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20970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6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x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x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名师优秀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与同学们谈地理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七年级学生第一次翻开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既感到好奇新鲜、又有些担心畏惧。

本节内容则是全书的序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没有学过地理的学生懂得什么是地理,为什么要学习地理,怎样学好地理,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

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懂得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认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

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3、智能提高与训导: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4、观念确认与引导:

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教材中提及的四个地理观念不容易理解,课堂教学中应重点关注。

四、教时安排:

一课时

【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怎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

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难点】

1

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教具准备:

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教学方法:

学生自由发言,并且讨论。

学生学法:

1、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

让学

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中的彩图,思考他们是否与地理有关,

3、讨论要学好地理,在课外和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学好地理的目的是什么,【教学过程】

一、做自我介绍

二、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

三、新课学习阶段:

(板书)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1、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讨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

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过的自然知识,每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知识内容。

2、学生自学教材第二页彩图,说说与地理的关系。

多动脑筋想一想,想什么,

?

我们生活中出现或遇到的许多问题都有一定的地理背景。

?

不同的地方环境有不同的特点,人在适应环境的长期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生活习惯和方式。

3、教师根据学校环境的实际情况,结合当时国内外和实际的地理知识,列举国内外和家乡中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资源被破坏、垃圾的处理、人口增长过速等环境问题的典型事例,唤起学生装学习地理知识的强烈愿望,去探索适合国情的人类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真理。

(板书)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1、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2

2、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3、综合地分析地理。

4、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总结、扩展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最后思考归纳,为学好地理,应做好哪些准备,课前准备:

除学习用具、教材外,还需要准备地图册,填充图册。

课外准备:

注意收集国内外,家乡的有关地理信息材料。

【板书设计】

与同学们谈地理

一、生活离不开地理1、生活中出现或遇到的许多问题都有一定的地理背景。

2、不同的地方环境有不同的特点,人在适应环境的长

期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生活习惯和和方式。

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1、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2、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3、综合地分析地理。

4、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二、三章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让学生认识世界地理,建立初步的世界地理基础知识为学习更多的地理知识作好必须的准备。

本节教材位居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的第一节,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线3

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等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能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能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作为新课程培训课例,面对的是没有学过地理的小学应届毕业生,组织教学应尽量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体现新的教育理念,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等概念的理解。

认知率达100%2、技能掌握与指导:

读出地球的大小,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教材中,经纬度的表示方法、经纬度的度数的变化规律、东西半球的划分等问题不容易理解,课堂教学中应重点关注。

四、教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能认记地轴、、极点、经线和纬线,记住平均半径、表面积、最大周长。

(3)学做地球仪。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读出、识记地球的大小。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

分小组、每小组至少准备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等。

2、.教学器材:

教学地球仪。

【教学设计】

4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学生讨论、小组交流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举例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

学生看图“地球的大小”,读出地球的大小提问、引导,师生共同总结。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观察地球仪,制作简易地球仪引导、指导、评定、表扬纬线和经线: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看图思考、回答。

指图、引导,边提问、边启发、边与学生讨论,让学生分析、归纳规律,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利用经纬网定位:

学生读图回答问题,小组讨论,互帮互学。

提问,及时纠正、辅导。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

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板书)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

(学生活动)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但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

人们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读图1(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明确:

1、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圆地方?

天如斗笠?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完美球体2、.地球的形状:

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a.(可能出现的事例):

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

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5

明确:

1、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2、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板书)2、地球的大小

(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学生活动)读图1(2“地球的大小”,让学生读出: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轴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讲解)精确测量表明,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极半径的

长度多21千米。

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

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展示)地球仪

(提问)1.、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

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启发学生积极回答)

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总结补充

地球仪的特点:

1、地球仪是地球按一定的比例缩小的模型、是一幅球状的世界地图。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2、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假想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

(提问)如何制作简易地球仪,

引导学生参看教材提供的关于地球仪模型制作的活动进行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强调制作环节中的要领,通过制作地球仪起到巩固本节知识的作用。

(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6

1、.地球的形状:

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周长4万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球模型、球状地图地轴、经纬网、经纬度都是假想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经线和纬线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径度的的表示方法、度数的变化规律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地球仪上哪些点和线是假想的,(学生活动)读图1(7“简化地球仪上的点和线”,结合自己对地球仪的观察思考,小组交流,然后推荐

发言人回答:

.纬线、经线的特点。

(板书)三、经线和纬线

明确:

1、经线、纬线各是什么形状,.经线指示什么方向,

(学生活动)(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球仪上的经线”、“地球仪上的纬线”,引导学生读图并回答下列

问题:

1、.经线呈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

7

(板书)半圆圆圈

2、地球表面能画出多少条经线和纬线,每条经线和纬线长度是不是相等,如何区别这些经线和纬线,(板书)本初子午线(0?

经线)、180?

经线(东西经度的分界线)赤道(0?

纬线)(南北纬度的分界线)

1、让学生区别南纬、北纬、东经、西经。

读出赤道、本初子午线的度数

2、.引导学生继续找出:

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纬度为23(5?

和66(5?

)教师补充五带的划分;;让学生标出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3、.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出0?

、30?

、60?

三条纬线,教师补充低、中、纬度的划分;让学生标出低纬、中纬、高纬的三个区域。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片“南北半球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让学生找出赤道、160?

E和20?

组成的经线圈,回答:

1、.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2.、东西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南北半球的划分比较容易,可让学生说出。

但东西半球的划分比较难,教师应指图引导,让学生充分想象、理解。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教师采取问题教学法,边提问、边启发与学生讨论,完成问题:

.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呢,

(板书)南北方向东西方向

让学生完成教材的“活动”中第二问题“小明的暑期夏令营”,问:

小明能否找到夏令营地点,为什么,(总结:

找不到该点,40?

的纬线南北半球各有1条,116?

的经线有2条。

)(学生活动)1、.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和地跨赤道两侧的大洲。

2、.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低纬、中纬、高纬三个区域的国家各一个。

(通过上面的练习,强化练习了地球仪的使用,对发言积极、答案正确的同学,教师应及时表扬鼓励)

【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8

纬线和经线

1、形状、指示方向、经纬度的表示、度数的变化规律2、几种特殊的经、纬线与“五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三纬”(低纬、中纬、

高纬)区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利用经纬网定位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和地图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

(3)能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

(1)东西半球的辨分。

(2)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教学过程】

(导入)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经纬线的特征和经纬度的划分,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希望认真完成下列表

格:

纬线(圈)经线(圈)

形状特征

指示的方向

长度的分布

度数的变化规律

标度的范围9

经纬度的表示方法

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

数量特征

(板书)利用经纬网定位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怎样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确切地理位置,(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图“经纬网”,让学生在图上选出经纬网的交点A、B、С,读出A、B、C点的经纬度。

教师及时纠正,辅导。

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认为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有什么规律(启发学生实际联系一下,不难发现就像在影院里找座位一样。

如果有一航行的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遇难,你怎样能准确的报出遇难轮船的位置,而及时的救援,(学生运用经纬网知识,不难回答)

(展示地球仪)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伦敦、莫斯科的经纬线度数。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下列事件的发生地。

1、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落在44.4?

S、150?

W。

2、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至280?

N、125.3?

E。

(强化训练)

2、.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纽约、伦敦的位置,并说出它们的经纬度数。

经纬度数判断东西半球判断南北半球

30?

E、20?

N

120?

W、30?

S

10

10?

W、87?

N

160?

E、45?

S

(抢答、及时表扬、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结全课)概括本节主要内容。

【课后作业】(略)

【板书设计】

利用经纬网定位

1、经纬网及几种表现形式

2、读出图中某点的经纬度。

3、根据经纬度在图上标出具体位置。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本节教材是讲述自然地理学最基本的知识——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最基本的运动规律。

本节教材位居《地

球和地图》的第二节,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让学生对地球的运动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让学生对地球运

动的基本状态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熟悉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11

4、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时差的知识。

5、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教材中,四季的形成问题不容易理解,课堂教学中出现目标的偏离,不利于正确认识四季的形成。

四、教时安排:

一课时

【重点】

(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昼夜更替和四季的变化。

【难点】

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第一节内容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下面请看-------教师演示地球活动,

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

(板书)地球的运动

(学生活动)阅读书本,自主学习:

1、地球运动的形式有哪些,方向是怎么样的,

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自转公转

方向

转动一周的时间

旋转中心12

转动特点

3、请列举自然界中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

(合作探究,分析成因)

1、教师演示投影片,讲解昼夜形成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一是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二是太阳光线是平行光。

图中的虚线是昼夜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是与太阳光垂直的大圆圈。

(观察投影片,看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哪些国家是白天、哪些国家是黑夜,

2、教师将地球仪转动180?

,再让学生观察:

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3、请学生用投影片来演示中国和美国昼夜交替的情况,思考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

4、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计算:

每天我们在夜半球和昼半球大体经过多少时间,每完成一次昼夜更替需多少时间,

5、阅读课本第10页中“畅畅与姨妈的问候”,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总结)地球自转才使地球上位于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间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

(有兴趣的学生课后计算一下伦敦、北京、新加坡、东京、莫斯科等几个城市之间的时差各相差多少小时,提示:

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1小时,计算时采用“东加西减”的方法)(提问)1、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吗,(教师用投影片演示阳光的直射和斜射)2、与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同理,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请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来说明。

教师演示地球的公转投影片,让学生完成表格:

节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月日

太阳直射纬度

北半球季

节南半球

13

北半球受

程南半球度

北极

北极圈以北

北极圈以南昼

赤道夜

赤道-南极圈短

以北

南极圈以南

南极观察后,思考并解释太阳光的照射情况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

学生阅读“地球的五带”图,观察投影片,总结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时,地球上五带内各

带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状况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看1.20图,说说我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课后作业】(略)

【板书设计】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的方式:

自转昼夜交替24小时

公转四季变化一年

2、地球上的五带:

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14

第三节地图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本节教材是讲述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形图的判读,位居《地球和地图》的第三节。

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让学生对地图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能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指向标确定方向、测量两点间的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

2、能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五种地形。

3、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图上某个地点的高程。

4、能根据使用目的(例如旅游)来选用地图的类型和比例尺。

5、能具体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象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七年级学生在地图符号的认知和空间关系的建立方面存在一定困难,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

四、教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地图的基本要素

【重点】

(1)能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指向标系确定方向。

(2)能在地图上测量两点间的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

(3)熟记地图的基本要素。

15

【难点】

(1)能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指向标系确定方向。

(2)能在地图上测量两点间的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

【教学过程】

(导入)当我们出差或旅游来到陌生地方的时候,要想顺利到达目的地,此时我们最想有的是什么呢,(学生讨论后,板书:

地图)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自主学习

1、地图有什么作用,

(1)地图是日常生活和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

(2)地图是将地面景物进行选择或综合,用符号、文字、颜色把空间现象表现在平面上的图形。

那么地图有哪些基本要素、种类、用途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会有所收获的。

(板书)地图的基本要素

1、地图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板书)比例尺、方向、图例

2、关于“比例尺”,思考下列问题:

(1)如何量算地图上两点之间的实地距离,

(2)出示台湾地图,计算从高雄到台北,这两座城市的图上直线距离是多长,实地距离又是多长,如何利用图上给出的条件计算出来。

(3)能否利用地图给出的比例尺,计算出该地图与它表现的实地范围相比,缩小了多少倍,(4)根据所学数学知识后,想想地图上的比例尺除了这种线段式,还有什么表示方式,(数学比例式,文字表达式)

3、练习从地图上辨别方向。

(提问)在地球仪上是如何辨别方向的,地图上方向应该如何辨别呢,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又应该如何确定呢,

(1)教师出示不同的地图,让学生确定地图上的方向。

16

(2)启发学生归纳在不同类型的地图上确定方向有哪些方法。

(板书)?

指向标?

经纬网?

通常习惯: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4、识记常用的、重要的图例,了解它们的特征。

(合作学习,巩固知识)讨论课本第15页习题,师生共同研讨答案。

【板书设计】

第三节地图

地图的基本要素

比例尺:

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方向(指向标、经纬网、通常习惯):

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图例:

地图的语言,包括符号、文字、数字等。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地形图的判读、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重点】

(1)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

(2)能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五种地形。

(3)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图上某个地点的高程。

(4)自制等高线地形模型;能根据使用目的来选用地图的类型和比例尺。

【难点】

(1)能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五种地形。

17

(2)能根据使用目的来选用地图的类型和比例尺;会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地图有哪些基本要素,

2、不同地图上确定方向有哪些方法,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地图是平面的,而地球表面是高低不平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

绘制地形图来表示了。

表特征比较准确的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那就要

二、阅读课文,自主学习

(板书)一、地形图的判读

1、地形图的种类:

?

等高线地图?

分层设色图?

地形剖面图2、地形图的判读

?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

阅读课本“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等高线示意”两幅图和文字,讨论地图上的等高线是怎样绘制出来

的,

(板书)海拔(绝对高度)、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

?

(展示等高线地形图的地貌素描图)让学生对照观察,如何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和疏密特点判别地形图上各种不同的地形,

(板书)1、等高线呈封闭状,中间最高是山顶;曲线向外凸是山脊、向内凸是山谷。

2、等高线密集地面坡度陡峻,等高线稀疏地面坡度和缓、等高线均匀地面坡度均一.。

?

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

(展示分层设色地形图)让学生阅读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