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78240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卷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中说:

“西方的扩张促进了非西方社会的现代化和西方化。

这些社会的政治领袖和知识领袖用以下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对西方的影响做出了回应:

拒绝现代化和西方化;接受两者;接受前者,拒绝后者。

”中国的洋务派选择的是哪种方式

A.第一种

B.第二种

C.第三种

D.三种都不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主要理解题干描述的“西方的扩张促进了非西方社会的现代化和西方化”这句话的含义,其中现代化是指经济领域的近代化,即采用机器生产。

西方化是指政治领域的近代化,即实行西方式的民主政治。

对这两者都拒绝的是义和团运动,因为其盲目排外,拒绝一切西方事物。

辛亥革命力图使中国社会在经济和政治两国领域都西化。

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拒绝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所以答案为C。

考点:

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

2.晚清时,一些学者发表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

曾廉认为,“中国一切皆非为制度之不良,而但为人心之败坏而已”。

叶德辉说:

“与其言变法,不如言变人。

”徐致祥认为“变人”之道无他,只须给皇帝开经筵讲理学就行,因为孟子说过“一正君而国治矣”。

下列主张与三人思想一致的是()

A.“祖宗之法不可变”B.“中体西用”

C.“变者古今之公理”D.“托古改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中曾廉中国问题病灶在于人心败坏,叶德辉倡导変人,徐致祥变人之法在讲理学,说明政治制度不变,思想观念不变,故A项正确;“中体西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器物,在材料中并未涉及,故B项错误;“变着古今之公理”是倡变法革新,而与材料不相吻合,故C项错误;“托古改制”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思想主张的重要特点,其核心是宣扬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这与材料不吻合,故D项错误的。

考点:

思想解放的潮流·洋务思潮·晚清顽固派思想主张

3.关于唐代书法的特征,诚如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所论述的:

“它们一个共同特征是,把盛唐那种雄豪壮伟的气势情绪纳入规范,即严格地收纳凝炼在一定形式、规律、律令中。

”下列书法家的作品最能体现盛唐书法的这一特征的是()

A.王羲之B.张旭C.颜真卿D.赵孟頫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的信息来看,这主要反映的是唐代楷书。

A项是东晋的书法家;B项是草书大家;D项是元朝的赵孟頫。

颜真卿是唐朝的书法家,其楷体特点是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浑厚,挺拔开阔雄劲,被誉为“颜体”,故答案选C。

4.戊戌政变后,李鸿章屡奉慈禧懿旨访拿康、梁,但他曾对人说:

“康有为吾不如也,废制议事,吾欲为数十年而不能,彼竟能之,吾深愧焉。

”他还多次寄意逃亡日本的梁启超,要他“精研西学,以待他日效力国事”。

这表明李鸿章

A.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B.已转变为资产阶级维新派

C.对维新变法持同情态度

D.意识到民主潮流不可阻挡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戊戌政变后”、“康有为吾不如也,吾深愧焉”、“多次寄意逃亡日本的梁启超”等,本题实际上考查李鸿章对戊戌变法的认识相关内容。

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AD两项表述,与题干材料意思无关,材料内容无从体现,排除;B项表述本身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

进一步分析可知,C项表述客观,符合题意和史实,正确。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

历史上重大改革·近代中国的戊戌变法·对戊戌变法的认识

5.(中庸)记载“尊德性而道学问,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黄宗羲后来说朱学“以道学问为主”,陆学“以尊德性为宗”,宋代以后“尊德性”与“道学问”一分为二。

这表明

A.儒学强调先天的善性和后天的努力合二为一B.宋代儒学治学方法的不同

C.儒学内部矛盾不可调和D.阳明心学继承了朱学的衣钵

【答案】B

【解析】

A不符合材料;“朱学‘以道学问为主’,陆学‘以尊德性为宗’,宋代以后‘尊德性’与‘道学问’一分为二”表明宋朝朱学“以道学问为主”、陆学“以尊德性为宗”,儒学治学的方法不同,故B正确;C、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6.辛亥革命以前,人们谈论较多的是中西问题,很少涉及中国古今问题,而新文化运动时期则集中讨论古今问题,尤其是文化上的古今问题。

此变化实质上反映出

A.中外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

B.对中国社会改造的层次加深

C.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减弱

D.文化上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

【答案】B

【解析】

由原有的横向对比到了后来的纵向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对于自身发展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从外部到内部逐渐加深,由此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错误,民族矛盾在当时依旧是最主要的矛盾;C选项错误,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还在逐步加深;D选项错误,这种转变是一种自我反思,并不是自我保护。

点睛:

中国从外部找原因到从自身找原因,体现出的是一种认识上的进步,这是在寻找原因上的一个深入的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点,充分理解材料中的这一变化。

7.某位思想家认为“天下之人异义”造成人与人“交相非”、“交相害”,并且这种祸乱局面在他生活的时代已愈演愈烈。

为此,他主张

A.法治、集权

B.兼爱、尚同

C.无为、齐物

D.仁政、复礼

【答案】B

【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交相非”、“交相害”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该思想家是墨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故B项正确;A项是法家思想,故错误;C项是道家思想,故错误;D项是儒家思想,故错误。

8.说到宋词,有人誉称“唱彻宋代的歌声”。

当其时,词坛群星璀璨,词风或豪放雄壮,或婉约细腻。

其中“婉约细腻”的代表人物是

A.苏轼

B.辛弃疾

C.柳永

D.关汉卿

【答案】C

【解析】

“婉约细腻”体现出的是宋词婉约派的风格。

宋词风格主要分为两个流派,一个是婉约派,一个是豪放派。

选项中婉约派词人只有柳永,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B选项辛弃疾是南宋的豪放派词人;D选项关汉卿是元代的戏曲家,故排除。

点睛:

解答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

材料中讲的是宋词的内容,故直接可以排除D选项,因为关汉卿是戏曲家。

此外,根据词的风格,我们可以确定为婉约派,由此选出正确答案。

9.1916年2月15日,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提出“伦理革命”的口号时说:

“倘于政治否认专制,于家族社会仍保守旧有之特权,则法律上权利平等经济上独立生产之原则,破坏无余,焉有并行之余地?

”据此可知,陈独秀

A.认为伦理觉悟比政治觉悟重要

B.具有全面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

C.批判为君主专制辩护的传统文化

D.批判传统社会契约型伦理关系

【答案】A

【解析】

分析材料可知,陈独秀认为如果只在政治上否定君主专制,而旧的封建家族伦理仍然存在的话,就无法真正实现政治平等和经济独立,这反映了陈独秀认为伦理觉悟比政治觉悟更重要,故选项A正确。

B项“全面否定”材料中没有体现。

材料强调的是伦理觉悟和政治觉悟的关系,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

D“契约型伦理关系”材料没有涉及。

10.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一方针主要在哪两个领域展开

①政治领域

②文学艺术领域

③经济领域

④科学研究领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百花齐放是指在文学艺术领域允许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在科学研究领域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故②④项符合题意,答案为D项。

考点: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双百方针的含义

11.唐宋之际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变革时期。

从分期角度提出“唐宋变革”理论的首推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他于1910年在日本《历史与地理》上发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提出唐和宋在文化性质上有显著差异。

下列支持这一结论的历史依据有

①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②科技发展与程朱理学的出现

③城市经济发展与交子出现

④文学艺术方面世俗文化兴起

A.①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科举制产生于隋朝,发展于唐朝,改革于宋朝。

科举制在唐宋时期都存在,不存在文化性质差异。

故①项错误。

宋朝的科学技术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很大成就,是古代科技的顶峰,因此与唐文化形成显著差异。

程朱理学是宋明理学的一派,与心学相对,是儒学发展的新形式。

唐代佛道思想盛行,儒家思想不再独尊于一家,所以程朱理学是唐宋文化性质的差异,故②项正确。

交子属于经济方面,不能体现唐宋文化性质的差异,故③项错误。

宋代文化具有兼容精神、创新思想、经世理念、理性态度、民族意识、平等观念等时代特点,不仅使高雅文化达到了极致,而且伴随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地位提升,高雅文化开始走向世俗化,唐宋文化性质出现差异,故④项正确。

综上所述,②④正确,①③错误,故排除ABD,选C。

12.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

下列语句中与“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D.“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答案】C

【解析】

题干材料“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相符合的是墨家“非攻”学说,“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符合墨家“尚贤”主张,故C正确;“明道也,以救世”体现了为学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这符合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涵,属于儒家思想,排除A;“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属于荀子的思想,排除B;D属于法家思想,排除。

13.明代陈献章在学术上“舍彼之繁,求吾之约”,追求“自然,自得”,被誉为“真儒复出”。

其主要针对的是

A.道教思想

B.佛教思想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自然,自得”可知,这些强调的是内心的感受,也就是心学,而心学针对的是程朱理学,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故选C。

14.1957年,著名越剧演员范瑞娟写了体现家庭生活的《我的丈夫,我的蜜月》,被人批评为黄色文章,对此,毛泽东表示:

这篇文章是黄色的?

天天《上甘岭》,没有我的丈夫怎么办?

这里毛泽东的主张是

A.在政治问题上可以自由谈论

B.在文艺创作上不应限制过多

C.艺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D.要制定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划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中共中央表示:

这篇文章也未必就是黄色的”,说明在艺术问题上要坚持百花齐放,在文艺创作上不应限制太多。

故答案为B项。

在政治上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排除AC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15.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A.发展外向型经济

B.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了社会主义建设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其中当然也包括资本主义所创造的文明成果,仔细比较备选项,ABC三项均符合题意,但都包含在D项之中,所以D项最符合题意。

考点:

邓小平理论

点评: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地提出: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仔细体会这几句话的含义便会发现邓小平清楚地表达了市场经济仅仅是发展经济的一种手段而与政治意识形态没有关系,这就打破了原有的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16.“985工程”是1998年中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建设工程。

国家启动这一工程具体是为了

A.落实过渡时期总路线

B.贯彻“双百”方针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实现“十二五”规划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现代中国教育政策方针知识点,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注意题干时间“1998年”。

依据所学知识判断选项: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1953年到1957年的路线,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双百”方针是1956年确立的文艺方针,“985工程”是教育方针,时间、内容均不符,排除B;“十二五”也就是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它的时间段就是:

2011-2015年,排除D;“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提出的,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

故选C。

考点: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教育·政策方针

17.明代,江苏泰州学派的创立者王艮说,“百姓日用是道”“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

此观点

A.发扬了程朱“理学”思想

B.彻底否定了传统的儒家思想

C.体现了市民阶层的利益要求

D.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观点是对程朱理学把天理神圣化的反思,排除A;材料中的观点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发展,没有彻底否定,排除B;材料中把“百姓”和“圣人”放在等同的地位,体现了维护百姓利益和反对封建传统的要求,是市民阶层利益要求的体现,故选C。

当时中国还没有新兴资产阶级,排除D。

18.毛泽东说:

“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

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已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

”他强调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一思想的提出

A.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B.说明了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唯一斗争方式

C.体现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

D.表明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毛泽东在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上讨论湖南问题时的发言。

“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说明毛泽东反对城市武装暴动的革命道路,“而应上山”,在湖南开展土地革命,体现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错误,此时是初步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B项中“唯一”说法绝对,与材料不符;D项中“农民问题”不是材料的中心。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工农武装割据”

【名师点睛】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①发端(国民革命时期):

针对陈独秀右倾错误,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②初步形成(大革命失败后):

相继发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探索出中国式的革命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创举,也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重要标志;

③成熟(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时期):

1940年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时间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

解决了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确认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④新发展(新中国成立后):

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独特创造;中共八大上毛泽东正确分析了当时的国内矛盾;1957年提出了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发展经济和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思想。

19.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社会相对稳定繁荣,墓碑、摩崖石刻、塔铭等文字遗迹宏富。

但北魏分裂后的漫长的1000多年里,妍媚潇洒的书法风行天下,北朝碑刻湮没无闻,几乎无人问津。

这反映了

A.汉字书法艺术处于长期的停滞状态

B.史上对北魏书法评价负面倾向明显

C.少数民族政权对书法发展贡献不大

D.社会环境根本决定了书法艺术走向

【答案】B

【解析】

【详解】对魏碑不重视不等于书法艺术停滞不前,排除A;由材料“漫长的1000多年里”“北朝碑刻湮没无闻,几乎无人问津”,结合所学可知,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历史上较为长期时期内北魏书法的评价负面倾向明显,故选B;少数民族政权也可以对书法发展做出贡献,排除C;社会环境对书法艺术的走向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决定因素,排除D。

20.黄宗羲指出“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

”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发展商业,工商皆本B.治贫须与治愚相互结合

C.整顿吏治,惩治腐败D.统治者应实行轻徭薄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统治者减轻了赋税,而不改变民间路后的习俗,不除愚昧,不改奢侈,仍然不可能是人民富裕起来,因此要让百姓富裕还需要使他们摆脱愚昧。

故选B项。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黄宗羲

21.明代小说、戏曲等都特别昌盛。

在短篇小说方面,以《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拍案惊奇》为代表,标志着中国短篇小说的成熟。

此外,也出现了一些以描写男女爱情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

从社会层面讲,这一现象的出现

A.表明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顺应了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C.表明民族矛盾尖锐、民族政权并立

D.反映了广大知识分子对理学的不满

【答案】B

【解析】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产生了新的市民阶层,市民阶层表达感情的需要才使明代小说、戏曲等都特别昌盛,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是从经济层面而非从社会层面,不符合题意,排除;民族矛盾尖锐、民族政权并立是在宋代而材料是在明代,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对理学的不满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22.明朝出现《本草纲目》《农政全书》等总结性科技著作,这说明()

A.统治者思想开化,文化专制减弱

B.中国传统科技走到终点

C.中国传统科技失去创新精神

D.中国传统科技仍处在世界领先地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性科技巨著的出现,表明中国传统科技仍处在世界领先地位。

故本题答案选D项。

A项、B项不符合史实,仅凭《本草纲目》《农政全书》等总结性科技著作不能说明科技失去了创新精神。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明清的科技

2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捉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答案】D

【解析】

【详解】1958年,由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党中央错误地发起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后,随着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成熟,党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观等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故D正确;ABC三项说法正确,但A是推动新理论出现的原因之一,B是理论的特点,C是材料反映的现象,都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排除。

24.法国《费加罗报》1970年4月27日发表时事评论,“人们可以说,并且人们在说:

中国是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五个空间大国。

不,中国是第三个空间大国,实际上,凭时间的排列没有根据技术能力排列重要。

”该评论可以佐证当时中国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卫星发射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C.载人航天技术成功实践

D.“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由材料信息“中国是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五个空间大国。

不,中国是第三个空间大国”的内容,可知题意反映的是中国在空间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结合材料中的时间和所学知识判断可知是指中国成功发射了人造卫星,故选B项。

ACD项时间不符合题意。

考点: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育事业·现代中国的科技·人造卫星发射

25.顾炎武说: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该言论旨在

A.维护儒学独尊地位B.反对文人参加科举

C.大力提倡求实学风D.强调加强自身修养

【答案】C

【解析】

题干的材料表明,学习的目的是要“明道”“救世”,即为了明白事理,济世救民,如果只是为了吟诗作赋,成了所谓的雕虫小技,又有什么用处呢,这说明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故选C项,不选ABD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的思想

第II卷(非选择题共25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各民族在自身的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

随着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各种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是不可避免的。

这种交流、碰撞,有时表现为激烈的状态,有时表现为平和的状态。

早在明朝以前,中外文化就有了交流、碰撞。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请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两例史实说明“早在明朝以前中外文化就有了交流、碰撞。

材料二明清之际,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

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所翻译书籍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材料三儒家的“知天命”推动了古代的天文观察和天文学研究;天文历法的研究离不开数学,因而儒学把数学列为“六艺”之一,由此激发了很多儒生对数学的研究;儒家以“仁”为核心,于是以治病救人的医学为“仁道”,主张“不为良相,但为良医”;儒家认为治国要以农为本,对农学的重视乃是其题中之意。

其次,儒学的一些思想方法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积极意义。

如孔子的“举一反三”、孟子的“苟求其故”,对于古代科学家开拓研究思路,探寻事物规律具有深远影响。

——摘自王永星的《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归纳儒学对我国古代科技的影响。

【答案】

(1)主要途径:

丝绸之路(或商业活动,中外贸易)。

史实:

①佛教传入中国与儒学发生冲突,结果佛教逐渐中国本土化,儒学吸收佛教精神而有新发展。

②中国四大发明传入欧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促进欧洲社会转型。

(2)内容:

欧洲自然科学,中国儒家经典。

作用:

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或:

东西方相互启蒙)。

(3)影响:

儒学推动了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农学的研究,使之成为中国古代科技的四门主要学科。

开拓了研究者的思路和探寻事物规律的方法。

【解析】

【详解】

(1)第一小问,结合所学,“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