量配置:

是指通过对原有卫生资源的重新分配,改变分配不合理的现状,达到优化目的。

★3.效率和公平的概念

(1)效率就是指有限的卫生资源获得最大的卫生产出。

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可分为技术效率和经济效率。

技术效率又可分为结构效率(纵向机构和横向结构)和工作效率。

(2)卫生服务的公平:

无论居民的收入水平高低和支付能力大小,居民对卫生服务应该有相同的可及性,卫生服务的分配不应取决于地位的高低和收入的多少,而应该取决于其需要水平(健康状况),即所谓的卫生服务的按需分配和按能力支付。

①水平公平是指具有等量卫生服务需要的人能获得相同数量和质量的卫生服务。

②垂直公平则是指卫生服务需要水平不同的人所得到的卫生服务量也不同,需要水平高者得到较多的卫生服务,需要水平低者得到较少的卫生服务。

★4.卫生资源优化配置是指在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上,如何使卫生资源的配置产生最佳的功能和效益。

即满足有效性和经济性的卫生资源配置。

5.卫生资源配置应考虑的具体内容

(1)卫生资源配置总量:

主要指人员、床位、机构、设备等数量和质量。

(2)卫生资源配置结构

①卫生资源配置的纵向结构:

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资源配置。

②卫生资源配置的横向结构:

不同类别的卫生资源配置;卫生资源的地区结构;卫生资源的专业结构;卫生人力资源,具体包括职业、学历、职称等结构。

6.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评价指标

(1)卫生资金配置评价指标;

(2)卫生资源配置评价指标(实物形态的资本、卫生人力);(3)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指标。

(二)中国卫生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卫生资源配置总量:

增长幅度下降,但仍呈现增长现象,仍在扩大规模。

2.卫生资源配置结构:

城市卫生资源配置出现“倒三角”与居民卫生服务需求“正三角”的现状;城乡卫生资源分配问题。

3.卫生资源利用效率

(1)结构效率:

城市卫生资源配置出现“倒三角”与居民卫生服务需求“正三角”;

(2)工作效率:

卫生人力资源、病床、设备效率低下;

(3)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后果:

巨大的浪费;

(4)卫生资源的配置与疾病模式的转变不相适应: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将成为威胁我国居民的主要疾病模式。

(三)卫生资源配置量(见书P98)

第八章疾病经济负担分析

(一)疾病经济负担概述

1.疾病经济负担是指由于发病、伤残(失能)和过早死亡给患者本人以及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由于预防治疗所消耗的经济资源。

分为两种:

直接疾病经济负担和间接疾病经济负担。

2.直接疾病经济负担是指由于预防和治疗疾病所直接消耗的经济资源。

直接疾病经济负担包括两部分:

一部分是指在卫生保健部门所消耗的经济资源,包括病人在医院就诊和住院、在药店购买药品等费用;另一部分是指在非卫生保健部门所消耗的经济资源,包括有关社会服务费用、和疾病有关的科学研究费用、退休金或津贴、病人的额外营养费用、病人由于就医所花费的交通费用等。

3.间接疾病经济负担是指由于发病、伤残(失能)和过早死亡给患者本人和社会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间接疾病经济负担具体包括:

(1)因疾病、伤残和过早死亡损失工作从而造成的损失;

(2)由于疾病和伤残导致个人工作能力降低而造成的损失;

(3)病人的陪护人员损失的工作时间;

(4)由于疾病和伤残导致个人生活能力降低而造成的损失;

(5)由于疾病和伤残对于患者本人及其家属所造成的沉重的经济负担等。

(二)直接疾病经济负担计算

1.确定直接疾病经济负担的范围;

2.确定疾病经济负担的调查期限;

3.确定调查样本;

4.样本人群卫生部门费用调查方法(查阅卫生机构的病案记录和询问调查);

5.样本人群非卫生部门费用调查方法(询问调查法);

6.某地某病直接经济负担总值计算。

(1)发病率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

(2)患病率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与总人口的比。

(3)就诊率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就诊人数或就诊人次与总人口的比。

(4)住院率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住院人数或住院人次与总人口的比。

7.直接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

(1)病人本身的情况;

(2)疾病本身的情况;(3)病人患病后是否利用卫生服务;(4)病人利用卫生服务的地点;(5)病人利用卫生服务的机构;(6)病人是第几次利用卫生服务;(7)病人的医疗保障形式;(8)病人对卫生服务效果的预期。

(三)疾病经济负担的研究意义

1.有助于了解不同疾病和伤害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2.根据不同疾病和伤害引起的社会经济损失,确定卫生规划或卫生活动的重点;

3.有助于了解各种疾病给病人生活带来的影响并且采取有关措施;

4.确定卫生项目的效益并且对各种卫生措施进行经济学评价;

5.为医疗保险行业提供相关依据。

第九章医疗机构成本核算与成本分析

(一)成本的概念

1.医疗服务成本是指医疗机构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全部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其价值以货币额的形式表示。

2.成本构成:

卫生服务的成本构成,是指卫生服务中各类费用支出所占的比例,或各成本项目占总成本的比重。

医疗服务成本包括:

人员经费、公务费、卫生业务费、卫生材料费、低值易耗费、设备购置、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维修费、药品费、制剂原材料和其它费用。

3.医疗服务成本分类

(1)按成本与医疗服务量的关系分类:

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

(2)按成本的计入方法分类:

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二)医疗机构成本核算

1.医疗机构成本核算单位:

主要有四级核算单位,通常以医院和科室为综合单位,以病种和项目为基本单位。

2.成本核算基本步骤:

(1)测算医院总成本;

(2)测算各科室成本;(3)测算直接科室总成本(直接成本加上分摊来的间接成本);(4)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

(三)医疗服务成本分析

1.医院总成本分析:

通过各类成本项目构成比重分析,可反映各项目开支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成本结构、降低成本的措施。

2.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分析:

将核算成本与该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进行比较,考察成本回收情况,为制定合理的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提供依据。

3.收支平衡分析:

是用于研究医疗服务成本、医疗服务量和收益关系的分析方法。

方法包括:

传统应用、图示法和边际贡献法。

第十章卫生经济学评价

(一)贴现的概念

贴现:

把将来某一时点的资金金额换算为现在的等值金额的过程称为“贴现”或“折现”。

(二)卫生经济学评价的内容

1.产出的测量:

主要使用效果、效益和效用三个概念来表示。

2.效果:

广义地讲,效果是指相关卫生规划或卫生活动的方案实施后所取得的结果,可能是好的结果,也可能是不好的结果。

狭义地讲,效果是指好的有用的结果,也就是能够满足人群需要,给人们带来好处或满足感的结果。

3.效益:

是将有关卫生规划或卫生活动方案实施所取得的有用结果以货币的形式表达。

4.效用:

是指人们所获得的满足感。

5.成本效果分析的定义、原则和方法

6.成本效益分析的定义、原则和方法

7.成本效用分析的定义、原则和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