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岗位能力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1335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专业岗位能力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护理专业岗位能力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护理专业岗位能力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护理专业岗位能力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护理专业岗位能力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理专业岗位能力调研报告.docx

《护理专业岗位能力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专业岗位能力调研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护理专业岗位能力调研报告.docx

护理专业岗位能力调研报告

XX地区护理专业人才岗位能力分析调研报告

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应予以重点扶持。

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

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

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2015年我国的护士数量将增加到232.3万人,平均年净增加11.5万人,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而要想胜任这一工作,这就要求护士必须要有过硬的技术和扎实的理论知识。

本文就XX地区护理专业人才岗位群,在护理岗位能力方面,于2012年起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并提出了中职护理的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

一、调研内容和方法:

1、调研的内容:

本课题调研内容包括:

XX地区护士结构现状;护理专业人才需求;护理专业职业岗位群及能力要求;中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

2、调研方法:

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XX地区二级以上医院17所,包括2所三级甲等医院,2所三级乙等综合医院,6所乡镇医院和9所社区卫生服务站。

发出调研表200份,实际回收192份,有效表192份,有效率为93.16%。

专家咨询。

在调研基础上,聘请了二、三级医院护理部主任和行政管理方面的专家20人,以座谈的形式,就以上调研内容进行了座谈和充分发表意见。

二、调研结果:

目前XX地区护士队伍的现状:

经调查显示,目前XX地区现有各级各类医院、卫生院、社区服务站共459所,核定床位数69020X,实际床位数70897X,在编护士36773人(医生4.99万),不在编在岗护士34995人。

这一数据说明,从事于社区护理工作的专业人员还是空白,各疗养院、敬老院均未有专业护理人员,护理人才需求明显不足。

护理人员的需要量已成为医疗卫生人力资源急解决的问题,可见护理教育任重道远。

医院床位与护士比见表1。

医院护士年龄结构:

调查显示,三级、二级医院中20~29岁护士所占比例最高,分别占47.75%、39.88%,一级医院中40~49岁护士所占比例最高,占36.54%。

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访谈,我们了解到在过去的几年中,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为了医院的发展新招护理人员数目较多,尤其是三级医院,而一级医院近些年来新招护士较少或难以招到护士。

这一数据说明,医院大量年轻护士继续再教育或进修的需求将随之增大。

医院护士学历结构:

对XX市及周边地区的20多家医院的调查显示,XX地区护士大中大专以上学历者仅占28%;距离国家卫生部的要求,护士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不低于50%,三级医院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不低于80%。

临床护理人员学历结构有待提高。

附:

XX地区护士学历结构见表2

医院护士职称结构:

调查结果显示,从医院护士的职称结构看,所有医院护士高级职称非常少。

三级医院护士初级职称所占比例最大,占41.85%,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以主管护士所占比例最高。

各级医院的职称比例与卫生部颁布的1∶3∶5∶7的高、副高、中、初级比例及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高、中、初级的1∶3∶1的比例差距较大。

XX护士技术职称见表3。

附:

医院床位与护士比见表1。

比例

医院

护士数与核定床位之比

护士数实际床位之比

一级医院

1:

0.38

1:

0.36

卫生院

1:

0.28

1:

0.28

社区卫生所

1:

0.21

1:

0.19

附:

表2:

XX护士学历结构�:

学历

医院

一级医院

乡镇卫生院

社区服务站

本科

大专

中专

大专在读

无学历

附:

表3:

XX地区护士技术职称:

职称

医院

一级医院

乡镇卫生院

社区服务站

XX地区护理专业人才岗位能力状况:

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岗位能力方面需求调查表明,80%以上的医院认为规X的基础护理操作、对患者的评估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

90%以上的医院认为护理专业教育应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人文素质培养。

根据专家咨询及调查分析,对护理岗位知识能力和态度提出如下要求:

知识:

一定的社会、人文、管理学知识,具备一定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保健的理论知识及整体护理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

能力:

(1)具有熟练的基础护理基本操作技能;

(2)有运用护理程序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能力;(3)具有各专科重症病人基本的监护能力;(4)具有对急、危、重病人初步应急处理能力和配合抢救能力;(5)具有初步的社区护理能力;(6)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7)具有初步的护理管理能力;(8)具有一定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和计算机网络操作能力。

态度:

(1)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热爱专业,服务于人民;

(2)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认真踏实,一丝不苟,严谨的科学态度;(3)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刻苦学习,不断追求。

(3)结果: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护理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较系统地掌握护理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等护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根据护理行业人才需求情况,近3年——5年,学校5年制高级护理专业主要培养初级护理人才,我校毕业生可选择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医院、养老院等岗位。

因此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开始调控招生计划,扩大中职的招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大专层次护士充实到临床第一线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对护理人才的知识、技能,职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用人单位在招聘新护士时优先录用中职大专毕业生,对大专学历层次的护理人员的需求呈供不应求趋势。

三、、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方向调整建议:

1、专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对于“本专业培养面向卫生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卫生保健等护理工作,具有救死扶伤,防治和护理疾病,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的职业道德,具备熟练的生活护理、治疗护理、急救护理等职业技能和可持续学习的能力,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这一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设定和培养方向定位是准确的,符合当前行业的现状与发展需要。

2、护理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来自行业的声音一致认为,医学护理专业实践性极强,故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对于专业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行业专家与分布于各医院毕业生对专业教学建设具体方法建议总结如下:

(1)校内实践教学配备有实践经验的老师,并有一定的兼职老师及实训指导老师。

(2)项目教学的试点改革十分新颖,对学生、尤其是对教师的挑战相当大。

教师需充分利用医院、社区的教育资源,加强与医院的合作而不是停留在传统的书本知识上;学生需积极探索,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去完成任务与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可通过组织学生到医院和社区实地考察、实行仿真性的校内模拟等多种方式来完成,开展得好的话,可大大促进医院与学校之间教学与医技交流与合作,明显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

建议老师们多下功夫,积极开展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3)加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指导与引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和专业技能具体做法如在护理操作培训时候应结合当前护理模式,不要死搬硬套教科书;学生见习时候,临床带教护士应与在校教师陪同讲解学习,让学生在临床见习更清晰更深入。

(4)更新护理教学,完善教学条件,并加强书写护理记录的训练,延长实习时间。

(5)提供更多专业拓展知识和技能培训,促进学生自我提升与自我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从而提高专业自身竞争力。

(6)废除无用、无意义的科目知识,多从实际考虑教学方向,与时并进,尽量避免用无实际作用的陈旧知识约束学生,尽可能充分发挥学生长处。

(7)增加校外教育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渠道,尽可能教授学生就业工作岗位所需的实际知识与技能。

(8)对专业教师能力的要求需自身理论知识深厚、专业技术过硬,具有注册护士/医师执业资格的“双师型素质”。

从以上关于专业教学建设意见与建议的总结分析中可以看出,这与我们“工作过程化”课程体系开发与建立的教学改革探索方向是一致的。

 

3、结果:

4讨论

4.1总体目标

4.2课程设置

体现整体化和灵活性[5],使公共基础课程能够与专业实训课程、职业资格技能鉴定考核内容有机联系,更好地为专业课服务。

语文课程包括医疗文件书写、毕业生自我推荐、卫生法律法规文件的解读等;英语课程要求学生达到国家医护英语水平考试2级以上水平,补充专用词汇,使学生能看懂常用医疗设备的英文参数名称和常用药物的英文名称;化学与数学课程相结合,使学生学会常用消毒剂的浓度配置、常用药物的剂量换算等;物理课程使学生掌握人体力学原理、常用医学单位的换算等;人际沟通课程需加强护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从本次市场调查看,沟通能力也是我校学生有所欠缺之处。

适当增加护士礼仪、技能综合训练的课时,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及改善护生的临床沟通能力、形象气质及操作技能,以更适应临床需要。

XX要成为文明城市、较好的医疗中心必须匹配优质的人力资源,护理工作是医院临床业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护理工作对促进病人康复,提中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配制护士数是保证各项护理工作开展的前提。

而配置优质的护理人才是提升医疗护理质量的保证,为此根据XX的城市建设和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并根据各级各类医院的规模、科室设置、患者所需的护理难易程度等实际情况进行配置,在此建议:

综合性医院300X床位以下的按病床与护理人员之比,可按10:

4配置;300~500X床位的可按10.:

5配置;500X床位以上的可按1:

0.6配置。

在持需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床位和护士之比可按1:

1配置,以确保护理工作的到位。

在配置护理人员数量的同时,也要注意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结构比例,如:

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各占15%、60%、25%;老、中、青不同资力的人员各占15%、45%、40%;不同学历人员研究生占5%、本科生占20%、大专(中职)生占50%、中专生占25%。

使护理人员整体专业、智能、素质等结构比例合理以保证工作状态稳定和后继有人,也保证各级各类人员优势互补,各自发挥所长。

发展中等护理教育,确保护理人力资源的需求

长期以来,我国的护理教育一直偏重于培养中等专业护理人员,使护理队伍学历结构、层次明显地落后于医生的学历结构,形成了学术发展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医学的发展。

一流的医疗中心,必须有一流的医疗护理服务。

而一流的护理服务,就应有中层次中学历的护理人员充实到护理队伍中。

发展中等护理教育已成为当前医学教育的重中之重。

为此,我校逐年扩大护理专业的招生规模,其中包括(2+2)高级护理、(3+2)高级护理,中专护理,每年招生的比例为12.5:

5:

1.5,确保输送合理的护理人力资源。

为了使卫生事业发展适应XX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卫生服务的需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对护理人才学历要求的提中已作为重点工作,培养中等护理人才,提高中护理人员的学历水平,提供优质的卫生服务,以形成和国际化大都市相匹配的卫生规模和综合实力。

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职护理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护理专业知识具备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能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和护理保健以及护理管理能力的应用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