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XX省农田重金属污染生物治理和饲料桑产业发展示范园项目建议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0863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3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XX省农田重金属污染生物治理和饲料桑产业发展示范园项目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精编XX省农田重金属污染生物治理和饲料桑产业发展示范园项目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精编XX省农田重金属污染生物治理和饲料桑产业发展示范园项目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精编XX省农田重金属污染生物治理和饲料桑产业发展示范园项目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精编XX省农田重金属污染生物治理和饲料桑产业发展示范园项目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编XX省农田重金属污染生物治理和饲料桑产业发展示范园项目建议书.docx

《精编XX省农田重金属污染生物治理和饲料桑产业发展示范园项目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XX省农田重金属污染生物治理和饲料桑产业发展示范园项目建议书.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编XX省农田重金属污染生物治理和饲料桑产业发展示范园项目建议书.docx

精编XX省农田重金属污染生物治理和饲料桑产业发展示范园项目建议书

 

XX省农田重金属污染生物治理和饲料桑产业发展示范园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总论……………………………………………………………1

1.4项目建议结论.............................3

4.1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2

8.4机制保障23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要

1.1.1项目名称:

湖南省农田重金属污染生物治理和饲料桑产业发展示范园

1.1.2项目实施单位:

湖南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呈心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1.3项目负责人:

1.1.4建设地点

 1.1.5主要建设内容、规模

建设农田重金属污染生物治理和饲料桑产业发展示范园

建设内容包括:

——对被重金属严重污染的耕地300亩进行生物治理;

——营造集约经营高产饲料桑林2000亩;

——建设桑饲料加工厂1座;

——建设饲料桑无公害畜牧养殖场1个;

——建设桑基鱼塘100亩。

建设规模:

2300亩。

1.1.6项目建设期:

壹年,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

1.1.7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

投资规模:

2758万元。

资金来源:

申请国家重金属农田种植结构调整补助资金586.5万元,自筹2171.5万元。

1.1.8建设效益

改造和治理被重金属污染的耕地300亩,利用不适于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营造优质木本饲料——饲料桑林2000亩,使土壤中重金属浓度得到稀释,土壤的理化性质得到改善。

生产桑饲料1600-1800吨(干粉)/年,用于发展绿色无公害畜牧水产业,可生产无公害、有机、抗衰老畜牧水产品,造福人民。

作为示范园,可带动本县、本省等地类似地区的土壤治污和桑产业发展。

1.2编制依据

(1)《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

(4)国家林业局《营造林工程设计文件组成内容及深度要求》(部颁标准LY5141-99);

(5)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

(6)《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试行)》

(7)湖南省和株洲市相关规定和政策

(8)项目区最新调查统计数据。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该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1-1。

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指标

申请项目资金

备注

1

建设总面积

2300

2

干粉桑饲料产量测算

吨/年

1600-1800

3

人员编制

40

4

项目总投资

万元

3186

4.1

耕地流转费及土地复垦

万元

383

4.1.1

耕地整理及治理(含道路、排水系统建设)

万元

430

1870×2300

4.1.2

苗木费

万元

759万

1.5×2200×2300

4.1.3

种植费

万元

115

500×2300

4.2

饲料加工厂

万元

1200

4.3

生猪养殖场

万元

200

4.4

桑基鱼塘

万元

100

5

资金来源

5.1

申请国家重金属农田种植结构调整补助资金

万元

586

占总投资的18%

5.2

自筹

万元

2600

占总投资的82%

1.4项目建议结论

  XX县地处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现代工业发达,又是传统的粮食产区,其生态环境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对遭重金属污染的耕地用饲料桑进行改造,生产桑饲料,发展无公害有机畜牧水产业,是带有创新性的优秀发展项目。

本项目选择使用优良木本饲料树种饲料桑,在XX县营造生态经济兼用的饲料桑林2300亩,建设桑饲料加工厂1座、畜牧养殖场1座,桑基鱼塘100亩,投资规模2758万元,申请国家重金属农田种植结构调整补助资金586.5万元。

项目具有重大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建议支持该项目的建设。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2.1.1主要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重金属是指比重大于5的金属物质。

农田重金属污染是由于废弃物中重金属在土壤中过量沉积而引起的土壤污染。

污染农田土壤的重金属主要包括汞、镉、铅、铬和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以及有一定毒性的锌、铜、镍等元素,主要来自采矿废渣、农药、废水、污泥和大气沉降等。

过量重金属可引起植物生理功能紊乱、营养失调,镉、汞等元素在作物籽实中富集系数较高。

此外汞、砷能减弱和抑制土壤中硝化、氨化细菌及其他微生物活动,影响氮素供应。

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性很小,不易随水淋滤,不为微生物降解,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潜在危害极大。

重金属可通过食物链富集并生成毒性更强的甲基化合物,毒害食物链生物,最终在人体内积累,危害人类健康。

人摄入过量重金属,可引发多种疾病。

如癌症、心血管病、肾病、血液病、神经系统疾病、皮肤病、骨骼病等。

2.1.2我国农田重金属污染具有普遍性

环保部抽样监测30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壤,发现有3.6万公顷土壤重金属超标,超标率达12.1%。

 

据国土资源部消息,目前全国耕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约有1.5亿亩,多数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

据我国农业部调查数据,在全国约140万公顷的污灌区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灌区面积的64.8%,其中轻度污染46.7%,中度污染9.7%,严重污染8.4%。

 

华南部分城市50%的耕地遭受镉、砷、汞等有毒重金属污染;长三角地区有些城市大片农田受多种重金属污染, 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

 

 对浙北、浙东和浙中的236.5万公顷农用地调查发现,不适合种农作物的农用地面积为47.2万公顷,占20%;三地属轻度、中度与重度重金属污染的面积分别占38.12%、9.04%、1.61%,城郊传统的蔬菜基地、部分基本农田都受到了较严重的影响。

  

2009年8月,陕西凤翔县发现大量儿童血铅含量严重超标,后确认是附近的陕西东岭冶炼公司的铅排放所导致。

2013年5月16日,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其网站公布了2013年第一季度抽检结果。

此次抽检大米及米制品的合格率最低,抽检的18批次中只有10批次合格,合格率为55.56%。

不合格的8批次原因都是镉含量超标。

媒体披露,镉污染大米产自湖南。

2.1.3国内外对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方向——建立土壤治理新秩序

治理我国耕地重金属污染刻不容缓。

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环保企业都在研究治理方法。

纵观国内外治理研究成果,较为可行的是建立土壤治理新秩序。

◎稀释耕作层重金属浓度

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是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浓度。

一般水稻田的土壤耕作层,仅20厘米深,重金属主要集中于此。

要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浓度,必须加深耕作层,以稀释耕作层中的重金属。

◎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

农业面源污染,是加剧土壤的重金属侵蚀的重要原因。

长期过量施用化肥、农药,使土壤板结,有机腐殖质缺乏,团粒结构被破坏,微生物消失,理化性质急剧下降。

改施、增施有机肥,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是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有效途径。

腐殖质使土壤变得疏松,增加和改善土壤微生物的活动空间和质量。

腐殖质能吸附重金属。

腐殖酸能螯合重金属离子。

◎改变农作物种植品种和种植结构

水稻根系很浅,要求耕作层亦浅,使重金属大部集中在20厘米浅层。

改变种植品种和结构,改水作为旱作,改粮食种植为经济林木栽培,可大大促进作物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空间。

经济林木在土壤中根系的深度,是水稻根系深度之数倍。

增加了植物根系在土壤中的深度,即稀释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浓度。

再利用不同植物对重金属的吸贮特性,对土壤中重金属进行吸收和固化。

2.1.4治理农田重金属污染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彻底摒弃近几十年来的反科学耕作制度

我国农业目前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是近年的反科学耕作制度特别是单打一农作物连续耕作制度造成的。

对耕地重用轻养,带病掠夺式耕作,休耕和轮耕被边缘化甚至废止,重化肥轻有机肥的懒农习惯,重化学农药轻病虫害的生物和物理性防治等,均使我国耕地质量下降,污染加剧。

为此,必须改变耕作制度,变重用轻养为用养并重,变作物品种单打一种植为多品种轮作,变连续种植为休耕、轮耕,变使用化肥为主为增加使用农家肥,变使用化学农药为使用生物制剂和物理方法。

这是根本耕作制度的改变,而非一朝一夕的权宜之计,必须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逐步形成农、林、牧、三业合一的大农业体系

中国的三农问题,源于不科学的资源配置和组织,把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割裂得支离破碎。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统一的生命体”的发展理念,必须从体制上加以改革。

要遵循科学规律,应用系统学理论,突破农业各行业之间的壁垒,综合农村土地、生物、环境、人力、市场等资源,寻求打造新型大农业发展体系。

通过对农区的自然资源综合利用,统筹发展,使环境优化、产业优化、土地资源利用优化。

◎充分考虑农民效益

治理耕地重金属污染,必须充分考虑农民效益。

耕地重金属污染,无疑是一个生态灾难,对祖祖辈辈以地为生的农民来说,更是一场民生灾害。

如果因为重金属污染迫使农民弃耕,就将农民置于了无地无法立身、立命、立业的困境。

绝不能因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而使农民返贫。

因此,在选择治理方法时,要坚持治理、保护、利用、发展同步,在这里,发展依然是硬道理。

具体言之,就是要用科学方法治理重金属污染,改造和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

即使是被污染了的土地,也是宝贵的资源,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变废为宝,在这些带病的土地上形成新的产业,促进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致富。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是保证国土安全的需要

广袤的国土,特别是18亿亩耕地,是中国人民活命之地。

国土的安危,事关国家和人民生存和发展大计。

近几十年的农业的失误已经在国土上埋下了恶果,到了我们这一代,是进行改造、修复、保护的时候了,这是我们每一个有良心、有责任感的中国人的历史责任。

2.2.2是保证粮食(含饲料)安全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7月说过,自力更生任何时候都不能少,我们自己的饭碗主要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

一个十四亿人口的大国绝不能让人在粮食的问题上卡住脖子。

实施“湖南省农田重金属污染生物治理和饲料桑产业发展示范园”项目,取得经验,推广到全国,将对我国粮食安全生产起到巨大的示范作用。

2.2.3是保证人民食品安全的需要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惊动了中央领导,也吓着了全国人民。

湖南镉大米事件更是让国人手捧饭碗胆颤心惊。

中国人的食品安全只能靠中国人自己解决,刻不容缓。

实施“湖南省农田重金属污染生物治理和饲料桑产业发展示范园”项目,利用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和饲料桑种质资源,生产出无公害畜牧食品,可以在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2.2.4是发展绿色无公害畜牧业的需要

发展中国畜牧业的瓶颈是优质高蛋白饲料短缺。

经权威检测中心测试,饲料桑新鲜的枝叶含有12.8-28%的优质蛋白质;在黄河以南集约经营的饲料桑林,一亩地饲料桑可生产优质蛋白质128-280kg,20kg生物钙,10kg功能性生命健康物质。

发展饲料桑产业可生产优质木本饲料,减少牲畜用粮,缓解人畜争粮、争地的矛盾,可大力发展畜牧业和畜禽产品加工业,增加社会就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因此,抓好“湖南省农田重金属污染生物治理和饲料桑产业发展示范园”项目,继而大力发展桑产业,对XX县实施可持续农业,推进绿色、无公害、有机功能型畜牧水产产业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和长远战略意义。

2.2.5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需要

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减缓,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桑产业是一个十分庞大的产业链系统,涵盖农、林、畜牧、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