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01250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docx

《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docx

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

郎咸平

只有彻底切割非“左”即右的僵化思维,中国才有希望

各位读者可能会觉得很纳闷,我和杨瑞辉教授,作为喝着资本主义奶水长大的经济学家,怎么会写这本关于马克思理论的小册子。

其实理由很简单,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以自由经济思想主导的三十多年经济改革的结果,促使我们不得不回过头来研究马克思的相关理论,反思中国三十多年改革的路径选择。

我对马克思的理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其实我从大学就开始慢慢接触马克思理论,可是由于水平有限,一直无法领略其思想的本质。

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我修了一门一位德国教授AloisWenig开的资本理论(CapitalTheory)课程,我很震惊地发现这位教授竟然用多变量微积分解释《资本论》,而且Wenig教授就把马克思的理论当成经济理论教学,这位德国教授在课堂上告诉我们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

当时觉得德国人自己追捧德国人马克思是可以理解的,但我还是领略不到马克思的思想本质,只是更进一步地了解了《资本论》可以用数学来解读。

期末考试的时候,这位教授出考题要求我们用数学解答《资本论》的几个问题。

不瞒各位读者,我们全班同学,包括我在内,没有一个人答对任何一题。

最后Wenig教授要求我们全班补考,我只得了35分,这门课的成绩不是太理想,只是教授比较客气,没把我们全班给当掉了。

以后我请求这位教授帮我写推荐信申请美国的大学,教授很客气地对我说,我很愿意帮你写推荐信,但是你的水平有限,你只能申请二三流的学校。

所以我能进入世界一流名校沃顿商学院读书是一个我到现在都不能解释的奇迹,至少教过我的老师都是这么认为的。

不过命运就是这么有趣,我在纽约大学教书的时候,Wenig教授也到纽约大学访问,他看到我时的眼神除了有看到老学生的兴奋之外,我还清楚地看到了他的迷惑。

我进入沃顿商学院以后,经常在经济系修一些经济学的课,当时我想去修两门课程,一个叫经济思想史,一个叫中央计划(CentralPlanning)。

可是开课第一周我就打了退堂鼓,因为数学之难、理论之艰深让我感到痛苦万分,可我还是决定旁听一个学期,当然马克思的理论又是其中的重要主题。

由于我本身的水平实在有限,我当时只能对马克思理论进行技术性数学化的理解,而完全无法参透其中的玄机。

我当时就已经了解了三卷《资本论》的理论几乎都在1950年之后得到了西方经济学家的证实,而这也是我这本书的主题之一,就是向各位读者介绍如何用现代经济理论和数学解读《资本论》。

出乎读者意料之外的是现代经济学竟然证明了马克思的三卷《资本论》的正确性。

我拿到博士学位的二十多年后,整个学术理论体系逐渐成形,我对于马克思的理论精华也渐渐地开始理解了。

我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期间,经常和同事杨瑞辉教授喝茶讨论马克思。

杨教授的知识非常渊博,我从和他的持续对话中终于理解了为什么对话(dialogue)这么重要,这也是柏拉图对话集的重要意义,因为相互的对话、讨论、激辩才能形成辩证(dialectic),我也开始慢慢地理解了马克思承袭康德、黑格尔等人而自成一派的唯物辩证法。

我们在这本书中将马克思这一一脉相承的哲学思想以最简单的方式介绍给读者,而且以此为基础,我们开始讨论从马克思年轻时代始马克思的思想精髓到底是什么。

我们查证资料发现,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是他想达到和谐社会的一个手段,他这一生真正追求的就是一个和谐的社会。

但是当我读完他的著作之后立刻有了一个疑问,以马克思的聪明才智而言,难道他真的相信透过共产主义可以达到和谐社会的目的吗?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研究马克思从年轻到去世的所有著作之后发现,他年轻的时候是个充满激情、乐观的年轻学者。

但是到了晚年,他不但深受病痛折磨,而且儿女的过世让他难以承受打击,性格开始转向悲观,而且痛恨命运的无情,甚至痛恨他晚年所经历的资本家的贪婪霸道。

最后,他从根本上放弃了改革资本主义的可能性而走上了一条革命的道路,就是资本主义必定灭亡,而由共产主义所取代。

但是目前,资本主义不但没有灭亡,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老大哥竟然轰然垮台。

难道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没有正确地理解资本主义的本质吗?

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三卷《资本论》的理论。

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揭示了剩余价值是如何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而资本家则无情地占有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现代经济学基本证明了这个观点的正确性。

但是马克思接着证明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必然导致社会矛盾的加剧,并最终孕育出自己的掘墓人无产阶级。

《资本论》第二卷指出资本逐利的天性一定会导致再生产失衡和经济危机,马克思的这个观点后来也被经济学家证明是正确的,而且资本主义确实也发生了危机,例如1929年经济大恐慌和2008年的金融海啸,但这些危机绝不足以说明资本主义必然崩溃。

《资本论》第三卷指出资本家必然进行越来越多的资本密集型投资,从而导致利润率的必然降低,这个观点也在日后被证明是正确的。

不过,在现代社会,持续的创新可以享受高额利润率,直到更多人跟进模仿,然后行业利润率才下降,因此美国就是透过不断的创新,例如互联网,维护美国资本主义的霸权地位。

因此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说法只存在于《资本论》第一卷,可是马克思并没有意识到他过世之后,资本主义透过进一步的民主与法治保护了工人的利益,从而避开了《资本论》第一卷的诅咒。

我实在很难想象,马克思这么严谨的学者竟然没有用他的唯物辩证法推理出民主与法治可以避免资本主义的崩溃。

经过我们的研究,是可以推理出这样的结论的。

所以在此书中,我们想重塑一个马克思,也就是用唯物辩证法分析《资本论》所谈到的欧洲的历史,希望能够重新塑造马克思的思想,以解答为何资本主义能持续领导世界。

我们详细分析了欧洲一千多年的历史之后,替马克思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那就是“现存所有社会的历史都是通过提高民主和法治水平来遏制腐败的阶级斗争史”。

也就是说,资本主义之所以能够存活至今就是因为在马克思过世之后,欧洲透过了更进一步的民主和法治控制了腐败,从而挽救了马克思时代的资本主义。

而苏联的解体并不是因为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有什么错误,而是因为苏联没有遏制腐败,违反了马克思的理论。

当然,谈到马克思就不能不谈亚当?

斯密,他被誉为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他的思想孕育了自由经济为主导的资本主义国家。

但是重新阅读《国富论》之后,我相信大家一定会震惊不已。

斯密应该重新被定位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来源之一。

当时英国庞大的资本家集团腐蚀了英国的议会以致通过了许多压抑劳工、图利资本家的议案,同时英国的资本家透过大英帝国的扩张,掠夺了大量殖民地,甚至使得大英帝国的子民也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

因此亚当?

斯密在《国富论》中如同马克思一样痛斥资本家剥削工人,他不仅对工人的贫困痛心疾首,也痛切地感受到他们心智的衰退;他还强烈谴责资本的贪婪摧毁了资本家的灵魂。

同时,和列宁一样,他也谴责帝国主义剥削殖民地人民,而且帝国主义自身的工人也遭受了严重剥削。

亚当?

斯密撰写《国富论》的目的根本不是鼓吹资本主义,反而表现出像马克思一样的悲天悯人的胸怀,他反对政府腐败地使用政治权力,认为市场有只“看不见的手”,所以个人追求利益的行为,就能使得整个社会得益,因此他才要求政府退出经济舞台,不要干涉经济的自然运作。

我们比较了马克思和亚当?

斯密的理论之后,发现两个伟大思想家的思想竟然如此类似,马克思透过“民主和法治”打击权力的腐败,而亚当?

斯密则是透过“看不见的手”打击权力的腐败,但是这两位悲天悯人的大思想家打击权力腐败的终极目标都是追求一个理想的社会,马克思称之为“和谐的社会”,而亚当?

斯密称之为“社会整体利益”。

请问各位读者,这两位学者到底谁是右派,谁是“左派”?

这么看来,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所谓的“左”和右的争论是多么的幼稚可笑!

基本上都是把手段当做目的的僵化思维模式。

以“左派”所尊崇的马克思为例,把他的共产主义手段当成了目的,而完全忽略了民主和法治的手段以及和谐社会的目的,从而造成了改革开放之前无民主、无法治的“左”的错误,导致了整个社会的僵化,破坏了社会的和谐。

但是对于改革开放之后横行了三十多年的新自由主义的右派而言,他们把亚当?

斯密“看不见的手”当成目的,否定政府的一切干涉,忽略了社会整体利益。

例如,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市场都没有全面进入住房、教育和医疗等公共部门,而在中国,在新自由主义的误导下,政府全面退出公共产品部门,从而造成了房改之后住不起房,教改之后上不起学,医改之后看不起病的社会不公现象。

而这些改革的结果忽略了亚当?

斯密的社会整体利益,图利了少数人,而改革的成本却由全社会来承担。

我们必须打破这种错误的非“左”即右的二元思维模式,切割“左”和右的思想羁绊,这也是我们写作这本小册子的重要目的。

既然切割了“左”和右的错乱思维,在经济发展的现阶段,我们应该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和谐社会和亚当?

斯密的社会整体利益呢?

其实对于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阶段也应该有着不同的阶段划分,以现实意义而言我认为应该以“追求公平”为现阶段的执政目的,只有在公平的基础上,才能追求效率。

讲得更具体一点就是应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是其他人不能更贫穷。

只有这么做才能达到马克思的和谐社会和维护亚当?

斯密的社会整体利益。

为了阐释这个理念,我特别把我2005年12月在清华大学的演讲放在本书中,这是我第一次提出这个思维。

 

郎咸平2011年冬于上海

亚当·斯密撰写《国富论》的目的是反腐败

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年)是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英雄人物,他不但是现代经济学之父,更堪称现代资本主义之父。

举例而言,美国前总统里根(RonaldReagan)时期,为政府服务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还设计并佩戴印有亚当?

斯密肖像的领带,可见亚当·斯密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影响力之大。

亚当?

斯密的思想孕育了现今世界最重要的两大体系之一自由经济为主导的资本主义国家。

而另一个由马克思理论所孕育的苏联东欧等国家却在现代资本主义的冲击下逐步解体了。

但是我们在重新阅读这本开现代自由经济思潮和现代资本主义先河的《国富论》(TheWealthofNations)之后,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感到震惊不已:

亚当?

斯密的思想应该重新被定位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渊源之一。

亚当·斯密时代的英国是处在原始资本主义阶段的国家,庞大的资本家集团腐蚀了英国的议会而通过了许多压抑劳工图利资本家的议案,同时英国的资本家透过大英帝国的扩张掠夺了大量殖民地,甚至使得大英帝国的子民也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

因此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如同马克思一样,痛斥资本家通过操纵和贿赂政客来剥削工人;他不仅对工人的贫困痛心疾首,也痛切地感受到他们心智的衰退;他还强烈谴责资本的贪婪摧毁了资本家的灵魂。

同时,和列宁一样,亚当?

斯密也谴责帝国主义剥削殖民地人民,而且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的工人也遭受了严重剥削。

亚当·斯密撰写《国富论》的目的在于反对在经济生活中腐败地使用政治权力,他认为市场有只“看不见的手”,所以个人追求利益的行为,就能使得整个社会得益,因此他要求政府退出经济舞台,不要干涉经济的自然运作。

故此他把此项(经济学)研究领域命名为“政治经济学”(PoliticalEconomy)。

马克思所处的德国(普鲁士)的情况和英国差不多,只是德国当时不像大英帝国拥有多处殖民地,因此马克思只针对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议题展开批判。

可是马克思本身是位哲学家,他的思想承自康德、黑格尔等大师,他从哲学的角度批判资本主义。

他指出,当时所谓的现代国家是由一系列抽象规则所组成的,而老百姓之所以愿意接受这些规则主要是因为私有财产制度,一旦产生产权纠纷,社会大众就可以透过这些规则解决争端,从而保护私有财产。

但是他在《共产党宣言》中对议会制度的批评竟然和亚当·斯密如出一辙,他也认为资产阶级腐蚀议会建立图利资本家的规则,进而奴役劳动者。

马克思对劳动者的惨况批判和亚当?

斯密又是如此之类同,他指出抽象的私有财产使得人们之间变得疏远、冷漠,同时也恶化了人际关系。

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下,工人们把他们的劳动看作是愚笨的苦差事,然而资本家只是把工人看作被剥削的对象、挣钱的机器。

那么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马克思的解决方法不同于亚当·斯密,他认为只有废除私有财产才能重建和谐社会,而资本主义由于其内在的矛盾一定会崩溃,并最终由无产阶级所取代。

无独有偶,马克思也将这些研究称为“政治经济学”。

这两位伟大的学者同样看清楚了资本主义的官商勾结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利益团体,进而奴役劳工的事实。

而马克思更为深刻地描述了专家学者在当时的态度,他指出:

“不偏不倚的研究让位于豢养的文丐的争斗,公正无私的科学探讨让位于辩护士的坏心恶意。

”亚当·斯密以及马克思的理论精髓就是要打破这种腐败,只是路径的选择不同。

在18世纪的英国,亚当?

斯密选择了“看不见的手”,而在19世纪的德国,马克思选择了“无产阶级革命”,但其透过反腐败而重建和谐社会的目的却是殊途同归的。

所以,今天我们应当警惕某些人高唱亚当?

斯密“看不见的手”,倡导其所谓的强化私有制和市场力量。

我们千万不要被其片面言论所欺骗,而忽视亚当·斯密和马克思所热切关注的腐败问题。

如果放任利益集团透过“看不见的手”而获得操纵价格的权力,那么这两位大学者所担心的老百姓的惨况也就为时不远了。

今天我们呼吁政府强化亚当·斯密和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其目的不是走回头路去研究“看不见的手”的市场机制和“无产阶级革命”的行动纲领,而是研究他们这种悲天悯人的社会主义情怀,进而理顺21世纪的中国所需要的适合本国国情的政策。

我自己作为受过严谨训练的经济学家,此刻的心情是沉重的,因为这篇文章竟然轻易地改写了我们过去30年所深信的理念。

亚当·斯密撰写《国富论》的目的竟然是反腐败。

他不但如同马克思一样痛斥资本家通过操纵和贿赂政客来剥削工人;他不仅对工人的贫困痛心疾首,也痛切地感受到他们心智的衰退;他还强烈谴责资本家的贪婪,是贪婪摧毁了资本家的灵魂。

他也和列宁一样,强力谴责帝国主义剥削殖民地人民,而且帝国主义自身的工人也遭受严重剥削。

亚当·斯密竟然和马克思一样是个伟大的社会主义者,他们共同的理念竟然是追求一个以民为本的和谐社会,只是方法不同。

马克思透过无产阶级革命打倒腐败的资本主义,以构建以民为本的和谐社会,而亚当·斯密透过“看不见的手”来改变当时英国官商勾结的腐败现状,也借以构建以民为本的和谐社会。

我相信他们之间是惺惺相惜的,因为他们都是动荡时代的大英雄,只是造化弄人,这一位早期“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竟然被转换为现代资本主义之父。

难道历史就是这么被改变的吗?

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历史当中,没有人可以否认改革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但是这个改革也伴生了一定的副作用,那就是腐败产生了,社会堕落了。

企业家的剥削行为是马克思批判的重点,而政府和企业家的勾结却是亚当?

斯密批判的重点,另外,专家学者的腐败又让我想起马克思的名言:

“不偏不倚的研究让位于豢养的文丐的争斗,公正无私的科学探讨让位于辩护士的坏心恶意。

”在当下中国,诚信丧失,司法不公,监管失控,贪污受贿索贿蔓延,商业环境恶化,长此以往何谈经济发展呢?

而且这种负面的因素已经毒化了社会大众的智力,使他们丧失了社会责任感和进取精神。

听听亚当·斯密是怎么说的:

“他在本行业获得的技巧是以智力衰退、丧失社会责任感和进取精神为代价。

在任何一个进步文明的社会里,如果政府不努力挽救,占人口主体的贫穷的劳动阶层必然会受到上述伤害。

我们竟然惊讶地发现,所谓的现代资本主义之父的亚当·斯密已经在18世纪就替社会大众呼吁我们的政府出面打击腐败,亚当·斯密真是何其睿智啊!

注:

本文摘选自《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郎咸平、杨瑞辉合著,东方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

是胡适误把“communism”翻译成“共产主义”?

1825年,被恩格斯称为早期“乌托邦共产主义”者的英国慈善家罗伯特?

欧文参考恩格斯的著作《社会主义从乌托邦到科学的发展》中有关罗伯特?

欧文的一段历史。

在著作中,恩格斯提到了“欧文式的共产主义”,恩格斯肯定了欧文的成就,把他称为早期“乌托邦共产主义”者。

(RobertOwen,17711858年)在美国印第安那州创建了一个公社,而且他给这个公社所取的名字竟然叫做“新和谐”(NewHarmony)。

于是,美国第一个“乌托邦共产党”便以建立新和谐社会为目标。

这一个惊人的历史事实不由得使我们对“公社”(commune)和“共产主义”(communism)进行思考,这两个词的法语对应词是“commune”和“communisme”。

在英语和法语中,它们都和“community”(community/communite)一词联系在一起,即“和谐的社会”而不是中性的社会。

举例而言,在英语中,一个人吵闹骚扰了邻居,不参加邻里活动,或者不愿为邻里设施出一份力,这样的人便被认为是缺乏“社区精神”(communityspirit)的人,所以社区这个字就包含了和谐的意思在内。

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一些政治家们为这两次大屠杀感到震惊,于是建立了欧共体(欧洲共同体,EuropeanCommunity),其明确的目标就是把欧洲建设成一个不会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和谐家园。

实际上,仅在法律的意义上与集体所有制(collectiveownership)相关的组织仅会称自己的组织为一个“集体”(collective),而不会寻求和词语“公社”及其附带的社区和谐有什么联系。

马克思深刻领会到了这一点,因此在《共产党宣言》里他这样写道,中世纪的资产阶级已经建立起了自治的公社。

请读者注意,资产阶级提倡私有制,这与集体所有制的精神截然相反。

因此马克思在提到中世纪的资产阶级时,说他们组成了一个“公社”,这表明对于马克思而言,“公社”绝不意味着“集体所有制”或“共产”,这个证据直接挑战了“communism”被翻译为“共产主义”的传统说法。

事实上,首批自称为“公社”的组织是中世纪意大利和法国的一些市区团体,当然这并不是指这些城邦中的公民共同享有财产,而是反映出公民如何将他们本身视为一个社区,或者是一个和谐的社会恩格斯早已经注意到了这些事实,因此他在《共产党宣言》中的一个注脚中写道“这就是意大利和法国市民从封建领主手中获得自治权后,给他们的城市团体起的名字。

[恩格斯:

1880德语版]公社是法国一些新兴城镇所用的名字,甚至早在他们征服封建领主以前就用这个名字了”[恩格斯:

1888英语版]。

法国的第一个自称为“公社”的政治组织1789年爆发于巴黎的法国大革命的公社组织也同样如此。

当时法国大革命的口号是“自由,平等,博爱”(Liberte,Egalite,Fraternite),这一口号把兄弟关系或者家庭和谐延伸到全社会。

1870年在巴黎成立的第一个“共产党”竟然也使用“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

马克思的女儿珍妮(Jenny)曾经加入了这个“共产党”,还差一点在暴乱中丧生。

1921年,胡适把“communism”翻译成“共产主义”。

我很想了解他为什么会犯这种翻译的错误,因为“共产主义”这个翻译词根本就没有一点和谐的意思在内。

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因为在当时苏联的“共产主义者”在进行革命打倒沙皇和孟什维克政权,并驱逐外国入侵者之后,正在大规模地进行私有财产公有化。

基于苏联这一激烈的历史背景,因此胡适选取了“共产主义”这个词作为英语“communism”的翻译。

但是“共产主义”这个词完全忽略了社会和谐的一面,而和谐却是英文“communism”含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共产主义者能够和平地追求其目标的时候,他们强调的正是社会和谐,正如欧文挑选“新和谐”作为第一个共产党之名称所展示的情况一样。

社会和谐也是马克思共产主义概念的核心,“集体所有制”或者“共产”仅仅是实现此目标的手段。

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马克思的早期评论中看到。

1930年左右出版的一些马克思的早期作品展现了一个不同的年轻马克思新婚不久、理想主义、充满希望、慷慨且仁慈。

他在那个时期的著作包括:

《黑格尔国家学说批判》、《论犹太人问题》、《对来自詹姆斯?

穆勒(JamesMill)政治经济学要素之摘录的注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及《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这些著作基本上都是在1844年左右完成的,而这时的马克思是26岁左右,我们后面将会对这些著作进行分析。

当时,马克思感叹他认为私有财产给人们的交往强加了一个抽象的框架,并且错误地追求抽象的货币。

而这种抽象的框架却令人们彼此疏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异化”)。

人际关系退化为金钱得失的计较,人们也被分割为互相争斗的剥削者和被剥削者。

这样,马克思推翻资本主义的使命就从早期的重建社会和谐的渴望中产生了。

而且他在这个时期也表达了对于被压迫者的同情,他认为他们是孤独和悲伤的,因此他们需要宗教的慰藉,这一点我们后面会再提到,那就是马克思绝不是所谓的无神论者,相反的,他甚至认为宗教对于受压迫的人们来说是重要的。

但是,后期马克思的心态和他年轻时截然不同。

举例而言,《资本论》是1867年出版的,也就是马克思49岁的时候出版的,当时他正深受贫困之辱,并且因为失去三个孩子而几乎崩溃。

自从他的臀部由于数年来一直坐在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学习历史和政治经济学而长了痔疮之后,他大部分时间就站在桌子旁边写完了最后的草稿。

读者如果去伦敦观光的时候可以到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看看,你可以看到马克思坐过的椅子,椅子上有一个中空的坐垫,以保护他的痔疮。

《资本论》分析了资本家用残酷的、私人的方式对工人的剥削。

正如马克思写给恩格斯的信中所说:

“资产阶级会记住我的痔疮!

”但是这种充满仇恨的心态并没有扫除他对和谐的追求。

他推崇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清除国家的腐败,进入真正的共产主义。

这一点在《共产党宣言》中表露无疑他仍然强烈地期待一个无阶级社会,仍然憧憬着和谐社会的到来。

除非我们追溯到他早期的哲学著作,否则无法彻底了解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我们发现马克思所憧憬的就是一个和谐的社会,而其方法就是废除我们前文所讲的私有制,因为马克思认为黑格尔的错误在于把老百姓当成了国家抽象规则所规范的个体,而私有财产制度使得老百姓“愿意”被规则所规范。

只有废除私有财产制,老百姓才能脱离规则的约束,社会才会和谐。

当然废除了私有财产,这个社会就变成了一个“集体所有制”或“共产社会”。

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说,和谐社会是马克思的目标,而其方法是“集体所有制”或“共产主义”,因此我们再一次证明了把“communism”翻译成“共产主义”的错误:

和谐的社会积极地废除了私有制,人类重新找回了自我,即生活在社会中的人,这个恢复过程是自觉性、有意识的过程,它在前期发展阶段所累积下来的全部财富的前提下发生。

和谐的社会就是充分发展的自然主义,它等同于人道主义,因为充分发展的人道主义就等同于自然主义。

它真正解决了人和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冲突,同时也真正解决了生命和存在之间的冲突、物体和自我肯定之间的冲突、自由和必须之间的冲突、个体和物种之间的冲突。

它也解答了历史谜团,意识到了自己本身就是解决方法。

注:

本文摘选自《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郎咸平、杨瑞辉合著,东方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

(一)现代资本主义的精神之一:

一部分人财富增加,其他人财富不能减少

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

000BNcIY

本章是我在2005年12月21日于清华大学演讲的整理稿,略有删减。

感谢各位同学!

从去年开始走到今天,我心中一直有一个疑问“到底什么叫做改革开放?

”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也想找到一个适当的场合来陈述我的想法。

今天,我感谢清华研究生会邀请我。

学生的邀请对我个人而言,意义极其重大。

因为国家未来需要的就是你们。

我准备在今天这个场合谈谈一个新思维到底我国的改革开放出了什么问题?

什么才是一个改革的新思维?

在场这么多同学,冒着天寒地冻跑来听我的演讲,我想请现场每一位同学当次历史的见证人。

今天我以一个学者的身份来谈一谈我心目中的改革开放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思维,好吗?

各位同学如果比较关注我的言论的话,应该能从最近的网上对我的批评得知一二。

有很多人说我是“反改革”,说我忽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