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表格式教案word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81084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2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表格式教案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表格式教案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表格式教案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表格式教案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表格式教案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表格式教案word版.docx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表格式教案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表格式教案word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表格式教案word版.docx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表格式教案word版

课题

识字6画

课时

2

教学

目标

1.认识“还、有”等10个生字,会写“水、去”等4个字。

认识“辶、⺈”2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重点

难点

 重点:

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

难点: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认识“辶、⺈”2个偏旁。

学情

分析

课时

总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分课时

目标

1.认识“还、有”等10个生字,会写“水、去”等4个字。

认识“辶、⺈”2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

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观察图画,引入诗句

1.教师呈现一幅彩色的大幅的课文插图。

(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

2.教师引学:

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些什么?

(用红笔板书:

山、水、花、鸟)画的是什么季节?

(春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春天?

(桃花)。

教师引学:

这四句诗中,你们认识哪些字呢?

读一读。

哪些字不认识?

请用铅笔标出来。

二、初读古诗,正确识字

(一)认读生字。

1.请小朋友打开课本第67页,自己读一读谜语诗,注意不认识的字一定要读准拼音。

(教师及时提醒学生读书姿势)

2.小朋友,你们刚才读得真认真,在读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哪个字比较难读?

先把它圈出来,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位两个人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如果同位全读正确了,请你给他一个大拇指,如果读错了,请你帮他纠正过来。

4.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了,看谁能把字读得既准确又响亮!

指名开火车认读生字。

(出示:

生字)

教师重点指导:

(在读平翘舌音时,教师可借助手势帮助学生认读)

“色”是平舌音,“声、水”是翘舌音,“近、远”是前鼻音,“听、声”是后鼻音。

5.去掉拼音,你还能读准这些生字吗?

谁来读第一行?

指名再读生字,一人读一个。

6.男生读一行,女生读一行。

7.学生齐读生字。

(二)识记生字。

你有哪些办法识记以上生字?

学生讨论交流,归纳如下:

1.换一换:

天一无听一近爸一色

2.偏旁归类:

“远、近、还”这三个字都是“辶”,这是我们这课要学习的新偏旁,我们大声说出它们的名字:

“走之”,它表达的意思多与走路或路有关。

3.找反义词:

有—无、来—去、远—近

4.结合生活组词造句:

色色彩这幅画的色彩非常漂亮。

“色”这个字的偏旁是“⺈”,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偏旁“斜刀头”。

(三)朗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过渡:

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古诗,你能把它读好吗?

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古诗,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

1.学生自由练习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读诗节奏,纠正字音。

2.师导学:

下面我们开展一个朗读比赛,比一比读古诗的时候,谁的声音最洪亮,句子读得最正确、最流畅。

3.学生先在小组内赛读,选出优胜者一名,然后派优胜者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赛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选出你认为读得最好的选手。

三、指导书写,展示评价

1.抽读生字卡片,看谁能把这些生字读准确!

2.仔细观察,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水”。

看来小朋友已经认识了这些生字宝宝,现在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它们。

先来看“水”这个字,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它?

(水手、口水、雨水……)它有几笔?

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那我们把“水”这个字请回“家”吧。

(出示投影)同学们仔细观察,怎样才能在田字格中把这个字写好看呢?

(第一笔竖钩写在竖中线上,第二笔横撇不要写成两笔,而第三笔和第四笔不能写成一笔。

来,伸出小手,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个字。

教师边写边说:

竖钩写在竖中线,两点对称分两边。

生书空。

记住它的笔顺,在书上描红一个,在练习本上仿写一个。

出示图片,师提醒学生写字姿势:

头正,肩平,身直,足安;

注意做到三个一:

眼离本子一尺(一臂)、胸离桌子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

 

(2)指导书写“去”。

看到你们那么快就学会了“水”这个字,“去”也迫不及待地来了,看看“去”这个字,说说平时在哪儿见过?

(上去来去失去……)它有几笔?

一起来看看“去”的笔顺。

(动画展示“去”的书写笔顺)学生书空。

出示投影,仔细观察,怎样能在田字格中写好“去”这个字呢?

教师范写,生在书上描红一个,在练习本上练写一个。

展示学生书写,师生评价。

(第三笔为长横,在横中线上)

(3)用同样的方法书写“来、不”。

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来”这个字?

(来去、回来、来到……)

“来”有7笔,师板书,生书空。

动画展示“来”的笔顺,学生书空。

出示投影,学生认真观察,把“来”请回“家”,怎样写才好看?

教师范写,边写边说:

字形左右对称,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两横之间的距离要适中,不要过远或过近。

生在书上描红一个,在练习本上练写一个。

3.学生先描红,再仿写。

(教师及时提醒学生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

4.展示学生书写,师生评价。

四、游戏巩固,当堂检测

抽读词语卡片,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看老师出示的图片,说一说:

看到了什么?

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

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先自由读读四句诗,说说这四句诗中,你们认识哪些字?

哪些字不认识?

请用铅笔标出来。

自己读一读第67页的谜语诗,注意不认识的字一定要读准拼音。

 

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全班交流,注意这些字的读音。

“色”是平舌音,“声、水”是翘舌音,“近、远”是前鼻音,“听、声”是后鼻音。

 

去掉拼音,多种形式地读。

 

看生字,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以上的生字?

 

找一找诗中的反义词。

 

给生字组词。

 

自由练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先在小组内赛读,然后派代表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赛读。

 

跟着老师一起写生字。

水(先写中间的竖钩,再写左右的部分)

 

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看?

(第一笔竖钩写在竖中线上,第二笔横撇不要写成两笔,而第三笔和第四笔不能写成一笔。

 

学写“去”。

想一想:

时在哪儿见过?

 

书空。

怎样能在田字格中写好“去”这个字呢?

(第三笔为长横,在横中线上;第四笔撇折,在田字格中间起笔。

 

同样的方法书写“来、不”。

 

认真观察,把“来”请回“家”,怎样写才好看?

(写“来”时注意竖要长,要直,撇捺要舒展一些)

“不”书写时要注意:

第一笔横要长;第三笔竖从撇上起笔,不要在横与撇的交叉点上起笔;长点收尾。

自由练写。

集体评议。

第2课时

分课时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

准备

课件、图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口水来去不去

展示学生书写情况,师生评价。

(写得正确,得一颗星;既正确又规范,再得一颗星)

同位两个人交换过来,互相评价,得两颗星的小朋友,你们都是最棒的!

2.小朋友能把生字宝宝写得正确、规范,真不错!

生字宝宝回到了诗歌里,你们还能读准确吗?

指名读诗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谁愿意把课文读给老师听一听。

(指名读)

3.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景物?

(山、水、花、鸟)

三、结合生活,回答问题

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要求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1.想一想,如果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

(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

2.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

(有哗哗的流水声)

3.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

(不再开了,看不到花)

4.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

(鸟就会受惊,会飞走)

小结:

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鸟是这样的,画上的山、水、花、鸟又是怎样的?

作者又是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

请跟老师来看看。

4、创设情境、补充诗句

1.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

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告诉同学。

(板书:

远看有色。

2.请一位女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

要求把听到的告诉同学。

(板书:

近听无声。

3.请一个同学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花?

(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节开的?

(春天)现在是什么季节了,为什么它还开着?

(板书:

春去还在。

4.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

即它会不会飞走?

板书:

人来不惊。

小结:

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

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

引出课文题目《画》。

5.学生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1)来——去 什么是“来”,什么是“去”?

找学生现场演一演,体会“来、去”的意思,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

(2)远——近 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

通过课件演示,体会“远、近”的意思,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

(3)你还知道哪些意思相反的词语?

先找一找,然后再说一说或演一演。

生汇报:

有—无 高—矮 多—少 早—晚

(4)同桌相互读一读反义词。

(5)教师引领学生游戏:

我们一起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吧,我说一个词,你们来说它的反义词,看看谁先找到朋友。

五、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1.教师导言:

同学们朗读得很棒啊!

我想很多同学都已经熟读成诵了吧,我们来比一比谁背得最快。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趣味提示,指名背诵古诗。

2.多种形式背诵古诗。

(1)师生搭档每人背一句。

(2)学生分小组在组内互相背诵。

(3)男女生互相比赛背诵。

(4)教师点名挑战背诵。

(5)学生互相点名挑战背诵。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也来当个小诗人,按下面的句式说一说你心中的四季写下来。

2.把自己写的小诗写在“小作家展示台”上。

复习,听写词语:

口水来去不去

 

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确。

全班交流读课文,边听边想:

字音都读准确了吗?

 

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回答:

1.如果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

2.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

3.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

4.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

 

跟老师一起玩游戏。

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

告诉其他人。

 

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花?

桃花是在什么季节开的?

现在是什么季节了,为什么它还开着?

 

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

即它会不会飞走?

 

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理解三组反义词。

先找一找,然后再说一说或演一演。

 

同桌相互读一读反义词。

做“找朋友”的游戏。

 

多种形式地读。

 

多种形式背诵古诗。

 

当个小诗人,按下面的句式说一说你心中的四季写下来。

板书

设计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教学

反思

成功之处:

1.本课识字写字是重点。

课堂上,以读为主,始终让“读”贯穿学习。

采用不同方式朗读,学生边读诗句边认生字,让孩子既在文中识记生字,又注意了生字的应用。

老师在其中少范读、带读,把充分读诗的机会交给学生,而老师在其中借机点拨对重点词的理解,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赏图、读诗、识字是轻松的,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2.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能够从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不足之处:

教师要关注课堂的生成。

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仔细研究和学习的。

课题

识字7:

大小多少

课时

2

教学

目标

1.通过归类识记、图文对照等多种方法,认识“多、少”等12个生字,认识反犬旁和鸟字旁。

会写“小、少”等5个生字和竖折折钩一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大小”“多少”的对比关系。

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个、只”等量词的正确使用。

学习并积累带量词“只”的短语。

重点

难点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通过归类识记等方法,识记生字。

了解量词“头、群、颗、堆”的意思。

会写笔画竖折折钩。

学情

分析

对与量词,学生在以往的阅读中已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但未曾作为一个知识点来训练,所以部分学生对于常用量词经常有运用不准确的现象。

课时

总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分课时

目标

1.熟读课文,认识12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会写“小”和“少”

2.了解“大小”“多少”的对比关系。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认生字,读儿歌。

1.在美丽的农村,有个农家小院儿,农家小院儿里的生活很美好,我们一起去看看。

2.出示插图,认识动物和水果。

 

3.读儿歌。

(1)出示加拼音生字,指导读准。

(2)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3)学习偏旁反犬旁和鸟字旁。

(4)生再次练习。

(5)指名读,小老师领读。

二、读出趣味,了解“大小”“多少”的对比关系。

1.师再次范读,通过动作比划以及声音语气的变化突出“大小”和“多少”的对比关系。

三、写字指导。

小少

1.注意观察“小”和“少”两点的位置关系有什么不同。

2.“少”第四笔要稍长,托住整个字。

(1)学生说名称,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若读得准确,生领读,若读得不准,师正音。

(2)请给图片分分类,哪些图片放一排,为什么?

(3)加上量词,指名领读。

理解“一群”“一堆”的意思。

生自由读,读准字音。

开火车读。

再次练习。

小老师领读。

师生配合读,如:

师:

“一个”(比划“大”的动作)生:

“大”,师:

“一个”(比划“小”的动作)生:

“小”。

生练习边比划边读,在比划和读中了解“大小”“多少”的对比关系。

小组配合读,男女生配合读,书声琅琅,读出趣味。

熟读成诵。

观察生字位置,书写生字。

第2课时

分课时

目标

1.了解量词“头、群、颗、堆”的意思,拓展几个量词。

2.创编儿歌,进一步体会“大小多少”的对比关系。

3.会写新笔画横折折钩以及生字“牛、果、鸟”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

1.开火车读生字。

2.指名读韵文。

二、了解量词。

1.出示书后“读一读,记一记”。

师生配合读。

2.删去量词,学生填空。

3.拓展:

一头()一只()一群()一颗()一个()一堆()

4.读儿歌《量词歌“,进一步了解量词。

(儿歌见教参175页教学资源)

三、创编儿歌。

1.出示图画。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和水果,自己照着书编一编。

四、学写生字。

牛果鸟

1.出示象形字“牛“和“鸟”的演变过程。

2.“鸟”的第三笔是点,第四笔是竖折折钩,横向的折段拉宽些,最后一笔拉长些。

开火车读生字。

读韵文。

 

和老师配合读书后读一读,记一记。

填量词,读《量词歌》。

 

生看着图画编儿歌。

照着书编一编关于动物和水果的儿歌。

有滋有味地读一读自编的儿歌。

 

识记生字。

书写生字,注意工整美观。

 

板书设计

大小多少

一头一只一群

一颗一个一堆

教学反思

《大小多少》教学反思

《大小多少》是一首儿歌。

这首儿歌由四小节组成。

每小节有两行,第一行从“大小”或“多少”的角度进行简单比较,第二行通过具体事物,感受“大小”或“多少。

这首儿歌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

配合儿歌,有四幅对比图,形象地呈现了事物间“大小”“多少”的关系,提示学生不同大小,不同数量的事物要用恰当的量词来表示。

教学重点为认识“多”“少”等12个生字和反犬旁和鸟字边两个偏旁;会写“小”“少”等5个生字和竖折折钩一个笔画;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大小、多少的对比关系,背诵课文。

初步了解“个”“只”等量词的使用,学习并积累带量词“只”的短语。

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思路主要还是提示学生读准字音。

本课的12个生字,采取自由朗读、师生接读、生生对读的方式,熟读课文,掌握生字。

重点强调“苹、杏”是后鼻音,“枣”是平舌音,“鸭子、杏子”中的“子”,要读轻声。

在识字记忆中,充分引导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放手给学生组内交流讨论识字方法:

图文对照法、偏旁归类、事物归类、反义词。

本课要写的5个生字都是独体字,重点引导竖和竖钩在竖中线上的位置,学生先观察比较,在老师的范写后,再练写,有针对性地指导,效果显著。

2.朗读指导。

读准数量词中“一”的变调,先引导学生回顾《秋天》一课中“一”的不同变调,在尝试自己读一读“一”在数量词中不同读音,然后出示读音分类的数量词读一读,读中感受“一”的变调规律。

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朗读节奏,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

同桌互读、小组赛读、拍手伴读、接读句子。

引导学生在朗读每段尾音时可稍微拉长或强调,节与节之间要有停顿。

3.理解运用。

了解量词的正确使用,是本课重点。

常用量词“只”“个”“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在运用中理解;“群”“堆”“颗”采取学生观察图片,直观感受词的适用对象。

恰当运用图画和文字的对应关系。

4.在指导学生背诵时,采取逐步提高难度的方法,学生在课堂上练习背诵。

先出示图画和部分文:

一个(),一个(),一头(),一只(),学生看图补充背诵。

再提高难度,隐去文字,看图背诵。

最后除掉图片,直接背诵。

全班学生背诵效率显著提高。

二、成功之处

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一年级学生学情,在本课重点——量词的正确使用上,学生观察图片,联系实际生活,学习理解量词,教学效果显著。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

1.字词学习过程中,采取了自由朗读、师生接读、生生对读的形式,大部分学生字词掌握准确、熟练,但仍有个别学生字音不准确。

学生层次不一,在课上应着重关注基础较差的学生,采取指名读,或许会更好。

2.学习量词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教具,如:

一颗黄豆,一堆黄土,一颗葡萄,一个苹果。

课上学生直观感受或许比看照片效果更好些,可能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学生课前预习。

我用火眼金睛找身边可用量词表示的实物,边指边说,如:

手拿花朵说:

“一束花”。

然后引导学生仿照课文句式“我来编一编”用上量词编一节儿歌。

课题

识字8:

小书包

课时

2

教学

目标

1.通过图画对照、归类识记等方法,认识“书、包”等11个生字和包字头、单人旁、竹字头三个偏旁。

会写5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

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用处。

3.爱护文具,学着自己摆放文具,整理书包。

重点

难点

正确朗读课文。

掌握常见学习用品的名称。

知道爱惜文具,会整理文具。

学情分析

本课的多数生字出现在文具名称中,是学生熟悉的。

识字时,可以将生字融入文具名称中进行认读。

课时总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分课时

目标

1.通过图画对照、归类识记等方法,认识“书、包”等11个生字和包字头、单人旁、竹字头三个偏旁。

会写“书、本”2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

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用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儿歌导入,学习“书包”

1.复习《上学歌》,交流每天陪伴我们的好朋友小书包。

2.出示书包图和标注拼音的汉字“书、包”。

二、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1.出示相关图片,读准字音。

2.学习本课新词。

3.识记生字。

(4)归类识记生字。

用加一加、生活识记等方法识记生字,随机结合认识竹字头、包字头、单人旁等偏旁。

三、运用游戏,复习巩固。

1.师贴文具词卡,生抢读。

2.每组发一个装有文具词卡的信封,组长逐一抽出轮流读。

读对了,就收下这张词卡。

3.请得到文具词卡的同学站在台上,邀请学习伙伴读读文具的名字,读对了,就赠送这张词卡。

4.创设班级小超市,获得赠送词卡的同学到班级小超市“购买”文具,选对文具的获得奖励。

四、学写“书、本”。

指导发现两个字都是上紧下松,且竖都写在竖中线上,是关键笔画,要写得直。

复习上学歌,说说自己的小书包。

(1)读准字音。

(2)识记字形。

读谜语,猜文具。

(1)自由拼读。

(2)个别读,男女生比赛读。

(3)打乱顺序读,归类读。

(1)认读没有图片和拼音提示的词语。

(2)认读单个生字。

自己读,同桌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词语卡片认读。

轮流读文具词卡。

 

得到文具词卡的同学站在台上,邀请学习伙伴读读文具的名字,读对了,就赠送这张词卡。

 

书空说笔顺。

认真书写生字。

第2课时

分课时

目标

1.读好儿歌,懂得要爱护文具。

2.写好“早、刀、尺”三个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

二、读儿歌。

1.你的书包里有什么?

一生拿文具用品,一生指黑板上的词语。

2.师范读儿歌。

3.上课怎样才能让小书包里的宝贝静悄悄?

下课怎么做才能让书包里的宝贝不乱跑?

三、课间操。

出示配乐儿歌,教师先示范,再带领学生边读边做动作(儿歌见教参180页教学资源)

四、学写“早、刀、尺”

早:

日字头略小略扁;下面的“十”横要写得长一些,竖写在竖中线上。

刀:

横折钩的折段要稍向左倾斜,撇与横折钩的收笔在同一水平线上。

尺:

“尸”的头部略扁,捺与撇的收笔在同一水平线上。

1.读文具词卡。

2.开火车读生字。

合作读词语。

 

听老师范读儿歌。

生自由读,读准字音。

多种形式反复读。

 

跟老师做动作,说儿歌。

 

书空说笔顺。

 

板书设计

小书包

橡皮尺子作业本

笔袋铅笔转笔刀

教学反思

《小书包》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歌组成。

课本、作业本、铅笔、转笔刀等学生常用的学习用品。

儿歌节奏明快,浅显易懂,不仅展示了“小书包”里的各种文具,还告诉学生这些学习用品是他们读书写字的好伙伴,陪伴着他们的学习。

从而引导学生要爱护这些“小伙伴”,养成整理、爱惜文具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为认识“书”“包”等11个生字和包字头、单人旁、竹字头3个偏旁;会写“早”“书”等5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用处。

爱护文具,学着摆放文具,整理书包。

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思路主要还是提示学生识字写字。

本课多数生字出现在文具名称中,识字时,将生字融入到文具名称中进行认读,借助学生熟悉的文具名称识记相关生字,将识字、学词和认识事物相结合。

生字的读音通过认读生字和朗读儿歌来正音,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