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法考核要求内容要点和考核方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0799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1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物理教学法考核要求内容要点和考核方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中学物理教学法考核要求内容要点和考核方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中学物理教学法考核要求内容要点和考核方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中学物理教学法考核要求内容要点和考核方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中学物理教学法考核要求内容要点和考核方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物理教学法考核要求内容要点和考核方式.docx

《中学物理教学法考核要求内容要点和考核方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物理教学法考核要求内容要点和考核方式.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物理教学法考核要求内容要点和考核方式.docx

中学物理教学法考核要求内容要点和考核方式

中学物理教学法考核要求、内容要点和考核方式

一、考核要求

1、知道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的性质、对象、地位、目的任务、学习要求,认识中学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和要求,以及中学物理教育的目标。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正确理解和认识中学物理教育的目标,并明确实现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应注意的问题。

2、知道课程的涵义、学校课程的形态、现代课程理论的基本框架和编制,知道物理课程与物理科学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决定物理课程的因素,认识物理课程的价值,了解物理课程改革的背景和以往物理课程的不足,理解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目标和要求。

3、认识开展物理教学心理分析的意义和内容,了解中学生学习的一般心理特征,理解中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特征和思维特征,知道影响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心理因素

4、知道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明确物理教学的特点,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理解和掌握物理教学原则。

5、认识正确的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重要性,知道近代史上教学方法的两种流派及其对我国中学物理教学产生的影响,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理解中学物理常用教学方法的含义和要求,并能在试讲中体现物理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6、了解测量与评价的概念以及中学物理教学测量的特点,明确中学物理测量与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掌握编制物理测验的基本步骤,知道测量数据的初步处理方法。

能从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等方面对一个测验的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价,明确对物理教师的评价内容及应注意的问题。

知道如何进行物理观摩课的评议。

7、知道什么是物理实验及其特点,知道在物理学的研究中运用实验的目的及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实验的目的。

理解物理教学为什么必须以实验为基础?

知道物理教学中的实验分类及各类实验在教学中的功能,掌握演示实验的教学要求及在演示实验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观察指导策略,掌握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过程及教学要求。

8、知道什么是物理概念,认识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物理概念的特点,掌握基本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求,了解中学生学习物理概念时常见的问题,能够举例说明中学物理概念教学中建立概念的方法,掌握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环节。

9、知道什么是物理规律及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区别和联系,认识物理规律教学的重要性,认识物理规律的特点,掌握重点物理规律的教学要求,了解中学生学习物理规律时常见问题,掌握物理规律教学的一般过程。

10、知道什么是物理练习,认识物理练习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知道常见的物理练习形式,明确物理练习教学的要求,掌握物理习题课教学的一般过程,了解物理练习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1、认识物理复习的作用,知道物理复习的种类,了解物理复习的方法,掌握物理复习的教学。

12、知道什么是教材,认识在新课程背景下教材的功能,认识分析教材的目的和意义,知道分析教材的依据,明确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意图,初步掌握分析教材的基本方法,知道对教材进行整体分析时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及如何对教材进行章节分析

13、知道什么是备课,认识和理解备课在教学中的作用,认识和理解教师备课的内容,知道如何制定学年或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知道如何制定课时教学计划方案,知道说课是一种常见的教研形式,了解说课内容和要求。

二、内容要点

绪论和第一章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复习要点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地位、目的、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要求

1.本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性质:

综合性、实践性、发展性、边缘学科

对象: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规律和实践

地位:

高等师范院校物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2.本课程的目的

初步掌握物理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进行教学技能的综合训练

为顺利从事中学物理的教学和研究,不断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打好基础

3.本课程的内容

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与研究;中学物理教学技能训练(实验技能);教学见习和试教(教育实习)

4.怎样学好本课程

要转变角色

要有扎实的物理专业知识

要掌握教育学、心里学的基本理论

要实践

要关心国内、外中学物理教学的动态

要不断的进行反思和总结

5.学习要求

多阅读

要记笔记

要完成一定的实践性作业

(二)中学物理教学目的和任务

1、中学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1)教育的目的: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的

问题1:

教育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培养人

问题2:

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

培养既能适应或应对社会又能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问题3:

这样的人应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从教育的角度,这样的人应该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学会认知:

掌握认识的手段即学会学习。

学会做事:

即学会在一定环境中工作。

学会共同生活:

认识自己、理解他人、保护环境、合作共事、共同发展。

学会生存:

即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和判断能力。

从社会的角度,这样的人应该具有德、学、才、识。

德:

即道德、立场和态度。

学:

即学问、知识。

才:

即才干,主要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识:

即思想方法和科学预见的能力。

2、中学教育阶段、性质和任务

(1)两个阶段:

初级中学教育和高级中学教育。

(2)性质:

初级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义务教育阶段,是每个适龄少年必需接受的培养基本素质的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高级中学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的、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任务:

中学教育的基本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高全民族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心。

3、素质和素质教育

(1)素质两种解释:

一种解释是个人先天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包括神经系统,感觉运动器官,大脑的特点,而且这种特点是通过遗传获得的,所以,也叫做遗传素质。

显然这种遗传素质对人的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

另一种解释,素质是公民或某种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是个人在后天环境或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

问题4:

人们素质的高低决定于什么或是怎样形成的?

(2)素质教育

两全:

一主动:

一中心:

(3)素质教育的目标

四个方面:

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

4、中学物理教育的目标

(1)现代科技和现代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才,而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才只有通过科学课程才能实现。

因此,中学物理课程作为学生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它的根本目标在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2)科学素养的内涵及其关系

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知识与技能

科学方法与能力

科学行为与习惯

5、中学物理教学目的和任务

1)使学生获得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其实际应用

问题1:

如何选择和确定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1)基础性,即建立学科知识结构所需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观念、基本方法,并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生发展有用的知识。

(2)普及性,即贴近现实生活,与未来社会的发展有关的知识。

(3)时代性,即要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将现代物理知识、与物理有关的前沿科技知识和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现代物理思想纳入课程内容。

(4)教育性,即对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具有较大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有利于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内容。

(5)选择性,即让不同兴趣、不同发展倾向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内容。

问题2:

教师在处理物理基础知识应注意什么?

(1)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能把知识仅仅看作物理科学的现成结论。

(2)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3)要重视物理知识与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

(4)要准确的理解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5)在教学中,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突破关键,千万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2)培养能力

问题1:

什么是能力?

问题2:

如何正确认识智力与能力、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能力、实践与能力、非智力因素与能力、教师能力与学生能力之间的关系?

问题3:

从能力培养的过程来看,能力应具有什么特征?

问题4: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培养哪些能力?

为什么应培养这些能力?

问题5:

在物理教学中应怎样培养能力?

3)激发兴趣

4)培养高尚品格

问题1:

如何认识物理教学的四个目的之间的关系?

问题2:

在这四个目的中,哪一个应该处于物理教学的中心位置?

第二章中学物理课程复习要点

1、课程和课程的形态

1)什么是课程?

▲课程其原意是指课业及进程。

▲课程即教学科目。

把课程等同于所教的科目。

▲课程是学校为学生进行教育而设计和进行的一切活动的总称。

▲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环境中所获得的全部经验。

不同的课程定义或课程概念,反映了不同的课程观,不同的教育思想。

2)课程的形态或类型

(1)从学校课程对学生发展产生影响的方式上可分为显在课程和潜在课程

潜在课程:

指学校的制度、组织、环境、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等方面对学生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

相对而言,把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的课程称为显在课程。

(2)从学校课程实施的要求上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

为全体学生打好共同的知识和能力基础而开设的课程。

选修课程:

为了适应学生的兴趣、特长及未来发展倾向由学生自主选修的课程。

(3)以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上可分为学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学科课程:

又称为分科课程或单科课程,是以学科体系、结构和内容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综合课程:

将相关学科内容综合起来而组织的课程。

(4)活动课程:

相对于学科课程而言,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而设置的课程称为活动课程。

(5)从课程设计、开发、管理的角度,可以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国家课程:

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和要求的课程。

地方课程:

体现和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而设计的课程。

学校课程:

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而设计的课程。

(6)从课程的定义上来说,不同的课程定义,有时是指在不同层次上起作用的课程。

美国学者古德莱德对此作了较好的说明。

在他看来,人们在谈论课程时,往往谈的不是同样意义上的课程。

他认为存在五种不同的课程:

理想的课程,即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

例如,现在有人提议在中学开设健康教育或STS的课程,并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论证其必要性,就属于理想的课程。

这种课程的影响取决于是否被官方所采纳。

正式的课程,即指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地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也就是列入学校课程表中的课程。

许多人理解的课程就是这类课程。

领悟的课程,即指任课教师所领会的课程。

由于不同教师对正式课程会有各种理解和解释方式,因此对课程实际上什么或应该是什么的领会,与正式的课程之间会有一定的距离,从而减弱正式课程的某些预期的影响

运作的课程,即指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

观察和研究表明,教师领会的课程与他们实际实施的课程之间会有一定的差距,因为要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进行调整。

经验的课程,即指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

因为每个学生对事物都有特定的理解,两个学生听同一门课,会有不同的体验或学习经验。

2、现代课程理论的基本架构和课程编制的基本步骤

1)现代课程理论的基本架构

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泰勒在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公认为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是现代课程理论领域最有影响的理论构架,这个原理是围绕四个基本问题展开的: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2)课程编制的基本步骤

我们可以把这四个问题看成是客舱编制过程的四个步骤或阶段:

(1)确定目标;

(2)选择经验;(3)组织经验;(4)评价结果。

其中确定目标最为关键,因为其他步骤都是围绕目标展开的。

所以泰勒原理又被称为“目标模式”。

3、物理课程

问题1:

物理学是研究什么的?

你能否从物理学是研究什么的概述物理学的基本内容和发展概况吗?

力学:

两个定律:

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发展:

一是重新表述牛顿定律;二是将牛顿定律推广到连续介质的力学问题中去,出现了弹性力学、流体力学等。

四种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有强度上的差异:

若强相互作用为1,电磁相互作用为10-2,弱相互作用是10-13——10-19,引力相互作用是10-39

物质结构有不同层次,宏观到微观。

根据物质结构层次,物理学可以分成许多学科:

粒子物理学、核物理学、原子和分子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固体和流体力学、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天体物理学。

研究物质结构尺度的跨度从10-20——1020cm.

问题2:

你是如何理解物理科学的?

观点一:

科学是系统化了知识体系。

观点二:

科学是探索的过程。

观点三:

科学包括技术。

观点四:

科学是绝对真理。

观点五:

科学是有局限性。

问题3:

物理学的学科特点是什么?

(1)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2)物理学是一门严密的理论科学;

(3)物理学是一门精密的定量科学;

(4)物理学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基础科学

(5)物理学是一门带有方法论性质的科学。

物理课程:

物理课程是按照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有计划的选择物理科学的内容,并改造成为学校的一门课程。

制约物理课程的因素:

(1)社会需求;

(2)学科体系:

(3)学生发展。

4、物理课程的价值

1)物理学的价值

(1)物理学深化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2)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

(3)物理学是现代技术的理论基础

(4)物理学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

2)物理课程的价值

(1)物理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2)物理课程的学习能够满足学生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和热情

(3)物理课程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参与社会问题的决策能力

(4)物理课程的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物理课程的学习能提高学生对物理学在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及社会发展的作用的认识

(6)物理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和科学价值观培育

1.

2.

3.

4.

5、物理课程改革

1)现行物理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目标

过于关注知识与技能,对于科学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过于抽象,缺乏针对性和导向性。

(2)课程结构

过于单一,重视必修课程,忽视选修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缺乏弹性和选择性,不能适应和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发展需求。

(3)课程内容

"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存在脱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的倾向,学生物理学习的分化现象比较严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

1.

 

(4)学习方式

以接受学习为主,对“听、记、背、练”的方式习以为常,围绕“应试”展开的重复演练日趋严重,学生动手实践和探究的机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

(5)评价方式

单一,评价机制尚未健全。

重视外在的评价,忽视学生内在的自我评价,“轻过程、重结果”现象十分严重,导致物理学习的诸多目标难以落实。

2)物理课程改革的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6、物理课程标准

1)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

以“课程标准”代替目前的“教学大纲”,至少包括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理解和考虑。

(1)课程的价值取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2)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

(4)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2)课程标准的性质

课程标准是什么?

我们这里不想给课程标准下一个严格的定义,但是下面几点对于理解课程标准的性质是有帮助的。

(1)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如教学大纲、教科书)。

(2)它是国家制订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3)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价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而不可及的。

(4)它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5)课程标准的范围应该涉及作为一个完整个体发展的三个领域:

认知、情感、技能,而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要求。

3)物理课程标准的框架

课程标准的框架是指课程标准的具体格式。

表1-1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框架结构比较

5)物理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

(1)前言部分

这一部分对物理课程的性质、价值与功能做了定性描述,阐述了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并对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做了详细地说明。

(2)课程目标部分

这一部分内容明确了物理课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的课程总目标和具体目标。

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课程目标,是新课程的突出特点。

(3)内容标准部分

这一部分以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方面来阐述。

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目的是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思想和精神。

科学探究过程包括七个要素: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4)实施建议部分

考虑到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课程标准提供了教与学的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等。

 

6)物理课程标准的设计

(1)

5.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设计

图1物理课程标准设计框图

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培养目标定位

▲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

课程基本理念

▲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内容标准

(含样例和活动建议)

科学探究

科学内容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物质

物质的形态与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新材料及其应用

运动和相互作用

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

能量

能量、能量转化与转移,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守恒,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  

▲教科书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

▲学生学习评价建议

(2)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设计

图1物理课程标准设计框图

培养目标

▲进一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

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目的:

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课程结构:

注重共同基础,体现选择性

▲课程内容:

体现时代性和基础性

▲课程实施:

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课程评价:

更新评价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内容标准

(课程模块)

科学探究

科学内容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1.必修模块

物理1物理2

2.选修模块

物理1—1物理1—2

物理2—1物理2—2物理2—3

物理3—1物理3—2物理3—3物理3—4物理3—5

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      

▲教科书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

▲学生学习评价建议

高中物理课程结构

7)物理课程标准的特点

(1)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

(2)突破学科中心

(3)转变学习方式

(4)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

(5)为课程实施提供了广阔空间

第三章中学物理教学心理分析复习要点

1、教学心理因素分析的主要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心理现象:

认知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特征

(1)研究学生的认知过程(智力因素)

2)研究学生意向过程(非智力因素)

特别是将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3)

研究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

2)心理因素的课堂表现

心理结构:

(1)激发兴趣:

学习动机

(2)摄取知识:

感知

(3)理解知识:

思维

(4)巩固知识:

记忆

(5)运用知识:

操作

心理条件(良好的心理情境):

创造一个浓厚兴趣心理情境、兴趣和教师的威信相结合形成一个包括人的因素在内的情感、当情感的深化和人生的目标相结合时就可以升华为意志、意志转化为性格

当课堂教学能够起到影响人的性格的时候,就可以说教学起到了塑造人的作用。

2、

中学生学习心理的一般特点

一、主要的生理特点(脑生理的特点):

人从成胎到成人,脑生理的发展有两个高峰期:

第一高峰期由成胎到两岁(婴儿期);第二高峰期由九岁到十六岁。

二、主要的心理特点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初中阶段正处于思维发展的转折期,即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

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基本定型期

三、学习动机和兴趣特点

初中学生:

学习兴趣范围扩大,同时出现了兴趣的分化与选择。

主要表现为直接兴趣。

高中学生:

学习兴趣更加集中,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同时起作用,兴趣开始与目标有了联系,间接兴趣起主要作用,动机和兴趣趋于稳定。

四、情感、意志的特点

中学生的情绪特点:

充沛热情、易动感情,情感反应强烈,易受感染,但情绪转移也较快。

初中生情感往往带有明显的两极性。

高中生情感逐渐趋向深刻稳定,自控能力有所提高,但多数情况下还比较肤浅和不够成熟,遇到挫折时易产生消极情绪。

意志特点:

初中生的意志形成过程中情感因素更为突出;高中生的意志形成过程中认识因素更突出

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四个阶段)

第一是婴儿期:

直观思维阶段

第二是幼儿期:

具体形象阶段

第三是小学初中期:

形象、抽象阶段

第四是高中以后期:

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初中属于经验性的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高中属于初步的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