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源头.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20592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源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源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源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源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源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源头.docx

《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源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源头.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源头.docx

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源头

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源头

盛安生

内容摘要:

在整个文化领域中,优秀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起源于古老的创世纪神话。

神话产生于人类远古时代。

女娲造人,女娲补天是最古老的创世纪神话,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源头。

女娲身上的那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之根、崇高的心灵之魂。

女娲创世纪的神话在世界文明史上体现着一种人类文化精神,并对人类的心灵世界产生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女娲远古文化精神神话

东方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在世界文化史上,唯有中华文化没有出现断代现象。

古老而神奇的东方文化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文化的链条没有出现过断代,文化传承没有出现过断层,一个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于文化的起源是与天地相合,顺其自然,符合人类发展的基本规律。

西华地处中原之心,是华夏文化的发源地。

西华之华,在古汉语中与花同源,意义在于春华,是生命之华。

古老而神奇的西华自古就有东夏和西夏两个古镇,是夏代的发源地。

西华县城位于东夏和西夏两地之中,从地理位置上处于中华。

西华县城东南有古村栗楼岗,相传那里是“栗木之野”,在远古时期是矗立华表,确定子午线、定地标的地方。

实际上,自然界的南北方向与人的意识中的南北方向是不一样的,子午线的南向稍微偏东。

因此每当中午12点时,这里的太阳吧并不在正南方向,正午一般在12点5——15分之间,夏季的时间要偏长一些。

因为这里的太阳冬季在东南方向出现,夏季在东北方向。

冬季与夏季的日照时间相差4.5小时。

从地理位置和自然生命意义上而言,古人认为一天之中太阳温度最高的时候,不是在子午线以东,而是在子午线以西,是在太阳偏西的时候。

人的生命价值的最高升华境界是归西,故这里称西华。

西华是娲皇故都,女娲文化底蕴深厚。

女娲身上的那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之根、心灵之魂。

女娲创世纪神话体现着一种人类精神,并对人类的心灵世界产生重要的影响。

从人生哲学的意义而言,人之所以为人,一个根本的原因在于:

人总是具有一点儿精神的,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精神支柱,精神就会垮掉,生命就会失去意义。

中华民族在数以万年的历史长河中,从远古到如今,在漫长的人文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一个精神文化的巨系统。

这个精神文化的巨系统,主要有自然生态系统、生命系统、种族系统、人文系统,社会系统,技术系统,物质经济系统等构成。

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起源可以上溯到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远古神话文化——女娲文化。

女娲精神中蕴含着多种基本的文化精神元素:

诸如母爱精神、创造精神、拼搏精神、奉献精神、包容精神、自立自强精神,人伦自律精神、生生不息精神等等。

一、母爱精神厚德载物

古老而神奇的易经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一阴一阳谓之道。

老子认为:

“万物负阴而包阳,充气以为和。

”女娲是圣母,人类的母亲,抟土造人,送子继嗣。

她为自己创造的人类所呼喊的“妈妈”感到欣慰。

女娲对人充满了温情爱意,显露出母亲般的勤劳、聪慧和伟大情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以人为本的关爱精神和母爱精神。

女娲被古人称为“阴帝”、“木德王”,是古之圣女,化万物者也。

因此,女娲大地的象征,厚德载物。

女娲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体现出了一种阴柔、温和、包容、和谐的理性精神,这是中华民族哲学精神的核心精神。

从东西方文化的源头而言,人类文明起源于古老的神话。

从神话传承的形式而言,古希腊神话的形式是《荷马史诗》,远古中国神话形式是《女娲经歌》。

在女娲经歌里,有许多关于女娲的神话。

从神话故事的传承意义上讲,神话其实质上就是人话,只是赋予了神秘和传奇的民俗文化色彩。

女娲经歌是非常生动,又富有传奇色彩和趣味性的一种民俗文化。

女娲经歌是东方民间文化中的生命之歌,也是女娲文化中最经典的部分,是妇女的心声,也是对女娲功德的赞歌。

老年斋公们说,六七十岁的斋公担经挑,打经版,有说、有唱、有跳,有苦、有歌。

八九十岁的老斋公跳不动了,坐在床上唱经歌,传经歌。

在女娲经歌的演唱活动中,体现出了中原妇女的淳朴、善良、温顺、和睦。

妇女们在女娲文化活动中表出了很强的团队精神。

在妇女身上,母爱是一种强大的生命能量,也是广大妇女人格的共同人格特征。

人们常说: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也是最崇高的爱,无私的爱,最真挚的爱。

在女娲经歌里,母爱是女性的生命支柱,也是女性道德的根本所在。

有一首女娲经歌里痛哭歌咏母爱唱道:

千嘱咐万叮咛贤良儿女,斩恩爱断牵缠春了娘面。

娘想儿恨不能一时就见,娘想儿神不守心如刀穿。

娘想儿那一天不哭几番,娘想儿无一时泪滴能干。

娘想儿只哭的法轮不转,娘想儿只哭的甘露不甜。

娘想儿只哭的牙口不闭,娘想儿只哭的全家分散。

娘想儿只哭的气不朝元,娘想儿只哭的心田不暖。

娘想儿只哭的水火不连,娘想儿只哭的清浊难辩。

娘想儿只哭的乾坤不就,娘想儿只哭的神昏气散。

娘想儿只哭的不过此关,娘想儿只哭的肝肠裂断。

这段经歌把母爱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说明了母子情深,同时也尽情地表现出了母亲对儿女博大的胸怀和真情的教诲。

女娲经歌是妇女用来为女性歌功颂德,感化世人的活教材,也是促进家庭教育,密切母子关系,保障家庭和谐的重要文化因素。

在母子关系中,母爱是维系母子关系的道德之源。

母爱是母亲对子女的爱,母亲对子女的亲昵、关心、呵护、温柔、热情和慈爱,是人类最高尚的道德情感。

母爱是人的一种本能情感,母亲爱子女,不论男女,不论美丑,不论健壮或体弱,不论聪明和愚钝,甚至不论儿女善良或凶恶。

因此,母爱这种情感,作为一种本能,甚至是可以没有爱的理由的。

母爱是一种大爱,真爱,慈爱,甚至是一种痴爱、狂爱。

母亲对子女的道德情感是一种血浓于水的爱,这种血缘之爱不仅是一代人、一辈子,而是几代人,几辈子。

一个妇女不仅爱自己的子女,而且还爱自己的子孙,这甚至于比爱自己的子女还亲,人们称这种情感叫做隔辈儿亲。

因此,母爱是一种永恒的爱,始终是一种热血情怀的坚持,从生到死。

母爱是一种无私的奉献,母亲用自己的生命呵护儿女的生命,用痛苦换回孩子的幸福,甚至用耻辱换回儿女的生存。

母爱是一种生命的能量,因为有此能量,母亲为了孩子,母亲总是那么坚毅无比;母爱蕴涵着智慧,为了孩子,母亲总是那么无所畏惧,无所不能;母爱中蕴涵着巨大的精神力量。

人类最伟大的爱,最无私的爱是母爱。

东方女性是伟大的女性,因为东方妇女在远古时期就具有母爱精神,不论是从人的生命的孕育,或是到生命的发展,母爱精神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当今社会中弃婴行为,做性别鉴定后流产、引产行为,实质上都是一种母性道德的沦丧现象。

从生命的意义上,不论是什么人,都应当关心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而不应该肆意践踏生命。

古人非常敬畏生命,因此古人把活着当做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古人对生感到很伟大,认为“天地之大德曰生”。

因此,在传统文化中,不论是人生的年月和日期,甚至是出生的时辰,都赋予非常丰富的人生意义。

顺其自然是最大的道德,如今妇女生育的剖腹产,打破了人生的尊严和自然规律,人为地生命出生时间的控制实质上是对自然地亵渎。

从敬畏生命的意义言,古人为了能够使人敬畏生命,对生命介入了神奇的灵魂和鬼魂概念,如果一条生命无辜被掠夺,生命就会转化为灵魂和鬼魂。

尤其是鬼魂是很可怕的,那些屈死的冤魂化作厉鬼,对人的报复行为不仅是很严厉的,很残酷的,而且也是很神奇和诡秘的,甚至于是人不可抗拒的,因此是非常恐惧和不可思议的。

这使最早的巫婆——智慧女人对生命呵护的手段。

二、创造精神造人补天

女娲文化源流于古老而美丽的神话。

神话是民族文化精神的起源。

在女娲经歌中,古人把女娲称为“无生母”(万物之母),古人认为,人类发展的起源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女娲造人是“从无生到有生”,正是体现了这样的一个伟大的历史壮举。

在女娲经歌里,有不少内容都能够体现出女娲文化中的创造精神。

女娲造人,制嫁娶,定婚姻,造笙簧,这是远古时代的伟大创造,是创世的具体体现,也是东方文化的奠基工程。

从《女娲姑娘从哪来》中可以看出女娲经歌中创造精神。

女娲姑从哪来

女娲姑娘从哪来,女娲姑娘从南来;

头没帽子,脚没鞋,身披树叶累满怀;

一心一意造世界,造的泥人儿藏集来;

造太阳、造月亮、造的黄河通大梁;

造的大路有人走,造的人小路有人行;

造的禾苗向上争,又造一个大会厅;

三年满、四年园,五年头上才造全;

我把世界全造好,真心弟子来送宝;

我把世界造亭当,真心善人来进香;

叫你传、你都传,浑身铁索管解完。

这首《女娲经歌——女娲姑娘从哪来》主要是说女娲创造世界的神话故事。

“女娲姑娘从哪来?

”“头没帽子脚没鞋,”“身披树叶累满怀。

”这些语言简单明了,非常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女娲的形象。

马克思在谈到希腊艺术时曾指出:

“任何神话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可见,任何神话文化都富有浓厚的幻想色彩。

有学者在对远古文化史料记载的综合研究和分析基础上,对女娲的功绩作了如下的概括:

一是抟土造人,创造了人类;二是炼石补天,拯救了人类;三是同辈成婚,繁衍了人类;四是制定了婚姻制度,教化了人类;五是创造了笙簧音乐,娱乐了人类。

这些功绩体现了远古时期母系氏族公社妇女的人文精神,也是中华人文精神的起源。

正如《淮南子•览冥篇》中所赞颂的:

女娲文化精神“考其功烈,上际九天,下契黄垆;名声被后世,光辉熏万物。

”所有这些神话传说中对女娲功绩的颂扬和赞美,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子孙对祖先的尊重和热爱,而且更彰显了由此形成的女娲文化蕴含的所具有的深刻内涵和文化精神。

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创造精神。

在东方文化中,女娲文化实质上就是创世纪文化。

《太平御览》:

女娲在造人之前,于正月初一创造出鸡,初二创造狗,初三创造猪,初四创造羊,初五创造牛,初六创造马,初七这一天,女娲用黄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样子造出了一个个小泥人。

女娲抟土造人、造鸡、造狗、造羊、造猪、造牛、造笙簧音乐,可以说构建了生命的世界,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

女娲造人的时候,是因为那个时候地球遭受了一场宇宙的撞击,世界是一个荒芜的世界,没有人民,于是女娲才抟土造人。

女娲造人不息,她为了让人布满世间,不仅坚持用手捏,而且用枯藤搅动泥浆,挥洒泥土造人,充分展示了女娲为人类的繁衍而不懈努力的奉献精神。

在中原文化中,人们时常好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人。

在数以万年的人类生活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因此,女娲文化是泥土文化,女娲实际上是大地的象征。

大地孕育万物,女娲文化精神是大地精神,是孕化万物,生成一切的创造精神。

女娲炼石补天,如《淮南子•览冥篇》中所描述的: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焰不灭,水浩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战天斗地的拼搏精神。

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是说人类经历了一场宇宙大爆炸,这次宇宙大爆炸造成了天塌地陷,面对这种毁灭性的自然灾难,女娲并没有屈服,而是炼石补天。

通过艰苦你努力,女娲打造出了一片新天地。

在科学发展中,无数的科学家,像女娲一样填补了各种空白,打造出了科学的春天。

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人类文化是一种从无到有的生成过程,这是很自然地生成精神,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劳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生成的过程,是创造的过程。

没有劳动创造,人们就无法生存,就没有幸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指出了今天教育的问题和明天教育的发展方向。

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能够人“走向科学的人道主义”,“培养创造性”,“培养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培养完人”。

生存,只有不断地生成,才能够存活。

生成是人的基本活动方式,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手段。

三、万物之灵生命精神

人是万物之灵,天地之大德曰生。

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远远流长,没有出现历史文明的断层,在于具有巨大的生命力。

中华民族具有生生不息、跨越发展的性格品质。

“女娲姑娘下凡来,头没帽子脚没鞋——”在西华县,是女娲神话故事最密集的地方。

老年妇女唱经歌,担经挑,这是最原始的妇女娱乐和传承女娲文化的活动。

女娲文化孕育着强大的生命活力。

《说文解字》在解释"娲"时,云:

"古之神圣女,化(即孕育)万物者"。

实质上女娲文化就是东方生命文化。

"笙,生也,象物贯地而生",既然有繁衍滋生人类的意思。

万物负阴而包阳。

在三皇文化中,女娲文化是“阴性文化,黄土地是人们休养生息之源,也是生命之源。

人生于黄土,死后又归于黄土。

在人类生存和繁衍的黄土地上,泥土文化就是东方文化中的生命文化。

女娲象征着大地,厚德载物。

女娲是生命精神意义的象征。

在民间文化活动中,担经挑、打经版、唱经歌的舞者皆为女性,正是母系氏族社会生殖崇拜的原始文化遗存。

在担经挑、唱经歌的舞蹈中,只以女性为舞者,因为妇女本身就是生殖力的象征,以年长妇女来表演,则是多子多孙的寓意,这与女娲和人祖庙会的生殖崇拜的原始主题是一致的。

担经挑、唱经歌通过传女不传男的独特形式,表达了对妇女繁衍人口的讴歌,同时也表达了女性对于性爱自由的向往。

担经挑、唱经歌对女性生育神的崇拜,是人类早期生殖崇拜的活灵再现。

西华女娲经歌内容丰富,语言简练,朗朗上口,押韵和仄,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主体性、趣味性、传奇性、教育性和娱乐性,是弘扬女性文化的主要传统宣传形式。

每逢阴历的初一、十五,妇女们担着经挑、打着经版、跳着原始的舞蹈,在庙会上狂欢!

一个个精神抖擞,在众人面前不怯不惧,彰显着女性的风采。

她们在众目睽睽之下,悠闲自得,传经跳舞,没有半点害羞和扭捏的样子。

她们是那样的大胆、大方、大气,又是那样的表现出了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

在西华,女娲经歌是古代妇女文化的主体部分,女性唱女娲经歌不仅是一种民俗,也是一种妇女生活的形式和乐趣,有一首《石榴经》,说明了西华女娲经歌在民间流传的广泛性和感染性:

石榴开花叶显翠,俺家有个念经会;

念经人里数我小,我把花盆打碎了。

打了一百单八半,请个能人对花盆,

一对龙,二对凤,三对花盆不杈声。

谁对花盆谁有功,莲花盆里去修行。

石榴开花满叶红,做着针活念着经。

不做针活俺穿啥,不念真经咋修行。

但等百年人老了,一顶大轿到门庭。

大鬼抬着上了桥,二鬼抬轿一阵风。

花轿抬到金桥上,忽听桥下动哭声。

我问桥下哭啥哩,阳间没有念过经。

耐河坡里受到苦,耐河桥下受到刑。

早知念经真中用;学会说话都念经。

从这段女娲经歌里,可以看出从她们身上不仅传承着女娲文化的原始信息,而且也反映出了华夏历代的妇女精神和智慧,不仅能够体现出原始民间文化的美和古朴文化的魅力,也从她们身上看到了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

4、自律精神定姓置婚

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弘一法师认为如今世人的“道德沉沦,精神空虚”,有人提出要“建立中华民族精神系统”。

本人认为,在中华文化的资源宝库中,不是缺乏文化精神资源,也不是构建不成中华民族精神系统,而是在当代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怎样能够正确认知、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在人文精神方面真正实现返璞归真,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正能量的凝聚和发扬光大。

从道德起源来看,人类的道德起源于远古时期。

女娲文化中蕴涵着人类道德的根源。

女娲定姓、置婚姻、重人伦,这是我国最早的道德起源。

女性崇拜是孝道的起源。

人生的道德之根是母爱。

母爱是基于生殖基础上的本能情感。

女娲不仅奠定了人类道德的基础,也最早制定了人的以生殖为核心的道德规范。

姓氏文化中蕴涵着道德的渊源。

在远古时期,姓不仅是一种原始性的氏族图腾,而且是人的生命符号;姓不仅是血脉之根,也是道德之根。

姓不仅体现着一个人的身世,也体现着一个的品质、人格、人生价值、社会地位、信誉和声望。

中国是礼仪之邦。

道德为人的立身之本。

女娲文化中蕴涵着人类道德的根源,孕育了法律,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伦理关系,奠定了东方道德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女娲定姓、制婚姻、重人伦是我国最早的道德起源。

女娲不仅奠定了人类道德的基础,也最早制定了人的以生殖为核心的道德规范。

姓不仅是人的生命符号,而且富有浓厚的道德内涵。

“道德”作为一个汉语词语概念,最早是出现于我国战国末期的荀子,他在《劝学》篇中说: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道德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属性,是人与人之间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女娲被人们尊为“古之圣女”。

女娲制定婚姻制度,为人类的繁衍生息忙碌不停。

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而言,道德最早起源于母爱。

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人只知其生母,不知其生父。

《公羊传》说:

“圣人皆无父,感天而生”。

女娲“置婚姻”最早确定了人与人的爱情道德关系。

人类的生生不息,人类繁衍的交媾,要符合天道规律,爱情是一种可贵的人生情感,但爱情的根本基础是要符合道德行为规范。

据《纲鉴易知录)记载:

“人生之始也,与禽兽无异,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知其爱而不知其礼,卧则唯法,起则吁吁,饥则求食,饱则弃食,茹毛饮血而衣皮革”。

中国人对婚姻是很重视的,古人讲究媒妁之言,要求男女在婚姻关系中不仅要知道恩爱,还要知道遵守伦理道德规范。

《路史.后纪二》注引《风俗通》云:

“女娲祷祠神,裨面为女媒,因置婚姻。

”女娲建立了人类的媒约嫁娶的婚姻制度,确立了最早的“婚姻法”。

女娲亲自为媒约,成全了人类的婚姻和家庭,为建立国家奠定了基础,后人都把她奉为结合婚姻的郊媒之神。

女娲建立人类最早的婚姻制度,用来“远禽兽,重人伦,”这就奠定了人类婚姻道德的基础。

原始社会早期经历过一个漫长的前婚姻时代,那时生产力十分低下,人们结成规模不大的群体共同劳动,共同生活。

为人处世,以德立身。

在社会生活中,人之所以为人,与禽兽有别,就是因为人具有道德,道德是决定人生性质的因素。

无数历史的事实证明:

一个家族中的道德,是这个家族文化的灵魂,也是家族得以繁衍生存的基本要素。

5、混宏宽厚协调和谐

女娲作笙簧——协调和谐的和合精神。

在女娲经歌里,为中华文化奠定了绚丽多彩的生命原色,把女娲成为“地母”有运化万物之意。

在《地母经》里这样表述道:

地母经

地母爹、地亩娘,提记苦处哭一晌,犁地犁离俺的身;

耙地耙的泪纷纷,吃娘血,挖娘筋,活着给您影住身;

看看几个报养恩,说说几名敬孝遵,说俺没名俺有名;

说俺没生俺有生,天姓皇、弟姓陈,三月十八酉时生;

十月十八信道明,娘管麦根爹管秋,哥哥管着树叶头;

嫂嫂光采黑黑豆,都说妹妹年龄小,搬着花枝打底楼;

过生母要供多少,三碗清水两盏灯,大发善门好门中;

那么佛,那么升,这是地母一章经,早晚念传有功名。

这首经歌里道出了女娲的生日时间:

“说俺没生俺有生,天姓皇、弟姓陈,三月十八酉时生;”说明了女娲是在阴历的三月十八日的酉时出生的。

在女娲经歌中,把女娲的母亲华胥称为“无生母”,女娲创造了无极文化,这是最早的东方文化。

这是一种元文化的集中表现:

有一首《无生母舍原童三山坡前》中是这样表达的:

无生母舍原童三山坡前

三山坡前分了手,母归西天不回还,

娘想儿来不能见;儿想娘来哭皇天,

母子要得重相见,但等临危末却年。

那时长等家书信,钦差合同送下凡,

若还不得领合同。

永世不能转回还,

若还参透家书信,须弥山前是根源。

积公累德行善事,赶路明师指玄关,

指出你的无价宝。

翻身一步天外天,

那时见了无生面,极乐国中任你玩。

不怕三灾并八难,顺适自在乐无边,

那时不迷本来性。

迷失本来堕深渊。

在女娲经歌里,女娲是原始祖母,因此人们又把女娲称为是无极老母。

在世间的图案中,太极图可谓是最美丽的图案,也是最富有哲理的一个神秘的图案,它代表了东方文明,也代表了东方人的大智慧。

然而,先于太极图的是无极图。

无极图是图式最简单、内涵最丰富、造型最完美的图案,古今中外没有哪个图案有如此深刻的内涵,它可以概括宇宙、生命、物质、能量、运动、结构等内容,可以揭示宇宙、生命、物质的起源。

无极图是以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

何谓无极呢?

从自然生态的生命意义上讲,无极是一种原始文化中的水文化。

女娲文化是阴文化,也是水文化。

女娲文化产生于远古时期中原的一次大的水灾,女娲积芦灰以止淫水。

无极实质上是一种水的运化,就像水形成的旋涡,这种运化的方式,就如同一阴一阳两个鱼。

这就把混沌世界明晰化了。

无极图是东方文化中最早的形象化符号。

何谓太极呢?

混沌之气生无极,无极生太极: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无中生有,太有至的意思;极有极限之义,太极就是至于极限,无有相匹之意。

无极生太极。

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

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

五气顺布,四时行焉。

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既包括了至极之理,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放之则弥六合,卷之退藏于心。

可以大于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圆周和空间,也可以小于任意量而不等于零或无,以上是太极二字的含义。

黑色是一种厚重的文化色度,是智慧的象征,也是神秘之源。

太极图是研究周易学原理的一张重要的图像,它包含了天地万物的共通规律在内,所以有人说它是宇宙的模式,是科学的灯塔。

有一首女娲经歌说明了无极生太极。

女皇圣上来传经;

只从那混沌时没有世界,

天地人好比那一个鸡蛋。

经过了二百万零两万年,

道果发阴阳分产出人烟。

上位者为之天日月星斗,

下位者为之地山脉河泉。

宙宇间空气流产出灵仙,

他名叫盘古氏道出于天。

无圣母她怀我十二余年,

那时候老母亲走之不动。

想办法说假言天气长好,

我一听即降生见了地天。

降生后我一见天还缺口,

拾一块五色石同时补天。

这首《女娲经歌——女皇圣上来传经》的经歌主要是反映出了女娲创造的无极生太极理论。

这是女娲元文化的精华,这种理论反映出了一生二的相对论,道出了万事万物负阴而包阳,阴阳相和,或相生相克的朴素唯物辩证法,为五行理论和伏羲八卦理论奠定了基础,是上古奇书《易经》的核心思想。

女娲的无极生太极理论是中华哲学的理论基础,因此,女娲是东方哲学的鼻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