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5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20789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5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5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5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5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5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5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docx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5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5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5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docx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5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S)教学设计

教材:

语文(S)四年级上册课文:

5古诗三首

板块:

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古人曾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说,学习古诗就是要想象重现诗中的画面,欣赏诗中精妙语言对画面的描述,而这都必须依赖于学生自身的知识构建和独特的心灵体验上。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本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和时代对话,和作者对话,和文本对话,使学生把古诗理解透彻,达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2.利用多种形式的诵读,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感情,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3.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会写“菊、舍、遍、渐、偏、霜、愁、眠、苏、寺”10个生字,会认“螺、霜、寺”3个生字。

2.指导学生借助注释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默写《菊花》和《枫桥夜泊》。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借助注释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刘禹锡、元稹、张继三位诗人的资料。

2.收集有关描写洞庭湖、菊花的诗句。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一)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看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的优美风景。

(展示课件第四屏)

(二)让学生交流观看洞庭湖美景后的感

受。

(三)教师小结:

洞庭湖的气势雄伟磅礴,洞庭湖的月色却是柔和瑰丽。

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去看看月夜中的洞庭湖到底是怎样的。

二、作者简介

让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刘禹锡的资料,教师做适当的补充。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展示课件第五屏)

(一)自由轻声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将古诗读通顺。

(二)指名读古诗,检查学生是否读准字

音。

(三)听师范读古诗,思考: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交流)

四、品读古诗,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一)默读古诗,思考:

古诗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交流)

(二)品读“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学生汇报自己理解的字、词。

2.全班交流“湖光”、“秋月”、“和”、“潭

面”、“镜”、“未”的意思。

3.全班研讨“镜未磨”:

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4.引导学生想象:

“镜未磨”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教师的巧妙导入,将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吸引到洞庭湖优美的风景中,既让学生初步感受了洞庭湖的浩瀚,又让学生对月夜下的洞庭湖充满了期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前让学生上网搜集作者资料,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指导学生自读自学,初步了解古诗,为品读古诗,想象画面,体会意境做好铺垫。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品诗赏画,让学生一边品读古诗,一边从文字精简的古诗中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从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领悟作者表达方法的巧妙。

5.朗读诗句,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品读“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学生汇报自己理解的字、词。

2.全班研讨:

“白银盘”是指什么?

“青螺”又指什么?

3.引导想象:

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展示课件第六屏)

4.朗读诗句,说出诗句的意思。

(四)指名朗读古诗,想象画面,完整地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五、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一)与刘禹锡同时代的诗人雍陶也写过一首《题君山》,它与《望洞庭》有异曲同工之妙,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诵读:

(展示课件第七屏)

《题君山》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二)教师小结。

(三)背诵《望洞庭》。

 

课外古诗的补充主要是让学生对月夜下的洞庭湖有更为深刻地全面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一)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描写菊花的古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指名汇报)

(二)唐朝有一位诗人非常喜欢菊花,这是为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元稹诗人写的

《菊花》,去看个究竟。

(展示课件第八屏)二、检查预习

(一)作者简介

让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元稹的资料,教师做适当的补充。

(二)检查生字自学情况(展示课件第九

屏)

1.重点掌握读音的生字

舍()遍()偏()

尽(

2.比较区分字形遍——偏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展示课件第十屏)

 

学贵有疑,疑则进也。

根据题目和诗意设置疑问,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能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通过抓住字音重点和字形重点检查学生课前预习生字情况,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

(一)自由轻声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将古诗读通顺。

(二)指名读古诗,检查学生是否读准字

音。

(三)默读古诗,借助注释尝试理解古诗,并进行交流。

四、品读古诗,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一)品读“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1.引导想象:

这是怎样的秋丛?

怎样绕着房屋?

2.说一说:

在作者眼里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展示课件第十一屏)

3.反复诵读诗句,思考:

这句诗中哪些词语体现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

引导理解“遍绕”、“日渐斜”。

4.诵读诗句,说出它的意思。

(二)品读“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同桌之间相互说说自己对这句诗的理解,说说这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指名汇报,教师点拨。

(三)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将整首诗的意思完整的说出来。

五、背诵古诗

自由练习背诵古诗,并背给同桌听。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边读诗,边想象“似陶家”的画面,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从而为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做铺垫。

第三课时

一、解题导入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

《枫桥夜泊》。

(展示课件第十二屏)

(二)解题、简介作者

1.说说“枫桥”、“泊”的意思。

2.说出题目的意思。

3.让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张继的资料,教师做适当补充,同时介绍张继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三)过渡:

夜晚,诗人把船停靠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会发生什么呢?

让我们赶紧去学习古诗吧!

二、检查预习,初读古诗

(一)出示本诗中的生字词,指名认读,要求读准字音。

(展示课件第十三屏)

(二)自由轻声读古诗,要求将古诗读通

 

解题、介绍作者都是让学生在开课伊始就走进诗歌,走进作者,为体会作者诗歌中体现的“愁”做好铺垫。

 

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的好习惯。

顺。

(三)指名读古诗,检查学生初读古诗的情况。

(展示课件第十四屏)

三、品读古诗,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一)默读古诗,借助注释尝试理解古诗的意思,同桌相互交流。

(二)全班齐读古诗,思考:

古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诗人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诗中的哪一个字写出了这种心情?

(三)品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1.指名诵读,思考:

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

2.引导想象:

在满怀“愁”绪的作者眼中

“月落”、“乌啼”、“霜”、“江枫”、“渔火”会是怎样的呢?

3.情境导读,想象画面,配乐诵读本句古诗。

(展示课件第十五屏)

4.全班研讨:

作者为什么“愁眠”,难以入睡?

5.诵读诗句,说说诗句的意思。

(四)品读“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指名诵读,思考:

作者听到了什么?

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2.难以入眠的诗人听到从寒山寺传来的一阵阵的钟鸣声,涌上他心头的又会是什么样的情绪?

请同学们说一说。

3.请同学们动笔将作者的所感、所想写下

来。

4.指名汇报,同时带领学生反复吟诵本句

诗。

5.诵读诗句,说出诗句的意思。

(五)有感情的诵读、背诵古诗。

四、拓展延伸

(一)面对着满怀“愁”绪的作者,你想说些什么?

指名汇报。

(二)根据自己对这首古诗的理解和体会到的意境,展开想象,将本诗改写成一篇小短文。

 

直奔作者“愁”绪,为学生更好地体会诗句描写的景物、蕴含的意境奠定基础。

 

引导学生想象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不仅是让学生再现当时的情景,更是让学生体会诗人无尽的愁绪。

 

理解感受到了诗人的愁绪,让学生动笔把它写下来,使学生更进一步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本项小练笔是让学生切己体悟,进行语言实践的训练,努力体现“语文即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五、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1.分部分,指名学生朗读。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注意让学生倾听,指名评价。

]

2.找出课文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叙述的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