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配套设施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10679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5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配套设施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基础配套设施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基础配套设施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基础配套设施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基础配套设施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配套设施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

《基础配套设施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配套设施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配套设施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

基础配套设施可行性论证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翠堤东郡(二期)配套基础设施项目

2.项目建设单位:

***

3.性质:

新建

4.项目负责人:

***

5.建设规模:

翠堤东郡(二期)小区52049㎡保障性住宅配套设施建设,包括4MW换热站1座,供热管网4700米(管线长度9400米),给水管网8748米,排污管网8748米,雨水管网1964米。

6.资金构成:

项目总投资1652.33万元,全部为建设投资。

7.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652.33万元,其中申请国家专项资金849万元,自筹803.33万元。

8.建设期:

12个月

9.编制单位:

***

10.法人代表:

***

11.资质等级:

***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2.《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最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8】131号);

3.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中央预算内投资对中西部财政困难地区新建廉租住房项目的支持办法》的通知(发改投资【2007】3676号);

4.住房城乡建设部《城镇廉租住房工作规范化管理实施办法》(建住房【2006】204号);

5.《民用建筑可行性研究深度规定》;

6.《廉租房保障办法》(建设部、发改委、监察部、民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统计局第162号),《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20号);

7.《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的通知》(内政发107号);

8.《关于抓紧组织编报2012年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建议计划的通知》(内发改投资【2012】324号)。

9.国家现行的专业法规、规范;

10.国家及地方的其它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及规范;

11.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资料。

1.3可行性报告编制原则

1.项目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和法令,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方向及行业和地区的规划。

2.环保、消防、安全设施和劳动保护措施必须与主体装置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

污染物的排放必须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并保证工厂安全运行和操作人员的健康。

3.将节能减排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项目建设与节能减排的关系,提高节能减排水平,以节能减排促进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4.按照现代理念和全新的建设模式进行规划建设,要统筹考虑未来的发展,为今后社会发展留有一定的空间。

5.以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公正、客观的反映本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工程投资坚持“求是、客观”的原则。

1.4可行性研究的范围

受科***的委托,***会同建设单位有关人员,对本项目涉及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分析,按照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编制了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报告研究范围主要是:

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场址和建设条件;

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

设计方案;

节能;

环境保护;

工程组织管理;

项目实施进度;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社会效益;

项目风险与对策;

研究结论与建议。

1.5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1.6主要建设内容

通辽市主城区保证性住房翠堤东郡(二期)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包括新建换热站一座,给水、排水、供热管网等。

项目建设内容表

项目

规格

单位

数量

换热站

4MW

1

供热管网

DN200、DN150

9400.00

供水管网

DN150

8748.00

排污管网

DN200

8748.00

雨水管道

DN400

1964.00

1.7研究结论

结论:

本项目的实施,对于提高通辽市主城区居民的普通住房水平,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改善城区的面貌,促进社会稳定,都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建议:

1.抓紧本项目的立项审批工作,尽快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为加快通辽市保障性房建设步伐创造条件。

2.着手本项目的环境评价和节能评价工作。

3.进行科学周密的决策,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风险因素,制订相应的充分的应对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建设风险。

1.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建设内容

 

 

 

1.1

供热管网

m

9400

管网长度4700m

1.2

供水管网

m

8748

 

1.3

排污管网

m

8748

 

1.4

雨水管网

m

1964

 

1.5

换热站

1

4MW

2

项目投资

万元

1652.33

 

2.1

供热管网

万元

549.9958

 

2.2

供水管网

万元

353.86

 

2.3

排污管网

万元

186.12

 

2.4

雨水管网

万元

40.79864

 

2.5

换热站

万元

222.571

 

2.6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148.7775

 

2.7

预备费

万元

150.2122

 

第二章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1.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国家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是宏观调控住房市场的重要手段。

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

经济适用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推出的顺乎百姓安居乐业的民心工程、康居工程、德政工程。

据原建设部统计:

近四年来,全国城镇住房年均竣工面积超过6亿平方米。

到2006年底,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7平方米。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从1988年住房制度改革前的不足7平方米提高到了现在这个水平,提高速度如此之快,这在世界过去200余年城市化历史上是一个奇迹,这中间经济适用住房所起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中低收入者所占比例较大,属于“金字塔”结构。

这种结构意味着贫富差距大,意味着利益格局的失衡。

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达0.458,超过了0.4国际警戒标准。

从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看,收入差距加大,易激化社会矛盾,社会动荡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强。

贫富差距是当今社会的三大问题中最大的问题。

如今中国最根本、最迫切的问题是稳定,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这也是我党十六大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深层次背景。

所以我们不能仅仅用经济学的眼光去分析住房问题,它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大问题。

党的“三个代表”一再强调:

“我们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障广大民众的基本权益和基本生活,是由共产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决定的。

”也就是说,民众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

2.通辽市主城区住房现状

通辽市近年来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连续增长的势头,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随着通辽城市化进程发展加快和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区面积也在不断的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

通辽市目前住房在大量开发建设,由于房价过高,闲置量较大,同时又拥有相当数量的住房困难户和低于小康住房标准的住户。

为解决这一矛盾,今后要进一步完善住房供应体系,重点发展中低档住房,适度发展高档住房。

实现高收入者购买商品房、低收入者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最低收入者申请保障性住房。

城市化是标志一个区域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标准,也是城市建设尤其是对房地产建设产生深远影象的重要因素。

通辽市主城区是一个老城区,这些房子由于建设较早,不仅建筑功能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而且外部也年久失修且多为平房,与城市的发展不相适应。

棚户区改造也正是中、低收入者最为集中的地区,市场上商品住宅的供应并不能与中、低收入拆迁户旺盛的购房需求相匹配,本项目的建设是完善保障性住房小区建设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低收入入住人群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温馨祥和的家园,可以有效地推进通辽城市化建设的进程。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符合国家、自治区、通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对在城市已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进城务工人员,要创造条件使之逐步转为城市居民,依法享有当地居民应有的权利,承担应尽的义务;对因城市建设承包地被征用、完全失去土地的农村人口,要转为城市居民,城市政府要负责提供就业援助、技能培训、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

鼓励农村人口进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定居,特大城市要从调整产业结构的源头入手,形成用经济办法等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机制。

”因此,该项目的建设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助于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生活水平改善,共享改革成果;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全面建设,为城市低收入家庭提供了更好的生活居住条件。

《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坚持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搞建设,着力促进充分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实现社会公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完善社会管理和协调机制,加快建设文明、平安的内蒙古,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该项目的建设有助于改善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生活居住环境条件,有利于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内蒙古自治区和谐社会的全面建设。

《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

“加大住房供应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增加主要面对中低收入家庭的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供应。

加强房地产市场运行监测,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

完善住房产权制度,激活住房二级市场。

理顺租售房比价关系,形成‘梯级消费’的良性循环。

深化物业体制改革,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水平。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完善保障性住房租金补贴制度工作是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该项目的实施对改善通辽市低收入家庭住房环境将起到决定性作用,有助于改善和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是政府履行住房保障职能的具体体现。

2.符合通辽市城市化发展方向和规划要求

一直以来,通辽市政府对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工作高度重视,确定以货币补贴和实物配租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问题。

***建设作为主管部门,负责保障性住房保障管理与建设工作。

按照通辽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联合有关部门认真组织落实保障性住房政策。

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通辽市保障性住房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通辽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情况,在2008年已经开始建设保障性住房,并且不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

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通辽市的总体规划,有利于改善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3.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

《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中明确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始终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作为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把解决城市(包括县城)低收入住房困难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包括县城)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

”“以城市低收入家庭为对象,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