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样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13150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样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北省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样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北省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样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北省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样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北省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样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样题.docx

《河北省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样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样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样题.docx

河北省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样题

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卷(模拟一)

说明:

试卷共8页,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座位号、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答在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四大題,24小题。

客观题23小题,分为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三种题型: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双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多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共60分;主观题1小题,写作,40分。

4.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新华网5月2日电(记者于瑶)近日,在回族自治区贺兰山岩画景区防洪工程现场,施工人员在清理距离沟口约300米泄洪沟南侧被土石掩埋了一半的巨石时,发现了6幅新岩画,其中4幅是人面像,2幅是令人不解的符号。

据贺兰山岩画管理处介绍,巨石髙5米、长3米、宽2米,斜插在沟底土石中。

工作人员在以前的岩画普查中曾发现过10幅巨石露出地表的岩画,这次新发现的6幅岩画则刻在被埋的部分。

其中一幅人面像,整体刻画的是太阳形象,脸型结构为''瓦片式”,外部轮廓有7道放射性芒线,除了头顶的一道是单线,其余均为双线刻画,这在以往的发现中很少见到。

目前,贺兰山岩画总数已达2300多组、5000多幅,而且容丰富,非常密集。

其中最典型的是人面像岩画,它们是原始先民对心目中的神灵、图腾及各种崇拜对象附以人面形象制作而成的岩画,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区国家,是十分特殊而且非常重要的岩画题材。

1.这段文本的文体是(2分)

A.演讲稿B.消息C.通讯D.报告

2.对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信息表述最全面的一项是(2分)

A.贺兰山岩画景区再现人面像岩画

B.防洪工程现场发现新人面像岩画

C.贺兰山岩画景区容丰富,人面像岩画最典型

D.贺兰山岩画景区新发现人面像岩画有太阳形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6题。

月,阙也

晓风

1“月,阙也。

”这是一本近两千年前的文字学专著的解释。

阙,就是''缺”的意思。

2那解释使我着迷。

3“阙”有什么好呢?

''阙”简直有点像古中国性格中的一部分,我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

4我不再爱花好月圆了吗?

不是的,我只是开始了解花开是一种偶然,但我同时学会了爱它们月不圆花不开的"常态”。

5在中国的传统里,“天残地缺”或“天聋地哑”的说法几乎毫无疑问地为—般人所接受。

也许由于长期的患难困顿,中国神话对天地的解释常是令人惊讶的。

6在《子》里,我们发现中国的天空和中国的曾经都是受伤的。

女蝎以其柔和的慈手补缀抚平了一切残破。

当时,天穿了,女蝎炼五色石补了天;地摇了,女蝎折断了神鳌的脚爪垫稳了四极(多像老祖母叠起报纸垫桌子腿)。

她又像一个能干的主妇,扫了一堆芦灰,止住了洪水。

7中国人一直相信天地也有其残缺。

8天地是有缺陷的,但缺陷造成了褶皱,褶皱造成了奇峰幽谷之美。

月亮是不能常圆的,人生不如意事十八九,当我们心平气和地承认这一切缺陷的时候,我们忽然发觉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

9在另一则汉民族的神话里。

说到曾被共工氏撞不周山时撞歪了一一从此"地陷东南”,长江黄河便一路浩浩淼淼地向东流去,流出几千里的惊心动魄的风景。

而天空也在当时被一起撞歪了,不过歪的方向相反,是歪向西北,据说日月星辰因此哗啦一声大部分都倒到那个方向去了。

如果某个夏夜我们抬头而看,忽然发现群星灼灼的方向,就让我们相信,属于中国的天空是"天倾西北”的吧!

10五千年来,汉民族便在这歪倒倾斜的天地之间挺直脊骨生活着,只因我们相信残缺不但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美丽的。

⑪而月亮,到底曾经真正圆过吗?

⑫此外,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看。

我们说月圆月缺其实是受我们有限的视觉所欺骗。

有盈虚变化的是月光,而不是月球本身。

月何尝圆,又何尝缺,它只不过像地球一样不增不减地兀自圆着一一以它那不十分圆的圆。

⑬花朝月夕,固然是好的,只是真正的看花人哪一刻不能赏花?

⑭或见或不见,花总在那里。

或盈或缺,月总在那里,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吧!

不要做一夕的赏月人吧!

人生在世哪一刻不美好完满?

哪一刹那不该顶礼膜拜感激欢欣呢?

⑮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一一它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啊!

(有删改)

3.对文章第⑩段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反复B.比喻C.拟人D.对偶

4.“我”“渐渐爱上了'阕'的境界”的两个原因是(4分)

••

A.别人都很喜爱B.残缺给人灵感

C.残缺是美丽的D.缺是万物的常态

5.对文章结尾划线句子的含义及作用理解正确的几项是(5分)

••

A.世间事物乃至人生的圆满完美是相对的,常和缺憾不如意相生相伴。

B.对他人(物)要多一份理解,对世间的圆缺要多一份了悟和爱。

C.这个句子描写了作者对“圆”与"缺”的在意和热爱,是文章主旨所在。

D.这个句子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生的理性思考,也是作者的热情呼唤。

E.这个句子启示我们:

人生的完美残缺是相互转换的,我们应从残缺中看到完美。

6.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几项是(5分)

••

A.文章以“月,阙也”为题,又以对“阙有什么好”的设疑,引起读者的阅

读愿望。

B.作者通过几个神话故事,生动丰富有趣地从几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对“缺”的认识。

C.本文语言非常富有感染力,很多句子的抒情色彩浓郁,很容易引起读者的

共鸣。

D.本文文眼是''中国人一直相信天地也有其残缺”,说明中国人能客观地看

待自然世界。

E.本文体现了作者对“圆”与“缺”的辩证思考,'‘圆”也是'‘缺”,“缺”

也是"圆”。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

''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7.对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火尚足以明也明:

明亮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

平坦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

帮助

D.何可胜道也哉胜:

全都

8.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2分)

A.此余之所得也B.此则楼之大观也

C.遂与之俱出D.廉颇者,之良将也

9.下列事例和名言能证明"尽志无悔”的观点一项是(2分)

A.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B.王安石笔下方仲永早慧无成的事例。

C.未出土时先有节,至凌云处总虚心。

D.刿关于作战要“一鼓作气”的论述。

10.对'‘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也为他们随便地(出来)因而不能尽情享受那游览的快乐后悔。

B.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们(出来)因而不能尽情享受那游览的快乐。

C.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们(出来)因而不能达到游览的尽头去享受快乐。

D.我也为他们随便地(出来)却不能尽情享受那游览的快乐。

11.根据文意,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以小见大,只是为了借游山说明治学的道理:

一提倡深入探索,二深思慎取。

B.作者在材料的选择上,较详细地描写了前洞和后洞特点及游后洞的过程。

C.作者揭示"志”“力”“物”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朴素的

辩证观点。

D.全文借“古人之观……无不在也”来过渡,将记叙部分和议论部分紧密联系起来。

(二)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13题。

五月十九日大雨

(明)基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12.对本诗围绕"大雨”描写的景象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全诗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夏天雷雨前后自然景象的不同。

B.全诗质朴平淡地描写了春天一场急雨所带来的自然景象。

C.前两句描述大雨气势:

黑云压城,风急雨骤,电闪雷鸣。

D.后两句描述雨过天晴:

草色更青,池塘水涨,蛙声一片。

13.阅读本诗,对可能产生的启示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风雨和打击虽然猛烈,但维持时间决不会长久。

B.自然界和人生风雨随时可能发生,让人无处逃避。

C.人生也有风雨挫折,应勇敢面对,难关终将过去。

D.面对自然和人生的挫折,只有等待,不用作为。

三、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

1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学校

校对

以儆效尤

惟妙惟肖

B.村落

落枕

丢三落四

落落大方

••

C.押解

慰藉

清规戒律

不求甚解

D.精粹

憔悴

出类拔萃

鞠躬尽瘁

15.根据汉字的造字知识,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尘”“武”的意思都是两部分会意而成

B."江”"激”''煎”等字,可能和水流有关

C."马”"象”两个字最早是对原物的描画

D.“刃”“末”都用指示符号标示意义所在

16.下面的古诗写的是闲适恬静的夏夜情景,依次填入括号中的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溪涨清风()面,月()繁星满天。

数只船()浦口,()声笛起山前。

A.袭上依几B.拂落横一

C.吹上横几D.掠明傍一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A.小说终于脱稿并发表了,他自鸣得意地摸着胡子,长长地松了口气。

••••

B.中华大街改造工程对沿线楼盘尤其是北部楼盘的利好可谓是立竿见影。

••••

C.由信息安全主管单位主办的中国网络安全系统正处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之

••••

中。

D.老师非常虚心,总是不耻下问,以便及时解决课改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

••••

1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

A.了解成语,不但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而且可以并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

B.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先生在中华慈善颁奖典礼上获得“最具爱心捐赠个人”。

C.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的学期一定要把调整办学思路列入工作重点中来。

D.只要留心观察,用心思考,我们就会发现美的景,美的物,美的人,美的心灵。

19.填入下文横线上的文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矛盾律”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针对同一对象,,肯定一

个,就必须否定另一个,不能两个都肯定。

正如奥运会比赛,在同一项目上,一个人不能既获得了金牌,又没有获得金牌。

A.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都是真的

B.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題不能同时都是假的

C.所使用的概念和命题必须始终保持统一

D.所使用的概念和命题不必始终保持统一

20.下列成语与其出处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刎颈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