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检测 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1157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检测 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检测 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检测 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检测 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检测 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检测 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docx

《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检测 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检测 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检测 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docx

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检测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

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

1.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前期染色体散乱排列,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

C.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集中排布于赤道板上

D.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解析:

有丝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DNA增倍,一条染色体含有2条单体和2个DNA,保证子细胞含有与母细胞相同的染色体和DNA,A正确。

前期染色质螺旋化为染色体,散乱排列,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有利染色体移动分配,B正确。

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集中排布于赤道板上,准备着丝点分裂,C正确。

后期发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D错误。

答案:

D

2.下图是某同学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拍摄的显微照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板上

B.乙细胞中染色体被平均分配,移向细胞两极

C.甲和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等,DNA含量相同

D.统计图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可计算细胞周期长短

解析:

甲细胞中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正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着丝点应排列在赤道板上,而细胞板是高等植物细胞分裂末期,在中央生成的薄膜结构,是真实存在的,A错误。

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被平均分配,移向两极,B正确。

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故甲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乙细胞的一半,核DNA含量相同,C错误。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只统计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是无法计算出细胞周期的,D错误。

答案:

B

3.(2018·长安调研)利用显微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固定装片,可依据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等现象,确定细胞分裂时期及名称,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同源染色体分开时可确定其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

B.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可确定其为精细胞

C.大小形态相似的染色体两两配对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D.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时可确定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

解析:

利用显微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固定装片,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可确定观察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B错误。

答案:

B

4.(2017·佛山二模)人体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X1、X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Y1、Y2)。

一般情况下,以下比较结果正确的是(  )

A.染色体数目X1与X2相同,Y1与Y2不同

B.核基因种类X1与X2不同,Y1与Y2相同

C.染色体数目X1与X2不同,Y1与Y2相同

D.核基因种类X1与X2相同,Y1与Y2不同

解析:

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X1和X2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Y1和Y2的染色体数目也相同。

细胞X1和X2的基因种类相同。

细胞Y1和Y2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基因种类不同。

答案:

D

5.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一次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只分离一次,而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有两次分离

B.有丝分裂后期异常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异常都可能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C.次级卵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正常的体细胞核内的DNA分子数目有可能相同

D.DNA复制和染色体复制分别使DNA和染色体的数目加倍

解析:

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移向两极,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移向两极,A正确;有丝分裂后期异常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都可能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B正确;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与正常的体细胞核内的DNA分子数目相同,C正确;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使DNA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D错误。

答案:

D

6.(2017·山西调研)下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图甲   图乙    图丙

A.图甲为有丝分裂后期,含4个染色体组

B.图乙为初级精母细胞,含8条染色单体

C.图乙表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图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无同源染色体

解析:

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确定为初级卵母细胞,B项不正确。

答案:

B

7.C1、C2、C3、C4是某动物体的4个细胞,其染色体数分别是N、2N、2N、4N,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C2、C3不一定是C4的子细胞

B.C1、C2可能是C4的子细胞

C.C1、C2、C3、C4可能存在于一个器官中

D.C2、C3、C4核DNA分子比值可以是1∶2∶2

解析:

根据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判断C1细胞为生殖细胞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的次级性母细胞;C2细胞和C3细胞为正常的体细胞或有丝分裂前期、中期的细胞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的初级性母细胞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性母细胞;C4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

若C2或C3为正常的体细胞,则C2、C3可能是C4的子细胞,若C2或C3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性母细胞,则C2、C3不是C4的子细胞。

C1不可能是C4的子细胞;动物的精巢或卵巢中既有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也有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

若C2细胞为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前的间期细胞,C3细胞为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的细胞,则C2、C3、C4核DNA分子比值为1∶2∶2。

答案:

B

8.下图是胚胎干细胞潜能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细胞形态判断,4种细胞中细胞②最可能连续分裂

B.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各种细胞的原因是具有全套遗传物质

C.分化得到的各种细胞,功能不同的主要差异是特定蛋白不同

D.定向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形成的组织或器官,进行自体移植可避免免疫排斥

解析:

细胞②为球状,而其他三种细胞分别为精子、肌细胞和神经细胞,为成熟细胞,不能分裂,因此细胞②最可能有分裂能力;胚胎干细胞能够分化为各种细胞是因为基因选择性表达;蛋白质主要承担细胞的功能;自身诱导分化产生的组织、器官可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答案:

B

9.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中产生了过量的运动神经元,它们竞争肌细胞所分泌的神经生长因子,只有接受了足够量神经生长因子的神经元才能生存,并与靶细胞建立连接,其他的则发生凋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脊椎动物细胞凋亡仅发生在胚胎发育时期

B.一个存活的神经元只与一个靶细胞建立连接

C.神经元凋亡是不受环境影响的细胞编程性死亡

D.神经元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自动的细胞死亡

解析:

细胞凋亡伴随个体发育的整个过程,A错误;只有接受了足够量神经生长因子的神经元才能生存,并与靶细胞建立连接,但不是一个存活的神经元只与一个靶细胞建立连接,B错误;神经细胞凋亡除了受基因控制外,还受环境影响,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C错误;神经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即细胞的编程性死亡,D正确。

答案:

D

10.(2017·郑州检测)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B.细胞癌变后,其形态和结构会发生改变

C.病毒癌基因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癌变

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解析:

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细胞癌变后,其形态和结构会发生改变,B正确;DNA的组成方式是相同的,遗传信息在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是相通的,因此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并诱发癌变,C正确;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细胞周期,抑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D正确。

答案:

A

11.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生长,核糖体的数量增加,物质运输效率增强

B.细胞分化,核基因没有发生改变,但mRNA有变化

C.细胞癌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多个基因发生突变

D.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解析:

细胞生长,相对表面积减小,物质运输效率降低,A错误;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核基因没有发生改变,但mRNA有变化,B正确;癌变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是一系列的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变异逐渐积累的结果,癌变的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C正确;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D正确。

答案:

A

12.(2017·河南联考)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记忆B细胞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后,既能增殖也能分化

B.细胞癌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与遗传物质无关

C.细胞衰老和凋亡有利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

D.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

解析:

记忆B细胞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消灭抗原,为二次免疫,A正确。

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突变,细胞发生癌变,B错误。

细胞衰老和凋亡有利于清除体内衰老、病变细胞,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C正确。

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妨碍细胞内物质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生理功能,D正确。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12分)中国水仙是传统观赏花卉,由于其高度不育,只能进行无性繁殖,因而品种稀少。

为了探究中国水仙只开花不结实的原因,有研究者开展了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先制作了临时装片进行镜检、拍照,再对照片中的染色体进行计数、归类、排列,主要步骤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取新生根尖作为实验材料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用1mol·L-1HCl解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卡宝品红染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镜检时,应不断移动装片,以寻找处于________期且染色体分散良好的细胞进行拍照。

(3)由上图核型分析结果,得出推论:

中国水仙只开花不结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推论,可以优先选用________作为实验材料进行显微观察。

解析:

(1)

(2)本实验研究的是水仙细胞染色体核型,最后选择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细胞进行染色体观察,实验材料选取水仙新生根尖,是因为新生根尖细胞分裂旺盛。

实验过程中需要制作水仙新生根尖的临时装片,用1mol·L-1HCl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便于观察,用卡宝品红使染色体被染上深色,才能观察到染色体的形态。

(3)观察题图中水仙的染色体核型可以看出,水仙的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应属于三倍体(3N=30)植物。

水仙在开花期间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现象,极难产生完整染色体组的可育配子,所以中国水仙只开花不结实。

通过直接显微观察进行减数分裂的生物材料,可以进一步验证上述推论。

观察减数分裂使用的材料最好是雄性生殖器官,因为其雄配子的形成是连续的,产生的数量多,容易观察。

答案:

(1)新生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 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 使细胞的染色体染上深色,便于观察 

(2)中 (3)中国水仙是三倍体,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生殖细胞 花药

14.(13分)(2017·肇庆模拟)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猪产生配子时的细胞减数分裂过程进行了研究,并绘制了相关图示。

 图1   图2  图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