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整理中国教育史.docx
《期末复习整理中国教育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末复习整理中国教育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期末复习整理中国教育史
第1章原始时期的教育
1.讨论教育起源问题,对认识教育发展有什么启示?
答:
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颇受一些研究者的关注,既是教育史研究的畴,也是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
(1)就现行的研究成果而言,最根本的就是要探讨三个问题,一是教育是否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二是动物和人在可受教性上是否有本质区别;三是人是否必需教育。
关于教育的起源问题,在教育理论的发展史上人们的看法并不很一致,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教育的生物起源论、教育的心理起源论、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2)关于教育的起源问题,除以上所述各种观点外,还有教育起源于以劳动为核心的人生发展说、教育起源于军事训练说、教育的知识授受起源说等等,同时也有许多学者进行了教育逻辑起点的探讨,至今未能形成完全一致的看法,但其理论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3)教育的起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是整个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基点,涉及教育理论研究的各个层面,需要有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学科为依托,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所有课题中,教育起源是最具“历史感”,最负重的课题。
讨论教育起源问题,历史地考察教育现象,有助于了解教育的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加深对今日教育的认识。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
答:
氏族公社时期主要的教育活动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劳动的教育
氏族公社时期劳动经验已较为丰富,使用的劳动工具已有显著的改进,这些生产工具的使用以及生产经验,需要在氏族成员之间进行推广,更需要年长经验丰富者传授给年青一代。
(2)生活习俗的教育
未成年的男女也可旁听氏族长主持的公共事务集会讨论,接受精神的教育,年长者对未成年人进行尊敬长辈、听从指导、照顾孤老、爱护幼小、发扬团结互助精神的教导,举行成年礼仪式,对其体力、智力、毅力等方面进行考验和教育。
(3)原始教育
原始活动在氏族公社时期极为普遍,这类活动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巫术占卜等多种形式,其中含有不同程度的教育因素。
(4)原始艺术的教育
氏族公社成员为了调节精神、增强体质、欢庆丰收、祝贺胜利、欢度节日、表示友好,均用歌舞表达,歌唱、舞蹈反映氏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容极其广泛,既是娱乐形式,又能发挥传授知识、宣传习俗的教育作用。
(5)体格和军事训练
氏族公社要求所有成员都是生产劳动者,需要有健康的体格,才能参与对自然的斗争,经受艰苦环境的磨炼,所以氏族成员要懂得使用武器,接受一定的军事训练。
以上是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主要方面,这些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育经验和文化艺术的传递与保存,对社会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作用。
3.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答:
原始社会教育表现出与阶级社会教育迥然不同的一些特点:
(1)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原始社会的集体生产与集体生活,决定了其教育也是集体的、公共的、社会性的活动,没有阶级的界限。
(2)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
原始社会的教育尚未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它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
(3)教育以口耳相传和观察模仿为主要手段,因为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出现,也没有专门的教学场所和教师,当时教育手段极为简陋,主要是口耳相传、观察模仿。
第二章
1.奴隶社会教育制度形成于何时?
有哪些历史性变化?
答:
奴隶社会教育制度形成于夏朝,随着奴隶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1)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形成
由于社会生产的发展,私有财产的形成,出现了阶级分化,原始社会开始解体,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夏朝。
奴隶社会教育,在本质上是为奴隶制的政治、经济服务,适应着它的需要,因此奴隶社会教育制度与奴隶社会的进程是一致的,形成于夏朝。
(2)发生的历史性变化P12…
夏朝形成了最早的奴隶教育制度,相对于氏族社会教育时期,产生了一系列的历史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夏代已进入有文字记载的文明时代,文字是教育的重要手段,促使教育发生着质的变化,掌握文字是奴隶主贵族中的文化人,借助文字接受教育的只是少数贵族的子弟。
②教育工作是国家的重要事务………
2.六艺教育的容是什么?
P22
3.春秋时期历史性的教育变革有何表现?
4.孔丘在教育史上有哪些贡献?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
第三章
1.分析战国时期私学兴盛的原因
2.试述稷下学宫的性质、特点与意义
3.试比较墨儒教学思想的异同
第四章
第五章1.论述晋南北朝时期教育制度方面出现的新变化。
第六章
第七章
4.试论宋元时期蒙学教育的基本经验及现实启示。
5.述评宋元时期的科举制度及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宋代对于科举制度进行了哪些重要的调整,调整的容和意义如何?
)
主要的调整措施有:
(1)废止门生称谓及公荐制
(2)实行殿试制度(首创于唐武则天时期)
(3)实行权知、同知贡举制度
(4)实行别头试
(5)实行锁院和糊名制度
意义和影响:
(1)限制了世家子弟徇私舞弊,世家权臣把持科场的特权,使得科举考试的竞争在形式上获得平等,一大批寒俊庶士得以通过平等的考试,进入仕途;
(2)进一步加强了皇帝对于科举考试的绝对控制和国家权利部门整体监控的程度,削弱了考官个人专擅独断的权利;
(3)科举制改革后,庶族和贫民子通过科举跨入仕途的数量日益增多,在统治阶层中逐步形成一个庶族官僚集团从而为宋代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的运行注入了强大的生机;
(4)录取人数的不断增加,是宋走向文治社会最直接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