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勘察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80787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2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坡勘察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边坡勘察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边坡勘察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边坡勘察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边坡勘察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边坡勘察报告.docx

《边坡勘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坡勘察报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边坡勘察报告.docx

边坡勘察报告

 

*************************办公楼

边坡地质灾害勘察报告

 

******************************

**************

 

***********************************办公楼

边坡地质灾害勘察报告

 

工程负责:

报告编写:

报告校对:

报告

总工程师:

单位长:

勘察单位:

*******************************

提交日期:

****************

 

附图:

1、勘探点位置平面图

2、工程地质剖面图

3、钻孔柱状图

4、静力触探曲线图

5、固结试验e~p分层曲线

6、三轴试验曲线

7、直接剪切曲线

附表:

1、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数理统计表

2、静探试验成果表

3、标贯试验成果表

4、土工试验成果总表

 

第一章概述

〔一〕、任务由来

*****************************************************。

******枕山濒江,市内山丘林立、市外群山环抱,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游览胜地。

由于特定的环境地质条件,美丽的城市时常遭受山体滑坡、崩塌、塌陷、危石跌落等斜坡地质灾害的危害。

******市******************办公楼边坡地质灾害勘察工程位于*******************工业园内,交通便利〔图1〕。

拟建办公楼3层,框架构造,拟建点睛阁1层,拟建位置处于粮山山顶,砖木构造。

拟建物均拟采用浅根底。

 

图1交通位置图〔1:

120000〕

勘察区主要有南侧和东侧两处边坡:

1、南侧边坡:

该地段边坡为为建房人为削坡而形成的高陡边坡,长约160米,走向近东西向,由上部土质边坡和下部基岩边坡组成,为双层构造。

坡顶最大标高42.11米,坡脚为21.61米,总体高差近21米,坡度大于45°;坡顶土体厚度分布不均,最大达7.5米;坡顶降水为自然排泄,极易入渗到边坡土体内,减低边坡土体强度,使该地段局部发生滑坡、崩坍等地质灾害。

〔照片1〕

 

照片1南侧边坡特征

2、东侧边坡:

该地段边坡为人为削坡而形成,长约100米,走向近南北向,地表的物质组成主要为粉质粘土,但其厚度不均,下部为闪长玢岩;坡顶最大标高37.50米,坡脚约为18.50米,总体高差近19米,坡度大于20°,由三级平台组成,局部高差近8米,坡度大于55°;因受降水的影响,在雨季边坡局部已发生小规模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照片2〕

 

照片2东侧边坡特征

该边坡地质灾害危害对象等级为三级,勘查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类型。

受******市******************委托,我承接了该地段的边坡地质灾害详细勘察任务。

〔二〕、勘察目的

本次勘察为设计勘察阶段,勘察等级属丙级,勘察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查明勘察范围内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条件;

2、查明勘察范围内各层岩土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

3、提供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设计所需的有关参数;

4、对边坡进展稳定性分析评价,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建议;

〔三〕、勘察依据

本次勘察执行的技术标准和依据有:

1、?

岩土工程勘察标准?

GB50021-2001;

2、?

滑坡防治防治工程勘查标准?

DZ/T0218-2006;

3、?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标准?

DZ/T0219-2006;

4、?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标准?

GB50330-2002;

5、?

建筑抗震设计标准?

GB50011-2001;

6、?

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

TB10018-2003;

7、?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50123-1999;

〔四〕、勘察手段与完成工作量

1、勘察手段及工作量

本次勘察孔位置、数量、类型及深度由我队按照有关勘察标准确定。

勘察手段采用机械钻探、单桥静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土工试验、测量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勘察评价。

该工程于*****年**月**日和12月1日进场施工,最终于12月5日完毕野外工作,共历时8天,共完成工作量如下:

①机械钻探孔8个,孔深15.00~25.90m,总进尺180.70m。

②静力触探孔7个,孔深7.20~13.00m,总进尺65.70m。

③取原状土样61件,进展常规工程测试;三轴试验4组。

④进展标准贯入试验34次。

⑤测量放样点15个,并进展滑坡地段1:

500地形图测量。

2、机械钻探

本次勘察采用1台套GXY-150型工程钻机及其配套设备,钻孔开孔直径为110mm,钻孔直径为91mm,采用φ89mm取土器锤击法取样,所取样品现场及时蜡封并送试。

3、原位测试

3.1标准贯入试验

以φ42mm触探杆自由落锤〔锤重63.5kg,落距76cm〕进展标准贯入试验,试验时先预贯15cm不计击数,以后每贯入10cm记一阵击,以记录30cm的锤击数作为实测击数。

3.2静力触探

静力触探采用SY-3型触探架,10cm2单桥探头,φ38mm探杆,下地锚作为触探反力,测试数据由JC-X3多功能测量仪量测数据并人工记录,数据采集每贯入10cm记录一次,每2m回零一次,以减少误差。

4、勘探点定位及高程测量

勘探点孔位及平面图由我队专业技术人员测放,采用静态测量方法,根据******常发置业XX提供的基准点座标和高程,以及地形图和规划图,利用SOKKIASETZBⅡ全站仪进展数据采集;利用AutoCAD成图软件进展数字化成图。

勘探点孔口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5、土工试验

土工试验由我队实验室完成,土样测试工程分为天然含水量、比重、天然重度、液限、塑限、固结试验、直接快剪试验、三轴试验等。

〔详见土工试验成果总表〕

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

〔一〕、气象、水文

******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清楚,温暖湿润,热量丰富,雨量充分,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5.1℃,最低气温-12℃〔1969年2月5日〕,最高气温40.9℃〔1959年8月22日〕,年最大降雨量2636.3mm〔1991年〕,年平均降雨量1074mm,其中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是造成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主要时期。

******位于长江下游,镇扬河段南岸,河流主要有长江、古运河、大运河等,下距入XX320km;长江镇扬河段为感潮河段,每日涨落两次,平均潮差1m左右,历史最高洪水位〔黄海高程〕6.48米〔1954年8月17日〕,长江在XX境内具有流速缓(平均流速1m/s),流量大(平均流量28300m3/s),坡降小(1/60000),年径流量9730×108m3,泥沙量4.86×108t/a。

勘察区内无地表水体。

〔二〕、地形、地貌

该地段为下蜀土岗地〔阶地〕地貌单元,坡顶最大标高42.11米,多为灌木覆盖,坡底为******************拟建办公楼,勘察期间标高约为21米,总体坡度大于45°〔照片3〕。

 

照片3地貌特征

〔三〕、地层岩性

1、前第四纪地层

******地区地层属于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小区,根据******地区基岩地质图〔1:

5万〕及****地区地质图〔1:

5万〕,评估区及其邻近地区分布的地层见表1:

勘察区主要出露地层为震旦系上统灯影组灰白色白云岩。

岩浆岩归属谏壁岩体与大港岩体边缘之脉岩—石英闪长斑岩和闪长玢岩,脉宽一般2~10余米。

 

前第四纪地层简表表1

代号

岩性描述

全新统

Q4

为次生粉质粘土,可塑-软可塑状态,构造松散

上更新统

下蜀组

Q3x

黄褐色,粉质粘土,可塑~硬塑状态

下统

上青龙组

T1s

上部灰岩夹鲕粒状灰岩下部粉晶灰岩与

泥晶瘤状灰岩互层

上统

龙潭组

P2l

灰黄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灰黑色细砂岩、页岩、泥岩,夹黑色页岩、炭

质页岩、粉砂岩

下统

栖霞组

P1q

灰黑色中厚层状灰岩,下部夹硅质岩,上部含燧石结核,并富含生物碎屑化石

上中统

黄龙、船山组

C2+3

灰—浅灰色厚层灰岩、灰质白云岩

上统

五通组

D3w

灰白色厚层状中粒石英砂岩,下部夹薄层砾岩、含砾石石英砂岩,上部夹薄层粉砂岩、泥岩

中统

坟头组

S2f

下部为黄绿色中厚层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上部为灰黄色灰绿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

下统

幕府山组

∈1m

灰黄色页岩夹硅质页岩、含磷

上统

灯影组

Z2dn

灰色中厚层白云岩夹内碎屑白云岩、白云质灰岩

陡山沱组

Z2d

灰黄、深灰色中厚层灰岩、泥质灰岩夹少量内碎屑灰岩、含燧石结核及团块

2、第四纪地层

******第四纪地层发育,分布很广,沉积厚度较大,更新统下蜀土

构成岗地,全新统多分布在沟谷洼地及长江漫滩平原上,构成坳沟平原和洲滩。

受古河道及树枝状古沟谷影响,下蜀土被切割成大小不一、

形状各异的条块状。

该地段均为上更新统下蜀组〔Q3x〕粉质粘土,厚度约5米左右〔勘察区区域地形地质图2〕。

勘察区

 

图2勘察区区域地形地质图

〔四〕、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地区处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褶皱带东段,为***弧形构造所

在地,地质构造较复杂。

勘查地段地处******市东部,位于茅东断裂以东,该断裂属全新活动断裂〔见******市地质构造略图图3〕。

***山脉是扬子准地台上一个以前震旦系为基底,从震旦纪至三

叠纪的长期拗陷带,由于近南北向的水平挤压,形成了******弧形隆起带,其北侧为仪征凹陷,南侧为句容凹陷。

印支活动后期开场上升隆起,构造运动以褶皱为主、断裂次之,并伴有岩浆活动。

地震活动是区域稳定性最直接最典型的标志。

******市位于—

XX地震带东段,是我省主要地震活动带,1913年4月3日曾发生5.5级地震,震中烈度达7度。

建国后,地震活动较平稳,仅在1972年3月1日谏壁发生过3级地震。

根据?

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和?

建筑抗震设计标准?

〔GB50011—2001〕,评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Ⅶ级,设计地震根本加速度值为0.15g。

总体而言区域稳定性一般。

〔五〕、工程地质条件

勘查地段为******土岗地〔阶地〕地貌单元,根据机械钻孔及静力触探资料提醒,自上而下地质特征如下:

①填土:

主要由粉质粘土夹生活及建筑垃圾等组成,构造较松散,北侧BC地段原岗地地表分布为耕植土;总体厚度0.50~6.10米。

②粉质粘土〔Q3al〕:

褐黄色,硬塑状态,中压缩性。

见有褐色铁、锰质矿染及结核,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偏高,韧性中等偏高;

该层主要分布于边坡及坡顶一带,顶板标高为22.34~14.74米,层厚3.40~7.90米。

③粉质粘土〔Q3al〕:

灰黄色,软塑~可塑状态,中压缩性;土质均匀,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该层顶板标高为10.24~14.44米,层厚1.70~4.30米。

④粉质粘土〔Q3al〕:

褐黄色,硬塑状态,局部可塑状态,中压缩性。

见有褐色铁、锰质矿染及结核,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偏高,韧性中等偏高;该层顶板标高为6.54~10.97米,层厚2.30~4.50米。

⑤粉质粘土〔Q3al〕:

褐黄色,硬塑~坚硬状态,中~低压缩性。

见有褐色铁、锰质矿染及结核,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偏高,韧性中等偏高;该层顶板标高为1.44~6.54米,层厚大于9.10米。

⑥全风化泥岩:

灰黄色,成粉末状,易碎,该层仅在东侧zk3号钻孔中出露,顶板标高为-3.97米,层厚大于1米〔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本地段除第①层填土外,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能较好,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但因边坡的上部组成主要为土体,且边坡较陡,从而影响边坡稳定。

〔六〕、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力性质与水力特征,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弱含水层组以及基岩裂隙水含水岩组。

松散岩类孔隙水弱含水层组,主要赋存于坡底次生粉质粘土中,单井涌水量多小于10米3/日,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为主,矿化度多小于1克/升;基岩裂隙水含水岩组主要为震旦系上统灯影组及陡山沱组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碎屑灰岩中,其补给主要受岩性和构造控制,含水量较大。

区内地下水的主要来源是降水入渗及迳流补给,第四系孔隙潜水其水位的升降与降水量的关系密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水流向是从岗地→长江漫滩→长江等地表水体,其流向不管是枯水期与丰水期根本不变。

潜水的排泄途径为蒸发、排入地表水体与人工开采。

基岩地下水位也同样随降水量的多少而升降。

勘察期间未见地下水;总体而言,本地段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

 

〔七〕、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该地段人类工程活动较为强烈,现在的边坡底部原为粮山,因******************为建办公楼而将粮山大局部开挖削坡而形成的。

坡顶变化不大,但因开挖边坡而在其顶部堆积和厚度近2米的填土,构造较松散。

总体而言,该地段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大。

第三章、场地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1、物理指标〔标准值〕

类别

层号

ω

〔%〕

γ

(kN/m3)

Gs

ωl

(%)

ωp

(%)

Il

Ip

23.4

19.9

2.72

34.8

21

0.195

14.93

31.9

18.8

2.71

31.9

20.2

0.956

11.91

26.8

19.7

2.72

33.0

20.7

0.460

13.62

24.8

20.1

2.72

35.5

21.7

0.180

16.91

2、压缩指标〔平均值〕

类别

层号

e

a1-2

(MPa-1)

Es1-2

(MPa)

0.683

0.20

8.81

0.841

0.35

5.40

0.729

0.27

6.66

0.677

0.19

8.88

3、剪切试验指标〔标准值〕

类别

层号

直接快剪

三轴试验

Ck(kPa)

φk(°)

Ck(kPa)

φk(°)

69.8

8.3

78.4

7.4

15.6

3.0

/

/

50.1

4.4

/

/

74.1

8.6

87.2

5.7

4、地基土强度〔特征值〕

类别

层号

静探试验

Ps(MPa)

标准贯入试验

〔N〕

建议值

fak(kPa)

2.8

9

220

1.7

5

150

2.1

6

170

/

8

230

注:

地基土强度特征值主要以原位测试数据、并结合经历值及野外鉴定综合提供。

第四章、边坡稳定性分析

〔一〕、地质破坏类型

根据场地现有环境地质条件,该边坡可能发生的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和剥落三种类型。

1、滑坡:

是在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构造面“整体〞或局部保持岩土体构造面缓慢〔有时快速地〕间歇性向下滑动的一种地质现象。

滑坡的特征表现为:

发生变形破坏的岩土体以水平位移为主,除滑动体边缘存在为数较少的崩离碎块和翻转现象外,滑体上各局部的相对位置在滑动前后变化不大;滑动体始终沿着一个或几个软弱面(带)滑动,岩土体中各种成因的构造面均有可能成为滑动面,如岩层层面、不整合面、断层面、贯穿的节理裂隙面等;滑动过程可以是瞬间完成,也可能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

滑坡形成的条件主要有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和人为活动等因素。

斜坡的高度、坡度、形态、成因、及其稳定性是产生滑坡的根本条件,地层岩性是产生滑坡的物质根底,地质构造(各种软弱构造面)控制了滑动面的空间展布和滑坡的范围,水文地质条件和人类活动是引发或加剧滑坡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滑坡的孕育、开展至破坏一般要经过滑坡发生前的隐蔽阶段,进入滑坡的蠕滑变形阶段,最终到达滑体的破坏阶段,即急剧变形阶段。

2、崩塌:

是斜坡地质灾害类型中的一种,崩塌过程表现为岩块(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地、迅速地向坡下垮落和顺坡猛烈地翻滚跳跃的现象,并相互撞击,最后堆积于坡脚形成倒石〔土〕堆。

崩塌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下落速度快,发生突然;崩塌体脱离母岩而运动;下落过程中崩塌体的整体性遭到破坏;崩塌物的垂直位移大于水平位移。

具有崩塌前兆的不稳定岩〔土〕体称危岩体(个体小的那么俗称活石)。

崩塌运动的形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脱离母岩的岩块或土体以自由落体的方式而坠落,另一种是脱离母岩的岩体顺坡滚动而崩落。

崩塌是在特定自然条件下形成的。

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是崩塌的物质根底;降雨、地下水作用、震动力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崩塌的形成和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崩塌多发生在坡度大于55°、高度大于30m、坡面凹凸不平的陡峻斜坡上。

3、剥落:

边坡表层的岩土体,长期遭受风化,在冲刷和重力作用下,岩土屑块不断沿边坡滚落,堆积在坡脚。

〔二〕、现状分析

1、南侧边坡

该地段边坡为为建房人为削坡而形成的高陡边坡,由上部土质边坡和下部基岩边坡组成,为双层构造。

上部土体力学强度较好,坡面未见拉张裂缝等变形情况;下部基岩边坡局部,因组成边坡的基岩为薄~厚层状白云岩,层理及垂直节理较发育,而且该基岩边坡局部地段坡度较大,岩块悬空,在降水和自身重力作用下,极易遭受崩塌、剥落破坏,从而形成崩塌地质灾害〔照片4〕。

2、东侧边坡

该地段边坡为人为削坡而形成,因受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上部土体构造较松散,因受降水的影响,在雨季边坡局部已发生小规模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照片5〕

因此,从现状分析,场地边坡为不稳定边坡。

 

照片4基岩边坡层理及节理发育

照片5小规模的滑坡地质灾害

〔三〕、理论计算法

1、南侧边坡

以1-1工程地质剖面进展理论计算:

〔1〕、勘察期间边坡稳定性分析

---------------------------------------------------------

计算工程:

等厚土层土坡稳定计算

---------------------------------------------------------

[计算简图]

[控制参数]:

采用标准:

通用方法

计算目标:

平安系数计算

滑裂面形状:

圆弧滑动法

地震烈度:

7度

水平地震系数:

0.10

地震作用综合系数:

0.25

地震作用重要性系数:

1.00

地震力作用位置:

质心处

水平加速度分布类型:

矩形

[坡面信息]

坡面线段数2

坡面线号水平投影(m)竖直投影(m)超载数

110.3113.10

210.917.50

[土层信息]

上部土层数4

层号层厚重度粘聚力内摩擦角(m)(kN/m3)(kPa)(度)

113.12411025

24.419509

30.618.82010

42.018.8158

下部土层数1

层号层厚重度粘聚力内摩擦角

(m)(kN/m3)(kPa)(度)15.02411025

不考虑水的作用

[计算条件]

圆弧稳定分析方法:

瑞典条分法

土条重切向分力与滑动方向反向时:

当下滑力对待

稳定计算目标:

自动搜索最危险滑裂面

条分法的土条宽度:

1.0(m)

搜索时的圆心步长:

1.0(m)

搜索时的半径步长:

0.5(m)

--------------------------------------------------------

计算结果:

------------------------------------------------------

最不利滑动面:

滑动圆心=(-2.943,33.080)(m)

滑动半径=33.211(m)

滑动平安系数=1.999

起始x终止xαliCiφ条实重地震力下滑力抗滑力

(m)(m)(度)(m)(kPa)(度)(kN)(kN)(kN)(kN)-------------------------------------------------------------------------------

0.000.945.900.941102512.310.311.57109.35

0.941.887.520.951102536.610.925.68120.87

1.882.819.160.951102560.311.5111.03132.09

2.813.7510.800.951102583.392.0817.56142.98

3.754.6912.450.9611025105.842.6525.22153.51

4.695.6214.120.9711025127.653.1933.95163.68

5.626.5615.790.9711025148.803.7243.70173.44

6.567.5017.480.9811025169.294.2354.40182.80

7.508.4319.180.9911025189.104.7365.99191.72

8.439.3720.901.0011025208.205.2078.41200.19

9.3710.3122.641.0211025226.565.6691.59208.20

10.3111.2224.381.0011025230.715.7799.59207.31

11.2212.1426.131.0211025232.165.80106.51208.03

12.1413.0527.901.0311025232.855.82113.14208.50

13.0513.9729.701.0511025232.735.82119.40208.72

13.9714.8831.531.0711025231.775.79125.19208.71

14.8815.8033.401.1011025229.925.75130.41208.52

15.8016.7135.321.1211025227.115.68134.97208.15

16.7117.5837.231.1011025213.205.33132.34198.24

17.5818.5539.251.2511025231.495.79150.00219.65

18.5519.5241.451.2911025224.455.61151.87219.05

19.5220.4943.731.3411025215.855.40152.23218.62

20.4921.2245.781.0411025155.243.88113.3616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