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07115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7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docx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docx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

2.3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共6课时)

第1课时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

一、设计思想

化合价是初中化学较难理解的内容,但《课程标准》中对掌握元素化合价的规律、熟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以及化合价的应用方面,要求还是比较高,毕竟这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

教材的篇幅虽然短小,但要求学生记忆的内容却是不少,学生在元素符号之后,又一次遇到需要大量记忆的学习内容,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包括教给他们科学的记忆方法,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显得尤其重要。

本节内容包括化合价的概念、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以及利用化学式确定变价元素的化合价。

其中化合价的记忆、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是本课的难点,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又是本课的重点。

知识容量大,难点、重点多,为了分散难点,突出、突破重点,课前先让学生去记忆一些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课堂上主要让学生去利用化合价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因此,设计的练习较多,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加深对化合价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熟记一些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并学会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化合价的方法。

(2)能依据物质组成、利用元素化合价书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3)能说出化学式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来学习化学知识,逐步形成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和定量处理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整理、寻找规律的学习能力,并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化学式等化学用语给人类交流带来的好处,养成尊重客观实际,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用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

教学难点:

对化学式涵义的理解。

四、教学用品

媒体:

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PPT课件。

五、教学流程

1.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学习主题

[知识回顾]:

在前几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物质的化学式,其中有单质,也有化合物,当然化合物的种类要比单质多得多。

本节课我们在关注单质的同时,重点是把不同化合物的化学式放在一起,作些比较,看看还能从中总结出点什么,学习一些新的知识。

[小组竞赛]:

请各组同学把知道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式写在一张纸上,看哪组同学写的既多又正确。

(告诉比赛规则:

时间1分钟,以正确多者为胜;若相等,则比较正确率)

(通过实物投影,显示各组的成果)

(纠错并评出优胜队)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进入角色

小组合作

群策群力

合作完成任务

 

兴奋、焦虑

使学生知道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培养集体荣誉感

诱发学习兴趣,调控学习氛围

 

揭示学习主题

[设问]:

为什么水的化学式是H2O,而不是HO、HO2、HO3……?

[讲解]大家讨论的非常不错!

科学家研究发现:

每种化合物都有特定的组成,如果不是这个比例,化合物就不能稳定存在。

而这个特定的比例是由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的。

请看下列表格。

物质

HCl

H2O

NaCl

Fe2O3

原子个数比

1:

1

2:

1

1:

1

2:

3

[提问]通过此表格,你得到那些信息?

[讲解]:

不同元素相互化合的能力是不同的,科学上把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称为“化合价”。

[板书]2.3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

一、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

学生讨论提出了两种观点:

1.人为规定的;2.由水的结构决定的。

回答:

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个数比,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化学式,原子的个数比可能也不相同。

培养学生寻找规律的学习能力

了解物质的化学式都是由实验测定物质的组成后计算得到的。

而不能凭空想象,主观臆断

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讲解]:

化合价的概念是在19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由世界上许多科学家经过反复探讨后逐渐形成建立起来的。

在初中阶段我们经常接触到的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大概有这些

请学生阅读课本P54表格:

了解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原子团这个概念大家比较陌生,但在以后我们会经常接触,请学生根据书本P54页介绍,初步了解什么是原子团。

[强调]:

原子团是不同原子的集合体,起的作用等同于一个原子。

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基础,必须熟记于心。

[讲解]怎样熟记这些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一个一个单独来记忆肯定不是好方法。

大家要仔细研究,把化合价相同的元素整理在一起,抓住其中的规律。

[试一试]把化合价相同的元素整理在一起

[媒体]:

显示结果(见相关链接)

要记忆内容的确不少,也不可能用一、二句话将它们全部概括。

我们能不能把这些内容编成顺口溜,使之变得易读也易记。

[试一试]:

师生共同编顺口溜

(教师引导:

氢银钠钾+1价……)(具体见相关链接)

[读一读]:

学生再完整地把顺口溜读几遍

[讲解]:

以后遇到类似要记忆的内容较多时,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即先整理归类,再寻找规律,然后设法编成顺口溜,既方便记忆,又加深印象。

了解一点化学史

对要掌握的内容有个初步印象

认识原子团的概念

 

按教师的寻找内在规律

把不同元素按化合价排队

 

展现自己的才华

 

读了感到容易许多

认识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学习归纳整理、寻找规律的方法

 

帮助学生记忆

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如果再仔细寻找,我们还能发现更多的规律

(引导学生在顺口溜里再寻找哪些元素显正价,哪些元素显负价)

[规律1]:

在化合物时,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氢显+1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氧显-2价)

(再引导学生,对水、氯化钠等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进行计算)

[规律2]: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

与教师一起寻找

体验、感悟,得出规律1

计算后发现都等于零

认识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加深体验归纳整理、寻找规律的方法

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化合价

[讲解]:

有了这些规律,可以计算一些化合物化学式中元素的化合价

[练习1]:

求出下列化合物中带下划线元素的化合价(见相关链接)

(纠错,表扬优异者)

[练习2]:

求出下列化学式中氮和铁的化合价(见相关链接)

(点评)

[小结推断原则]:

根据化合物中中所有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由已知元素可推断未知元素的的化合价[讲解]:

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简单说明:

氢元素化合价是+1价或+1价的氢元素)

(选择几个元素让学生训练)

[规律3]:

有些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表现多种不同的化合价,如氮、磷、硫、氯等非金属,铁、铜等金属。

(显示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表中的有关内容)

[规律4]:

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计算,体验是否符合顺口溜

计算,了解某些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

明白求化合价方法

知道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知道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化合价的方法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讲解]:

根据规律,我们不仅可以推断化学式中某元素的化合价,还可以来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以铝和氧的化合物氧化铝示例)

[强调]:

书写原则:

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

书写步骤:

①金属元素(正价元素)写出在右边,非金属元素(负价元素)写在左边;(示例)

②标示相应元素的化合价;(示例)

③求出绝对值的最小公倍数、十字交叉法法(示例)

④求出相应原子的原子个数;(示例)

⑤将数值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⑥检查化学式的正误

[练习]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氧化镁、氯化铁、碳酸钠、硫酸铝、硝酸亚铁)

(对学生的练习作及时评价,提供反馈信息)

(提示:

+2价铁叫亚铁,+3价铁叫铁)

思考怎么写

知道书写原则

(跟着教师一起动手、动脑)

基本了解书写步骤

 

按要求完成任务

根据反馈信息,修正

知道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方法、步骤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根据化合价判断化学式正确与否

[讲解]:

既然我们能根据化合价写出正确的化学式,势必也可以判断化学式的正误

[练习]:

师生共同参与

如:

氯化钙CaCl;氧化钠Na2O;硫化锌SZn等

思考

运用规律,作出判断

学会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学式命名

[说一说]读出下列化合物的名称:

CuO、P2O5、MgCl2、CuBr2、FeO、AlCl3、Fe2O3、SO3等等

(参与、指导活动,慢慢得出规律)

[规律]:

①先写后读,后写先读;(或从右往左)

②金属化合物往往是“某化某”,非金属化合物往往是“几某化几某”;

③原子个数“1”不读

(强调:

+2价铁读“亚铁”,+3价铁读“铁”)

[巩固练习](题目略)

大胆说

边说边寻找规律

思考

基本知道命名方法

 

巩固、体验

学习对简单化合物的命名

化学式的意义

[想一想]通过化学式,知道些什么信息?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

[小结]:

(以水为例)

化学式所表示的意义,一般包括宏观、微观及质量三个层面

宏观方面:

表示某物质;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表示水这种物质;表示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

微观方面:

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及该分子的构成情况(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表示一个原子)

(表示一个水分子;表示一个水分子中由2个氧原子和1个原子构成。

质量方面:

表示式量、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各元素的质量比等

(水的式量H2O=2×1+16×1=18;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

1;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H:

O=(2×1):

(16×1)=2:

16=1:

8)

(请学生说说CO2表示的意义)

感悟

明确有哪些元素组成等等

跟着教师一起动嘴、动脑、动手

认识化学式的意义

 

享受成功

使学生学会发现并知道化学式的意义

小结

请一个小组的同学谈谈收获与困惑?

其它小组补充,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梳理,归纳

完善知识网络

作业布置

书本P60②练习部分P19~20①③④⑤⑥

[思考题]:

同一化合物中同一元素一定显示同一化合价吗?

记录

巩固知识

2.主要板书

第二章   浩瀚的大气

§2.3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

一、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1.元素的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2.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

原子团名称

铵根

氢氧根

硝酸根

硫酸根

碳酸根

磷酸根

符号

NH4

OH

NO3

SO4

CO3

PO4

根价

+1

-1

-1

-2

-2

-3

3.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A、在化合物里,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氢显+1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氧显-2价)

B、在化合物里,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

C、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二、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1.原则: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

2.步骤:

(1)正价元素写左边,负价元素写右边

(2)标示相应元素的化合价,求出绝对值的最小公倍数

(3)求出相应原子的个数,将原子个数比化成最简比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3.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命名

先写后读,后写先读(“1”不读)。

“某化某”或“几某化几某”

3.化学式的意义

(1)宏观:

表示某物质及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

(2)微观:

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及该分子的构成情况

(3)质量:

表示式量、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各元素的质量比

六、

七、教学反思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线是本节课避免机械说教的关键。

用“灌”的方法也能解决这些教学内容的传授,但留给学生的只能是化学只有机械记忆,是相当枯燥泛味的一门学科的“阴影”。

处在信息时代的学生会寻找、能发现、懂总结,而且各具特色。

那就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规律、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运用规律,教师只要引导好、组织好、调控好学习氛围,让不同的思想性质碰撞,并且擦出些许“火花”来。

初中学生有好奇心,也好自我表现,要利用好、保护好这些特质。

因而以发现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是深受欢迎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在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得出一些规律,总结一些记忆方法,会让他们滋生一种成功的感觉。

2.3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共6课时)

第2课时根据化学式的有关计算

一、设计思想

根据化学式的有关计算是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计算,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

(1)求化合物的式量,

(2)求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和质量比,(3)求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相应的延伸内容还有很多,如已知物质的质量求某一元素的质量、已知某一元素的质量求物质的质量等等。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肯定要必须建立在对化学式含义的透彻理解基础之上,而且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觉得学习计算是有意义的。

题海无边,教给学生只可能是方法,设想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如下策略,以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一是在课前复习中重点复习化学式的含义。

要求学生能熟练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知道物质的一个分子由几种原子构成,并且能正确算出每种原子的个数。

所列举的化学式一定是本节课要用到的化学式,使学生不因化学式的含义不清而影响本节课的学习,以达到分散难点,限制难点个数的作用。

二是采用“示例──模仿──实践”的学习方式。

如果从数学角度来看,本课题的教学内容无疑是比较简单的。

所以教师先作示例,只要引导得当,学法指导到位,学生肯定容易学会。

再设计合适的练习让学生独立实践,在实践中暴露出学习上不足,通过集体研讨,及时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比较熟练地学会有关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作为教师在本节课中要在指导学生自学上狠下功夫,单纯靠“教师讲、学生听”是不可能解决计算问题的。

掌握计算技巧实质就是一个实践、体验、感悟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不会有质的飞跃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理解化学式含义的基础上,掌握有关化学式的简单计算;

(2)通过有关化学式的计算,使学生从定量角度认识化合物,并掌握解题格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定性和定量研究物质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辩证统一的。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计算化合物中某一元素质量分数及某一元素的质量。

教学难点:

根据化学式计算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四、教学用品

药品:

水。

媒体:

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PPT课件。

五、教学流程

1.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一瓶贴H2O标签的试剂,围绕H2O复述知道的化学知识

[归纳]化学式表示的含义

(三个层面的含义:

宏观的、微观的、质量的)

[点题]怎样知道这瓶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

[板书]三、根据化学式的有关计算

回想并回答

 

思考

创设情景。

直奔主题,让学生知道学习内容。

[板书]1、求化学式的式量

[练习1](见相关链接:

练习1)

(提醒学生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小结]化学式中所有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就是该物质的式量。

独立完成任务。

知道计算方法。

为下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板书]2、求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讲解]一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即H2O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2﹕1。

[练习2](见相关链接:

练习2)

(提醒学生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小结]原子个数比就是化学式中各元素右下角的数字之比。

有些化合物如NH4NO3,同种元素的原子没有写在一起,计算时要注意按元素的种类计算其原子的个数。

 

独立完成任务

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

进一步深入学习主题。

[设问]根据化学式可计算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否能计算各元素之间的质量比?

[板书]3、求各元素的质量比

[示例]H2O中H:

O=(1×2):

(16×1)=1:

8

H2SO4中H:

S:

O=(1×2):

(32×1):

(16×4)

=2:

32:

64=1:

16:

32

[练习3](见相关链接:

练习3)

(纠错,评价)

[强调]前面所列元素的顺序与后面的计算顺序要一致

[小结]各元素的质量之比就是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乘积之间的比值。

[追问]知道化学式可求出各元素的质量比,那么,知道元素的质量比能否求出化学式呢?

[示例]某氮氧化合物中N:

O=7:

20,求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设:

化学式为NxOy

方法一:

化学式为N2O5

方法二:

14x:

16y=7:

20x:

y=2:

5

化学式为N2O5

[练习4](见相关链接:

练习4)

(纠错,评价)

思考

参与活动,知道解法。

独立完成任务。

判断自己是否掌握。

思考

参与活动,感悟方法。

 

学以致用。

逐渐深化学习主题。

理解、内化。

 

知识迁移。

 

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

[讲述]既然能知道不同元素的质量比,相信应该能够知道某一元素的质量在整个化合物中所占的百分比,这个比例又称作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板书]4、求化学式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百分含量)

[示例1]计算H2O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引导学生一起参与活动)

(引导学生关注:

多个原子的表示方法)

[师生同练]化肥NH4NO3中氮元素的百分含量?

(以学生为主,教师参与活动)

(引导学生思考:

元素质量百分含量的表达式)

[小结]师生共同形成表达式

[板书]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化合物的式量×100%

[练习5](见相关链接:

练习本5)

(请学生代表上台板演)

(师生共同评价)

 

参与活动,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

现学现用

 

思考

 

归纳得出公式。

尝试独立完成任务

思考

攻克难点。

 

学习归纳整理。

运用知识独立解决问题

根据

化合物

质量

某一

元素

质量

[设问]一定质量的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如何求得?

[板书]5、已知化合物质量求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

[示例]36克H2O中含多少克氢元素?

(鼓励学生参与活动,从中概括出已知化合物的质量,计算某一元素质量的表达式)

[板书]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化合物的质量×某元素的百分含量

(m(H)=36×H%=36×11.1%=4(克)

[练习6](见相关链接)

(请学生代表上台板演)

(师生共同评价)

(类似:

40吨NH4NO3和多少吨CO(NH2)2含氮量相等)

[巩固练习](见相关链接:

练习6)

 

参与活动,了解解决问题方法

 

运用知识独立解决问题

巩固

知识迁移。

 

[讲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学会计算式量、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和有关元素百分含量,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掌握解决问题的规律,就能坦然面对千变万化的题目。

   

思考、整理、归纳

感悟、体验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树立学生信心

作业

布置

书本P60⑤练习部分P19

(一)②

讨论:

比较FeO、Fe2O3、Fe3O4中含铁元素的百分含量大小(不通过计算)

及时获取反馈信息

2.主要板书

第二章   浩瀚的大气

§2.3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

三、根据化学式的有关计算

1.求化学式的式量

2.求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3.质量比

(1)已知化学式,求各元素的质量比

(2)已知各元素的质量比,求化学式

4.已知化学式,求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5.已知化学式和化合物质量,求某一元素的质量

六、作业

Ø练习1:

求H2O和NH4NO3的式量。

Ø练习2:

求Fe3O4和NH4NO3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Ø练习3:

求CO2和NH4NO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Ø练习4:

某化合物R2O3中,已知R:

O=7:

3,求R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Ø练习5:

求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Ø练习6:

40吨NH4NO3中含氮元素多少吨?

Ø练习7:

多少克水中含有16克氧元素?

七、教学反思

由于计算是学生最感困难的学习问题,也是教学最难突破的教学难题,为避免学习主题呈现之时,也是学生心理障碍出现之时的窘境,用了一瓶水作为道具。

因为天天接触,所以学生也确实有话可说。

在他们围绕水说出自己知道的内容的同时,也达到了教师设计基本意图---让学生彻底理解化学式的含义,为本课的教学打好基础。

教学流程设计的基本思想是步步为营、层层推进。

因而先进行式量计算,计算式量的过程中已经具备了解决元素原子个数比和元素质量比的能力。

同理,能够计算元素质量比就基本具备了计算元素质量分数的能力。

水到渠成的感觉可让学生不感突兀,顺利地完成角色应承担的任务。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计算,题目可千变万化,但依据只有这么几条。

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规律,然后在运用中逐步完善、逐步提高。

教师千万不要拔苗助长,也不要急于求成。

2.3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共6课时)

第3课时物质的量

一、设计思想

物质的量的概念及有关的简单计算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

学生在认知这一概念时的最大障碍在于其抽象性,同时“物质的量”、“摩尔”等极具混淆性新名词的集中涌现,不利于学生对这一概念的认知。

如果学生对概念认识不清晰,势必影响后面的有关计算,尽管这些计算仅仅是简单的乘除关系。

因此,本课主要解决物质的量在联系微观方面的问题,同时也渗透这一概念对化学研究的意义。

本课的设计注重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认识,采用观看动画、竞赛、举例、分析、辨析、猜测等各种形式,使学生充分体验这一抽象概念的形成。

同时通过大量熟悉的生活实例的类比,使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

概念的形成过程占本课一半以上的时间。

在充分认识抽象概念的基础上,学生对于有关微粒数的计算已不再畏惧,但从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角度考虑,以及为后续学习中摩尔质量的计算、溶液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作好合理的方法铺垫角度,本课的设计中注重学生在归纳的基础上得出计算式,并进一步应用计算式解决问题。

学生对物质的量概念的清晰认识,需要教师的教学有一条清晰的线索以及各教学环节的自然过渡,本课设计从思想方法确定、集合体方法采用、集合体量的确定、物理量的规定、微粒数和物质的量的转化等环节层层递进,使学生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引导下逐渐形成对抽象概念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了解化学中引进物质的量的重要性。

(2)学会物质的量和微粒数之间的相互转化。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类比的方法从熟悉、具体的概念入手来认识未知、抽象的概念。

(2)学会选用合适的集合概念来计量物质。

(3)学会从化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抽象出解决该问题的数学本质,并将其进一步应用到化学问题的解决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在化学研究、学习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和微粒数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的概念。

四、教学用品

药品:

米、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