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昕副部长 在《第二期高职院校领导干部专题研修班》的讲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3707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昕副部长 在《第二期高职院校领导干部专题研修班》的讲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鲁昕副部长 在《第二期高职院校领导干部专题研修班》的讲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鲁昕副部长 在《第二期高职院校领导干部专题研修班》的讲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鲁昕副部长 在《第二期高职院校领导干部专题研修班》的讲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鲁昕副部长 在《第二期高职院校领导干部专题研修班》的讲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昕副部长 在《第二期高职院校领导干部专题研修班》的讲话.docx

《鲁昕副部长 在《第二期高职院校领导干部专题研修班》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昕副部长 在《第二期高职院校领导干部专题研修班》的讲话.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昕副部长 在《第二期高职院校领导干部专题研修班》的讲话.docx

鲁昕副部长在《第二期高职院校领导干部专题研修班》的讲话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服务国家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

(2011年12月15日在《第二期高职院校领导干部专题研修班》的讲话)

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胜利闭幕不久,在举国上下全面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努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教育战线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战略部署、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背景下,我们举办第二期高职院校长研修班和第八期中职学校校长改革创新战略专题研究班。

这两个研修班的主题是研究如何科学规划、扎实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一、《纲要》实施一年来职业教育取得的新成就

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描绘了未来十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

一年多来,职业教育战线围绕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坚持问题入手、重在行动、狠抓落实,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部署推进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准确把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内涵,按照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要求,科学设计和正确选择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途径,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立足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未来趋势来部署和实施。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我们提出“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是2011-2012年实现“十个衔接”。

今年起重点推进中高职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教材、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行业指导、集团化办学等十个方面的衔接。

第二步是“十二五”期间基本形成基本架构。

第三步是力争十年内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使之成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升级现代制造业、强化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基础,成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力量。

(二)推动了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机制建设

一是形成了产教协作机制。

组织成立了全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和43个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来自行业、企业等多领域的200多名专家参与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形成了教育与产业协作机制。

二是建立了产教对话机制。

联合有关部门共同举办职业教育与石油化工、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汽车、有色金属、国家开发区、商业、服务外包、物流、煤炭等十余个行业的对话活动,形成了教育与产业对话机制。

对话活动卓有成效,为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搭建了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平台。

同时,教育部已经与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行业,如供销社、有色金属行业协会、中国民航局、中国邮电集团、中粮集团等,联合召开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教产结合的层次不断深入。

三是创新了大赛行业主导机制。

通过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等活动,带动职业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作品向企业产品、市场商品的转化,密切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的衔接,探索了教育与产业的合作竞赛机制。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所有项目都是由行业主办的,每年要根据行业提出的紧缺岗位、紧缺专业增设赛项。

从明年开始,技能大赛要办成国际化的技能大赛,将有不少于50个国家的代表团来参与或观摩大赛。

我们希望通过举办国际化的技能大赛,培养具有世界水准的高技能人才。

四是推进了集团办学机制。

着力推进政府、行业、企业、院校、社会热心人士等共同办学,形成了多方主体联合举办职业教育的集团办学机制。

(三)加强了职业教育的基本制度建设

2010年以来陆续颁布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制订了《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职业学校管理规程》、修订发布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

目前,《职业教育法》的修订稿已提交国务院,进入国家立法程序;《职业院校建设标准》、《高等职业教育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行动计划(2011-2015年)》、《关于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职业教育专题规划(2010-2020)》、《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国务院关于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决定》等重大规划和文件也在加紧制定。

(四)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

一是扩大了助学金覆盖面。

完善高等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积极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工作。

2010年,国家助学金分别覆盖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学生的90%和24%,惠及学生1200万人;免学费政策覆盖了440多万名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

明年中职免学费、补助生活费和交通费的助学政策覆盖面将进一步扩大到14个国家贫困县片区,共680个县,教育部正在筹划进一步扩大高等职业教育助学金的覆盖面。

二是增加了专项资金投入。

今年中央财政对职业院校投入近百亿元的建设资金。

中职示范校建设35亿。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投入20亿,每所学校一个专业投入200万,解决专业建设水平问题。

中等特色职业学校建设投入20亿。

高等职业院校第二批示范校投入近20亿。

明年起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培养建设将投入26亿。

职业教育得到了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尤其教育经费占GDP4%的政策明年将得到落实,这意味着用于职业教育的经费将会更多。

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对职业教育提出新要求

在“十二五”起步之际,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颁布了一系纲要和规划,如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人才规划纲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以及支撑“十二五”规划纲要的95个专项规划。

这些规划目标任务的完成,都需要一支数量庞大、具有现代知识和技能的技能型人才队伍作为支撑。

我们必须按照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要求,转变观念,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战略目标,科学规划、系统设计、整体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特别是在职业教育的办学机制、国家制度、国家标准、特色模式、社会职能、区域发展等方面加大改革创新工作力度,密切人才培养与现代产业体系的对接,为提高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做出新贡献,满足“十二五”以及今后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需求。

(一)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到2020年要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经过争取,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已经同意我们编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项规划,作为服务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第96个专项规划。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根源在于回答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为国家产业升级提供人才支撑,二是为教育实现科学发展建立一个合理的结构,三是为解决高考的“独木桥”问题搭建技能型人才的立交桥。

因此,我们建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服务六个方面,一是服务国民经济科学发展,实现教育科学发展。

二是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三是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四是服务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五是服务区域经济特色发展。

国家对区域经济进行了生产力布局和产业分工,每个区域的主导产业不同,职业教育要为当地主导产业服务。

六是服务改善民生、解决差距,为提高中等劳动者收入创造条件。

职业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

改善民生要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体面劳动的问题和解决分配差距的问题。

(二)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机制

职业教育要适应国家需求、产业需求和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必须加快转变自身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政府及教育部门主导推进,向依靠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协同推进转变,有效凝聚各方共识、动员全社会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共同发展职业教育,增强其发展生机与活力。

一是健全政府主导的工作机制。

政府要转变职业教育的工作机制,要发挥“主导者、保障者、服务者”的作用。

主导的内容主要是“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整合、政策制定、制度建设、标准规范、督导监管、依法治教”等方面;保障的内容主要是在“经费投入、政策制定、氛围营造”等方面;服务的内容主要在“提供信息、牵线搭桥”等方面。

教育部门要转变传统的行政领导模式和运行机制。

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相比最显著的差别在于必须要有行业、企业等各种社会主体的共同参与,仅靠教育行政部门是不可能办好职业教育的。

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寻求与行业、企业的合作。

二是建立行业指导的工作机制。

行业最了解产业发展的技术前沿、市场运作的内在规律、企业用人的实际需求。

加强行业指导是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改革的重要途径,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我们要搭建相应的工作体制,支持行业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特别是支持行业在“教学指导、实习指导、教材指导、评价指导、规划指导、教师队伍指导、人才需求指导、专业布局指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努力将行业部门、行业组织、行业专家作为统筹规划、宏观管理的依靠力量、指导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力量、推进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实施学校科学管理的推动力量。

三是建立企业参与的工作机制。

现在企业参与办学的形式包括“引企入校”、“办校进厂”、“企业办校”、“校办企业”、“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半工半读”、“学徒培养”等。

这些校企合作形式真正发挥作用需要一整套的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作为保证,其中特别需要财政、税收、保险、产权等制度进行激励和保证企业愿意和能够参与到职业教育的整个办学过程中。

(三)完善职业教育国家制度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不完善、国家制度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未来职业教育能否取得长足发展,能否积累国家经验和成功案例,能否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都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国家制度建设密切相关。

当前重点建设的国家制度包括:

《职业教育法》修订,校企合作制度,现代学校制度,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教师企业实践制度,经费投入保障和学生资助制度,集团化办学制度,招生考试制度,督导评估制度,就业准入制度等。

只有将这套制度建立、完善起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才有了根本的保障。

(四)制定职业教育国家标准

标准建设是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

不断建立健全国家职业教育标准的制定机制和执行、检查制度。

当前职业教育的很多标准缺失或者不完善。

要按照“引进高标准、提升低标准、开发新标准”的要求加强职业教育的标准建设。

当前着重建设的标准包括学校建设标准、人才培养标准、技能等级标准、课程设计标准、教材创新标准、教师资格能力标准(含校长能力标准)、专业实训标准、质量评价标准等。

促进国家职业教育标准与行业企业岗位技术标准和用人标准全面对接。

(五)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要按照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系统确立和更新职业教育观念、专业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模式、考试评价模式等,改变职业教育脱节、断层或重复的现象,科学布局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和高端技能型专业学位研究生等人才培养的规格、梯次和结构。

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养,不仅教学生一技之长,而且培养其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具有文化基础的高端技能人才。

一是改革招生制度。

稳步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试点“体系建设考试制度”。

探索符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试点,坚持“试点起步、探索经验、总结案例、建立制度”。

二是创新学制形式。

根据经济界、产业界建议和院士们的呼吁,随着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知识、技能、文化等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的中职和高职学制培养已不能满足这种需要,迫切需要创新职业教育学制形式。

目前我们知道各地已有的学制形式有五年制、“3+3”、“3+2”等等。

周一我在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调研时了解到,多数的中职学生都有进一步接受高职教育的需要,在接受完高职教育之后,还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希望进一步学习。

面对产业升级和学生接受教育的强烈需求这种情况,我们要不断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学制形式。

希望可以在高职基础上通过“3+1”“3+2”等形式培养本科阶段的人才,在本科阶段之后,再增加两年获得专业硕士的学位。

同时也可以探索在初中毕业后实行“3+2+2”直接培养本科毕业生等实现形式。

或者与国外相关学校进行联合培养。

三是实现课程衔接。

不管哪种招生与学制形式,其有效衔接的实现都是要以课程的有效衔接作为基础的。

课程的衔接需要我们职业教育战线上下各方面的一起努力。

教育部门要进行系统设计,拿出职业教育体系中不同层次上每个专业的培养标准和培养计划,以便于中职学校、高职学院和应用型本科学校参照培养标准拟定自己的课程计划。

但课程衔接最终的实现要靠在座的各职业院校的校长们。

特别是高等职业学院,一方面要与中职学校对口专业的课程要实现衔接,另一方面又要与本科相应专业的课程实现衔接。

需要指出的是,在课程衔接方面,“五年制”的培养模式具有先天的独特优势,可以通过五年这样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培养进行一个较为系统的设计。

尤其适合行业岗位技术含量较高、专业技能训练周期较长、熟练程度要求较高、社会需求量较大且需求较为稳定的专业开展。

但是,其他学制形式也一样可以做好课程衔接,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采取的是与当地的中职学校合作,一起设计人才培养的计划和课程方面的分工,在中职的第五学期开始进入高职学校上课。

四是创新学习模式。

支持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联合,面向企业在职员工,开展基于岗位技能和工作绩效评价的职业教育招生制度,试行以工学结合、学分积累和互认为基础的灵活学习方式,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满足各级各类技能型人才职业生涯发展和成长需要,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六)探索职业院校社会职能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教育,是终身教育。

职业院校要面向社会需求,实施以需求为导向,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相互沟通,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并重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一是大力开展职业培训与社区教育。

针对企业生产实际需要,开展新职工岗前技术培训、在岗技术人员技能提升培训、转岗培训、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以及职业技能鉴定考证培训等。

面向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围绕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有色金属、轻工、石化等重点行业(领域),在职业学校建立职业培训与社区教育基地,采取集中时间脱产培训、业余时间培训、工学交替培训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

培训地点可以选择在职业学校进行,也可以由学校教师到企业中,利用企业的设备对企业职工进行培训。

建立健全社区教育网络,面向社区全体成员开展教育培训服务,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

以提升就业技能和文化水平为重点,面向加速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青年劳动力、扶贫对象、特殊教育人群、复转军人等开展继续教育。

二是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

鼓励职业学校毕业生先就业,通过继续教育实现持续发展。

建立具有高中阶段教育学历人员非全日制成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注册入学制度,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开展职后学历继续教育,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围绕企业发展需求,与合作企业开展非全日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提高企业职工素质,促进校企合作;面向复转军人开展非全日制学历教育。

三是积极促进文化传承创新传播。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建校百年大会讲话的精神,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高端紧缺文化人才培养计划,搭建文化人才终身学习平台。

鼓励和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搭建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平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益,推动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养成相融合。

鼓励和扶持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加强优秀民族文化教学,加强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加强优秀文化的研究和创新,建设一批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工艺的特色专业,通过学校教育传承创新,培养善于开拓文化新领域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营造浓厚的职场文化氛围,实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工厂文化进课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使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育学生诚实守信、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

(七)发展面向农村职业教育

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是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职业教育。

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对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建设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要以服务新一轮“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建设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在13个粮食生产省、21个重点市和800个产粮大县以及600个大城市郊区和蔬菜优势产区重点办好一批农业职业学校和涉农专业,组建一批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着力改善农村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加强三教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建立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努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

我们已经建立了教育部与涉农行业部门共同推进农业职业教育的工作机制,形成了政府统筹、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势头。

下一步要推动各地研究制订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标准,健全农村、农业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农村、农业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三、发达国家经验为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提供新视角

世界各国发展的实践表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经济规律决定教育规律。

教育结构不取决于教育自身,而取决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教育规律一定要符合产业发展规律,要为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阶段性的布局服务。

在国际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因其文化、历史、经济和地域等方面的差异,有着各自不同的职业教育体系。

不同国家的产业体系对其职业教育体系的具体要求是不同的。

但是,基本规律和改革要求是一致的,那就是:

必须按照本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产业体系规模、结构、布局和优势特点,来规划、设计、建设具有本国特色、世界水准的职业教育体系。

(一)各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特征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充分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有益经验。

目前,国际上有四种比较典型的职业教育体系,它们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值得研究。

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普职融合的单轨制教育体系”。

在这种体系下,职业教育以课程和项目形式,渗透到中等教育、中等后教育和成人教育过程中,通过学分互认及转换系统实现普职高度融合。

美国四年制的大学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主要是技术应用性的教育,与专科的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相应获得本科、硕士和博士的专业学位。

在这种体系下,职业教育对个体而言是“全程教育”,对国家而言是“全民教育”。

美国体系最大的特点是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

美国职业技术学校会根据社会需求设置课程并及时调整专业门类;学生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需要先择自己的专业方向。

课程设置主要有:

一是副学士学位课,一般为二年,学生毕业可转入大学(学院)继续深造;二是职业培训证书课,分为两年制、一年制和不到一年的短期培训课,重在就业的岗位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培训;三是学徒培训课,学徒可在职业技术学校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接受培训。

总之,美国职业教育课程设置都与300多个职业有关,专业领域主要包括八大类:

农业综合企业、工商业、市场与销售、建筑与工程制图、家庭经济、公共卫生、服务行业和技术培训。

但包括美国社区学院在内的职业教育体系,是面向所有美国群众开放的,其学习方式也十分灵活。

二是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国家统一资格框架下的职业教育体系”。

在这种体系下,通过建立统一的国家资格框架,构建起上下衔接、普职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

体系内强调课程而非教育机构,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和办学形式都比较多元,通过国家资格框架,构建中学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立交桥。

三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

这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的职业教育制度,突出特点是强调企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主要责任。

在办学上突出双元特色,即:

两种教育机构——学校和企业,两类教学内容——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两种教材——企业实训教材和学校知识教材,学生两种身份——企业“学徒”和职业学校学生,两类考试——技能考试和资格考试,两类证书——行会考试证书与企业学习证书、学校毕业证书。

四是以我国台湾地区为代表的“完全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

学生完成初中(9年制)学业后开始分流:

一部分学生进入普通高中,毕业后进入普通高校继续学习;另一部分学生进入高级职业中学,毕业后进入专科学校、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继续学习,最终也可以取得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位。

(二)各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启示

一是注重公平性。

把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争取让全体社会成员可以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受教育机会、公共教育资源和相同教育质量。

如德国政府对国民做出承诺:

谁都不会因没钱而不能接受教育和培训。

二是注重终身性。

关注每个人的自我发展、生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通过灵活的教育形式和多元化的内容满足个体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

如美国社区学院,只要本人申请,从15岁到70岁的公民都可以进入社区学院学习。

三是注重开放性。

开通多种渠道,实现职业教育向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开放。

如我国台湾地区通过职业资格证书加工作经验的办法,实现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向成人的开放。

四是注重融通性。

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实现职业教育各层次之间的衔接、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沟通。

如如澳大利亚的资格框架,涵盖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层次,不仅涉及职业教育的证书、文凭,还涉及普通教育的证书、文凭,在不同教育层次之间,以及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类型之间实现互通互认。

今年6月27日,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闭幕式时强调,要认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切实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构建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技能型人才队伍。

国家领导的指示及教育规划纲要的规定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了思路和指明了方向。

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对职业教育提出新任务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

一是《纲要》定义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特征。

《教育规划纲要》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描述,包含了三个定语,明确了三个特征:

第一,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第二,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第三,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二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

满足这几个特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涵:

第一,适应需求,就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要求和人的全面发展,遵循职业人才成长规律,实现科学定位、科学分工和科学布局;第二,有机衔接,就是统筹协调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以课程衔接体系为重点,促进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资源、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行业指导、集团化办学等领域相衔接,切实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多样化;第三,多元立交,就是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相互沟通,实行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并重,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系统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支撑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

三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层次和结构。

职业教育作为一个类型的教育,其体系之内既要有层次又要有结构。

层次包括专业层次和学科层次。

当前我们的职业教育只有学校层次,分为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但这并不代表职业教育的专业层次和学科层次,一些中职学校和高职学院所办的相同专业竟然学习的内容也一样,完全体现不出层次来。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层次和学科层次体现要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体系、教学过程、人才标准等方面有所区分,分别给予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不同的内涵。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结构体现在层次结构和类型结构上。

在层次结构上,我们要设计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