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文言虚词练习及答案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84619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个文言虚词练习及答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8个文言虚词练习及答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8个文言虚词练习及答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8个文言虚词练习及答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8个文言虚词练习及答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个文言虚词练习及答案doc.docx

《18个文言虚词练习及答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个文言虚词练习及答案doc.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个文言虚词练习及答案doc.docx

18个文言虚词练习及答案doc

一、请指出下面句子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人非生而知之者().2.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4.惜其用武而不终也().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余闻而愈悲().7.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8.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9.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0.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1.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2.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1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14.玉在山而

.草木润(二、指出下文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

1.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2.而陋者乃

.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5.而后乃.今将图南(6.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三、解释句中“所”字的意义和用法。

1.某所.,而母立于兹(2.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3.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5.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6.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7.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8.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9.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10.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11.师者,所

.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2.父去里所

.,复还()四、指出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

1.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2.以.天下之美为尽为己()3.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4.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5.宫之奇以.其族行()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7.不赂者以.赂者丧()8.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9.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10.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1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12.余船以.次进()13.夫夷以

.近,则游者众()1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15.木欣欣以.向荣()16.爪其肤以.验其生枯()17.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18.而木之性日以.离矣()五、解释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

1.我欲因.之梦吴越()2.蒙故业,因.遗策()3.贱华为城,因.河为池()4.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5.不如因.而厚遇之()6.因.击沛公于坐()7.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8.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9.于今无会因.()10.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六、解释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

1.徘徊于.斗牛之间()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4.于

.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6.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7.君幸于.赵王()8.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9.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10.燕王欲结于.君()11.庄宗受而藏之于.庙()七、解释句中“若”字的意义和用法。

1.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2.曾不若.孀妻弱子()3.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4.若.属皆且为所虏()5.若.使烛之武见秦君()6.以万人若.郡降者,封万户()7.南宫适出,子曰:

“君子哉若.人。

”()8.执事聪明文章,与孟轲、扬雄相若.()八、解释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

1.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3.独其.为文犹可识()4.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5.其.信然邪?

其.梦邪?

.传之非其真()6.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7.围之不继,攻之不克,吾其.还也()8.尔其.无忘乃父之志()9.国无主,其.能久乎()10.如吾之衰者,其

.能久存乎()1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12.北方其.凉,雨雪其.雱()13.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14.则或咎其.欲出者()15.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九、解释句中“则”字的意义和用法。

1.此则.寡人之罪也()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

.利()))))4.于其身也,则耻师焉().5.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7.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8.入则.孝,出则.悌()9.欲速则.不达()十、解释句中“焉”字的意义和用法。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2.万钟于我何加焉.()3.盘盘焉.,囷囷焉.()4.或师焉.,或不焉

.,小学而大遗()5.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6.晋国,天下莫能强焉.()7.过而能改,善莫大焉.()8.而人之所罕至焉.()9.永之人争奔走焉.()10.非曰能之,愿学焉.()十一、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4.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5.师道之

.不传也久矣()6.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7.顷之.,烟炎张天()8.蚓无爪牙之.利()9.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10.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1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12.夫晋,何厌之.有()十二、解释句中“也”的意义和用法。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2.死生,昼夜事也.()3.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4.公子畏死邪?

何泣也.()5.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6.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7.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8.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9.是说也,人常疑之().10.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十三、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2.豫州今欲何至().3.然则何.时而乐耶(4.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5.徐公何.能及君也(6.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十四、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儿寒乎.?

欲食乎.(3.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庶几乎.(4.师劳力竭,远主备之。

无乃不可乎.(5.呜呼!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6.宁赴常流而葬乎

.为江鱼腹中耳(7.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8.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9.恢恢乎

.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十五、解释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

1.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2.君家妇难为.(3.谁为.大王为

.此计者(4.能以经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5.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6.非为.织作迟(7.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8.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9.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10.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11.慎勿为.妇死(12.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十六、解释句中“与”字的意义和用法。

)))))))))))))))))))))))))1.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与?

”().2.蹇叔之子与师().3.与尔三矢().4.恐年岁之不吾与().5.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6.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7.与嬴而不助五国也().8.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9.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10.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11.去时里正与.裹头(十七、解释句中“者”字的意义和用法。

1.而记游者.甚众(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3.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4.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5.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6.陈涉者.,阳城人也(7.今所谓慧空禅院者

.,褒之冢也(8.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9.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10.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1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12.何者.?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十八、解释句中“且”字的意义和用法。

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2.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3.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4.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5.臣死且

.不避,卮酒安足辞(6.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7.不出,火且

.尽(8.驴一鸣,虎大骇,以为且.噬己也,甚恐(9.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10.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01.答案:

1、2、3、6.表承接关系,译为“然后”“就”或者不译。

4.表转折关系,译为“但是”。

5、7.表递进关系,译为“并且”“而且”。

答案:

8.你的,代词。

9.表转折关系,译为“但是”。

10、11.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关系,译为“着”或者“地”,或不译。

12.表假设关系,译为“如果”。

13、14.表因果关系,译为“因而”。

02.答案:

1.作副词,表承接,于是,就。

2、3.表转折,竟然,却。

4.前一个“乃”,表顺承,于是,就;后一个

“乃”,表范围,仅仅。

答案:

5.才。

6、7.表判断,就是,是。

8.代词,你的。

03.答案:

1、2.作名词,译为场所,处所,位置。

3、4.句中的“所”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作助词用。

5.句中“为……所”表被动。

6.句中的“所”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作助词用。

7.句中“为……所”表被动。

8、9.“所以”构成的复音虚词表示原因,释为“……的原因”。

10、11.复音虚词“所以”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手段或条件,译为“用来……的(方法、方式等)”。

12.用在数量词的后面,表示猜测,译为“左右”。

04.答案:

1.介词,凭借……身份。

2.动词,认为。

3.介词,用。

4.动词,任用。

5.动词,率领。

6.介词,因为。

7、10.介词,因为。

8.

连词,表原因,因为。

9.介词,在。

11.介词,用。

12.介词,按照。

13.连词,表并列,并且。

14.连词,表原因,因为。

15.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相当于“而”。

16.来,用来,表目的。

17.以致,因而,表结果。

18.相当于“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关系。

05答案:

1.介词,根据。

2.动词,沿袭,继承。

3.介词,凭借。

4、5、6介词,趁,趁(机)。

7.通过,经由。

8.动词,继,接着。

9.名词,机会,因缘。

10.介词,顺着。

06答案:

1.表处所,在。

2.前一个“于”,从;后一个“于”,表比较,比。

3.“在……方面”。

4.在。

5.第一个“于”,从;第二个“于”

,被,表被动。

6.表对象,向。

7、8.表被动,被。

9、10.表对象,和。

11.表处所,在。

07答案:

1.类似,相同。

2、3.比得上。

4.若,你;若属,你们,代词。

5.如果,连词。

6.连词,或者。

7.代词,这,这样。

类似,相同。

08答案:

1.表第三人称的领属关系,代词,译为“他们的”。

2.第三人称代词,作小主语,译为“他们”。

3.指示代词,那。

4.

第一人称代词,我,自己。

5.连词,表选择关系,三个“其”连用,译为“是……是……还是……?

”。

6.副词,表揣测语气,恐怕。

7.副词,表婉商语气,还是。

8.副词,表祈使语气,一定。

9、10、11.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

12.助词,形容词词头,无意义。

09答案:

1.副词,表判断,就是,是。

2、3.连词,表承接关系,就。

4.连词,表转折关系,可是,却。

5、6.如果,表假设关系。

7、8.

连词,前后两句中出现“则”,表(对比)并列关系。

9.然而,反倒,表转折关系。

10答案:

1.句末语气词,一般可不译。

2.语气助词,反诘“呢”。

3.助词,形容词、副词词尾,“……的样子”。

4.句中助词,表示停顿。

5.

句中助词,表示停顿。

6.兼词,“于之”,“比晋国”。

7.兼词,“于是”,“比这个”。

8.代词,那里。

9.兼词,“于是”,为这件事。

10.代词,相当于“之”。

11答案:

1.到、至,动词。

2.代词,前一个指代秦国,后一个指代赂秦者。

3.指示代词,这。

4.结构助词,的。

5.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短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意义。

6.结构助词,用在主谓短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意义。

7.音节助词,无意义,谐调音节。

8、9、10.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11、12.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2答案:

1、2.用在句子末尾,表判断语气。

3.语气助词,表感叹语气。

4、5.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

6.表反问语气。

7.表婉商语气。

8.

表感叹语气。

9、10.用在句子中间,起舒缓语气和停顿的作用。

13答案:

1.疑问代词,为什么。

2.疑问代词,哪里。

3.疑问代词,什么。

4、5.疑问副词,怎么。

6.副词,表程度,多么。

14答案:

1.语气助词,表反问。

2.语气词,表疑问。

3、4.语气词,表揣测。

5.语气词,表感叹。

6、7.介词,相当于“于”。

8、9.

形容词词尾。

相当于“地”“的”。

15答案:

1.名词,作为。

2.动词,做。

3.第一个“为”,介词,替;第二个“为”,动词,出。

4.动词,做,雕刻。

5.动词,治理。

6.

动词,是。

7.第一个“为”,动词,治理;第二个“为”,介词,被。

8.介词,替。

9.语气词,表反诘语气。

10.介词,因为,表原因。

11.介词,为了,表原因。

12.介词,对,向。

16答案:

1.通“欤”,语气词,用在疑问句末尾,表疑问语气。

动词,参加。

3.动词,给。

4.动词,等待。

5.动词,赞同。

6.动词,给。

7.动词,亲附。

8.动词,结交。

9.介词,和。

10.和,连词。

11.介词,给,替。

17答案:

1、3.代词,“……的人”。

2.代词,“……的土地”。

代词,用在数词后面,译为“种情况”。

5.

代词,用在时间词后,表示“……时候”或者不译。

6、7.语气助词,用在判断句中,起提示和停顿的作用,引出后面的判断。

8.语气助词,用在主语后,引出原因解释。

9.语气助词,用在主语后,引出原因解释。

10、11.用在定语后置句中的定语后,译为“的”。

12.用在疑问句中,表疑问语气。

18答案:

1、2.连词,表递进关系,“况且、而且”。

3、4.连词,表并列关系,译为“一边……一边”或者“又……又”。

5.

连词,表让步关系,“尚且”。

6.连词,表让步关系,“尚且”。

7、8.副词,将,将要。

9.副词,姑且、暂且。

10.连词,表转折关系,反而,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