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一大纲09之欧阳史创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3237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7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一大纲09之欧阳史创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7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一大纲09之欧阳史创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7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一大纲09之欧阳史创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7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一大纲09之欧阳史创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7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一大纲09之欧阳史创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7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一大纲09之欧阳史创编.docx

《27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一大纲09之欧阳史创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7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一大纲09之欧阳史创编.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7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一大纲09之欧阳史创编.docx

27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一大纲09之欧阳史创编

《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

(一)》教学大纲

时间:

2021.02.10

创作:

欧阳史

(供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五年制本科生用)

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室

2012年9月修订

前言

1.学科性质、学科主要内容及特点:

随着学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入,将《细胞生物学》和《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合并形成独立实验教学,称之为《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

(一)》,它是基础医学形态学科之一,其实践性非常强,主要观察学习:

①正常人体的微细结构,了解其与功能的相互关系;②人体发生、发育基本过程,变化规律以及常见先天性畸形,③细胞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及观察细胞内成分改变的能力。

该门实验课是医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实验课内容结合教材分为绪论、细胞与基本组织观察、器官系统观察、人体胚胎学实验、实验操作与细胞内成分的观察等五大部分。

其中三次细胞生物学实验均为动物及细胞的活体实验,要求正确掌握取材、制片、固定、染色技术,根据实验原理,恰当应用生化方法显示颜色,并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内发生的变化,属于综合性实验。

该课程为七年制及五年制医学类专业学生开设。

通过观看教学录像、光镜下观察组织切片、多媒体示教讲解、电镜图片、胚胎标本和模型观察等直观教学手段,以及学生自已制片、固定染色及观察,帮助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加以验证、便于掌握和记忆,培养学生观察标本、独立思考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验课中的综合性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动手的能力。

先进的多媒体形态学互动教学系统,可促进学生与教师间的更多交流,学生可通过完成实验报告,提高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实验效率和水平,为后续相关学科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学习要求: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达到:

①能正确识别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光镜结构以及主要细胞、组织、器官的超微结构特点,了解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②掌握人胚早期发育的基本过程以及胚胎附属结构的构造,熟悉人体各系统发生过程的概况,掌握主要器官的发生过程及常见畸形。

③能较熟练地观察、分析显微镜下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并能用语言、文字和绘图的方式对所观察的结构或者胚胎发生的形态变化进行正确的叙述。

④了解研究组织学与胚胎学常用的技术,石蜡切片、超薄切片制作的基本原理及过程。

⑤掌握细胞内特定化学成分的原位显示方法。

3.本大纲制订依据的教材、使用方法:

使用汪维伟、王娅兰主编的高等医药院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系列教材《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1版。

在实验课中根据我校基础医学实验中心提供的组织切片等标本,合理使用教材中相关部分指导实验。

4.考核办法:

为充分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状况以及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将逐步推行形成性评价考核模式。

目前平时成绩占40%,主要反映学生课堂表现及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切片及电镜照片考核占60%。

其考试命题原则为:

由组织胚胎学教研室教师参与组织切片考试题库的建设,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建立相应内容、分值和难易度的题库。

考题内容:

在学生观察的切片和电镜图片中选择考题。

考题包括:

基本组织、细胞、结构、器官(要求回答器官名称和特征),共考组织切片15张,电镜图片1张。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掌握考题的难易程度。

由教学秘书在课程结束时随机抽取组织切片考试题库中的套题进行考试。

考试方式为随堂考试,通过多媒体教学互动系统播放考试课件进行考试。

在组织胚胎学教研室统一安排下由教师对组织切片考试题库不断更新和补充。

5.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

实验教学学时数分配表

序号

实验项目

学时

实验类型

1

绪论

1.5

基本验证型

上皮组织的观察

2.5

基本验证型

2

固有结缔组织的观察

2

基本验证型

血细胞的观察

2

基本验证型

3

血细胞的观察

1

基本验证型

软骨、骨与骨发生的观察

3

基本验证型

4

肌肉组织的观察

2

基本验证型

神经组织的观察

2

基本验证型

5

循环系统器官的观察

2

基本验证型

内分泌腺的观察

2

基本验证型

6

淋巴器官的观察

2.5

基本验证型

皮肤的观察

1.5

基本验证型

7

消化管的观察

2.5

基本验证型

消化腺的观察

1.5

基本验证型

8

呼吸系统器官的观察

2

基本验证型

泌尿系统器官的观察

2

基本验证型

9

男性生殖系统器官的观察

1.5

基本验证型

女性生殖系统器官的观察

2.5

基本验证型

10

人胚早期发生实验

组织切片复习

3

基本验证型

11

颜面、腭、消化、呼吸系统发生实验

组织切片考试

3

基本验证型

12

循环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发生实验

3

基本验证型

13

细胞内DNA、RNAS原位显示及细胞膜通透性观察

4

综舍型

14

线粒体活体染色及细胞器观察

4

综舍型

15

细胞内酸性蛋白、碱性蛋白及过氧化物酶原位显示

4

综舍型

实验一绪论与上皮组织的观察

一、目的要求

l.掌握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2.了解H.E染色石蜡切片的制作。

3.理解切面与立体的关系,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4.了解组织化学与免疫组化等常用研究方法。

5.掌握完成实验报告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6.理解被覆上皮的共性和分类原则。

7.掌握几种常见被覆上皮的形态特点及分布。

8.掌握纤毛、微绒毛、各种细胞连接的超微结构。

二、教学内容

1.录像

1)H.E染色石蜡切片制作

2)切面与立体的关系

3)上皮组织

2.小课讲解

1)《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特点与学习方法

2)实验室规则和要求

3)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4)形态学多媒体互动系统的组成与使用

3.学生操作:

1)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2)形态学多媒体互动系统的使用

4.光镜观察:

1)单层柱状上皮:

小肠黏膜单层柱状上皮的形态特点,理解被覆上皮的共性,以及切面与立体的关系。

2)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气管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的形态特点,理解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3)复层扁平上皮:

不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的形态特点,理解上皮的的更新、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4)变移上皮:

输尿管变移上皮的形态特点,理解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5.电镜图片观察:

1)纤毛:

观察纤毛的超微结构,侧重横断面上9组双联微管和中央的一对微管的特点。

2)微绒毛:

观察微绒毛的超微结构,侧重横断面上中央有微丝的特点。

3)细胞连接:

侧面重紧密连接、桥粒、缝隙连接的超微结构特点。

三、教学方法

结合光学显微镜、组织切片、电镜照片、多媒体形态学互动系统进行教学,以学生自己观察为主,学生提问,教师辅导、总结为辅。

四、重点与难点

1.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2.多媒体形态学互动系统的使用。

3.组织与细胞在H.E染色石蜡切片中的光学显微镜下着色特点。

4.单层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的形态特点。

5.纹状缘及基膜

6.纤毛、微绒毛的超微结构特点。

实验二固有结缔组织与血细胞的观察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疏松结缔组织的几种细胞的光、电镜形态特点。

2.掌握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与光镜形态和细胞功能的关系。

3.掌握疏松结缔组织的几种纤维的光、电镜形态特点。

4.比较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的结构和形态异同。

5.了解间充质的形态特点。

6.掌握周围血中各种有形成分的形态特点。

7.了解血涂片的制作方法和血细胞分类计数方法。

8.掌握油镜的使用。

二、教学内容

l.录像:

固有结缔组织,血液

2.讲解:

1)油镜的使用

2)血涂片的制作和使用

3.光镜观察:

1)疏松结缔组织:

小肠切片中粘膜下层的疏松结缔组织的结构及镜下形态特点。

2)致密结缔组织:

人皮肤真皮的致密结缔组织,组织结构及镜下形态特点。

3)脂肪组织:

人皮下组织的脂肪组织,组织结构及镜下形态特点。

4)浆细胞:

人静止期乳腺中的浆细胞的光镜形态。

5)巨噬细胞:

肠系膜铺片或切片(活体腹腔注射墨汁或卡红),观察细胞的吞噬功能。

6)肥大细胞:

皮下结缔组织铺片,特殊染色显示细胞内颗粒。

7)血涂片:

观察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硷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形态特点。

3.示教:

1)间充质:

组织结构

2)网状纤维:

网状纤维的嗜银性

4.电镜图片观察:

1)浆细胞:

浆细胞超微结构,理解分泌蛋白质细胞的光镜形态与其超微结构的关系。

2)胶原原纤维:

胶原原纤维的周期性横纹

3)几种有粒白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

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三、教学方法

结合光学显微镜、组织切片、电镜照片、多媒体形态学互动系统进行教学,以学生自己观察为主,学生提问,教师辅导、总结为辅。

四、重点与难点

1.镜下能区分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

2.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的光镜形态特点。

3.能在光镜下初步识别各种血细胞,特别是五种白细胞。

实验三血细胞、软骨与骨组织及骨发生的观察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透明软骨的组织结构。

2.比较弹性软骨和纤维软骨的组织结构。

3.掌握骨组织的结构特点。

4.掌握骨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光镜形态特点。

5.通过对长骨发生切片的观察,比较两种成骨方式。

理解骨的生长特点及其形态结构基础。

6.血涂片要求同上。

7.了解骨髓中各系统不同发育阶段的血细胞形态特点及其形态变化规律。

二、教学内容

1.录像:

血细胞发生,软骨组织、骨组织与骨发生

2.光镜观察:

1)透明软骨:

软骨基质、软骨细胞、软骨陷窝、软骨囊、同源细胞群、软骨膜。

2)弹性软骨:

弹性纤维、软骨细胞、软骨陷窝、软骨囊、同源细胞群。

3)骨切片:

内环骨板、外环骨板、骨单位(哈氏系统)、间骨板、骨陷窝、骨小管、中央管、穿通管。

4)长骨发生:

骨髓腔、红骨髓、骨领、骨外膜、静止软骨区、软骨增生区、软骨基质钙化区、骨化区的分布及形态特点。

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分布及形态特点。

5)血涂片:

在上一次实验基础上进一步观察、复习。

3.示教:

几种幼稚血细胞的形态特点:

早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巨核细胞

三、教学方法

结合光学显微镜、组织切片、电镜照片、多媒体形态学互动系统进行教学,以学生自己观察为主,学生提问,教师辅导、总结为辅。

四、重点与难点

1.区分透明软骨和弹性软骨

2.骨组织的结构

3.成骨细胞、破骨细胞

4.能在光镜下识别各种血细胞,特别是五种白细胞。

实验四肌肉、神经组织的观察

一、目的要求

l.掌握骨骼肌纤维光镜下纵、横断面的形态结构特点。

2.掌握心肌纤维光镜下纵、横断面的形态结构特点。

3.掌握平滑肌纤维光镜下纵、横断面的形态结构特点。

4.掌握骨骼肌肌原纤维以及心肌的电镜结构特点。

5.掌握神经元的形态结构。

6.掌握突触的形态结构。

7.掌握有髓神经纤维的形态结构。

8.掌握神经末梢的形态结构。

9.了解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的结构特点。

二、教学内容

l.录像:

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2.小课讲授:

1)骨骼肌的肌肉结构

2)神经的结构

3.光镜观察:

1)骨骼肌:

纵、横断面的形态特点,横纹。

2)心肌:

纵、横断面的形态特点,闰盘。

3)平滑肌:

纵、横断面的形态特点。

4)神经元:

主要观察胞体(细胞核、尼氏体)、突起(轴丘)。

5)周围有髓神经纤维:

主要观察郎氏结、髓鞘、轴索、神经膜细胞(施万细胞)。

神经纤维束纵、横切面的结构。

6)触觉小体:

主要观察其形态结构和分布特点。

7)环层小体:

主要观察其形态结构和分布特点。

8)运动终板:

主要观察其形态结构和分布特点。

4.电镜图片观察:

1)骨骼肌的肌原纤维,肌节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闰盘:

观察闰盘的细胞连接。

3)化学性突触:

主要观察突触前成份,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份以及突触小泡。

4)有髓神经纤维:

髓鞘

三、教学方法

结合光学显微镜、组织切片、电镜照片、多媒体形态学互动系统进行教学,以学生自己观察为主,学生提问,教师辅导、总结为辅。

四、重点与难点

1.能根据肌纤维的形态,核的位置和数量,横纹的有无等形态特征来区别三种肌纤维。

2.肌原纤维上肌节的组成

3.能够在光镜下识别神经元、有髓神经纤维、触觉小体、环层小体、运动终板的光镜形态结构。

4.掌握突触的电镜形态结构。

实验五循环系统器官和内分泌腺的观察

一、目的要求

l.掌握大、中、小动脉的结构特点。

2.掌握中静脉、小静脉的结构特点。

3.掌握毛细血管的光、电镜结构。

4.掌握心脏的组织结构。

5.通过与动脉比较了解静脉和淋巴管的结构特点。

6.掌握内分泌腺的结构共性。

7.掌握甲状腺的结构特点。

8.掌握肾上腺的结构特点。

9.掌握脑垂体的结构特点。

二、教学内容

l.录像:

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

2.光镜观察:

1)中动脉与中静脉:

主要观察中动脉内膜(内皮、内皮下层、内弹性膜)、中动脉中膜(数十层环行平滑肌纤维)、中动脉外膜(不连续的外弹性膜)。

主要观察中静脉与中动脉三层膜的结构差异。

2)大动脉:

主要观察大动脉内皮、内皮下层、中膜(弹性窗膜)、外膜(营养小血管与神经)。

3)小动脉与小静脉:

主要观察小动脉腔小壁厚、形态规则、三层膜分界较清楚的特点,中膜由数层环行平滑肌纤维构成。

主要观察小静脉腔大壁薄、形态不规则、管壁三层结构不易分辨的特点。

4)毛细血管:

主要观察管径、管壁(1-2个内皮细胞核凸向管腔)。

5)心脏:

主要观察心内膜(内皮、内皮下层、心内膜下层),主要观察蒲肯野纤维的结构特点。

观察心肌膜、心外膜的结构特点。

6)甲状腺:

主要观察滤泡、滤泡旁细胞

7)肾上腺:

主要观察皮质(球状带、束状带、网状带),髓质(嗜铬细胞),中央静脉、交感神经节细胞。

8)脑垂体:

主要观察远侧部(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嫌色细胞),神经部(无髓神经纤维、赫令氏体)

3.电镜图片观察:

1)连续毛细血管:

内皮细胞连续,细胞间可见细胞连接,胞质内可见许多吞饮小泡。

2)有孔毛细血管:

内皮较薄、窗孔,基膜完整。

三、教学方法

结合光学显微镜、组织切片、电镜照片、多媒体形态学互动系统进行教学,以学生自己观察为主,学生提问,教师辅导、总结为辅。

四、重点与难点

1.能够掌握中动脉与中静脉,小动脉与小静脉的结构特征。

2.连续毛细血管与有孔毛细血管的区别,

3.掌握心脏的结构特点,掌握蒲肯野纤维的结构特点。

4.能够掌握甲状腺、肾上腺、脑垂体的组织结构特征。

5.识别滤泡旁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和嫌色细胞的形态特点。

实验六淋巴器官和皮肤的观察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淋巴结的组织结构。

2.掌握脾脏的组织结构。

3.掌握婴儿胸腺与成人胸腺的组织结构特点。

4.掌握皮肤的组织结构。

5.掌握皮肤附属器的形态特点。

6.了解不同部位皮肤的结构特点。

二、教学内容

1.录像:

免疫系统,皮肤

2.光镜观察:

1)婴儿胸腺:

主要观察胸腺小叶、皮质、髓质(胸腺小体)

2)成人胸腺:

注意与婴儿胸腺的对比观察。

3)淋巴结:

观察被膜(输入淋巴管)与小梁,主要观察皮质(浅层皮质、副皮质区、皮质淋巴窦),)髓质(髓索、髓质淋巴窦)。

4)脾:

观察被膜与小粱,主要观察白髓(脾小体和动脉周围淋巴鞘)、红髓(脾索和脾血窦)

5)掌皮:

主要观察表皮(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真皮(乳头层、网织层)、汗腺(分泌部、导管部)

6)头皮:

主要观察真皮及皮下组织浅层内的皮肤附属结构:

毛发、立毛肌、皮脂腺、汗腺。

3.电镜图片观察:

脾血窦(窦腔大而不规则,长杆状内皮细胞核)

三、教学方法

结合光学显微镜、组织切片、电镜照片、多媒体形态学互动系统进行教学,以学生自己观察为主,学生提问,教师辅导、总结为辅。

四、重点与难点

1.能够区别婴儿胸腺与成人胸腺的结构特征。

2.比较区分淋巴结与脾脏的结构异同。

3.掌握胸腺小体、皮质淋巴窦、髓质淋巴窦、白髓与脾血窦等结构的形态特点。

4.能够识别皮肤的表皮与真皮,汗腺分泌部与导管部的区别。

5.掌握立毛肌、皮脂腺的结构特点。

6.能够区分掌皮与头皮。

实验七消化管和消化腺的观察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2.掌握食道、胃、小肠、大肠尾的结构特点。

3.了解阑尾的结构特点。

4.掌握浆液性腺胞、粘液性腺泡和混合性腺泡的结构特点.

5.掌握胰、肝的结构。

二、教学内容

1.录像:

消化系统

2.光镜观察:

1)食道:

主要观察粘膜层复层扁平上皮、固有层、粘膜肌的结构特点。

粘膜下层及粘液性食道腺,内环、外纵肌层间的肌间神经丛。

2)胃:

主要观察粘膜层的分泌型单层柱状上皮、胃小凹、胃底腺(主细胞、壁细胞),粘膜与部分粘膜下层一起突出形成的皱襞。

3)小肠:

主要观察粘膜层的吸收型单层柱状上皮、肠绒毛和肠腺,中央乳糜管。

十二指肠粘膜下层的十二指肠腺。

理解皱襞、肠绒毛和微绒毛构成小肠的三级放大。

4)大肠:

在与小肠比较的基础上掌握大肠的结构特点。

肠腺发达,上皮中杯状细胞特别多。

5)阑尾:

固有膜及粘膜下层充满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的结构特点。

6)舌下腺:

观察浆液性腺胞、粘液性腺泡和混合性腺泡的结构特点

7)胰:

纯浆液性胰腺腺泡的外分泌部,泡心细胞,闰管和胰岛(内分泌部)。

外分泌部的导管。

8)肝:

肝小叶的四个部分:

中央静脉、肝细胞索、肝血窦、胆小管的形态结构和比邻关系。

肝细胞、小叶下静脉的形态特点。

门管区的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小叶间胆管。

门管区与肝小叶比邻关系。

3.示教:

1)肝糖原(PAS染色)

2)胆小管(银染)

4.电镜图片观察:

1)主细胞:

主要观察核周胞质内有大量的粗面内质网,核上方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及许多圆形的酶原颗粒。

2)壁细胞:

主要观察细胞内分泌小管。

3)肝血窦:

血窦壁的组成特点和窦周隙。

三、教学方法

结合光学显微镜、组织切片、电镜照片、多媒体形态学互动系统进行教学,以学生自己观察为主,学生提问,教师辅导、总结为辅。

四、重点与难点

1.鉴别食道、胃、小肠、大肠、阑尾的结构特征。

2.胃壁细胞、主细胞的光电镜形态

3.胃小凹、小肠绒毛的结构特征。

4.掌握肝、胰、舌下腺的组织结构特点

5.辨认胰岛、胰腺腺泡(泡心细胞)

6.肝小叶和门管区的结构特点。

实验八呼吸、泌尿系统器官的观察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气管的结构特点。

2.掌握肺的结构,包括导气部、呼吸部各段的结构特点。

3.掌握肾单位各部分和集合管分布位置及结构特点。

4.了解输尿管的基本结构。

二、教学内容

1.录像:

呼吸系统,泌尿系统

2.小课讲解:

输尿管的结构

3.光镜观察:

1)气管:

主要观察粘膜、粘膜下层及外膜的结构特点,以及气管腺的特点。

2)肺:

分清导气部和呼吸部。

观察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结构特点,以及肺泡隔,尘细胞。

3)肾:

主要观察肾的皮质、髓质和髓放线。

皮质内的肾小体、血管球、肾小囊、血管极、近曲小管、远曲小管、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

髓质内的集合管、细段。

4)输尿管:

粘膜层、肌层和外膜的结构特点,变移上皮的结构特点。

3.电镜图片观察:

1)气血屏障:

组成及层次。

2)滤过屏障:

组成和超微结构。

三、教学方法

结合光学显微镜、组织切片、电镜照片、多媒体形态学互动系统进行教学,以学生自己观察为主,学生提问,教师辅导、总结为辅。

四、重点与难点

1.掌握气管和肺的组织结构特征。

2.辨认导气部和呼吸部的要点。

3.识别呼吸部各段的结构特征。

4.掌握肾和输尿管的特征性结构。

5.辨认肾小体、近曲小管、远曲小管、集合管、致密斑等重要结构。

实验九生殖器官的观察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睾丸生精小管的组织结构以及间质细胞的形态特征。

2.了解附睾、输精管的组织结构特点。

3.认识卵巢、增生期子宫、分泌期子宫和输卵管等器官。

4.掌握卵巢中各种卵泡和黄体的形态结构。

5.掌握和比较增生期与分泌期子宫内膜结构特点。

6.了解输卵管的结构。

二、教学内容

1.录像:

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

2.小课讲解:

1)输精管的结构

2)输卵管的结构:

管壁分粘膜层、肌层和外膜层,粘膜特征。

3.光镜观察切片:

1)睾丸:

主要观察生精小管的支持细胞和各级生精细胞(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以及睾丸间质细胞的形态特点。

2)输精管:

粘膜、肌层和外膜及假复层柱状上皮的形态特点。

3)卵巢:

主要观察卵巢的表面上皮和白膜,实质的皮质和髓质。

皮质内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与黄体。

重点识别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闭锁卵泡、间质腺以及黄体的结构。

4)子宫(增生期):

主要观察子宫的3层组织结构,重点观察子宫内膜的子宫内膜的厚度、单层柱状上皮、子宫腺、螺旋动脉和基质细胞。

5)子宫(分泌期):

与增生期比较,重点观察子宫内膜的厚度、子宫腺、螺旋动脉的结构和数量以及基质水肿。

6)输卵管:

输卵管壶腹部管壁的3层,粘膜形成许多高度分支皱襞的重要特征。

三、教学方法

结合光学显微镜、组织切片、电镜照片、多媒体形态学互动系统进行教学,以学生自己观察为主,学生提问,教师辅导、总结为辅。

四、重点与难点

1.掌握睾丸和输精管的特征性结构。

2.辨认生精小管、支持细胞核、睾丸间质细胞。

3.认识卵巢、增生期子宫、分泌期子宫和输卵管等器官的组织结构特征。

4.识别卵巢中各种卵泡和黄体的形态结构。

5.认识子宫内膜的子宫腺、螺旋动脉等结构。

实验十人胚早期发生实验

一、目的要求

1.熟悉胚胎学的学习方法。

2.掌握从受精卵到胚泡形成的过程和变化。

3.掌握胚泡植入过程。

4.掌握内细胞群的变化及胚层的形成。

5.掌握滋养层的变化。

6.掌握胎膜的组成与功能。

7.掌握胎盘的结构与功能。

8.掌握胎儿与母体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1.录像:

人胚早期发生,胎膜与胎盘

2.小课讲解:

胚胎学的学习方法:

胚胎学的动态形态演变特征,随时间发生的空间形态变化的概念,立体的胚胎模型结合教材上模式图来理解演变过程等。

3.胚胎模型的观察和示教:

1)早期人胚模型1—9:

显示从受精卵到胚泡形成,内细胞群分化及胚盘形成,滋养层的变化等过程。

2)植入模型:

显示胚泡逐渐埋入子宫内膜的过程以及植入后的变化。

3)胚盘模型:

显示三胚层胚盘的结构,包括原条、原结、脊索、神经沟、体节等结构。

4)胚盘的卷褶和圆柱状胚体的形成。

5)胎儿与子宫关系模型:

显示子宫外形,子宫壁分层:

内膜、肌层和外膜,蜕膜的三部分:

底蜕膜、包蜕膜和壁蜕膜,五种胎膜以及胎盘的结构。

6)早期人胚模型13-15:

显示人胚从受精后16天到22天左右的变化,包括三胚层的分化,胚盘卷折和胚体形成,尿囊的形成,体蒂的变化以及鳃弓等结构。

4.标本示教:

1)胎盘:

显示胎儿面和母体面的结构。

2)无脑畸形:

神经管未闭与畸形的关系。

5.多媒体教学互动系统胚胎学图片库示教:

1)受精的过程

2)卵裂和胚泡形成

3)植入的过程

4)二胚层胚盘的形成

5)三胚层胚盘的形成

6)胚盘的卷折

7)胚层的分化

8)5种胎膜的形成与演变

9)胎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