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口算教学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92515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背景下口算教学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课程背景下口算教学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课程背景下口算教学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课程背景下口算教学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课程背景下口算教学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口算教学研究.docx

《新课程背景下口算教学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背景下口算教学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程背景下口算教学研究.docx

新课程背景下口算教学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口算教学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口算教学研究》

作者:

龙照国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点击数:

2374更新时间:

2011-4-1318:

01:

21

《新课程背景下口算教学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利川市老屋基小学龙照国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我国进行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改革,以“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力求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2、学生发展的需要。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

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

能主动地探索、发现、创造,学好数学,发展能力。

    

3、从事了十多年的数学教学,我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口算能力普遍较差,是数学成绩提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接过的班级,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我都致力于口算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

借新课程改革的东风,确立本课题,旨在研究新课程背景下,通过探求切实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

  

4、关注学生的未来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在加强口算训练、优化

(3)运用运算律口算  

如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来计算。

  

(4)化小数为整数口算  

由于学生在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时,已经有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但小数点的出现又使学生在视觉上觉得不太习惯,因此,在小数四则运算的口算时,可以先把小数看作整数计算。

  

4、加强基本口算练习,抓住重点,有的放矢  

  口算教学应从低年级入手,低年级口算包括的内容有:

10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其中20以内的加减法是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表内乘除法是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根据加减法,乘除法的关系,在低年级中抓20以内加法和表内乘法两个重点,重点内容多练习,为以后的复杂口算打下基础。

  

5、记忆性训练  

高年级计算内容具有广泛性、全面性、综合性。

一些常见的运算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这些运算有的无特定的口算规律,必须通过强化记忆训练来解决。

主要内容有:

  

(1)在自然数中1-20每个数的平方结果。

  

(2)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的积及与12、15、16、25几个常见数的积。

  

(3)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以及这些分数所对应的除法算式的商。

  

(4)25、125这两个数的2倍、3倍一直到9倍的值,熟记4个25是100,8个125是1000等。

  

以上这些数的结果不管是平时作业还是现实生活,使用频率很高,所以一定要牢记并熟练运用。

  

6、加强算理教学  

  加强算理教学,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理解算理,这对于学生有效的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提高口算能力,非常重要。

如口算400×3,开始要求学生这样去理解算理,400是4个百,3个4百得12个百,就是1200。

等学生理解算理之后,就可以灵活的运用知识。

  

7、持之以恒地训练  

提高口算能力,不但要反复训练,还要不断训练,尽量做到人人过关。

100以内加减法,100以内乘除法是计算的基本功,重点训练,长期训练,致力培养学生口算的快、准、活。

因此,教师可利用上课前的3-5分钟,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

同时,鼓励学生建立口算练习本,根据学习内容,编口算题进行练习,教师再根据学生实际加以有针对性地指导。

  

8、多种形式变换练,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口算训练的趣味性  

  比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形式多样的计算,促进学生参与,激发浓厚的兴趣。

  

视算练习可采用看练习题来计算,如看口算卡片算、用活动口算卡算、用口算表算,形式可采用按座位顺序算、小组算、横排算、竖排算,像开火车似的一个接一个很快说出得数。

  

听算练习,可以让老师口头念题,让学生在口算本上写得数。

老师念完题,找学生报得数。

也可以连续找几个学生报得数。

这种练习形式难度大些,需要学生认真听,积极地思考,迅速地计算,耳、脑、手、口并用,这种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另外,教师利用丰富的语言,促使学生愿意学习数学。

小学生的竞争意识比较强,对老师的“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看哪位同学是今天的口算大王”这样的语言有极高的兴趣,对他们来说竞争会带来兴趣,通过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形成竞争的氛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带着疑问积极主动地投入探索新知识的活动中。

  

为此,在这个阶段,我根据课题计划,执教了课题研究课《圆面积的计算》、《简便计算方法》、《倒数》等。

  

(三)总结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对研究对象的后测,进行前后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2、对课题研究的材料进行一次全面的整理,撰写结题论文或报告,确保顺利结题。

  

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后测,发现学生的口算能力有了显著提高,这主要得益于学生持之以恒地练和教师恰如其分地导。

同时,我根据课题研究中的总结的一些做法、积累的一些经验,撰写了结题论文《新课程背景下口算教学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结果  

1、学生的口算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了学习兴趣,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学生口算速度明显加快、正确率有所高。

  

(2)每次期末测试,所教班级在镇内或辖区教学质量检测中均名列前茅;  

(3)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高涨,思维敏捷,学习效率高。

  

(4)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加强,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问题。

  

2、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撰写教育论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口算能力的培养》,对口算教学中策略的选择、方法的优化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七、课题研究的反思  

1、在取得物化成果的同时,还有哪些精神层面上的成果?

  

在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后,我也在积极地反思,学生口算水平、学习成绩的提高和教育论文的撰写等,这些都只是物化的成果,那么在精神层面学生有了哪些变化?

譬如,学生因为口算速度快、正确率高,直接的作用是计算正确率高和数学成绩好,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

  

2、怎样将教师的“刻意”的教转变为学生的“自觉”的做?

  

口算方法的指导、口算能力的培养、口算习惯的养成等,这些无一不是教师在刻意地教,教的痕迹十分明显,而学生的主动性不是很强。

因此,我在思考,外在要求如何转变为内在需求?

怎样把口算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如何让学生学会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形成反思意识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理解学习的过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对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可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的过程,完善认知结构。

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仅从认知的角度来考虑教学内容,关心的是数学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缺乏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造成学生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因此,需要教师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有意识地探索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反思习惯。

  

如在数学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比较异同,让学生自己在比较中发现问题,并自己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优化,不仅使学生知道怎样做,而且懂得怎样做才能做得更好,实现知识和能力的两个提高。

如我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完成48×125,学生出现了三种解法:

  

⑴(50-2)×125=50×125-2×125=6250-250=6000;  

⑵(40+8)×125=40×125+8×125=5000+1000=6000;  

⑶6×8×125=6×(8×125)=6×1000=6000。

  

教师在选择算法优化的时候,与学生进行了如下的对话:

“从所得到的结果与解题过程中你发现什么?

”学生发现给“48”拆数后再根据定律改写算式,计算的每一步结果都能凑整,而且125与8凑千最方便。

在呈现各种解法的时候,教师不急于下定论,让学生自己去比较,自己去发现,学生经历了一个对自己认知的再认知,最后恍然大悟,得出最佳解法。

学生也在体验、感悟和反思中掌握了其中的内在规律,理解也更加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